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塑盘旱育秧技术日趋成熟,它是在塑盘水育的基础上,集旱育稀植、旱育撒抛于一体的一项具有旱育优势,又具有抛秧特性,省工、节本、节水,早发、高产的技术。为了摸索塑盘旱育秧技术,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我们连续两年对塑盘...  相似文献   

2.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百亩示范龚宝梅项忠兰王明友吴玉清孔雪琴1基本情况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是集旱育稀植、旱育抛秧和塑盘水育抛秧于一体的一项具有旱育优势,又具有抛秧特性,省工、节本、早发、高产的技术,目前正在各地推广。丹徒县大路镇农科站针对本县抛秧产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市1996年引进水稻塑盘旱育机抛秧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该项技术在我市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根据近年的应用实践,特提出如下操作要点: 1、精细整地 大田“浅、平、糊、净”是抛栽稻田整地质量标准,抛秧要求田面平整度要高。耙田时水浅,利于整平,抛秧时水浅薄,可减少秧苗入土阻力。土壤烂糊利于抛秧,提高根土粘合力;要防止田面残  相似文献   

4.
大孔塑盘旱育机抛秧最佳农艺技术参数研究初报王兆生基雪琴石菊兰朱瑞海神志伟邹凤珠随着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增产效果的不断提高,机抛水育秧的优势越来越难得到发挥。为了较好解决这一对矛盾,使水稻肥床旱育稀植与机械抛秧技术集于一体,为大面积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械抛栽育秧技术要点袁文高盐城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水稻抛栽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1995年全国抛栽面积达1200多万亩。实践证明,水稻采用抛栽是提高水稻抗寒能力、缩短水稻栽插返青期、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和成熟度的有效措施。用手工抛栽虽比人工插秧...  相似文献   

6.
开发水稻抛秧或技术大有可为水稻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领域的重大改革,去年,全国抛栽水稻面积已达80万hm2,今年,农业部计划在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再扩点推广水稻抛栽技术.经科研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水稻抛栽种植,具有工效高、省秧田、成本低、效益好等...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从而加剧了农业用工与劳力短缺的矛盾,同时也促进了水稻生产技术向省工省力方向转变。水稻抛栽技术、直播技术等轻型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农业劳动力紧张状态。但这两种技术有其局限性,如水稻抛栽技l术使用的育秧塑盘易坏不耐用,相对成本高,只不过将移栽时节省的劳动力成本转嫁为育秧成本;直播技术只适宜早稻和单季晚稻,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钵体苗浅植工艺规程和浅栽机械的研究是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已成功研制2ZU.6型水稻钵体苗播秧机,为配合该技术早日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水稻秧苗塑盘旱育、带土浅栽的优点,实现机械化、规范化的有序栽培,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农机管理总站积极参与该项目的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水稻塑盘育秧技术 为了保证水稻机械化抛秧能获得高产,首先是需掌握塑盘育秧技术,保证有良好的秧苗,提供机械抛裁,符合农艺要求。 1、种苗标准 从有利于提高抛秧质量均匀程度、立苗程度、适时程度和易抛的要求出发,总的要求秧苗壮而不嫩,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秧盘水田泥浆育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能否获得高产稳产,育秧是关键。目前钟祥市主要采用塑盘水整旱育或旱整旱育两种育秧方式,这两种方式需要床土准备、碎土、过筛、拌肥等,操作较繁琐。该市石牌镇八姓庙村机插示范户王明生在总结以上2种育秧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机插育秧模式,把机插育秧方式与常规育秧相结合,摸索出了水稻机插塑盘水田泥浆育秧法。此法具有程序简单、操作方便、技术稳定、节约成本、一看就会、便于广大农民所掌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抛秧栽培是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具有省工、省种、省力和增产增收的效果,但是由于它和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有较大的差异,在推广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水稻抛栽技术在实现水稻栽插机械化上又比传统的栽培方法有优势。为了探索水稻软盘秧抛栽技术机械化的道路,建项市今年春季在小松镇湖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500亩水稻软盘秧抛栽配套技术研究,其中工厂化育秧、机械抛种是研究示范的主要内容之一。在500亩的示范田中机械播种和机械抛秧200亩,用常规‘泥浆法’播种育秧和手Xi抛秧300亩。经夏收现场测产验收:500亩软盘秧…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水稻直播、栽插和抛秧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对机械化的认识程度,经过近2年的试验示范,在不同程度上为我市农机户提供了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性能强、节本增效的机械化技术体系。2003年春耕期间,重点在贵溪市志光镇良种场大面积推广水稻直播抛秧技术,计划实施面积为13.3公顷,其中机抛8.7公顷,机插3.3公顷,直播1.3公顷。第一期水稻直播已于4月3日现场示范,前期采用了包衣剂拌种,湿润苗床播种,旱育塑盘育种技术。志光镇良种场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为我市大面积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为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1提高对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的认识水稻乳苗抛栽是水稻生产史上的新突破 ,是半个世纪以来水稻耕作方式的重大改革 ,是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工程的全面创新 ,并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铺平了道路。水稻乳苗抛栽虽只是一个生产环节 ,但却是水稻生产的重大战略措施 ,它是连接水稻工厂化育苗和实现水稻收获环节机械化的重要纽带 ,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一环。正所谓一个棋子活了 ,全盘皆赢。水稻乳苗抛栽的好处 :一是节水。节水是一场革命 ,水稻乳苗抛栽是节水的重要途径 ,它为水稻旱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二是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机工作的出…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械化播秧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钵体苗浅植工艺规程和浅栽机械的研究是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 ,已成功研制2ZU 6型水稻钵体苗播秧机 ,为配合该技术早日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水稻秧苗塑盘旱育、带土浅栽的优点 ,实现机械化、规范化的有序栽培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农机管理总站积极参与该项目的实验 ,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实验过程1 实验的基本情况。该实验由淮南市潘集区农机管理总站和农业部南京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在潘集区夹沟乡进行。实验面积0 21公顷 ,茬口为小麦茬。实验品种采用杂交水稻协优63。实验机型为…  相似文献   

