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戴韦蚕豆在青海省浅山地区的最佳栽培技术。【方法】设置3因素3水平试验,研究种植密度、施肥量和播期对戴韦蚕豆的影响,探讨其最佳的栽培技术。[结果]在青海浅山地区栽培,3月22日~4月9日播种,戴韦蚕豆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以3月22日播种,密度27万株/hm2,施磷酸氢二铵262.5kg/hm2的栽培技术组合产量最高,达到4481.67kg/hm2。【结论】在青海浅山地区,栽韦蚕豆的最佳栽培技术组合为:3月22日播种,栽培密度27万株/hm^2,施磷酸氯二铵262.5kg/hm2.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与鲜食糯玉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低密度(3.5万株/hm2,LD)、中密度(5.5万株/hm2,MD)、高密度(6.5万株/hm2,HD)种植对甜玉米(520)、糯玉米(吉农糯112)商品品质、食用品质以及部分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商品品质的影响较大,高密度种植会显著降低有效穗长、出籽率以及百粒重等商品性状。甜玉米皮渣率以及糯玉米的种皮厚度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高密度处理下甜玉米(520)的皮渣率比低密度处理增加29.2%,糯玉米(吉农糯112)种皮厚度下降24.78%。种植密度对脂肪、可溶性总糖以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显著影响鲜食玉米子粒中蛋白的含量,高密度处理下甜玉米(520)与糯玉米(吉农糯112)蛋白含量比低密度处理分别降低近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色风暴百合3种不同种植密度的经济效益,为种植黄色风暴百合创造最大经济效益提供种植依据.、【方法】共设3种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研究种植密度对黄色风暴百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13种密度的百合植株高度、花蕾数目和花朵直径差异均不显著,但3种密度的百合经济效益相差悬殊,密度为40.0000万株/hm^2的切花纯收入为135407元/hm^2,比26.66677万株/hm^2的增收96135元/hm^2,比32.0000万株/hm^2的增收41480元/hm^2。【结论]黄色风暴百合的最适种植密度为40.00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蔗地套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6.75万丛/hm^2和6.00万丛/hm^2时产量最高,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结论】6.00万丛/hm^2的密度是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纸筒育苗移栽对玉米产量和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纸筒育苗移栽可使株高矮化,德位降低,提高栽培密度,密度较直播4.5万株/hm2增加到6.5万株/hm2,产量可由直播对照的11946.4kg/hm2啬到15444.2kg/hm2,增加了29.3%,纸筒育苗移栽是玉米生产的一项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密度对中秆和矮秆黄秋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对中秆和矮秆黄秋葵进行了6个栽培密度研究,分析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密度处理对中秆、矮秆黄秋葵的生育进程和花后4d嫩荚性状影响不大;对株高的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增高;对嫩荚产量的影响最大,中秆—黄啾葵在密度为37500株m2时产量最高,矮秆黄秋葵在密度为49500株/hm2时产量最高。【结论】确定了中秆黄秋葵与矮秆黄秋葵的适宜栽培密度分别为37500、49500株/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棉花套种试验,结果表明,以玉米种植密度49995株/hm2和棉花种植密度22200株/hm2的一行玉米两行棉花套种模式效果好,比纯棉作可增加收入约5134.32元/hm2,是棉田结构调整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是棉区粮棉双增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华  高凤菊 《杂粮作物》2009,29(6):407-409
为了探索夏玉米在德州地区的最优栽培模式,采用裂区设计,对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时夏玉米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肥料和密度的互作效应显著。产量达629.58kg/667m2且效益最大的栽培措施是:追施氮肥30.4kg/667m2,种植密度4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作物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方式可以改善玉米的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玉米植株的叶面积、LAI和LAD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玉米群体光照条件,提高了群体光合性能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寒地春玉米的产量。试验表明: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分别比小垄栽培对照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 ,临安市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已成为发展效益农业、进行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物之一。为了探索鲜食玉米高产的最佳栽培密度 ,充分发挥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作效应 ,为鲜食玉米的优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1年 ,在省农业厅农作局的安排下 ,进行了最适种植株数的密度试验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试验设 82 5 0 0、75 0 0 0、6 75 0 0、6 0 0 0 0、5 2 5 0 0株 /hm2 5个处理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 3次 ,共 15个小区。小区长 10m ,宽 2 .6 7m ,小区面积 2 6 .7m2 。每小区栽玉米 5行 ,行距 5 3.4cm。株距…  相似文献   

11.
