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邢玉11号为试材,在底施等量磷肥和钾肥条件下,尿素施用量设0(CK)、270、360、450和540 kg/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紧凑型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株高、穂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且指标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显著降低玉米秃尖长度,且指标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缩短生育期,但对穗粗影响不大。其中,施氮量450与54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育期差异均不显著。从经济角度考虑,邢玉11号的适宜施氮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3,(6):22-24
采用盆栽模拟方法,研究残膜对玉米出苗及幼苗根系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的存在对玉米出苗率与根系伸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壤中普通地膜的残膜造成玉米出苗率低、出苗慢、根系穿透地膜的几率小,将会影响到玉米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发育。降解地膜的残膜虽然对玉米出苗率及根系伸长也略有影响,但与普通地膜相比,对玉米出苗及根系伸长危害较小,且随着播种后时间的推移,这种危害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残膜量(0、90、180、360、540、720、900 kg·hm-2)对苗期棉花和玉米生长(干物质、株高和叶面积)、根系形态(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生理(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并探究对两种作物根系影响差异显著的残膜量临界值。结果表明,在0~540 kg·hm-2残膜量范围内,残膜对苗期棉花的株高和叶面积不会造成显著降低的影响;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苗期玉米株高和叶面积逐渐降低,在90 kg·hm-2残膜梯度下开始显著降低。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苗期棉花和玉米的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系活力、CAT和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90~180 kg·hm-2残膜量梯度范围内,最小值出现在900 kg·hm-2残膜量。由于玉米的须根系众多,根系与残膜接触的面积大,导致苗期玉米产生显著差异的残膜量临界值小于苗期棉花。残膜量在90~180 kg·hm-2区间内,残膜会作为一种适度胁迫,作物苗期根系会主动进行适应性的生长,超过该范围残膜会对作物根系的生长造成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半紧凑不耐密型玉米鲁单981(LD981)和紧凑耐密型玉米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对增密与施氮条件下不同耐密型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 500株/hm~2条件下,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270、360 kg/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52 500株/hm~2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氮量270 kg/hm~2产量达到最大值,180、270、360 kg/hm~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LD981增密后,产量增加不显著。种植密度增加,两品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时生长量显著降低,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粒重降低,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转运比例降低,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降低,空秆率升高。施氮量增加,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时生长量增加,灌浆活跃时间延长,粒重增加,但仍显著低于低密度时,施氮量过高,灌浆强度、粒重增加不显著。密度对籽粒灌浆特性影响更显著。与ZD958相比,LD981最大灌浆速率时生长量显著降低,灌浆活跃期显著缩短,空秆率显著升高,导致LD981增密不增产。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ZD958最佳种植密度82 500株/hm~2,施氮量270 kg/hm~2;LD981最佳种植密度52 500株/hm~2,施氮量180 kg/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种衣剂(亮盾1∶250、金盾1∶100和稻籽乐1∶40)和催芽方式(常规催芽和"壮芽葆"双氧催芽器催芽)对直播水稻出苗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亮盾种衣剂出苗386.5万株/hm~2,出苗率为88.1%,收获穗数为418.3万穗/hm~2,分蘖率为8.2%,产量达6322.5kg/hm~2;使用"壮芽葆"双氧催芽器出苗381.7万株/hm~2,出苗率为87.0%,收获穗数为422.3万穗/hm~2,分蘖率为10.6%,产量为6267.6kg/hm~2;此外,这两种方式处理的水稻恶苗病发生率为0。