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凤凰山牡丹药用器官的愈伤组织培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时侠清  张子学 《核农学报》2005,19(3):186-190
本文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牡丹根韧皮部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继代培养30d,测定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和丹皮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1.0mgL2,4-D或1.5mgLNAA,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大于70%;培养基中加入1.0mgL2,4-D和5.0×10-6mgLTDZ、或1.5mgLNAA和5.0×10-3mgLTDZ,并在29℃、黑暗条件下继代培养,可以显著提高牡丹根皮愈伤组织的增长倍数和丹皮酚含量。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8个籼稻品种作材料,研究了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9片段的pCAMBIA1301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籼稻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B培养基适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共培养时间以3d为宜。40mg/L的潮霉素可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筛选,抗性愈伤率在69.4%~85.3%之间;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幼苗分化率在15.4%~47.4%;鉴于多数籼稻愈伤组织分化时对潮霉素特别敏感,因此分化培养基中不加潮霉素;但为了减少假阳性,生根培养基中分别用20mg/L和30mg/L的潮霉素对幼苗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3.
培养条件对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荞麦无菌苗胚轴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光照、蔗糖、L-苯丙氨酸和植物激素(2,4-D、NAA、6-BA)等因素对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合成的影响,为荞麦大规模细胞培养和工业化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光照对荞麦愈伤组织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能促进愈伤组织黄酮合成;蔗糖质量浓度为4%,荞麦的愈伤组织生物量、黄酮含量和产量达到最高;L-苯丙氨酸能促进荞麦愈伤组织黄酮合成,但对愈伤组织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苯丙氨酸浓度为150μmol.L-1,黄酮产量达到最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植物激素都能促进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合成,但2,4-D和6-BA的效果要优于NAA,但2,4-D的效果最佳。促进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积累最佳的激素配比组合为1.5mg.L-12,4-D+0.6mg.L-16-BA。  相似文献   

