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3∶2混交比例和株间混交方式,开展了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木荷、闽粤栲、火力楠)混交造林试验,对其10a生的林分生长量及其他因子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混交优于其与其他2个树种混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混交比例分别为1∶1和3∶1的秃杉—乐昌含笑混交林及秃杉纯林的试验研究,18年生的试验林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秃杉—乐昌含笑混交林中秃杉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总蓄积量均大于秃杉纯林,而且混交林和纯林中秃杉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总蓄积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乐昌含笑1∶1混交林中秃杉和乐昌含笑生长量均大于秃杉—乐昌含笑3∶1混交林中的秃杉和乐昌含笑。秃杉-乐昌含笑混交林土壤与秃杉纯林相比疏松透气、肥力状况好。本试验中秃杉与乐昌含笑按照1∶1比例混交为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火力楠、柳杉分别与秃杉按1∶1混交,以秃杉纯林为对照,开展了秃杉混交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研究,对18a生的3种人工林中秃杉生长量、林分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杉火力楠混交林中秃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总蓄积量比秃杉纯林增加了11.35%、17.04%、42.02%和57.61%,比秃杉柳杉混交林中秃杉提高了15.73%、25.40%、62.90%和105.50%;土壤容重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小,其次是秃杉纯林,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大;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大,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小;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水解性氮也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大,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小。说明秃杉与火力楠混交可以提高秃杉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而且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火力楠、柳杉分别与秃杉按1∶1混交,以秃杉纯林为对照,开展了秃杉混交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研究,对18a生的3种人工林中秃杉生长量、林分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杉火力楠混交林中秃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总蓄积量比秃杉纯林增加了11.35%、17.04%、42.02%和57.61%,比秃杉柳杉混交林中秃杉提高了15.73%、25.40%、62.90%和105.50%;土壤容重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小,其次是秃杉纯林,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大;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大,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小;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水解性氮也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大,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小。说明秃杉与火力楠混交可以提高秃杉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而且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杉木与阔叶树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对12a生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杉阔混交能明显地促进杉木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林分抗逆性,提高森林多种效益,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也是恢复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营林措施之一。但混交树种及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的生长影响较大。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等阔叶树混交的适宜类型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比例为2∶1,杉木与火力楠、檫树混交比例为1:1。值得注意的是,杉木阔叶树混交,如伴生树种为速生的阔叶树种(如火力楠、檫树等),则杉木的比例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6.
陈来德 《安徽农学通报》2013,(15):102-103,134
闽楠与香樟的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混交比例下,闽楠和香樟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混交比例下的林地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速效P、速效K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种不同混交比例中,5楠5樟混交比例下闽楠、香樟的径、高生长,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
秃杉可以改善杉木连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杉木、秃杉混交能够延缓甚至防止地力衰退,探讨两者混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组成林分之间,在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方面,都有着极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Ⅱ、Ⅲ类地的混交比例,分别以8杉2秃、5杉5秃、5杉5秃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方式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金粦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57-159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7杉3红林分蓄积量最大,5红5杉林分次之,10杉林分再次之,红豆树纯林蓄积量最低。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分中红豆树树种比重增加,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N、水溶性N、速效P等土壤肥力指标显著提高。7杉3红是3种红豆树造林模式中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9.
在安溪丰田国有林场开展了杉木与火力楠混交试验,杉木与火力楠以4:1和4:2比例插花混交,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6.8%、8.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3.7%、21.1%,单株平均材积分别提高了36.3%、56.4%,且不同林分类型的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杉木纯林土壤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由此可见,杉木与火力楠采取4:2比例插花混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黄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4,(14):106-109
枫香与杉木种间关系协调,是一个优良的混交组合,开展枫香、杉木混交,可解决杉木连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枫香、杉木混交,对两者的径、高生长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以及林分蓄积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混交比例间枫香和杉木的径高、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有机质、全P、全N、水解性N、速效P、速效K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5种混交比例中,5杉5枫的混交效果最好。不同混交比例,对枫香、杉木的种间关系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且这种影响随林分年龄增长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9:1和7:3这2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2.
杉木厚朴人工混交林模式生长及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忠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20-121,138
面对杉木人工纯林易发生地力衰退、生长降低等问题,开展了杉木厚朴不同模式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厚朴混交林在提高杉木林生长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作用明显。在不同模式的杉木—厚朴混交林中,杉木厚朴按3∶1的比例带行混交杉木林生长最快,林分蓄积量最大,而且该模式混交林土壤孔隙状况、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土壤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等均最高,杉木厚朴3∶1带行混交模式是杉木-厚朴混交林中最优模式,从而为杉木林合理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的经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方式的青杉混交林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混交试验林中,经营密度1 470株.hm-2取得较好的效果,青杉混交比以4∶6为最好。青钱柳在多树种混交的幼林中套种,23年生胸径达33.8 cm,树高26 m,青钱柳与多种针阔树种混交造林是成功的,四旁绿化也取得良好效果,说明青钱柳具有速生丰产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宝川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38-139,88
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三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延平区赤门乡赤门村2012年在采伐迹地上营造楠杉株间混交(1∶1)、楠杉行间混交(1∶1)、楠杉行间混交(2∶1)、木荷、楠木纯林建设珍贵楠木用材林,经过5d的生长观察,从造林实验结果表明:楠杉混交造林,在不同程度能促进楠木的生长发育、改善林分结构和林木及林地生长环境条件、尤其楠杉行间混交(2∶1)的生长相对较好,5d生行间混交(2∶1)混交林中的楠木胸径、树高比楠木纯林分别提高39.95%、43.21%和38.12%、40.47%;蓄积总生长量32.88m~3/hm~217.46m~3/hm~2、;年平均生长量6.58m~3/hm~23.49m~3/hm~2;树冠幅体积49.35m~338.75m~3,在实验地调查中可以看出,楠杉混交林木生长旺盛,能加快我区楠木特色产业建成,通过混交在一定程度促进干形发育的效果,木荷由于种植在造林地周围一圈(山脊、田边及路边)的位置,其生长也较快,除作生物防火林带外,也可作为用材林。  相似文献   

