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一、弧菌病 1、病原:主要是鳗弧菌。 2、发病症状:依感染弧菌的种类不同,大致可分为黄肝型、肠尖型和溃疡型三种,病鱼游动无力,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表皮出血,严重时深入肌肉层,鳃盖内表、鳍基部及吻端淤血继而溃疡, 肛门红肿,鳃色浅淡,病鱼肝脏肿大,有的全部退色呈土黄色,有的局部退色、充血,病鱼肝脏出现充满血水的泡状物,胆囊肿大,囊内充满橙黄色或褐绿色的胆汁;肾脏无弹性,部分病鱼肾脏肿大或出现一些白色块状物,有时积存透明腹水。患弧菌病的香鱼一般都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但是患急性型的小鱼可能没有症状就已经死亡。 3、预防与治疗:(1)不要投喂氧化变质的饲料,应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并注意投喂次数和投喂方法,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杜绝病菌繁殖;(2)用0.2ppm-0.5ppm二氧化  相似文献   

2.
一、细菌性病1郾 高温期弧菌病病因每年6 ̄9月,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尤其在高温期阶段,由于网箱内大黄鱼密度较大,鱼的鳃部极易感染弧菌。症状病鱼体表或鳍呈现红点、出血、糜烂、溃疡等,严重时病原菌侵袭内脏,致使肝脏肿大,呈淡黄色,甚至出血,食欲减退致死亡。治疗每天投喂磺胺  相似文献   

3.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退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泳。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眼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 2~ 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浆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5.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表皮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动。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限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2-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淡水和半咸水…  相似文献   

6.
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大菱鲆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别对患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迟钝爱德华氏菌可引起大菱鲆肾脏、脾脏、肝脏、心脏、肠和鳃等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以肾脏病理变化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造血组织局部坏死、单核巨噬细胞显著增生和肉芽肿形成.肝脏发生脂肪变性,血窦扩张充满单核巨噬细胞,严重者发生局部坏死;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显著,脾实质出现多处局部坏死;心肌纤维变性,肌纤维间有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形成局部坏死灶.此外,在病鱼的肠和鳃内也发现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现象.研究表明,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的大菱鲆主要是以单核巨噬细胞来参与炎症反应.爱德华氏菌病的病理分型应属肾脏型或肝肾混合型.  相似文献   

7.
一、罗非鱼细菌综合病该病是由链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鱼体所形成的并发症。病鱼多数出现眼球突出,眼眶充血,眼膜或眼珠混浊发白,鳃盖或鳃盖内侧充血,鳍条基部充血腐烂。腹腔出现腹水,肠道充血,内含浅黄色黏液,肝、脾、肾脏充血肿胀。防治方法:采取外用和内服结合防治的方法。①外用:用0.001%的养邦或用0.0003%强氯精全箱泼洒,连续三天;②内服:每千克鱼体重用50毫克氟哌酸或10毫克强克101拌饵投喂,连续六天。二、细菌性肠炎该病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病鱼体表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腹腔有黄色腹水,肠道充满黄色脓液…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养殖疾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起群 《齐鲁渔业》2002,19(10):13-14
1 细菌性疾病主要是弧菌病,病原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或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它们均为弧菌科,弧菌属。两者症状和防治方法都比较相似。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症状为:患病初期,病鱼食欲下降,游动迟缓,平衡失调,体表皮肤有淤斑,鳃浅红色,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濒死病鱼发现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黄色粘液。治疗:根据大黄鱼的发病情况,在饵料中掺入庆大霉素或土霉素、卡那霉素、丙氟哌酸(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用量为投饵量的1%~3%,连续投饵5天。待大黄鱼食欲  相似文献   

9.
鳜鱼又名桂花鱼,是闻名遐迩的淡水珍贵鱼类。近年来,随着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和过度投饵等养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种较严重疾病及惨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对该鱼常见病的调查研究及其防治经验作如下综合分析,以供研讨。1暴发型出血性流行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鳃盖及各鳍条、体侧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鳃瓣内充满血块和血粘液物。肝脏和胆囊肿大,肝表层深黄色或浅白色。肝组织切片表明,肝细胞出现自溶,胞核萎缩、坏死及严重充血。此病蔓延甚快,在水温25~30℃条件下,急性暴发型的病鱼3~4天死亡;亚急性型7~8天死亡。严重的病鱼池死亡率可…  相似文献   

10.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7,(11):76-76
一、爱德华氏菌病1.症状:爱德华氏菌病分肾脏型和肝脏型2种。肾脏型症状为肛门红肿突出,以肛门为中心的肾脏部位膨胀、肿大,皮肤软化,肌肉坏死溃烂,挤压腹部有腥臭的脓血状液体流出,肾脏有化脓性症。肝脏型表现为前腹部肿大,皮肤软化,周围充血或出血,肌肉坏死,有时穿孔露出肝脏,肝脏有化脓性炎症。有时这2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1.
1症状 弧菌病的典型症状是体表形成溃疡。因此。又称为细菌性溃疡病。其症状随病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为共同的症状是:发病初期体表部分褪色。随后充血或出血(其中鳍基部和鳍膜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形成溃疡;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白混浊。患病牙鲆肠道白浊。腹部膨胀。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充血、肿大;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肠内有黄色粘液。  相似文献   

