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光 《养猪》2022,(2):74-78
规模猪场5周批次化生产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是彻底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5周批次化生产是依据母猪群的大小合理划分批次,批次间间隔分明有规则,并利用生物技术和管理手段使批次内母猪达到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并且仔猪断奶、免疫接种和生猪出栏等形成批次化.有规划地将同一批次(生长阶段和日龄相同)的猪只饲养在一个圈...  相似文献   

2.
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batch management system)是根据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猪场能繁母猪群体均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进行繁殖同步化调控,实现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同期分娩的高效繁殖生产技术体系.因此,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实质是批次化繁殖.综合考虑母猪群体规模、猪场配种妊娠栏舍、产...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11):139-140
<正>1猪场介绍该猪场设计规模300头存栏母猪,目前实际存栏母猪187头。为了保证做到全进全出,采用批次配种的生产模式,即每批配种母猪预计装满全部产床为限,仔猪21 d断奶,两批配种间隔1个月,该批次为本场第4批分娩母猪,共75头;1单元从3月22日开始产仔,4月11日产仔结束4单元仔猪分娩,总产仔774头,平均窝产健仔数10.32。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的周间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规模化猪场周间管理制度对于猪场生物安全、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猪场需从猪舍设计、种猪选育及分群、同期发情、后备种猪培育、猪场记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调整.周间管理,就是将生产群母猪按一周生产节律分批次配种、怀孕、分娩,商品猪分批次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猪场实行流水线作业,每个生产环节全进全出.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猪场周间管理制度对于猪场生物安全、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猪场需从猪舍设计、种猪选育及分群、同期发情、后备种猪培育、猪场记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调整。周间管理,就是将生产群母猪按一周生产节律分批次配种、怀孕、分娩,商品猪分批次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猪场实行流水线作业,每个生产环节全进全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状态、不同空怀天数的母猪和不同日龄的后备母猪使用药物调节猪群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的周批次生产技术,分析影响周批次生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猪场实行周批次生产的繁殖成绩与传统的自然发情配种的生产模式差异不显著,在周批次生产中仍是以断奶母猪为主导、后备母猪补充的模式进行最为有效;同时留栏母猪的空怀天数在30 d以内处理繁殖成绩较好;后备母猪的理想首配日龄为220~270日龄。这为猪场在开展批次生产的计划与实施过程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和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刘向东 《猪业科学》2022,39(6):52-54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着重大升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猪场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在猪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率。所谓的批次化生产即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依据猪群规模大小,将母猪群分批次进行同期发情配种、同步分娩以及同期断奶,执行同批次全进全出的节律性生产,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传统的每天都要进行断奶、查情配种、上产床的生产模式相比,批次化生产模式优势明显。同一批次母猪的全进全出管理可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批次化生产可以节约人力等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批次化生产还可以提升母猪的生产成绩,同期分娩和断奶可以提高仔猪的整齐度。总而言之,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仔猪整齐度和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疾病发生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然而,想要做好批次化生产仍需要把握关键的生产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8.
<正>在实际配怀生产环节中,规模猪场的繁殖母猪群的生产力是不均衡的,要做到母猪产能均衡,对母猪实行批次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手段。1 批次化生产的定义批次化生产是将原有每天或每周配种、分娩、断奶、销售育肥猪的连续式生产管理模式,改为将母猪根据批次间隔进行分群,并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同批母猪的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则地完成。  相似文献   

9.
周间管理,就是将生产群母猪按一周生产节律分批次配种、怀孕、分娩、商品猪分批次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猪场实行流水线作业,每个生产环节全进全出。一个年产万头肥猪的养猪场,每周约出场200头肥猪,并有25头母猪配种妊娠,22头母猪(分娩率88%)产仔,22窝仔猪断奶、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工艺流程严整,各生产车间能按时完成任  相似文献   

10.
周间管理.就是将生产群母猪按一周生产节律分批次配种、怀孕、分娩、商品猪分批次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猪场实行流水线作业,每个生产环节全进全出。一个年产万头肥猪的养猪场,每周约出场200头肥猪,并有25头母猪配种妊娠,22头母猪(分娩率88%)产仔,22窝仔猪断奶、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工艺流程严整,各生产车间能按时完成任务并紧密配合,连续均衡有节奏地生产。同时有效的切断病原微生物在猪场的传播链,并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猪舍设施。  相似文献   