16.
杉木与红锥混交林生长量及混交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锥纯林、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的10年生林分的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7杉3锥林分蓄积量最大,8杉2锥林分次之,9杉1锥林分再次之,红椎纯林的最低。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分红锥树种数量的增加,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N、水溶性N、速效P含量等土壤肥力指标显著提高,7杉3锥是3种混交比例中最佳的。  相似文献   

17.
木荷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佐昭 《现代农业科技》2010,(6):208-208,210
分析了木荷林带营造对环境的要求,总结了木荷林带营造方式、营造技术,并指出其带来的营造效益,以为木荷作为混交造林树种和主要防火树种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最佳混交途径,在罗源国有林场开展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比例为2∶2的行状混交和比例为4∶4的带状混交试验,火炬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混交后,火炬松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的生长量均较火炬松纯林有所增加,其中带状混交方式的火炬松生长量增加更多,与火炬松纯林相比,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分别增加了16.8%、18.3%和59.5%;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混交林的土壤通透性优于火炬松纯林,而且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也高于火炬松纯林。由此可见,火炬松与台湾相思采用4∶4的带状混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昌宁2种类型苗木培育的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6种不同定植方式、4种清林整地方式和3种抚育管理措施培育秃衫人工林试验,分析20年生秃杉人工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苗木类型的秃杉造林定植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容器苗不同定植方式平均成活率达90.82%,显著高于裸根苗造林(P0.05);不同定植方式间差异性不显著,土壤B层开挖定植塘的回填土壤接触苗木根系和苗根直接接触塘壁定植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定植(P0.05)。经营措施影响秃杉在灌丛中的造林效果,种植后5 a内,每年清林抚育1次以上有利于造林成功;坡向、坡位是影响秃杉林分生长的重要的立地因子,不宜选择山脊地块栽植禿杉。  相似文献   

20.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毛红椿不同混交比例及杉木纯林(CK)的生长效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造林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其10年生林木无论是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均比杉木纯林生长更好。在不同混交比例中毛红椿混交比例减少而杉木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树高以3∶1带状混交、4∶1带状混交为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年生林木的林分蓄积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CK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2∶1带状混交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加上对树冠生长的分析结果认为,杉木毛红椿混交,以杉木毛红椿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