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貉和狼毛发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使用红外光谱对貉的绒毛和针毛、针毛的不同部位进行分析,并对貉和狼针毛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较。【结果】结果表明,貉的绒毛和针毛都反映出该物种毛发的特征性成分,均可作为貉毛发识别的研究对象;貉的毛发中部图谱更能反映出毛发的物种特征,可作为有效的红外光谱检测部位;貉和狼针毛的红外图谱及其二阶导数谱能反映出二者的亲缘关系,也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如655685cm-1和640685cm-1和640624cm-1范围内两种动物的峰形和出峰位置均有较大差异;貉的二阶导数谱在795cm-1位置有一个典型特征性吸收峰,在706624cm-1范围内两种动物的峰形和出峰位置均有较大差异;貉的二阶导数谱在795cm-1位置有一个典型特征性吸收峰,在706769cm-1波数范围内有7个较尖锐的单峰峰强依次减小,而狼的8个单峰的峰强变化较大。【结论】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动物毛发的检测分析,二阶导数谱可更好地反映种间差异,在毛发的研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分析在野生动物毛发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其二阶导数谱对云豹等4种野生动物毛发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得到动物毛发特征性的图谱.结果表明,针毛和绒毛的红外图谱均可反映出该物种毛发纤维的特征性成分,针毛的特征性峰形更明显;不同科之间的动物毛发纤维图谱有明显差异,同科动物的毛发纤维图谱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红外光谱分析在动物毛发的识别与鉴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玉米胚乳胚芽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鉴别不同种类玉米提供科学手段。[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对3种类型的玉米实体样本的胚乳胚芽进行研究。[结果]原始红外光谱700~1800 cm-1总体特征相似,主要是由多糖、蛋白质、脂类等吸收谱峰组成,在此范围内三种样本的原始光谱存在微小的差异。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用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二阶导数光谱700~1800 cm-1范围按玉米胚芽和胚乳样本聚类效果较好,52个样本能按3个种类很好地聚类,分类正确率达96.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种玉米胚乳胚芽,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谱技术,对贵州7个不同地区的125个烟草样品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及红外特征峰强度进行了分析。在400~3 000 cm-1波数范围内具有605、1 053、1 436、1 616、2 952 cm-1五个明显的特征峰。各地区烟草的二阶导数谱在500~1 000 cm-1和1 500~2 000 cm-1两个吸收带存在差异。其中六盘水、铜仁、遵义三个地区的二阶导数谱在1 500~2 000 cm-1吸收峰较多。对光谱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一定的距离系数范围内,能很好的将所属"清甜香"型烟区域样聚为一类,说明"清甜香"型风格的烟叶红外特征性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玉米胚乳胚芽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鉴别不同种类玉米提供科学手段。[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对3种类型的玉米实体样本的胚乳胚芽进行研究。[结果]原始红外光谱700~1800 cm-1总体特征相似,主要是由多糖、蛋白质、脂类等吸收谱峰组成,在此范围内三种样本的原始光谱存在微小的差异。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用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二阶导数光谱700~1800 cm-1范围按玉米胚芽和胚乳样本聚类效果较好,52个样本能按3个种类很好地聚类,分类正确率达96.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种玉米胚乳胚芽,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玉米胚乳胚芽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鉴别不同种类玉米提供科学手段.[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对3种类型的玉米实体样本的胚乳胚芽进行研究.[结果]原始红外光谱700~1 800 cm-1总体特征相似,主要是由多糖、蛋白质、脂类等吸收谱峰组成,在此范围内3种样本的原始光谱存在微的差异.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用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二阶导数光谱700 ~1 800 cm-1范围按玉米胚芽和胚乳样本聚类效果较好,52个样本能按3个种类很好地聚类,分类正确率达96.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种玉米胚乳胚芽,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豺和果子狸毛发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r-IR)对果子狸(Paguma larvata)和豺(Cuon alpinus)的毛发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动物毛发的FT-IR图谱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出峰范围和最强峰位置的不同;同种动物颈部、腹部和背部针毛的FT-IR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不同部位针毛的角蛋白分子结构、构型和构像相近;针毛和绒毛的红外图谱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均可反映出该物种毛发组织的特征性成分,但针毛的特征性峰高、峰面积更典型,FT-IR光谱特征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花生病害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利用FTIR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花生褐斑病叶、黑斑病叶、网斑病叶和正常叶进行鉴别。[结果]样品的红外光谱图整体相似,只在1 750~800 cm-1范围内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有微小差异。对原始光谱图做二阶导数处理,发现3 600~2 800 cm-1和1 750~65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选取3 600~2 800 cm-1和1 750~650 cm-1范围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所提取的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4.9%,分类正确率达到100%,聚类分析的正确率达到94.6%。[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有望发展成为鉴别农作物病害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樟科的珍贵木材的樟木和楠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2种结构相近木材的有效识别方法。【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二者的解剖结构、红外光谱特征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2种木材样本的显微结构特征较为相似,差异主要体现在樟木半散孔至散孔材,楠木为散孔材;樟木与楠木管孔平均弦径为(114.529 3±31.564 5)μm、(106.378 8±19.687 2)μm,樟木作为半散孔材平均弦径变化范围比楠木广。通过对6个木材样本的红外光谱比较,产地对樟木和楠木2种木材的红外光谱区域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影响;2种木材的一维红外图谱峰形和出峰位置差异较小,仅在表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C-O伸缩振动区域有所区别,樟木在波数1 055 cm-1和1 039 cm-1处形成了峰强度不等的双峰,楠木该位置只形成了波数1 054 cm-1的一个不对称单峰;以1 510 cm-1峰作为内标峰,与1 595 cm-1(樟木)、1 599 cm-1(楠木)的比值分别为1.161 2和0.996 9,说明樟木的木素中愈疮木基比例较高;樟和楠木的木材在波数800~1 80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吸收峰的数量和形状上,樟木的吸收峰可以分为17组峰簇,而楠木为17个独立吸收峰,全图谱的匹配度只有37.5。