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Clania varigata Snell)是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危害泡桐,悬铃木等65种林木。近几年来,徐州市每年防治面积在30万亩以上。目前,防治大袋蛾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即在幼虫期进行喷雾或于干基部滴注内吸杀虫剂,但施药时幼虫虫龄的大小,对防治效果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科和方法 a 选定有一定虫口密度的泡桐成片林,从发现有初孵幼虫开始,每隔一天采虫50~  相似文献   

2.
红松木蠹象生物学特性及幼虫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木蠹象是在白石山林区新发现的一种危害红松干、枝部害虫。本文对其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同时也开展了对该虫幼虫期的化学防治试验。其结果红松被害率由30%下降为6%;虫口密度由38头/株下降为21头/株,幼虫化学防治效果达83%。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一些果园出现了桃小食心虫回升,为害程度加重的现象。因此,可以采取"以化学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地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抓住幼虫地面爬行期和果面爬行期两个关键有效的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新疆布尔津县沙棘绕实蝇成虫期、卵期、幼虫期、蛹期调查方法,在营林、物理、人工和化学防治方法中,以在成虫羽化高峰期采用粘贴黄板诱捕防治效果最好,可减少危害50%以上。  相似文献   

5.
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0年~1991年在中江县柏木林区对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在进行了系统观测,组建了3个生命表。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存曲线属Southwood N型,卵期和低龄幼虫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消亡因子是卵寄生蜂、越冬卵不育、初孵幼虫的生理死亡及雨水的作用。1990、1991年第1代种群增长指数为0.9066。0.2063,下代种群均呈下降趋势,而1990年越冬代种群增长指数为12.1732,下代种群呈上升趋势。天敌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中老龄幼虫以及蛹期,且随着虫龄的增大而越加显著。因此采取化学防治方法控制虫灾时,宜在低龄幼虫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枣尺蠖各虫态的发生期,提出了预测预报办法。实践证明,当幼虫达三龄期时,进行化学防治为最佳时期,并辅以其他防治措施,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柳杉长卷蛾是一种猖獗性的柳杉食叶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二代,以2~3龄幼虫在被害的针叶内越冬。幼虫共6龄,2龄前幼虫在针叶内取食叶肉,为害状似叶部病害,3龄后钻出叶外吐丝缀叶形成虫苞,取食针叶和嫩枝皮。为害期长达230多天,一年有4月中、下旬,8月上旬二个为害烈期。化学防治该虫关键要抓住越冬代3~4龄幼虫,选用2.5%澳氰菊酯乳油,或50%甲胺磷,或90%敌百虫晶体弥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为对象,测定了南京、广州两地试虫在不同季节中对溴氰菊酯和灭幼脲Ⅲ号的敏感性。研究发现,不论是广州还是南京,在一年中该虫越冬代幼虫对杀虫剂均表现敏感,这是化学防治适期。研究中以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和酯酶为指标,分析了敏感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并对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中的化学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鹰翅桦尺蛾Biston falcata(warren)在云南省昭通市危害华山松。该虫在昭通市1 a发生1代,以蛹在表土内越冬。低龄幼虫期和蛹期是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松尺蠖在云南省宁蒗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云南松针叶.幼虫始见于11月下旬,6月上旬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下垂于枯枝落叶中或钻入湿润疏松的土表(约2cm)深处化蛹,蛹期90d.成虫始见于8月,终止于10月上旬.卵始见于8月下旬,终止于11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下旬为该虫最佳灯诱杀虫期,3~5 月为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1.
花布灯蛾在辽宁桓仁地区主要危害栎类树木,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结成虫苞群集越冬。越冬幼虫活动初期未上树前、早春上树和越冬下树期、成虫羽化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灯光诱杀成虫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松毒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系统观察研究表明:(1)松毒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老熟幼虫于枯枝落叶层、杂草灌木基部、石板下、裂缝等干燥隐蔽的场所结茧越冬。在季节延迟,冬季暖和的年份,可见到少量第二代老熟幼虫在针叶丛中吐丝作茧的现象,但随着天气变冷,树上的幼虫最终迁移到地面化蛹越冬。(2)各虫态的历期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幼虫期为55~70天,第一代蛹为20~30天,第二代蛹为190~210天。(3)幼虫对寄主的为害程度,一般华山松大于马尾松,猖獗之年,可导致成片松林的死亡。(4)松毒蛾各虫态的天敌种类是比较丰富的,据初步统计有黑卵蜂、跳小蜂、茧蜂、姬蜂、寄蝇、螳螂、真菌、细菌、病毒等30余种。(5)人工清除越冬蛹宜于12月至次年3月进行;摘除夏蛹(第一代)于7月中旬至8月初进行;灯光诱杀成虫,宜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第一代幼虫的时间为6月份,防治第二代幼虫的时间为8月底至9月中旬。(6)防治工作中,可采取治点保面,压低第一代虫口密度,确保第二代有虫不成灾的策略,采取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协调除治的综合防治策略。大面积化学防治中可采取喷洒菊酯类化学农药、灭幼脲仿生农药以及菊酯农药与灭幼脲混合施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银花尺蠖是近年发现的金银花产区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平邑县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或根基部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产卵,各代幼虫的发生期依次为: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利用寄生蜂、苏云金杆菌进行卵和成虫防治,用性诱杀去除雄虫,用化学防治杀灭成龄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青杨天牛是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青杨天牛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期、化蛹期、羽化期、产卵期及危害停止期等情况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采用注射法,使用不同剂量的不同试验药剂(久效磷50%、氧化乐果、中西杀灭菊酯)进行了试验防治。结果表明:青杨天牛的活动生理期约从4月上旬开始,直到9月中旬结束。化学防治以300倍50%久效磷溶液的杀灭效果最好,其校正死亡率可达92.9%;其他溶液对青杨天牛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5.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 1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 1代 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 8月中旬为蛹期 ,7月中旬~ 8月中旬为成虫期 ;第 2代 7月下旬~ 9月上旬为卵期 ,11月上旬~次年 3月中旬为蛹期 ,3月中旬~ 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 ,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 4 0 %氧化乐果 1∶80 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重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光肩星天牛在呼和浩特地区每 2年发生 1代 ,跨 3个年度。该害虫分别以卵、卵内幼虫、幼虫及蛹在寄主皮下及木质部越冬 ,翌年 4月底 5月初重新开始取食为害 ,成虫于第 3年的 7月初出现 ,7月底进入盛期。其扩散方式为从林缘向林内逐渐扩散为害。当林内寄主树不适产卵 ,害虫则由林内向林外扩散。相反当林分受害较轻时 ,害虫可从它处侵入林内为害。在林缘栽植害虫喜食寄主树会相对减缓害虫向林内的扩散。该害虫的化学防治适期为每年的 5月上旬至 6月中旬 ,生物防治适期为每年的 6月份。  相似文献   

