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免耕技术已在世界上近30多个国家研究应用,面积超过7亿亩,但绝大多数为旱地少耕,稻田免耕仅以撒播为主。1997年,广东省农科院研究所首先提出了双季稻田完全除去犁翻耕耙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之后,这一技术迅速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推广。2000年,我站受英国捷利康公司的委托,在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早、晚稻免耕试验示范,现将克无踪水稻免耕移栽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宋小阳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49-149,154
针对潜山县部分山区乡镇栽插双季晚稻,近年来,在总结小麦等作物免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摸索总结出一套双季晚稻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100多公顷,水稻产量较常规生产增产了20%,真正实现了节省农时、减少投入、夺取高产的目标。双晚稻免耕覆草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高效、简便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移栽是我市近年来研究推广的水稻栽培新技术,目前推广面积已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其技术要点是在小春作物收获后,不翻耕田直接灌水,移栽秧苗的一种栽培方式;是我市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模式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降耗、增产、增收、缓解农忙季节用工用水,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农民群众乐意接受的特点。现将该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单季杂交晚稻免耕栽培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免耕栽培具有省工节本的优势,是农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内容。为明确免耕栽培对直播单季晚稻和移栽单季晚稻的影响,以及土壤调理剂Agri-SC免深耕的使用效果,2004年在单季杂交晚稻生产中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单季晚稻免耕直播效益型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同时减少农业污染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丰收,特进行单季晚粳稻免耕直播、多种栽培模式的研究.旨在构建我市单季晚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体系,提供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系统的技术规程和技术贮备,促进我市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县农业部门在大面积开展水稻、玉m、小麦、脱毒马铃薯等作物良种良法推广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我县大面积的冬闲烤烟地块,挖掘新的油菜移栽方法,发展油菜的轻型栽培技术,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开展了多次烤烟地免耕移栽油菜的技术探索,成功的总结出了适宜我县普及推广的烤烟地免耕移栽技术,取得了较理想的示范效果,通过摸索,这一技术具有节约底肥、移栽成活率高、禾苗生长旺盛、提高地力、省工、省时、不误农时、耐旱、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等特点。同时,推广这一技术,还能促进我县烤烟、蔬菜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是水稻强化栽培与免耕栽培两项技术在单季晚稻上应用的有机结合,在兰溪市生产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在总结试验示范及生产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效果.并阐述了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深化水稻免耕抛秧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水稻免耕栽培技术体系,2011年在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进行了水稻晚稻免耕抛秧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证明: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模式下,稻田不喷杀虫药剂会大幅度减产,甚至失收。  相似文献   

9.
晚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优点,并从抛栽准备、秧苗管理、抛秧、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以期为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现代水稻耕作栽培技术上的新突破,是一项水稻轻型便捷、节本、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是水稻抛秧技术和免耕技术的深化和发展。根据省、市农技站的统一部署,我县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列为2004年重点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狠抓示范基地,搞好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引导大面积推广应用等有效措施,会昌县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就我县2004年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油菜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重要的油料作物,2021年栽培面积达27.45万亩。近年来,随着油菜籽价格不断上涨和禁烧秸秆等因素,西秀区推广稻田免耕油菜育苗移栽全量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稻田免耕油菜育苗移栽全量稻草覆盖技术,是指水稻收割后稻田不经翻耕,水稻收割后直接将全量稻草覆盖在稻田的稻行间,然后将油菜苗移栽到两行的稻窝间,或隔行覆盖稻草油菜移栽在未覆盖稻草的行间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赵艳 《农家顾问》2010,(12):28-28
研究连续免耕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土壤合理耕作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稻田免耕1~2年(4季),早、晚稻产量较翻耕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70%和1.87%.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早、晚稻产量均表现为下降.尤其是免耕5年水稻产量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9.16%和12.56%;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介绍了峡江县水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的推广效果、主要栽培技术及配套措施,为进一步推广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可分为免耕插秧、免耕抛秧和免耕直播3种方式.为了探索水稻免耕插秧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2006年晚季,南安市农技站在码头镇进行了以优质稻泉珍10号为主栽品种的晚稻免耕插秧栽培技术示范.示范结果表明,每667 m2产量比常规翻耕插秧栽培增产7.4%,增收节支123.2元.现将示范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我县按照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要求,将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列入我县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实用新技术之一,在全县大力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2004年的示范推广情况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1.1 推广面积迅速扩大我县从2001年开展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3年来的示范推广,免耕抛秧由过去的早稻免耕抛秧,发展到现在的一、二晚免耕  相似文献   

16.
水稻少免耕技术在我县示范推广了3个年头,实践证明,该技术既能节本增效,又顺应了水稻生长规律,是水稻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科技应用的最优组合和创新。现将上高县1年来示范推广工作总结报道如下。1 示范推广情况2004年全县示范推广水稻免少耕栽培技术面积共1.2万亩。其中早稻5000亩,免耕方式以抛秧为主;一季中稻2000亩,免耕方式以直播结合除草剂应用为主;二季晚5000亩,免耕方式以打滚子压茬为主。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一项节本轻型水稻移栽技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表明,该技术比原来的抛秧技术更具节本性和生态性。为加快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推广,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其列入2003年自治区重点推广农业适用技  相似文献   

18.
山区单季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季稻无论是栽培面积还是总产量在我县粮食生产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努力抓好山区单季稻生产,不断增强粮食的自给能力,确保粮食供给的安全,近年来我们组织本县22个乡镇(街道)254个行政村的农民大力推广了杂交水稻再生利用、免耕栽培、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旱育秧和化学除草等新技术.通过多年示范推广应用,大多数山区农民认为单季晚稻免耕直播是一种易操作、省成本、省工省力、产量高、效益好的轻型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利用收获春马铃薯、油菜、蚕豌豆后的农田,以及原有的畦面和畦沟,不要翻耕,直接灌水稍作平整后就播种单季晚稻的一种栽培方法.从我县澄照、东坑、毛垟、郑坑等地多年种植结果来看,山区免耕直播的单季晚稻其生长与栽培特点是:播种期比移栽稻偏迟,总叶片数偏少,生育期有所缩短;免耕直播水稻的根系大多数分布较浅,且根多根细,植株较矮健;穗多穗型较小,结实率稍高.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免耕移栽是我市近年来研究推广的水稻栽培新技术,目前推广面积已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其技术要点是在小春作物收获后,不翻耕田直接灌水,移栽秧苗的一种栽培方式;是我市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模式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水稻免耕技术和水稻抛秧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县于2002年开始了水稻免耕抛秧的试验示范,2003年推广面积达1000亩,平均亩产虽同常规栽培方法持平,但每亩可节省成本50元,故颇受农民欢迎。2004年在省总站的统一安排下,我县免耕抛秧面积达6500亩,少耕面积达2万余亩,现将水稻免耕抛秧工作及技术总结如下。1 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过程及效果我县是江西省最大的山区产粮大县,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