【结论】分析产地因素,波数900~3 400 cm-1区域为木材图谱特征稳定的区域,可用于2种木材的图谱区分;在1 055 cm-1和1 039 cm-1范围内吸收峰的形状、1 595 cm-1(樟木)和1 599 cm-1(楠木)和1 510 cm-1峰的相对强度比,可以作为2种木材一维图谱的种间识别特征;2种木材的二阶导数图谱差别较大,可用于2种木材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红外指纹图谱在山银花产域鉴别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山银花(华南忍冬)的红外指纹图谱(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对来自6个产地(海南和广东)的华南忍冬进行了分析.[结果]药材粉末的一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海口、湛江和韶关3个产地与其他3个产地(文昌、琼中、屯昌)在某些化学成分方面有着较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湛江区具有3407 cm-1特征吸收峰,韶关区具有1 637 cm-1特征吸收峰,第3号海口区和韶关区分别为具有1 066、1 074 cm-1特征吸收峰,海口、湛江和韶关区具有611、610和615 cm-1特征吸收峰;而另外3个地域(文昌、琼中和屯昌)的华南忍冬化学成分则较相似;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6个产地分为四类.[结论]红外光谱可为药材的质量控制和产区鉴别提供一个快捷、准确、可行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研究了红地球和皇家秋天葡萄苗叶片的红外光谱图.[方法]测试了2种葡萄苗6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选取1 800 ~750 cm-1范围内原始光谱数据做二阶导数处理,显示在该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该区间的二阶导数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 PCA和PLS-DA都能很好地区分2个品种的葡萄苗,其中主成分的正确率为100%,偏最小二乘法在隐含潜变量为9时正确率最高,此时2个葡萄品种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的正确率均达100%.[结论]小波变换结合PCA和PLS-DA用于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准确地识别红地球和皇家秋天,为区分不同品种的葡萄苗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技术对不同品种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进行鉴别研究.[方法]测试了5种辣椒50个辣椒的红外光谱.[结果]5个不同品种辣椒的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 800 ~ 800 cm-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有一些微小差异.对原始光谱作二阶导数光谱处理,发现在1 800~ 800 cm-1范围内5种辣椒的二阶导数光谱图差异明显,利用1 800~800 cm-1范围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对5个品种50个样品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其正确率为100%;主成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4.47%,其正确率达98%,能把5个辣椒品种分开.[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把不同品种的辣椒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沙狐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沙狐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沙狐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81.7%,腹部为72.0%,2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71.4%~82.9%,说明同科动物的髓质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沙狐背部、腹部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长瓣型鳞片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杂波型和方瓣型,冠状型仅见于毛尖,扁平型仅见于毛根部,过渡型所占比例较小,与豺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貉直针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貉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的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貉背部和腹部的直针毛的毛髓质指数和鳞片类型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了貉颈部和臀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结果]貉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65.7%,腹部为52.3%,颈部为35.1%,臀部为36.4%,4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34.5%~66.7%。貉背部、腹部的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是杂波型和杂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背毛、腹毛的毛尖均为冠状型,毛根均为扁平型,与其他犬科动物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豹猫6个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四倍体金银花新品种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整体评价新品种“九丰1号”金银花的内在品质。[方法]以“九丰1号”及其亲本“大毛花”为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对2个品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种金银花均在2923、2852、1736、1637(1634)、1549、1403、1317、1260、1102、1051、763(764)cm^-1处有特征吸收峰。“九丰1号”金银花在1051、1064、1260、1403cm^-1处吸收峰的强度较高,说明“九丰1号”金银花的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此外,“九丰1号”金银花在1736cm吸收峰的强度也较其亲本高,说明其挥发油等酯类物质的含量也较高。[结论]该研究验证了“九丰1号”金银花新品种的优良品质,为金银花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喉貂直针毛扫描电镜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谢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81-15682
[目的]为黄喉貂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鼬科各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黄喉貂背部、腹部、颈部、喉部和臀部直针毛的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鳞片花纹类型较单一,5个部位的主要鳞片类型均为杂波型,背部和颈部的毛鳞片类型及排列较为相似。与同科的其他种类毛相比,主要鳞片的类型极为相似,但比例存在差异。[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5种花梨木的红外光谱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供识别花梨木品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越柬紫檀、刺猬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鸟足紫檀5种花梨木的一维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光谱(SDIR)、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FTIR谱图中,5种花梨木在781 cm-1处的差异可以把越柬紫檀和刺猬紫檀与其他3种花梨木区分开;2)在SDIR 谱图中,刺猬紫檀在1 179 cm-1处存在1个吸收峰;大果紫檀在781 cm-1处存在吸收峰;鸟足紫檀在1 351、1 299、1 147、1 131、938 cm-1处都有明显的吸收峰,而印度紫檀没有吸收峰;3)在2DIR谱图中,1 100、1 150、1 258 cm-1处的差异可以将刺猬紫檀与其他4种花梨木区分开,1 467、1 518 cm-1处的差异可以把越柬紫檀、刺猬紫檀与鸟足紫檀区分开来。单独使用2DIR识别方法并不能把5种花梨木完全区分,但将FTIR、SDIR、2DIR这3种方法结合可以实现5种花梨木的区分,也有助于红木树种的无损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