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10天必须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到池水2米深为宜,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牛红华 《内陆水产》2002,27(7):32-32
1调节水质1.1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随着蒸发和渗漏,及时补注新水,一般每10天注水1次,每次10~15厘米。1.2每隔20~25天施生石灰1次,每667米2用量为20~25千克,溶水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池水pH值在7.5~8.5之间,沉淀水中有机物,降低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1.3根据设计产量,每0.33~0.67公顷水面配备一台叶轮式增氧机,以改善水质和防止鱼类浮头。增氧机的使用要合理、科学,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的原则进行。增氧机的运转时间…  相似文献   

3.
虾、蟹养殖在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中占有相当地位,夏天高温季节,虾蟹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一季节务必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水质管理 水产养殖以养水为本,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生产的成败。夏季养殖水质不宜过肥,否则一方面容易浮头,另一方面容易生青泥苔。为调节水质,每 7~ 10 d换 1次水,每次加水 20~ 30 cm,水位加深到 1.2 m,透明度 30~ 40 cm。高温时池水易偏酸性,可每隔半月每 667 m2用 10 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这样既可调节水的酸碱度,为虾蟹补充钙质,促进脱壳。 2投饵…  相似文献   

4.
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水是水生动物的生存介质和生活空间,养殖用水除了要满足一定的水量外,还要具有相应的理化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溶解氧含量丰富,温度、盐度、酸碱度等条件适宜,有害物质含量在其安全浓度范围以内。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得出以下主要调控水质的方法。一、适时换水一般池塘水透明度低于20cm时就应该换水,但要注意不能大量换水,避免造成池水温差过大,影响鱼类生长。更换池水要选择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在高温季节(6—9月)每周换水一次,应先排出底层池水再注入新水,每次换水20—30cm。二、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机…  相似文献   

5.
由于池塘养鱼大多数采取混放密养,鱼类不仅数量多,品种也较多,其食性和生活习性复杂,所以,水质要适合多种鱼类生长的需要,这关系到鱼产量的高低.特别在夏秋高温季节,天气、水质容易发生变化,除了施肥要根据水色、天气变化,适量适时施入外,还应采取如下四项措施管理好水质. 1.适时加注新水:在早春和晚秋,每半月加水一次;6-9月,水温高,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量20厘米左右(具体加水量,视水的肥度、鱼群浮头和池塘渗漏情况,灵活掌握).发生泛池或坏水时,紧急大量注水或换水,能马上改善水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盐,冲淡水中有机质浓度(包括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消除组成坏水的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是池塘养鱼的黄金季节,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以上,为冬季鱼类安全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秋促鱼长膘,要抓好如下几个重点:1.抓好水质调节、注水增氧一是加注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每月加注新水7~10次,每次加水时间1~2小时,加水量占全池的5%~10%为度;二是泼洒生石灰浆,这能消毒灭菌并能增加钙质,10~15  相似文献   

7.
<正>夏秋季是池塘养殖最关键的季节,6-9月份也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夏季天气多变,6月的梅雨、7月份的高温、8-9月份的台风、暴雨、雷电容易引起水质变化,池鱼不适。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极易造成损失和病害发生。因此养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加强夏秋季池塘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水质调节连续阴雨及高温闷热天气引起池水溶氧不足,极易发生缺氧浮头。因此要加强水质调控。1.及时加水、换水一般每隔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  相似文献   

8.
正一、调控好水质1.加换新鲜水将水位加深至2米以上,每隔10天左右加换新鲜水1次,每次加换水量为20~30厘米,时间以晴天上午12:00-下午2:00或清晨3:00-5:00为宜,忌选择傍晚加换水,以免引发鱼类浮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增加溶氧池塘增加溶氧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叶轮增氧机、微孔增氧机、撒洒增氧颗粒。叶轮增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有浮头征兆时提前  相似文献   

9.
正1水质调控管理1.1加换新水每7~10 d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30 cm,保持水深为2 m左右;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老水,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0~40 cm。1.2适时增氧晴天于中午开增氧机,阴天于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于半夜开机,有浮头征兆时提前开机,每次开机时长为2~3 h。在增氧机因故不能正常使用时,可采取抛撒"久氧"(主要成分:过氧化酰胺、聚合过  相似文献   

10.
一、合理搭配滤食鱼放养时,搭配三成左右的花白鲢,既能有效地降低水的肥度,又能提高池塘的产量。二、适时注入新水在6~9月份,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加注新水不仅带入较多溶氧,还带来池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三、定期泼洒生石灰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既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又能预防鱼病。四、合理使用增氧机使用增氧机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开机时间应采取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  相似文献   