15.
在水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经过机插、机抛、机摆等技术之后,由中国农业大学农机研究所新近推出了一种新型水稻栽植技术——水稻机械行栽技术。该技术是在水稻抛、摆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它保存了抛秧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16.
水稻钵育苗摆栽机械化技术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钵育苗摆栽机械化技术源于东北稻区,1998年1月由国家农业部推荐引入武陵山区,经农业部与湖南省张家界市农机局联合组织试验示范,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本试验用对比试验法技术原理,将水稻钵育苗摆栽机械化技术分别与钵育苗分厢抛栽和旱育中苗带土移栽技术进行直接比较,采用非配对t测验法对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整齐度和差异显著性测定,探索了3种不同栽培技术在武陵山区生态条件下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为选择与武陵山区条件最相适应的水稻栽培技术方案提供依据。1试验设计与供试品种本试验共设3个处理:①钵育…  相似文献   

17.
1提高对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的认识水稻乳苗抛栽是水稻生产史上的新突破,是半个世纪以来水稻耕作方式的重大改革,是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工程的全面创新,并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铺平了道路.水稻乳苗抛栽虽只是一个生产环节,但却是水稻生产的重大战略措施,它是连接水稻工厂化育苗和实现水稻收获环节机械化的重要纽带,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一环.正所谓一个棋子活了,全盘皆赢.  相似文献   

18.
水稻乳苗抛栽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成果,此项技术的应用是水稻生产的重大技术改革。水稻乳苗直播机(以下简称直播机)的推广应用,与常规育苗人工插秧比较,作业效率高,工艺简单,只需在大棚内乳芽6~7天,乳苗直播机将乳苗直接播到田里,每h最少可播0.47hm2。不用育苗和苗期管理及人工插秧,费用只是常规育苗人工播秧的四分之一,直播畦里可代替人工抛栽或弯腰插秧,具有高产、稳产、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的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9.
《农机具之友》2008,(4):44-44
为切实加强今年早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建议,着力抓好“旱育摆栽,苗足苗匀,以苗换肥,平衡施肥,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省开始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很快,塑盘育苗抛栽和旱育稀植等就成为丹阳市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20世纪末,一种更为省工省时省本的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在丹阳市悄然兴起。吕城镇1999年开始水稻旱直播的试验示范,由于其省工节本优势明显,又便于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种植,所以深受农民欢迎而得到迅速推广。至2002年,全镇近80%的水稻均采用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