12.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鱼病。其组织病理变化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进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的鳃组织病理变化,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以炎性水肿和坏死为主。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的肝脏、肾脏也发生病理变化。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水样变性、醣元颗粒消失,以至坏死;其肾组织主要发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水样变性、坏死,在坏死的肾小管周围的造血组织中的一些细胞核固缩,个别肾小球萎缩。人工感染患细菌性烂鳃病的当年草鱼的白细胞数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牙鲆鱼养殖疾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殖牙鲆鱼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其养殖中的病害也在频频地发生,从而成为牙鲆鱼养殖的重要障碍。笔者将几年来我地区养殖牙鲆鱼中出现的几种疾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介绍给养殖用户,并与各位同仁探讨。一、腹水症一、腹水症1郾症状:病鱼腹部膨胀,肛门红肿,有肠道从肛门脱出,鳍发红,吻端发红,眼球白浊突出,颈部、背鳍下部隆起,体色黑,摄食减少到不摄食,解剖观察有出血性腹水,肝脏、肾脏发生脓肿性出血或肿大贫血,也有的出现肝脏坏死等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在肾脏等脏器上及腹水中有活动短杆菌。2郾流行情况:从几厘米的稚鱼到成鱼均可发生此病,在…  相似文献   

14.
鳗鱼爱德华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氏病又称肝肾病,是我国鳗鱼生产中的常见病,也是鳗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直接影响着养鳗单位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症状与诊断]病鱼一般潜伏在他的浅水区或让水面无力漂游,根据细菌侵害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可分一为肝脏型、肾脏型、混合型。l、肝脏型病鱼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脏有一个或数个病灶,肝脏部分坏死,组织切片下,病灶区可见许多细菌菌落;肝区腹剖肌肉呈明显的炎症反应,严重的肌肉坏死造成溃疡穿孔,肝脏暴露在外,溃疡孔周围出现红色炎症带,体表常见点状出血,络部充血,消化管膜充血发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集约化海水养殖中,肝脏肿大坏死病危害日益突出。5月份后,即进入该病高发期。病因:(1)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2)饲料中毒引起;(3)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引起。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分散于缓流处,浮于水面。病鱼体色发黑,鳃贫血,眼球充血肿大、突出。体表有一处或多处隆起,尤以尾部为多见,隆起部位出血或溃疡;肛门红肿。肝脏肿大,出现花斑,发黄,甚至出现坏死。胃肠积水,肠壁发炎。近年来5-10月在大黄鱼养殖区的鱼种养殖阶段常暴发此病,引起大量死亡,死鱼体表无任何症状,解剖后肝脏表现同上,肠道积有…  相似文献   

16.
一、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中的常见疾病1.细菌性体表溃疡病 病原:主要为弧菌属细菌,以继发性感染为多。症状:大黄鱼皮肤有瘀斑,褪色,体表疖疮或溃烂,鳍条缺损,解剖病鱼发现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独游,腹部朝上、打转。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岩前金农养鳗场于2000年7月1日1#池由于发生烂鳃脱粘出血综合症,发生死鳗,虽经多次治疗,死鳗数量仍从几条发展到每天二、三百条,最多时四百多条,有的腹部出现溃疡。二、临床症状发病池塘水面聚积泡沫,病鳗头顶、下颚等处发红、鳃盖部水肿。有的胸鳍、臀鳍、尾鳍及体表充血发红,肛门红肿;有的体表出现明显的斑块状粘液脱落病灶,粘液脱落处色变,出现白斑,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吻端溃疡,腹部也出现溃疡,内脏器官胆囊肿大,肠系膜及肠道充血发炎,时有腹水。病鳗游动无力、反应迟钝,大部分聚集排污口。三、治…  相似文献   

18.
1弧菌病1.1病原主要由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am)、哈维氏弧菌(V.haveyi)等引起,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体稍弯,两端圆形,一端单极毛或多鞭毛,具运动性。1.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最初体表局部褪色,随后充血,鳞片脱落形成溃疡,与此同时鳍基部和鳍膜充血也很明显。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为白浊色。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出血或淤血,甚至坏死,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溃烂、脱落,肠内有黄色或桔黄色粘液。1.3流行情况弧菌病是海水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10.鳗鲡爱德华氏菌病【别名】日本渔民把它叫做“肠满”,即腹部膨胀之意。因为该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肝脏和肾脏部位,故我国渔民称为“肾脏病”。【症状与诊断】本病从症状和病理学特点来看,可分为肝脏型(化脓型肝炎)和肾脏型(化脓型造血组织炎型)两种。肝脏型症状,主要表现在鳗鲡前腹部(即肝脏部位)肿大、充血或出血,腹壁肌肉坏死,皮肤软化。严重时前腹部穿孔,肝脏露出。解剖观察,可见肝脏肿大,有白色脓溃病灶。肾脏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突出,肛门前后的肾脏部位肿大,肌肉坏死,皮肤充血,挤压腹部有腥臭的脓血流…  相似文献   

20.
<正>2.3赤鳍病2.3.1症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患病鱼体各鳍基部和鳍条充血,严重时各鳍条、上下颌、眼睛、背鳍基部至尾鳍均严重充血;有时眼眶出血,眼球突出;有的鳃部出现不同程度腐烂,粘液多;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有的肠内有淡黄色粘液;肝脏淤血或充血,胆囊肿大,脾脏偏黑。病情严重的鱼狂游、乱窜或静止侧卧于水底不动,最后衰竭死亡。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