11.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鱼类生长旺盛;同时也是鱼病的多发季节,主要流行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给养殖生产带来很大危害。为了防止这些鱼病的发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调节水质1.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随着蒸发和渗漏,及时补注新水,一般每10天注水1次,每次10~15厘米。2.每隔20~25天施生石灰一次,用量为20~25千克/亩,溶水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池水pH值在7.5~8.5间,沉淀水中有机物,降低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3.根据设计产量,每5~10亩水面配备一台叶轮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12.
1郾适当追施化肥,少施或停施有机肥夏秋季节,鱼池适当地追施化肥,可以使池水中浮游植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每亩鱼池每次施尿素1郾5~2郾5千克,磷肥2郾5~5千克。每7~10天施一次,可使天然饵料生物保持较高的数量和较理想的种类组成。2郾适时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重要措施,加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如铁、锰、硅等,冲淡水中有机质,包括鱼类代谢的有毒物质。在早春和晚秋,每半月加水一次;6~9月水温高,又是鱼类摄食旺季,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并排出部分老水,具体加水量视水的肥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一、水位控制水位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例如对于养鱼池,特别是混养池塘要考虑到各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相互之间的干扰,让它们有效利用水体中的资源。另外,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对其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水生动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在炎热的夏季,可通过调节水位来调节水体温度。如河蟹养殖,应保持水位在1.5米左右比较适宜,在高温季节,最好做到每3~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30~40厘米,换水  相似文献   

14.
王志迁 《内陆水产》2001,26(8):12-12
1抓好水质管理 青虾对水质要求很高,浮游生物是青虾喜食的优质天然饵料,应根据虾塘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 40厘米左右,溶氧在 4毫克 /升以上。应 7~ 10天注换水 1次,每次注水量应占总水量的 1/3。平时每天清晨巡塘,发现青虾爬行靠岸,应立即注入新鲜水,或开增氧机增氧,严防浮头死亡。也可视虾池水质状况,药物调节,使用速效增氧剂、光合细菌或生石灰等。 2加强蜕皮期管理 青虾的生长必须通过蜕皮来完成。青虾一生要蜕皮 13~ 15次。刚蜕皮的新虾活动力弱,无力抗御敌害。因此,在蜕皮期应注意:…  相似文献   

15.
黄鳝养殖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质管理黄鳝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对黄鳝摄食、生长、健康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求水质保持:鲜、活、嫩、爽。1.使用增氧机。2.勤换水:一般情况下每10~15天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1次,换水注意事项:①不在水温差大的情况下换水(指大于2℃);②进水沟中杂草较多应进行清除,让水源得到充足阳光;③尽量在夜间换水;④抽表层水。  相似文献   

16.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9):24-24
提高水位,调节水质秋季天气炎热,且变化无常,极易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泛塘,通过加水、换水泼洒生石灰、使用EM菌、光合细菌、机械增氧等措施.可防止鱼类缺氧浮头和泛塘事故的发生。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池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d灌新水1次,提高水位15~20cm。整个夏秋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17.
巧妙加新水     
巧妙加新水现在许多养鱼户思想上并不重视加水,到鱼出现严重浮头时才想起加水。其实,如若能定期准时加水,通过调节改善水质,不仅可防止鱼类浮头,而且可使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但是,在加水方法上如不能巧妙掌握,则会出现相反作用。特别是高温季节,水体的热...  相似文献   

18.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鱼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夏季水温较高,病菌繁殖加快,鱼类生长代谢增强,发病的可能性加大,传播性加强。因此,夏季池塘鱼病防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调节水质。定期加注新水,可带进氧气和水中所缺乏的铁、锰、硅等营养盐类,还可冲淡池水中的有机质及动物代谢的有毒物质,从而恢复池水中所含成分的平衡。一般的池塘养鱼技术要求,应每月加注3-4次新水,每次30era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一、水质管理1.加换新水夏季水温高,应将水位提升至2.0~2.5米,以增加池塘水体容量,促使池水上下对流,提高池水对高温的缓冲能力。一般每周加水1次。每次加注新鲜水20~30厘米,以补充蒸发所带来的"水耗"和稀释池水。另外加水时可在池塘另一端开设溢流口,溢出10厘米左右的  相似文献   

20.
杨成胜 《科学养鱼》2006,(10):23-23
一、加强水质管理到了秋季,池塘载鱼量较大,水体有机质积累较多,水质易变质变坏,因此对池塘水质要特别注意。池塘水位要维持较高,以2~2.5米为宜,水质保持清新优良,溶氧丰富,满足“肥、活、嫩、爽”的要求。具体措施有:①定期注换新水,10天左右注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左右。②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鱼类食场的残饵,池塘水面漂浮的污物,池底沉积的剩草,池周附生的杂草等要及时清除干净。③适时使用生石灰,每隔20天左右使用一次,每次每亩使用15~20千克。生石灰要新鲜,呈块状,粉化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以调节水体pH值,增加钙质。④施用光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