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雄烟区气候条件与烟叶产量构成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影响广东南雄烟区烟叶产量构成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采用数据调查、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近几年南雄烟区烤烟大田生育期主要气象因子(降雨量、日照时数和气温)与烟叶产量构成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影响烟叶产量及其构成的气候因素依次为降雨量、日照时数和气温;上、下部叶单叶质量及下、中部叶产量比例与成熟期的气温、5月下旬日照时数、旺长期及4月上旬降雨量呈正相关。上部叶还原糖含量、钾离子含量、总氮/总烟碱、还原糖/总糖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相关。中部叶总糖、还原糖和钾离子含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总氮/总烟碱与5月下旬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总糖与3月下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6月上旬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适当调整移栽期来改变烤烟大田各生育期气候条件,进而达到调控烟叶产量构成及化学成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气象因子对郑单95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株高与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始终呈正相关,且在拔节期至吐丝期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叶面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的相关程度呈上升趋势,且与整个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吐丝期至成熟期,产量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在整个生育期内,降雨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在出苗期至拔节期,随着积温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随着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逐渐减少;在吐丝期至成熟期,随着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呈线性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产量随着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产量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3.
云南保山烟区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描述统计、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保山烟区主要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保山烟区气候条件适宜,气候特点有利于优质烤烟的种植;②光、温和水气象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气温>降雨量>日照;气象因子对蛋白质、钾氯比、还原糖和总氮影响较大,其中7月的气象因子对化学成分含量影响最大;③烟叶蛋白质与5~7月气温、9月日照时数和7~8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与5月降雨量和5~9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与5月气温、9月日照时数和7~8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钾氯比与8~9月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7月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气温、降雨量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分别为: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总氮>还原糖>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气象条件对南通地区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南通市2005-2009年的棉花试验资料和气象资料,使用SPSS软件,分析各个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温度、光照、降水)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花铃期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负相关,其中花铃期降水量与单株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花铃期日照时数与籽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铃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影响保山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气象因子及其相关性,为烤烟生态区域划分与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调查、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方法,研究2009—2019年内保山烟区烤烟大田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降雨量、气温、湿度和日照时数)与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影响保山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气候因子依次为气温、降雨量、湿度和日照时数;成熟期均温与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伸根期温度与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伸根期均温、大田期均温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伸根期湿度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还原糖含量与大田期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熟期均温与糖碱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旺长期降雨量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旺长期降雨与糖碱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气象指标中均温与湿度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烟叶各化学成分与均温、湿度的影响关系状况较为稳定,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小;降雨量变异系数较大,烟叶各化学成分与旺长期降雨量的影响关系状况波动较大,受外界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双列杂交方法,利用10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配制了45个杂交组合。45的杂交组合和10个亲本材料于2007-2008年在贵阳种植并用于评估。[结果]植株高度、株有效角果数、初花期和成熟期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583,0.281和0.341;每角粒数与种子大小(千粒重)成显著负相关(-0.533)。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562、0.4074、0.4813和0.4017。[结论]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与种子产量成正相关,并对产量有较高的直接贡献。其它性状包括株分枝数、初花期、成熟期和含油量对产量的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7.
对Ⅱ优688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因子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5月中旬的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8月中旬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9月上、中旬的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穗总粒数与8月的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实粒数与9月中旬的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9月上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可通过季节调整、植物生长物质应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Ⅱ优688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若羌县枣树物候期为时段,根据若羌枣区多年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各年度红枣产量,研究影响若羌县红枣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红枣产量与脆熟期降水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脆熟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与幼果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开花期和幼果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也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气象要素与马铃薯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2003~2007年5年间的降雨量、日照时数、积温3个主要气象要素与马铃薯克新2号的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及不同月份间主要气象要素与试验品种产量、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年度间3个气象要素与产量呈正相关,而每年的5、8月份降雨量是影响试验材料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总的看来淀粉含量与不同月份间降雨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不同月份间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油菜产量与苗期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昌市2000~2006年油菜产量及其结构与苗期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油菜一次分枝数和有效荚果数均与苗期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均与苗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油菜苗期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日温差大、日平均气温高是油菜丰产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1.
九江地区油菜产量性状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九江地区2001~2008年油菜产量性状与其生育期的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3个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荚果主要由第一分枝产生,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实际产量与单株荚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实际产量与苗期气温、营养生长气温、蕾薹期降雨量、蕾薹期日照、蕾薹期气温、开花期气温、开花期日照、灌浆期日照、灌浆期气温、灌浆期降雨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密植油菜苗期和成熟期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菜幼苗期和成熟期各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在高密度下油菜苗期冠层特性和成熟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选育适合高密度栽培的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菜幼苗期不同叶型品种(系)的冠层覆盖面积和叶片重合面积不同,有显著性差异,其冠层覆盖面积越大,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其中以叶片重合面积、分枝部位和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在株型方面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在相关性分析中,株高、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冠层覆盖面积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重合面积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分为"产量贡献因子"、"密植株型因子"、"丰产遗传因子"、"密植苗形因子"4大类,在主成分综合评价中以ZX5的得分最高,ZX1得分最低。合理的性状特征是密植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冬闲田种植黑麦草产草量的影响。[方法]为探索贵州省冬闲田种植黑麦适宜区域,以产草量为因变量,探讨在不同种植方式下,气象因子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结果]钻石 T总草产量高于特高,条播效果优于撒播,翻耕效果优于免耕;极端高温、低温与产草量呈负相关,而相对较高的日均温、降雨量,较多的日照时数有利于提高产草量。相对湿度、无霜期对产草量作用不明显。[结论]生产中应选择极端气温较少的区域和地点种植黑麦草。  相似文献   

14.
覆膜时期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 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但随覆膜时间的减少,油菜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千粒重升高,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降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油菜增产4.40%~26.18%,油菜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0.18%~2.48%,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0.21%~12.65%。膜侧沟播栽培不仅能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籽粒品质,而且在生育前期覆膜更有利于形成高产、高品质的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15.
荆州市中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多项式法分析了荆州市历年中稻妥穗分化期和抽穗结实期的气象条件(温度、降水、日照时间)和中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荆州市中稻产量与稻穗分化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同期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同期降水量相关不显著;与抽穗结实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同期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关中地区13个5年生苜蓿品种的干草产量和≥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3个气候因子间存在着正相关,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气象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日照时数、降水通过≥5 ℃积温对产量产生正向间接效应;日照时数、≥5 ℃积温通过降水产生负向间接效应,≥5 ℃积温对于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昆明蚕豆气候因子适宜性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昆明蚕豆气候因子适宜性。[方法]该研究结合昆明蚕豆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温度、降水和日照对蚕豆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结果]多年平均气候条件下,在蚕豆整个生育期内,温度和日照适宜度总体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开花结荚期温度较低和降水不足是蚕豆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对2013年蚕豆气象因子适宜度分析表明,2013年蚕豆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总体较高。降水适宜度除苗期在0.6以上外,其余生育期的水分适宜度都较低。[结论]2013年蚕豆在整个生育期中综合气象条件为中等偏上水平。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可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大豆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选择效率提供帮助,为区域性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及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64%,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3%;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呈正相关,与生育天数、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4.356 7%。[结论]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密切相关;产量的构成主要性状有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单株粒重、每荚粒数。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注意产量高和生育期、株高适中的品种,要着重对第1、2、3主成分的综合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气候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江苏省南通市引进的7个推广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分枝数>鲜百率重>株高>多荚百分率>标准荚数>出仁率。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是影响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出仁率、标准荚数、多荚百分率对产量影响则较小。[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对鲜荚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