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坝前上游段推移质泥沙的输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植物坝对水流流态及坝前上游段推移质泥沙输移的影响,试验是在1/150,1/100和1/50三种底坡下均对应5.09,9.08,13.08L·s-1三种流量时进行观测的。由试验得出,植物坝可以引起上游水位壅高,水流流速减小。加沙后,上游段推移质泥沙的运动速度明显减小,大量粗颗粒泥沙在坝前淤积下来,说明植物坝具有较好的阻水拦沙作用。输移过程中,泥沙群前端最初呈三角形分布,越靠近坝体,三角形分布越不明显,说明坝前壅水及速度梯度的存在使泥沙的输移形态发生了变化。还证明底坡对泥沙的输移分布形态及运动速度影响很大,从理论上分析了植物坝前上游段进口断面输沙率与推移质泥沙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次降雨条件下的武水流域径流输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径流输沙规律反映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状况,可指导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建设。流域径流与输沙受降雨、下垫面因素及流域综合环境要素的影响。在对湖南武水流域径流与泥沙输移影响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次降雨与对应次径流、次输沙(包括悬移质与推移质)实测资料,建立武水流域次降雨条件下的径流与输沙经验回归模型,可用于流域径流与输沙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建坝顺序对坝系拦沙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型试验是验证坝系规划方案可靠性的重要方法。该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的降雨产沙条件为背景,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两种布坝顺序的拦沙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模型和原型各降雨输沙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率定相结合的手段确定。试验结果证实,在各淤地坝的坝址、坝高(或库容)、控制面积上的平均侵蚀模数等参数都确定的条件下,若按照先主后支、先下后上的方案布坝,则经历相同系列年的降雨以后,沟道坝系总的拦沙、淤地效益高,且有利于坝系实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植物"柔性坝"的存在干扰了原有的水流流态,使坝上游水深增加,水流流速减小,同时还增大河床糙率,削减了床面剪应力。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的初期成果,推导建立清水条件下植物二维水动力学方程,对植物"柔性坝"过流时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将数值计算得到的流速值与模型试验流速值结果进行了比对,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所选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黄河兰州段城市防洪与河道规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黄河河道概况、河床演变及桑园峡的分析研究,得出了黄河小峡在控制水位、壅水原因、高度及范围,并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河道整治宽度进行了研究。试验及计算结果与原型河段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何谓悬移质输沙率呢一般来说,它是指在一定河床与水流组成条件下,该流域水流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携带并顺利通过河段下泄的悬移质中床沙质泥沙的数量.就我国而言,当期应用较为普遍的同步测流方式不仅测验时间长、测验结果不具代表性且会在该流域洪水期水位变化急剧的影响下无法正常测验,因而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研究探讨出一种适应各种水域水位环境且能够精确测量泥沙资料数据的测验方式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型的悬移质输沙率测验方式,并就其在多沙河流泥沙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作出详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7.
风场及光伏电场配置对阵列风沙结构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比分析不同风场及电站配置模式下光伏阵列对风沙输移的影响差异为研究目的,通过风洞模拟实验对不同风速、风向、电站阵列行距及是否布设麦草沙障时阵列在0~50 cm内的输沙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风沙流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0~50 cm高度范围内,阵列模型的输沙率与风速大小呈正比,与集沙高度呈反比,3个试验风速下输沙率均以多项式拟合关系最佳;2)当风向为南风时阵列输沙率及其风沙流结构特征值(λ)最高,南风(180°)、东北风(45°)、西北风(315°)的输沙最佳拟合函数分别为多项式函数、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3)当阵列行距为20 cm时(以野外电场为原型等比例缩小值)阵列输沙率最高;4)当阵列前端布设麦草沙障后阵列风沙流结构特征值(λ)为1.75,即此时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具有挟沙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动床模型试验中,一般用散粒料来模拟受冲刷的岩基,造成模型河床的糙率偏大、河床潜流影响严重等问题,使得模型测试的水面线与实际水面有一定偏差。本文根据近年来笔者做的几个动床模型,阐述了动床试验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模型测试方面的某些误差,并对模型试验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同类模型试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芦新建  胡月楠  张进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310-6311,6381