4.
玉米未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以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低不同的9个玉米自交系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用改良N6培养基诱导培养愈伤组织。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后未成熟胚,以及由此诱导的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内源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GA4)和细胞分裂素(DHZRI、PA、ZR)含量。结果发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未成熟胚ABA和IAA含量正相关,与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ABA含量正相关,与胚性愈伤组织GA3含量负相关。在胚性愈伤组织开始发生之际,外植体的ABA和IAA含量出现峰值,GA3含量出现低谷。因此认为,未成熟胚高水平的ABAI、AA含量和低水平的GA3含量,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但是胚性愈伤组织的ABA含量却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且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胚性愈伤组织IAA含量负相关。由此看来,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持,可能还与各种激素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华结缕草成熟胚再生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Hance)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水解酪蛋白(CH)、水解乳蛋白(LH)、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继代周期对愈伤组织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MS无机成分及有机成分含量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不显著,附加CH 500mg/L利于愈伤组织生长;继代培养次数直接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不经继代培养转入分化培养基的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最高达34.2%,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再生率明显下降,继代培养3次的愈伤组织再生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6.
安祖花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正交试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激素处理及不同外植体对安祖花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中,外植体是诱导安祖花愈伤组织的主要因素;以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NAA+2.0mg/L 6-BA;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的主要因素是6-BA;不定芽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mg/L 2,4-D+1.0mg/L 6-BA。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盐胁迫下大麦籽粒产量和萌发期生长指标与小孢子培养阶段盐胁迫下愈伤组织产量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以2份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以下3项研究:(1)诱导培养基中NaCl含量对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的影响;(2)萌发液中NaCl含量对大麦种子萌发期生长指标的影响;(3)NaCl 胁迫处理对大麦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同胁迫对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L.]Merr.)愈伤组织生长及再生的影响,以继代了9年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以MS(murashige and skoog)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铜(Cu2+),研究其对继代培养中愈伤组织的直径、鲜重增长率和再生培养中的植株再生率,以及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根和叶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铜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浓度为10.0μM时,愈伤组织直径、鲜重增长率、植株再生率及叶绿素含量均达最大值;愈伤组织可生长和再生的铜的临界浓度分别在300.0~500.0μM、50.0~100.0μM间。经长期处理(12周)的愈伤组织和24周再生的植株叶片和根系中,4种抗氧化活性酶活性和MDA含量在10.0μM下均为最低;经短期处理(10 d)的愈伤组织,SOD、POD、APX的活性及MDA含量持续上升,而CAT先上升后下降。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叶片和根系中铜含量随培养基中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本试验为进一步筛选耐铜突变体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4个水稻品种的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用γ射线、叠氮化钠(SA)施行单项或复合诱变处理后进行组织培养,出愈后的部分愈伤组织再用γ射线辐照处理,并在含NaCl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耐盐突变的筛选。结果表明,15kRγ射线对出愈率和生长率均有严重的抑制作用,而1mMSA单独处理对出愈率和生长率则有促进作用,所有诱变处理都降低了植株分化频率,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和植株再生率虽随筛选培养基中NaCl含量的提高而下降,但1%NaCl作为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压较为适宜。诱变处理的种子愈伤组织再以适当剂量的γ射线辐照,有提高诱发耐盐突变频率的作用。适宜的照射量为500—750R。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不同继代时间的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和二倍体细胞比率随剂量升高而下降,非整倍体细胞和染色体畸变则上升。在分化培养基上,辐照后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能力降低,畸形苗明显增多。γ射线不仅能提高再生植株的变异率,而且可扩大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11.
EMS诱发草莓不同组培材料的耐盐性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明星草莓花药诱导的愈伤组织以及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变处理的适宜浓度与时间组合为0.1%+1.5h和0.2%+1.0h,而(0.2%~0.4%)+(1.0~2.0h)可作为离体叶片诱变处理的适宜浓度和时间范围。与离体叶片诱变相比,草莓花药的愈伤组织对诱变剂EMS更为敏感。通过对再生植株的耐盐性进行比较发现,愈伤组织诱变筛选植株的盐害率和盐害指数低于离体叶片诱变筛选植株,说明愈伤组织较组培苗叶片更适于作为草莓耐盐诱变育种的起始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中华猕猴桃耐盐变异体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取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101品系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移入含NaCl的MS培养基选择8次,培养基内NaCl的浓度逐步增加,γ射线作为诱变剂,已筛选出耐0.5%、0.7%、1.0%NaCl的变异细胞系,并均再生出完整植株。试验结果表明:1.MS+0.5ppm 2,4-D+1.0ppm Zt是最佳的脱分化培养基;MS+1.0ppm Zt+0.2ppm IBA是最佳的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可采用MS+0.5ppm IBA。2.0.5%NaCl可作为耐盐筛选的盐分临界值。3.γ射线处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细胞的大小均有显著的影响,5kR可作为变异体筛选的诱变照射量。  相似文献   

13.
辐照西洋参培养物皂苷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前体、前体浓度、前体加入时期、前体作用时间、ATP浓度、烟酸浓度对西洋参芽胞愈伤组织生长及皂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0 1 %甲羟戊酸对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皂苷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 0 0mg L亮氨酸对生长无明显影响 ,对皂苷合成有促进作用 ;444mg L的醋酸镁对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合成都有促进作用 ;在继代开始时加入前体皂苷含量最高 ;甲羟戊酸作用 6h皂苷产量最高 ;1 60mg LATP对生长和皂苷合成均有促进作用 ;1 0mg L烟酸利于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合成 ;用6 0 Coγ射线辐照培养物 ,剂量为 40 0 0Gy时得到皂苷含量高于原愈伤组织 1倍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4.
朝天罐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天罐(Osbeckia opipara)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可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培养基MS + 6-BA 2 mg/L  + NAA 0.2 mg/L + 蔗糖30 mg/L+ 琼脂7 mg/L,既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也适合于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诱导率为83.3%;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6-BA 0.2 mg/L+ NAA 0.1 mg•L-1 + 蔗糖 50 mg/L + 琼脂 7mg/L,增殖系数为 7.2; 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 + NAA 0.5 mg/L + IBA 0.2 mg/L + 6-BA 0.05 mg/L + 蔗糖 20 mg/L + 琼脂 7 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离体培养条件对平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贝母试管苗为材料,通过测定生物量增殖倍数、折干率、生物碱含量等指标,对基本培养基种类、培养方式、培养周期、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蔗糖浓度、病毒唑用量等可能影响平贝母生物碱产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L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5%蔗糖,固体培养周期为60d时,利于提高鳞茎生物碱含量及生物碱产量;液体培养基虽有利于平贝母鳞茎增殖与子贝的分化,但不利于增加生物碱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刺激培养物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以BA1.0mgL与NAA0.5mgL组合为佳;5mgL病毒唑能明显提高鳞茎的增殖倍数。试验最佳离体培养基为LS+BA1.0mgL+NAA0.5mgL+病毒唑5mgL+5%蔗糖;培养60d生物碱产量可达1.62mgL。  相似文献   

