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脊倒刺鱼巴(Spinibarbus caldwelli Nicholes)别名光倒刺鱼巴,俗称光鱼,鲳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鱼巴亚科鱼类。主要分布于闽江、钱塘江、北江、西江、元江水系,海南岛及台湾省等地。该鱼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和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深受养殖户的欢迎。现将近年来培育黑脊倒刺鱼巴苗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连金珠 《内陆水产》2007,32(2):13-14
黑脊倒刺鲃,又名光鱼、坚鱼,属鲤科、鲃亚科、鲃亚属。黑脊倒刺鱼巴具有个体大、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笔者于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在炉下田头开展了黑脊倒刺鲃池塘主养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倒刺鱼巴人工驯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刺鱼巴Spinibarbus caldwelli是溪河的名优鱼类之一,近年来,其自然资源日趋减少.为了掌握倒刺鱼巴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在池塘条件下的人工养殖技术和亲鱼培育技术,我们于1999年底引进倒刺鱼巴进行人工驯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鱼来源 试验鱼于1999年11月从长泰县购回,该批鱼系从溪河和水库中捕捞收集的,体重范围0.26kg~0.43kg,平均体重0.37kg/尾,共85尾,用尼龙袋充氧运输.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自然条件下 ,培育中华倒刺鱼巴鱼苗的因素。设计了不同的放养密度 ,观察记录了鱼苗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长阶段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中华倒刺鱼巴苗种培育的水花放养密度以 1 50尾 /m2 左右为宜 ,仔鱼早期生长较慢 ,2 0cm后生长较快 ,养殖水温以 2 8~ 32℃为最佳。试验共用鱼苗 5万多尾 ,通过 50天的培育 ,鱼苗体全长从 1 0cm长至 7 5cm ,尾重达 5 3g ,平均成活率达 96 8%。  相似文献   

5.
黑脊倒刺鲃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脊倒刺鱼巴 ( Spinibarbus caldwelli)为溪河名优鱼类之一。近年来 ,随着自然资源的减少和市场需求的增加 ,人工养殖黑脊倒刺鱼巴已势在必行。但目前的苗种来源依靠天然捕捞 ,不仅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衰竭 ,而且所捕野生苗的规格不齐 ,数量无保障 ,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因而通过人工繁育 ,使其成为名优养殖对象 ,并最终解决规模化生产的苗种供应已成为当务之急。 1 999年我们开始人工驯养黑脊倒刺鱼巴 ,经过三年努力现已基本掌握了黑脊倒刺鱼巴的生物学特性及该鱼的人工繁育技术 ,并于 2 0 0 1年首次取得人工育苗技术突破。现将该鱼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6.
倒刺鱼巴Spinibarbuscaldwelli是溪河的名优鱼类之一 ,近年来 ,其自然资源日趋减少。为了掌握倒刺鱼巴的生物学特性 ,探索在池塘条件下的人工养殖技术和亲鱼培育技术 ,我们于 1999年底引进倒刺鱼巴进行人工驯养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鱼来源试验鱼于 1999年 11月从长泰县购回 ,该批鱼系从溪河和水库中捕捞收集的 ,体重范围 0 2 6kg~0 4 3kg ,平均体重 0 37kg 尾 ,共 85尾 ,用尼龙袋充氧运输。1 2 试验池条件试验池为水泥池 ,池底较平坦 ,为鹅卵石底、泥土底或水泥底 ,面积分别为 4 …  相似文献   

7.
杨运义 《齐鲁渔业》2011,(11):34-35
黑脊倒刺钯(Sphdbadms caldwelli Nichois)俗称光鱼、溪魁,隶属鲤形目、鲤科、鱼巴亚科、倒刺鱼巴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江河中,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优点,是天然水域中名贵的鱼类之一,深受群众喜爱。由于其人工批量育苗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为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优质苗种,近年来,已成为池塘养殖的优质品种。在人工养殖中,放养大规格鱼种,当年年底成鱼的个体可达500g以上,大部分成鱼可以上市,当年投入当年收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培育鱼种是关键,现将有关鱼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影响半滑舌鳎生长发育的水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亲鱼强化培育、药物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授精、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及鱼苗室外池塘培育方式,进行了锦鲤的亲鱼培育与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LHRH-A3与DOM混合胸腔一次注射法催产140组锦鲤亲鱼,结果138尾雌鱼顺产,孵化出仔2500万尾。对230万尾仔鱼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出3~5cm长的苗种150万尾,成活率65.2%。50万尾夏花鱼种经3次挑选,按照业内分级标准,选留了5万尾优质鱼种,其背部挺直,色彩鲜艳,图案斑纹清晰,品种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黑脊倒刺鱼巴初孵仔鱼全长 7 71~ 8 2 5mm ,出膜 4~ 6d后进入 1~ 2d的混合营养期 ;开口摄食时间与水温高低有关 ,全长 2 2~ 2 5mm时可进行人工驯食 ;夏花鱼类摄食水温上限可达 35℃ ,其对高温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在海南陵水进行了紫红笛鲷繁殖和池塘育苗的试验,70尾雌性亲鱼、30尾雄性亲鱼,连续产卵6d,其中第3d产卵2.4kg,受精率83.7%,孵化率81.4%。所得仔鱼用于鱼种培育,14号池塘0.34hm^2,放养仔鱼280万尾,经过50d培育,育成全长5cm鱼种52.4万尾,育苗成活率达到18.7%。对土池育苗的鱼苗生长、食性转变过程、饵料系列、饵料培养和育苗管理措施等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海波 《内陆水产》2003,28(6):15-15
中华倒刺鱼巴是近年来新兴的养殖鱼类,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个体较大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中华倒刺鱼巴成鱼批发价稳定在60元/千克。为了探索中华倒刺鱼巴鱼种培育的新途径,笔者于2002年进行了2只网箱培育中华倒刺鱼巴鱼种试验,现总结如下。1方法1.1网箱设置网箱2只(原用于草鱼成鱼养殖),每只规格为6米×4米×2米,网目1厘米。网箱四周用油桶作浮子,油桶上方用角钢焊成支架,箱体四周及底层还用直径为6厘米钢筋焊成外框,以防外力冲撞。选择水深3米以上,水流速度0.10~0.15米/秒,背风,避洪,溶氧丰富河段放箱。网箱下水深度为1.5米,网…  相似文献   