通过数学分析得出修正后的Penman-Monteith模型中公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消光系数k、叶面积指数LAI测量的准确性无关,k和LAI对于蒸腾速率的影响体现在林冠截留净辐射Rnl中;利用茎流计测量结果推算得出的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可以较好地模拟植物蒸腾,此时,rst的推算值中包含了Penman-Monteith模型所有其他参数值在测量或求解时产生的误差,同时它也是对其他参数误差的一个修正,对rst计算回归的准确性是影响模型计算结果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流体力学相似原理及模型试验的方法,以传统的U型地槽平仓房为原型,设计了平仓房机械通风储粮的模型实验台.以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型实验台进行通风实验和对各个监测点温度变化的分析,发现了与实际现象相符的通风死角的发生区域,从而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理论分析和现有试验成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排沙漏斗中二次流在排沙中的重要作用。应用二次流理论解释了一些排沙漏斗结构设计的内在原因,从二次流的角度去说明排沙漏斗是如何实现高效排沙的,得到了一些被试验和实践证实了的结论。着重地阐述了排沙漏斗在处理以悬移质为主的泥沙和以推移质为主的泥沙时排沙漏斗直径大小调整的原因。提出了平衡悬移质所需的水流临界径向速度公式,它为定量地判断水流能否向中心输移悬移质颗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面线是水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水利工程、水文预报及水库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棱柱体明渠水面线的研究目前已较成熟,而对于非棱柱体明渠复式河道的水面线相关研究较少。首先从棱柱体明渠水面线分析角度入手,通过对棱柱体明渠水面线计算公式的分析,提出变宽度明渠水面线研究要点,进而从水沙作用的角度出发,定性分析由于河道冲刷或淤积而发生的水面线变化,最终得出变宽度复式河道水面线在动床工况下的水面线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豆品种的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及室内外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发芽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百粒重较高的大中粒种子以恒温 2 0℃ ,百粒重较低的小粒种子以恒温 2 5℃发芽率最高 ;最适宜的发芽床是消毒后的砂床 ,其砂水比为 5 :1;覆盖厚度为 1.5~ 2cm ,自然环境中 ,平均气温超过 2 5℃后不宜做大豆发芽试验  相似文献   

14.
The predic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in gravel-bed rivers is essential to the management of land, water,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mountain regions. Dividing the bed sediment into two populations-sand and gravel-permits realistic and useful predictions of the onset of sediment transport. The critical flow initiating grain motion decreases rapidly with sand content over the transition from a gravel-framework bed to a sand-matrix bed. The two-fraction model provides a simple means of forecasting the movement of excess fine sediment supply. The model also helps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rupt gravel-sand transition commonly observed in natural rivers.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黄河第一座排沙漏斗工程的成功运行经验,并对其其原型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粒径大于0.1,0.05,0.025mm泥沙的平均截沙率分别达到96.58%,81.37%和78.71%,而平均排沙耗水量为7.23%。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排沙漏斗的截沙率和排沙耗水量等重要指标都远优于过去黄河上普遍采用的条渠或者复合型厢形沉沙池等排沙设施。同时也说明排沙漏斗能有效地排除推移质泥沙,对悬移质泥沙的排除亦非常有效,尤其是为黄河泥沙的治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发芽床对火龙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沙床为较理想的火龙果种子发芽床,其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鲜重均高于纸床和纱布床,其次为双层纱布发芽床,发芽效果最差的为双层滤纸发芽床。白肉火龙果种子的发芽率高于红肉种子,但幼苗质量低于红肉种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疆红山嘴电厂五级电站压力前池的水力学模型试验。观测了电站甩负荷后压力前池流场的水位、流速分布、各建筑物的分流比、水流流态及输排沙的基本特性。分析了甩负荷后压力前池的水流流态优于正常运行时的原因。验证了三角形导沙坡设计的可行性。为解决压力前池内特殊条件下的输排沙提供了一种新型导沙装置。  相似文献   

18.
川党参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等条件对川党参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出川党参种子发芽的最佳基本条件,从而为川党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不同温度(15,20,25,30,15/25,20/30℃)和不同发芽床(纸间、纸上、砂间、砂上)等处理对川党参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在25℃下川党参种子发芽率在第8天达到高峰,在15℃下川党参种子发芽率最低。发芽床以砂上为最佳,砂中为最差。[结论]在25℃进行砂上培养是川党参种子萌发检验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9.
徐珊  焦李  郭晟  刘石明  杨琳  肖波  胡智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02-14904,14932
[目的]研究两种生物质原料蓝藻与松木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方法]利用流化床冷态试验装置,采用降速法,对蓝藻与松木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布风板开孔率、物料粒径、石英砂粒径和石英砂质量比等因素对蓝藻和松木流化质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蓝藻和松木流化质量最佳的试验条件组合分别为开孔率为2.597%、蓝藻粒径0.20~0.45 mm、石英砂粒径0.20~0.45mm、石英砂质量比80%;开孔率为3.393%、松木粒径0.20 mm、石英砂粒径0.20~0.45 mm、石英砂质量比60%。[结论]该研究为不同种类生物质原料在流化床中热解液化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