11.
正正确合理的组织配种批次计划和淘汰低效母猪,做好成本控制;做好发情鉴定及适时准确把握输精时机的工作,才是提高猪场生产管理及经济效益的源头与根本,也是稳定猪场生产的前提。1正确组织配种批次和淘汰低效母猪计划母猪的整个繁殖周期为142~152天。按照全进全出制的生产模式及生产实际,有计划的组织配种及后备母猪的补充(必须提前3个月进行准备),充分利用每头母猪优势,提高利用年限,提高母猪年提供仔猪的合格数,才是保证猪场生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产房产床数、配种妊娠舍定位栏数、年出栏目标等参数设定批次生产模式,对母猪分群并利用生殖激素对同批次母猪进行发情、排卵同步化调控,使批次处理的母猪集中配种、分娩、断奶、出栏,进而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某猪场饲养的8头母猪用同批精液进行配种,配种60 d后其中2头阴道流出血色黏液,另有2头连续配种3次均未孕。8头母猪配种前3周进行过猪瘟和猪蓝耳病免疫。母猪均用同批次同品牌预混料饲喂。1临床症状母猪流产、不孕,流产母猪和不孕母猪精神状况良好,流产母猪阴道流出血色黏液。2诊断采集8头病母猪血液进行血清分离,检测猪瘟、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流产  相似文献   

14.
<正>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母猪群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采用繁殖同步化调控技术,实现同期发情、配种和分娩,使猪场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目标的母猪高效繁殖生产管理体系。近几年,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生猪产业的生物安全面临极大挑战,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迅速兴起,传统的连续式生产模式逐渐被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15.
牛贤云 《猪业科学》2021,38(6):34-37
批次化管理应用最早源自工业批次化管理,应用在畜牧业逐渐转化成母猪等畜禽批次化生产管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生产,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近两年来非洲猪瘟给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母猪批次化生产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效益提高、降低成本等方面与母猪连续生产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16.
母猪定时输精与批次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主要从母猪的性周期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和配种同步化4个方面介绍了母猪定时输精技术与原理,以及猪场的批次化管理。并结合当前我国猪场生产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要介绍了猪场批次化管理的流程和导入方式,以期为猪场定时输精和批次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志吟 《猪业科学》2023,40(11):104-107
<正>1试验背景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养猪场产房、配种妊娠栏舍、种源基础及技术和人力等资源条件按批次进行母猪分群,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并利用生物技术,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期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猪场经理们经常讲要加强生产管理。对母猪群的管理来说,如何达到预定的“每周配种母猪数”目标,可能是最重要的日常生产管理内容之一,但是不少国内猪场的场长恰恰对这一目标重视不够。本文是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大型生产观察试验。以一年期间内每周配种母猪的头数及其标准差做指标,对84家有390~1491头母猪场进行了研究。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控制图)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猪群的周配种母猪头数差异与配种19周后母猪群所对应的年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每周配种母猪头数变化大的猪场,不仅每头配种母猪每年所提供的断奶仔猪的头数少,而且配种分娩率也低,分娩间隔长,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每周配种母猪的头数由三部分构成:断奶后本周正常发情的母猪 本周配种的后备母猪的头数 本周返情复配母猪的头数。尽管母猪群的繁殖效率受品种、环境、营养饲养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努力保持每周配种母猪头数的稳定是成本低、通过规划管理措施即可达到的好方法。猪场建成后,尽量避免不断扩群/缩群,保持母猪群体大小的稳定是有益的。猪场经理应该建立自己猪场的每周配种目标和预警线。每个猪场都应根据生产记录,统计出自己猪场经产母猪群的断奶断-配种间隔,以作为制订每周配种目标和预警线的依据。保持配种头数稳定,后备母猪群的管理是关键。根据生产和生物安全的需要,猪场每批选进场的后备母猪的头数,应按照隔离驯化期的要求、死亡淘汰比例等,一般要提前6个多月规划。后备母猪断奶后再发情的时间较长、配种分娩率较低,这些因素都应在确定配种目标时予以考虑。提前发现配种未孕的母猪对缩短母猪的非生产天数,保持每周配种目标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在配种后30d左右使用B型超声波仪,可以显著提高妊娠鉴定的准确性,我国国内的养猪生产者们尚未普遍认识到这一做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约化养猪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以周期、节律性的生产方式,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达到劳动生产率、商品率、饲料效率、经济效益高的目的.科学的组织管理是办好集约化猪场的关键.1实行同步生产集约化养猪为常年均衡有节律的进行生产,必须按计划组织同步配种,同步产仔,同步断奶,同步转群,同步上市,按计划、按批次全进全出.其中同步配种是实现整个工艺的核心.为达到同步配种,首先要控制母猪营养,对过肥母猪控制喂量,增加粗饲料或运动;过瘦的母猪检查体内是否有寄生虫或其它疾病.采取相应措施,恢复体质.对哺乳母猪…  相似文献   

20.
芦惟本  黄川 《猪业科学》2008,25(7):43-43
影响猪场配种率的因素众多,但是不外乎4大方面,即母猪、公猪、环境与人为因素,且每个猪场都有各自的侧重,即便同一种猪群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季节影响配种率的主要因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