16.
以彩叶芋叶柄薄层组织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2.0 mg,L BA 和0.05~0.1 mg/L NAA 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发生。培养4周后,外植体形成瘤状愈伤组织。培养8周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正常植株。经12周培养可再生出大量植株。组织学观察表明,其胚状体的发育和结构与典型单子叶植物合子胚的特点很相似。从一至几个细胞原胚、球形胚,至逐渐发育成棒状时,便开始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的分化,即形成完整的胚状体。胚状体的发育不同步,因而在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可见到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愈伤组织内部产生胚状体多于表面。  相似文献   

17.
EMS和5-氮胞苷处理的水稻愈伤组织对耐盐细胞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四倍体中丹二号的花药和幼穗中分别诱导出二倍体「ZDA(2N)」,四倍体「ZD6(4N)」的愈伤组织,用EMS和5-氮胞苷处理愈伤组织发现;1.随着培养基EMS或5-氮胞苷浓度的提高,ZDA(2N)和ZDY(4N)在相对生长量的减少方面表现相同的模式,而这两种愈伤组织受盐胁迫时在相对生长量的减少方面表现不同的模式;2.经EMS或5-氮胞苷处理后的愈伤组织的耐盐细胞频率没有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个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材料H6756、H311和SP8581,研究了不同取材时期、不同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对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护颖原基形成期至雌雄蕊原基形成期之间对小麦幼穗进行离体培养都可获得较高的绿苗分化率,而在其它时期进行离体培养绿苗分化率均较低。确定了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2,4-D2mg/L,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并发现对分化过程中产生的变态苗增加一个芽苗的诱导及伸长阶段有助于继续分化成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0.2mg/LIAA 80g/L蔗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高效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9.
垄作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05-2007年两年度在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设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和平作(对照)2个处理,重复2个周期。采用水分平衡法,研究了一体化垄作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后,产量性状明显优于传统平作。垄作全年2季作物较平作增产9112~21688kg/hm2,增产幅度达45%~100%,其中,垄作冬小麦增产2425~5103kg/hm2,增产幅度为27%~59%,接续的夏玉米增产6687~16586kg/hm2,增产幅度达59%~128%;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表现为,冬小麦不育小穗数降低,成穗数增加,夏玉米果穗秃尖变短,2季作物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垄作节水效果显著,全年2季作物总耗水量降低61%~11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3%~249%,其中垄作冬小麦耗水量降低92%~14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2%~234%,接续的夏玉米耗水量降低37%~9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3%~248%。  相似文献   

20.
吕毅  商澎 《核农学报》2012,26(5):723-728
为探明磁场强度和培养基成份在拟南芥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作用,以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型)种子为材料,研究3种磁场环境(亚磁场、地磁场和中强磁场)、4种诱导培养基(NB1、NB2、MS1、MS2)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结果显示,与地磁场相比,亚磁场对接种后第3~6天愈伤组织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强磁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接种后第3~7天,NB2、MS2比NB1、MS1培养基促进了愈伤组织形成,且差异显著。愈伤组织净重反映了细胞增殖的状态,统计结果显示,与地磁场相比,亚磁场对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而中强磁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B2、MS2比NB1、MS1培养基促进了细胞增殖,且差异显著。以上试验结果说明,磁场强度和培养基成份的变化对拟南芥种子诱导愈伤组织过程中第3~7天的愈伤组织形成和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影响,但2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且2种因素对15d后的愈伤组织总出愈率无显著影响。6-BA对早期的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而且在地磁和亚磁场中,添加有6-BA的NB2和MS2培养基所诱导的愈伤组织色泽鲜亮,致密度适中,利于后续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