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家勤 《蜜蜂杂志》2011,31(4):31-31
我从《蜜蜂杂志》上看到方耀斗先生发明的组合蜂箱(即无下梁浅框)养中蜂的资料后,立刻改箱做新框进行由中一式箱、框向浅框过渡的试验。2009年秋,同时将二中等群势的蜂群移入试验箱内;2010年春加入浅框,并用比平时快的速度撤去老框,始终保持蜂多于脾,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1,62(9)
首先肯定地说,中蜂使用活框饲养是成功的,无论是产蜜量提高许多,还是在蜂群增殖及管理方面都比传统饲养法得心应手。但是,由于活框饲养中蜂的技术普及不够,在我地乃至全国活框饲养中蜂的数量远远少于活框饲养的意蜂。其实只要认真观察自然中蜂巢穴,再结合活框蜂箱巢穴特点,尽量接近前者的条件,活框饲养中蜂的技术并不难。  相似文献   

3.
贺百达 《中国蜂业》2009,60(8):28-29
我养蜂40年,曾使用过12框、16框、20框甚至24框蜂箱,最后还是使用10框标准蜂箱。总的说来,不论取蜜,生产王浆还是转地放蜂,标准箱带继箱优于其它箱型。可是,标准箱上下共20脾的空间,除饲养双王外,一般单王很难维持16脾群势。多数是继箱4~6脾,巢箱4~6脾甚至还少。这就使得一个十框的蜂群,常年用二十框的箱体,不仅浪费空间还给搬运带来不便。有人说箱体越大,箱内越凉快。我认为正是由于箱体剩余空间大,蜂群在不利的自然环境中无法调节箱内的温度,排出箱内的湿气。如果调节好箱内的温湿度,蜂群就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我认为十框标准箱对饲养单王群来说箱体过大了。  相似文献   

4.
莫允功 《蜜蜂杂志》1994,(11):33-34
论“强群繁殖”与杨氏“数控养蜂法”浙江鄞县岐阳周家浦(315173)莫允功早年我在跟翁思齐老师学养蜂时,想使蜂群得到高速繁殖,我问翁老师:“5框蜂繁殖好,还是10框好?”他答:“当然10框好!”我又问:“10框繁殖好还是15框好?”当然15框好!”、...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锦屏进行的中蜂越夏及秋繁试验表明,4框以上的群势越夏较为安全。越夏期间每框足蜂约需补喂白糖1.5公斤。越夏后,蜂群群势约下降1/3左右。蜂群在越夏期间飞逃的主要原因是缺蜜及巢虫危害。当地中蜂在秋季大流蜜初期发生分蜂,分蜂群势均为8框足蜂以上,7框左右不分群。为控制不同起繁群势的蜂群在秋季大流蜜初期正好繁殖到7框左右,不致因分蜂影响秋冬蜜的采集,应分期起步秋繁。根据本试验所建秋季起繁群势(x)与达7框群势所需繁殖天数(y)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推算,在起繁群势为1~5框蜂量时,最适的秋繁开始期,1框群为7月31日,2框群8月10日……蜂群的基础群势每增加一框,则秋繁开始期应相应推迟10~11天。  相似文献   

6.
一种升降式防病养蚕自动除渣成茧装置,主要由支撑架,一组活动置有卫生板的升降框,一组分别置于各升降框上的网框,由大小链盘及链圈、绕线轮、一端连接绕线轮另一端有升降器的升降绳等构成的升降控制部分,以及由一组旋扭和间隔钉及相互之间的控制线等构成的升降框支撑控制部分组成。采用本实用新型,升降框和网框可升可降,养蚕的网格中保持清洁,老蚕可自动爬入上层网框中成茧,蚕粪清除方便,一人操作,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7.
叠式蚕框育蚕,操作方便,程序简化,蚕房、蚕框消毒方便,节省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共育室及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小蚕共育质量,是取代传统蚕框育蚕的良好的育蚕方式。  相似文献   

8.
喷雾防螫     
喷雾防螫检查蜂群时,容易压伤捏死框耳处的蜜蜂,激怒蜂群,两指又不好捏耳提框,影响工作效率。如将手动喷雾器注上清水,朝框耳处喷一两下,附蜂即离耳上脾,操作就方便多了。遇性情暴躁之群,揭开副盖后,朝框梁上多喷几下,蜂即温顺多了,比使用喷烟器方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叶俊 《蜜蜂杂志》1999,(3):11-12
在辽西这个寒温带地区,蜂群春繁的最佳群势据自己和附近几位蜂友近二年来试验观察,认为:单王群有4框略多于脾的蜂,由竹丝隔王板组成的双王群各有22~3框蜂为最佳(见隔板外有1/3框蜂即可);多于5框蜂以上,虽对保温有利,能使多数蜂群在一个月的恢复期内达...  相似文献   