17.
黄二星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cristata(Butler)是栎类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林地表土层内越冬。幼虫共6龄,其头宽和体长的增长符合Dyar′s规律。雌蛹量与携卵量,产卵量呈线性相关、成虫趋光性强,灯下成虫时辰变化规律:雄蛾为“单峰型”,雌蛾为“双峰型”,成虫期灯诱、幼虫期航空化学防治和烟剂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cristata(Butler)是栎类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林地表土层内越冬。幼虫共6龄,其头宽和体长的增长符合Dyar′s规律,雌蛹重与携卵量、产卵量呈线性相关,成虫趋光性强,灯下成虫时辰变化规律:雄蛾为“单峰型”,雌蛾为“双峰型”。成虫期灯诱、幼虫期航空化学防治和烟剂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是浙江笋用林内昆虫的优势种群,其幼虫(即金针虫)是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州市的德清和安吉、杭州市的余杭和临安等重要竹区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中,鲜笋带虫率可达62%,种笋受害率更是高达80%以上,严重制约了当地竹产业的健康发展(徐天森,2004)。由于金针虫营地下生活,防治一直是竹笋生产管理的难点。化学防治会导致竹笋  相似文献   

20.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1代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8月中旬为蛹期,7月中旬-8月中旬为成虫期;第2代7月下旬-9月上旬为卵期,11月上旬-次年3月中旬为蛹期,3月中旬-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40%氧化乐果1:80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