对半干旱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半直立绿豆品种的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种植密度对绿豆产量影响是显著的。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绿豆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绿豆品种绿丰5号高产栽培适宜密度是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对谷子新品种豫谷15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不同施肥量配比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及肥料配合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处理下,产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在安阳市柏庄镇区域生产中该谷子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最佳施肥搭配组合为纯N375kg/hm2,P10,75kg/hm2,K:O75kg/hm2。不同种植密度对豫谷15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氮、磷、钾不同施肥量级处理对豫谷15产量构成因素和植物学性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超甜玉米品种京科甜183、京科甜533为试验材料,设3.0万、3.75万、4.5万、5.25万、6.0万、6.75万株/hm2共6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超甜玉米生长、产量、商品特性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逐渐增高,穗长、穗粗、一等穗率、特等穗率逐渐下降,乳熟期子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降低。京科甜183和京科甜533产量显著增加点分别在密度增加至5.25万和4.5万株/hm2时,随密度继续增加产量增幅不明显。密度增加至5.25万株/hm2时,京科甜183一等以上穗率开始显著降低;密度增加至6.0万株/hm2时,京科甜183穗长、京科甜533穗长和一等以上穗率以及两个品种子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开始显著降低。京科甜183密度以5.25万株/hm2为宜;京科甜533的密度应适当降低,以4.5万~5.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马生发  陈红 《杂粮作物》2004,24(5):286-289
以影响黑糯玉米产量的氮肥、磷肥、密度等限制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通用回归旋转设计,以籽粒产量建立数学模型并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生产特种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分析得出黄土高原特种玉米产量和毛收益最佳组合为:施氮466.5 kg/hm2、施磷426.0 kg/hm2,密度为10.95万株/hm2时,最高单产可以达到11.175 t/hm2;施N 424.5 kg/hm2,P2O5 211.5 kg/hm2,保苗7.05株/hm2时,最高毛收益可达到1.236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新品种联创80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通过设置每公顷6万、7. 5万、9万、10. 5万、12万株5个种植密度,于2014和2015年在黄淮海地区进行密度多点试验,分别对不同密度下产量的差异性以及倒伏情况进行研究,并采用Francis和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分析不同密度下产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2014年试验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密度7. 5万、9万株/hm2时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小,属于高产稳定密度;而2015年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密度6万、7. 5万、9万株/hm2,属于高产稳定密度。密度与两年的平均倒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倒伏发生情况,联创808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 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夏玉米百玉2号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果穗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密度调控,寻求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该品种的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百玉2号密度为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8809.49kg/hm^2,比最低密度增产1719.94kg/hm^2,增产率达到24.26%,在较合理的密度范围6.0万~9.0万株/hm^2内,随着密度增加,产量不断提高,在此密度范围内,各地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栽培管理技术等条件综合考虑,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8.
以矮秆耐密型玉米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形式对其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6.75万株/hm2时,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除清种处理外,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当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二比空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光合速率较高。与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向值相比,穗上叶的叶向值较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位高逐渐增加,穗长和百粒重逐渐下降。与其他栽培形式相比,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粗和穗长变化较小,且茎粗表现较好。不同生态区域测产结果表明,栽培形式间和种植密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培形式与种植密度互作极显著,在缩距增密、大垄双行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基础上,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辽单565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高产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针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两个不同品种,设置5个不同密度处理,通过从子粒、秸秆和有效总养分等方面综合分析发现:青贮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大于粮饲兼用型玉米;在陕西省夏玉米区,科多8号的高产栽培密度应在67500株/hm2左右,陕单310的高产栽培密度应在63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