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的剥皮削片联合机适用于林区的小径材、枝丫材等采伐剩余物的剥皮削片.分析了剥皮削片联合机的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基于SolidWorks软件平台设计的剥皮削片联合机.采用SolidWorks Motion动力学插件,对剥皮削片联合机进行运动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林区的自行式剥皮削片联合机,其主要由行走、剥皮、削片和辅助支撑等装置组成,通过柴油发电机提供动力,满足进给、剥皮与削片的动力要求。该机能适应林区生产环境,可就地将小径材及采伐剩余物加工成不含树皮的优质木片,既节省了人工,又降低了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3.
木材剥皮在林业生产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木材加工厂、胶合板厂、栲胶厂、贮木场以及我国南方林区的森林主伐、木材水运等,木材剥皮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序。七十年代兴起的我国林区木片厂,现已具有相当规模。它们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枝丫材,剥皮工作量很大,手工剥皮生产效率又很低,急待实现机械化。目前我国木材剥皮机械化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大,如何尽快提高我国木材剥皮机械化水平,缩小与国外差距,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仅就我国木材剥皮机械化问题发表几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4.
枝丫材剥皮是枝丫削片生产中的重要工序。手工剥皮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剥皮成本高,因此,生产单位迫切希望实现枝丫材剥皮机械化。然而,枝丫材弯曲度大,形状不规整,树叉、树包、树节多,大大增加了枝丫材剥皮机的研制难度。我国现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使用的枝丫材剥皮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洪德纯 《木材工业》1991,5(2):47-48
在造纸、人造板、制材以及坑木等生产中需对原料(原木、枝丫、原条等)进行剥皮,以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刀具的磨损,提高生产效益。剥皮方式可分为手工剥皮、切削式剥皮、摩擦剥皮、高压水喷射剥皮、气力剥皮、化学剥皮及超高频剥皮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是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林产工业的重要原料林树种,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对优化栽培模式和定向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闽中地区尤溪县,采用裂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种源、不同密局局局局局度马尾松丰产林的生长和技术经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容县马尾松种源最为理想,密度以288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燕山北部山地白桦林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折规律,为白桦次生林的健康经营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冀北山地典型白桦林,采用空间梯度分析、点格局分析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树干风折与剥皮的关系。[结果]从林分边缘到内部,树木剥皮强度逐渐降低,且表现为稀疏区域高于密集区域,平坡、沟底高于斜坡;在林分内剥皮木呈聚集分布,剥皮木与正常木在36~50 m范围内呈负关联,在更小空间尺度内关联性不明显;树干剥皮区的下部和上部平均高度分别为0.52和1.72 m,多在树干的正南及西南方向进行剥皮;剥皮木通常在剥皮后4~9年内从上、下剥皮处风折,倒向方位角多为0~135°,以东偏北方向的最多;白桦剥皮后伤口的恢复生长与裸露木质部的腐朽存在竞争生长关系,木质部裸露的周长比例越大越易风折,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风折概率与木质部裸露周长比例的关系。[结论]白桦剥皮具有多尺度的空间特征,主要受林木位置、林分密度与地形的影响;剥皮木在林分中呈聚集分布,并与正常木在较大尺度上呈负关联,在剥皮木分布较多的区域剥皮现象有加重的趋势;剥皮对林木的损伤越严重越易风折,风折时间多在剥皮后6年左右。为了减少剥皮情况的发生,需在初春时节加强对敏感地区林分的管理,并注重桦树皮的伐后采集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在陇南山区对3 个龄级的杜仲树进行剥皮试验,3 、6 、12 a 生杜仲树剥皮后再生效果都好。通过不同剥皮时间及不同剥皮后的保护措施对剥皮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6 月下旬剥皮和剥皮后包裹塑料膜或喷施生长素再包裹塑膜,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最佳剥皮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1992年开始,我们在陕南汉中地区杜仲主要产区,推广杜仲主干剥皮再生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共采剥100多万株,成活率达98%以上,深受群众欢迎。这种杜仲剥皮再生新技术,不仅可避免破坏性采剥,而且能缩短剥皮周期,提高生产效益,达到一次种植,永续利用的目的。新法剥皮既可使植株继  相似文献   

10.