12.
光倒刺鱼巴 (SpinibarbushollandiOshima)在分类上属鲤科鱼巴亚科鱼类 ,地方名称坚鱼、黄坚、坑坚 ,是我区漓江和桂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受拦河筑堤、水质污染及电、毒、炸等酷渔滥捕的影响 ,我区江河捕捞量急剧下降。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 ,我们承担了桂林市科委下达的“光倒刺鱼巴池塘养殖技术”科研项目。本文就该项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旨在为摸索、探讨光倒刺鱼巴养殖技术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用于饲养光倒刺鱼巴的三口鱼塘均为正方形 ,除雁山区 3#塘用水泥片石护堤外 ,其余…  相似文献   

13.
池塘养殖光倒刺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木金 《内陆水产》2004,29(1):26-26
光倒刺鱼巴属鲤科、鱼巴亚科、倒刺鱼巴属,俗称河鱼坚、鱼坚中等。体型近长筒型,尾部侧扁,头宽,吻钝,腹部乳白,眼中等大,眼眶上缘具金黄色荧光,口亚下位,上颌及口角各具须1对,鳞片较大,背鳍前方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光倒刺鱼巴属江河鱼类,生长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杂食性,在自然环境中以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的种子和碎片、鲜嫩青菜及屠宰场下脚料、丝状藻等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人工饲料,并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养殖等优点。池塘养殖光倒剌鱼巴技术要点如下。1清塘消毒投放鱼种前,用…  相似文献   

14.
倒刺鱼巴是溪河野生的名优鱼类之一,它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较大(最大个体可达25千克)、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每100克肉含量蛋白质17.3克,脂肪5.1克,钙、磷、铁的含量也较高)、繁殖力高、抗病力强、市场价格高等优点,同时经过人工驯化后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适合于池塘、湖泊、水库、集约化、规模化的人工养殖。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因而人工养殖倒刺鱼巴市场前景看好。山区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倒刺鱼巴,既优化池塘养殖品种结构,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但倒刺鱼巴目前人工繁殖技术还不稳定,苗种大…  相似文献   

15.
渤海半滑舌鳎人工育苗工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19  
对渤海半滑舌鳎人工育苗的水温、盐度、饵料等培育条件与种苗发育、生长及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建立了人工育苗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受精卵在不同水温范围内的孵化率有明显差别。种苗培育分前期、后期和幼鱼期3个阶段。前期鱼苗成活率为12.9%;后期为66.0%;幼鱼期为100%。饵料种类为轮虫、挠足类和卤虫,开口饵料为轮虫。1987年2次分别育出仔鱼4.8万尾和0.6万尾;1989年育出仔鱼3.13万尾,45天内培育出完全变态的鱼苗3080尾。种苗培育80天,体长达30.0mm,外形与成鱼完全相同,达到放流规格。  相似文献   

16.
选定适宜的海水池塘,投放怀仔黑Jun。通过施肥培育鱼苗生长所需的生生饵料,并投喂浮游动物和其它人工饵料,60亩池塘经两个月育成平均全长56.43mm的苗种 14.6万属,平均亩产2433属,为海水池塘的生产经营开辟了新项目。  相似文献   

17.
红尾皇冠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 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 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黑脊倒刺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淡水水域中,曾是福建省闽江等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黑脊倒刺的养殖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由于黑脊倒刺特殊的繁殖习性,致使人工育苗量较小,难以适应规模化养成需求。2005年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使育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共孵出黑脊倒刺仔鱼79.5万尾,利用土池仿生态法培育夏花67.39万尾,夏花培育成活率达84.8%,现将该育苗工艺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亲鱼的来源与培育蓄养充足的、性腺发育良好的优质亲鱼,才可能通过人工催产获得大量的优…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人工培育黑脊倒刺鲃(两广俗称光倒刺)鱼种的技术措施,我们于2002年7月21日至2003年4月19日,利用闲置甲鱼池开展人工培育黑脊倒刺鱼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郾池塘准备选择位于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的一闲置甲鱼养殖场开展试验,试验水源为山涧水。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