10.
高层框剪结构体系不仅能为建筑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还具备很强的抗侧力刚度。因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但是,高层框剪结构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影响着高层框剪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常见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防范,保证高层框剪结构建筑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蜜蜂越冬性能测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品种蜜蜂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越冬性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两年越冬测试,喀尔巴阡蜂越冬蜂群削弱率25.0%,平均每杠蜂消耗饲料1.45kg;卡尼鄂拉蜂越冬蜂群削弱率26.0%,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1.5kg;高加索蜂越冬蜂群削弱率28.2%,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1.75kg;美意蜂越冬蜂群削弱率38.0%,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2.15kg;澳意蜂越冬蜂群削弱率41.2%,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2.25kg;对照组原意蜂越冬蜂群削弱率42.2%,平均每框蜂消耗饲料2.3kg。  相似文献   

12.
巢蜜的生产     
丁桂玲  石巍 《中国蜂业》2009,60(5):49-49
生产巢蜜时,可选择使用浅继箱,不推荐使用塑料巢础生产巢蜜。在蒲公英流蜜前给巢框嵌上巢础,有两种类型的巢框适合方形巢蜜格。它们尺寸相同,一种为楔人的上框梁,另一种则是开槽的上框梁。有开槽上框梁的巢框可固定住巢础,便于生产块状巢蜜。把巢础放人圆形巢蜜格时只需把巢框的两部分分开,在其中一半放上巢础即可。  相似文献   

13.
马家春  叶振生 《中国蜂业》1998,49(6):11-11,9
作者定地养蜂20多年了,头10多年,由于缺乏经验,每年的秋繁工作几乎都没有做好,可以说近于失败,采完荆条蜜源,蜂群都十分壮,可一进入越冬期,只剩下五六框、七八框蜂,过完冬,春繁前,大多变成只有二三框蜂的弱群,这些蜂群总要到荆条花期才能繁殖成壮群,刺槐...  相似文献   

14.
浅论中华蜜蜂蜂箱的设计依据──蜂路和巢框福建农业大学蜂学系(邮编350002)方文富蜂路和巢框是设计活框蜂箱的重要依据。有了正确的蜂路和合理的巢框。结合当地饲养的蜂种、蜜粉源、气候条件以及养蜂习惯等情况,就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既符合蜜蜂生物学习性,又便...  相似文献   

15.
杨芳  吕勇 《广西蚕业》2013,(4):25-28
根据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在广西蚕区的研究应用情况,比较该技术与传统蚕匾小蚕共育技术的差别,阐述做好眠起处理在小蚕共育技术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叠框式共育小蚕眠起处理的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一、蜂箱和巢框的主要特点1.箱体的特点高和窄。箱体高500mm(不含箱盖和底座),内围长320mm,内围宽244mm。2.巢框的特点巢框上梁长260mm,宽25mm,厚20mm,框耳长18mm,框耳厚10mm,两侧边条之间的上梁为上面不封闭、中空的倒三角体(不封闭的中空上梁可取代饲喂槽)。巢框侧边由两部分组成:(1)上下梁中间是长446mm、宽20mm、厚7mm矩形条块作为中轴,矩形条块窄的两面中间开上下贯通的滑槽;  相似文献   

17.
杨金贵 《中国蜂业》2006,57(4):33-33
一、专一生产法 先将雄蜂巢础装入巢框,放进蜂群让蜜蜂加高巢房后取出,将巢框的薄木片启开。把雄蜂脾切下一半另装一框,剩余的半张雄蜂脾重新装钉好巢框放入巢箱让蜂王产卵30小时后取出,按生产巢蜜的方法切割组装成雄蜂蛹格脾(我采用整脾的1/6即生产500克巢蜜/块)。将雄蜂脾格再加入巢箱让工蜂修补巢房。让蜂王继续补产雄蜂子,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季,我处来一转地蜂场,养蜂员柳荣辉、童爱英夫妇俩均已50多岁,浙江临安人。他俩饲养66群蜂,均为浆蜂强群。在多次接触中,我发现他们产浆时而单框,时而双框,产浆状况挺好。当笔者细问其做法时,柳师傅风趣地告诉我,他这叫“两群抬三框”。在一通解说和观...  相似文献   

19.
养蜂问答     
养蜂问答问:我地中蜂难以养成强群,一般收越冬蜂都在2框以下,小半框的也有,所以我就用开水瓶升温,做法是这样的,用0.5cm宽的竹块做成“Z-W”形放在框梁上面,盖上一层布,布的上面盖上一层棉絮,放上一个装满开水的高温瓶子(瓶子就是医院输液用的,只装0...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蜂不采树脂(蜂胶原料)以及中蜂性情比较暴躁等问题,故中蜂以定地饲养为宜。我定地养中蜂30多年,在蜂具上采取了一些改革,给我在养蜂操作中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分别介绍如下。一、改革巢框材料众所周知,中蜂抵御巢虫的能力差,巢虫常在木质巢框上梁蛀洞藏匿、作茧化蛹,繁衍生息,危害蜂群。从1995年开始,我将木料巢框改用竹料巢框,(全框四根均为楠竹料)。由于竹质比木质坚硬得多,巢虫无法打洞藏身,只好藏身于箱底的蜡屑中,这就很容易将幼虫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使用竹质巢框近5年时间,还未在巢框上任何部位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