杜仲主干环状剥皮再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陇南山区对3个龄级的杜仲树进行剥皮试验,3、6、12a生杜仲树剥皮后再生效果都好。通过不同剥皮时间及不同剥皮后的保护措施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6月下旬剥皮和剥皮后包裹塑料膜或喷施生长素再包裹塑膜,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最佳剥皮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剥皮处理对杜仲次生代谢物含量及伤害修复能力的影响,为杜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方法】以5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50%、75%、100%剥皮处理,以植株不剥皮为对照,研究116天内杜仲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苯丙氨酸解氨酶、绿原酸、总黄酮、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上升后迅速下降并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除21天和36天外,50%、75%剥皮处理间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6天时,100%剥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对照的1.3倍。不同剥皮处理均使杜仲叶片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增加,其中,100%剥皮处理Fpro含量在86天前显著高于对照,86天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1天时达到最大值。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加,21天时达到最大值,50%、75%、100%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PAL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1和2.6倍,21天后不同剥皮处理的PAL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绿原酸含量出现2次显著增加,分别在21天和56天,其中56天时75%剥皮处理的叶片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剥皮处理(P0.05),56天后不同剥皮处理的绿原酸含量均迅速降低。不同剥皮处理杜仲叶片总黄酮含量随剥皮时间显著增加,在21天时达到峰值,50%、75%、100%剥皮处理的叶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2、1.3和1.9倍,41天后不同剥皮处理与对照间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剥皮处理杜仲叶片京尼平苷酸含量与绿原酸含量变化规律相似,京尼平苷酸含量在21天和56天时显著增加,其中又以75%剥皮处理的叶片京尼平苷酸含量增加最为明显,116天时不同剥皮处理的京尼平苷酸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剥皮处理对杜仲植株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但经过植物多方面的调节,这种伤害能得到修复;75%剥皮量有利于杜仲树体恢复,且可提高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2.
<正>杜仲属于珍贵工业、医药、食品保健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是古生稀有植物。历来常用的杜仲剥皮技术,就是将杜仲树皮按需要全部剥掉,杜仲林随后死去;另一种是应用“环剥法”剥去杜仲2/3的树皮,但增产效果不明显。人们很少应用。究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环剥法”理论与实践管理中没有完善,人们在剥皮保树再生操作实施过程中,不知道要保护好剥皮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 而破坏了该树形成层细胞组织所致。传统的杜仲剥皮方法严重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杜仲全剥皮再生方法”是一项真正保护性开采林木、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增值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芬兰VKl6型环状剥皮机用于加工直径7-35厘米的原木,在林区使用多为移动装置,在工厂一般为固定装置。剥皮机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在垂直平面内转动的刀盘,进料时液压升降杆把原木送到传送轮,由液压导向辊挟持木段通过刀盘。刀盘上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刀具:切皮刀和剥皮刀。切皮刀的作用是把树皮至木质部部分垂直切断,然后由刀刃较钝的剥皮刀剥掉树皮。剥皮刀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区域滑动,阻力小,剥皮质量好。刀盘上至多可安装8把刀具,但一般只用4把或6把。在特殊情况下,如进料速度快、剥皮刀刃面窄或阻力大时才装上全部刀具。如果4把或6把刀具不能达到要求的剥皮质量,还可以适当降低进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树木剥皮再生研究的概况,包括树皮再生的组织学、剥皮再生过程中树木的生理反应、再生皮和原生皮有效成分比较以及剥皮再生的技术措施等;并提出了皮类树木剥皮再生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最近试制出两种新式采脂工具——割沟工具和剥皮工具,这两种采脂工具均以小型的油锯发动机为动力,现处于生产性试验阶段。新式的割沟工具和剥皮工具具有重量轻、使用、安装、携带和维修方便,以及效率高等优点。这两种采脂工具使用同样型号的油锯发动机,这样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在发动机上随时更换刀头。装上割沟刀即可进行割沟;装上剥皮刀就可用来剥皮;如果装上导板和锯链,就变成了油锯。动力割沟工具(见图1)的主要优点是,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是临武县的主要土树种之一,本文从马尾松的优势和经营效益出发,论证马尾松经营的必要性,并提出主要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杜仲是我们国家一种传统的乞贵药材、工业原料,其利用价值重在杜仲皮。人们都知道,要取杜仲庆常规办法是砍树剥皮,或半剥皮,环剥皮,其皮不能再生.杜仲树剥皮后死亡,能不能种下一株杜仲树后,重复多次全剥皮,延长杜仲受益期呢?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实践,成功地攻克了杜仲树的养护管理,杀虫复壮及全剥皮再生技术。几年来,通过试验推广验证,全剥皮杜仲树达5000棵以上,有的还进行了二次或三次全剥皮,成活再生率均达95%,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观的。1996年来,试验区域面积达三县十五个乡镇。杜仲全剥皮的技术核心是如…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种子园建园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马尾松种子园应该采取怎样的密度设计是种子园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马尾松嫁接母树全光照、种子园林缘及种子园林分中马尾松生长发育差异的研究,提出新建马尾松种子园营建技术中株行距控制为8×8米,不要低于6×8米。并根据马尾松树种生物学特征及参考有关文献建议马尾松种子园良种生产时间(种子园生命期)定为20至25年。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BBP122Q型小径木剥皮机的设计和研制,总结并论述了环式剥皮机刀盘的设计及剥皮刀技术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马尾松具有重要的工、农业经济价值,主要探讨了马尾松的育苗栽培和猝倒病、叶枯病、赤枯病、松瘤病、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松梢小卷蛾等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马尾松的种植及其病虫害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