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膜下滴灌棉田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根区土壤盐分及出苗率的影响规律,以田间试验为基础,控制出苗水灌水量,研究棉花根区土壤盐分的运移特征及出苗率,并建立HYDRUS土壤盐分运移模型,模拟1膜2管6行、1膜3管6行和1膜3管5行的种植模式下,在出苗水灌水量不同时,棉花根区土壤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灌水后,膜孔处0~20 cm深度土壤盐的质量分数随蒸发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威胁棉苗生长,且土壤盐质量分数与棉花出苗率呈线性负相关,棉花出苗时0~20 cm深度土壤盐质量分数的极限值、临界值、适宜值分别为6.81 g/kg、4.09 g/kg和2.28 g/kg;1膜3管6行种植模式下,当出苗水灌水量为1 125~1 275 m~3/hm~2时,可以兼顾保苗、节水的目标,是合理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3种除草剂对后茬作物出苗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3种除草剂对后茬作物出苗率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用10%草甘膦水剂15 kg/hm^2对水525 kg喷施,对胡麻、荞麦的出苗率及成活率影响较小,对大豆的出苗率及成活率影响最大。播前用72%2,4-D丁酯乳油600 g/hm^2对水525 kg喷施,对荞麦、玉米的出苗率影响较小,对玉米成活率影响也较小,对胡麻、黄豆、油葵、糜子的出苗率及成活率影响较大。播前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hm^2对水525 kg喷施,对荞麦出苗率影响较小,对糜子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次之,对大豆、胡麻、油葵出苗率的影响较大;对糜子的成活率影响较小,对玉米、荞麦、油葵、大豆、胡麻的成活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获取高产水平时的玉米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设置种植密度3个水平,分别为M1 (6.0×10~4株/hm~2)、M2 (7.5×10~4株/hm~2)和M3 (9.0×10~4株/hm~2)。施纯氮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D1 (0)、D2 (80 kg/hm~2)、D3 (160 kg/hm~2)、D4 (240 kg/hm~2)和D5 (360 kg/hm~2)。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期株高、茎粗、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收获期根系形态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根系N含量和P_2O_5含量呈现上升趋势;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生长各项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随种值密度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后降。产量在M3D2处理下达到最大,为8 254 kg/hm~2。综合分析建议,敦化地区裸地早熟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施纯氮量为80 kg/hm~2。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甘肃白银地区9种不同水氮配比胡麻/玉米带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随着灌水次数和施氮量的增加,胡麻/玉米带田叶面积指数均表现"抛物线"的变化动态,胡麻/玉米带田干物质量均呈现"直线"上升的变化动态。灌溉次数和施氮量对胡麻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效应大于水分效应。通过胡麻/玉米带田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可知,所有胡麻产量构成因素对9个处理下胡麻产量影响为:出籽率千粒质量单株粒质量单株蒴果数分枝数蒴果种子粒数株高分茎数,所有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对9个处理下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秃尖长出籽率。由胡麻/玉米带田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可知,适宜甘肃白银的胡麻/玉米带田灌水量和施氮量模式分别是T8-二次灌水三水平施氮量[快速生长期和盛花期各浇一次水(W2)/氮肥240kg/hm~2(N3)]和T6-三次灌水二水平施氮量[快速生长期、盛花期和青果期各浇一次水(W3)/氮肥180kg/hm~2(N2)]。  相似文献   

10.
当前黑龙江玉米大田生产面临氮肥施用过量及种植密度偏低的现状,以"增密减氮"为研究出发点,探究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黑龙江春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农华101’为材料,于2016年和2017年在哈尔滨向阳基地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氮肥水平(100 kg/hm~2、200 kg/hm~2和300 kg/hm~2)和3个密度水平(6.75万株/hm~2、 8.25万株/hm~2和9.75万株/hm~2),研究不同氮肥与密度处理对玉米叶片SPAD值、地上部物质积累、茎秆力学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和密度增加,玉米叶片SPAD值、茎秆穿刺强度和弯折强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且均在氮肥200 kg/hm~2,密度8.25万株/hm~2时达最大,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当施氮量大于200 kg/hm~2、密度大于8.25万株/hm~2时,叶片SPAD值、茎秆穿刺强度和弯折强度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均呈下降趋势。氮肥密度互作条件下,在氮肥200 kg/hm~2、密度8.25万株/hm~2时,玉米第4茎节在灌浆期茎秆穿刺强度及弯折强度最大,分别为68.5 104 N/m~2和14.16 Nm,籽粒产量最高为15 501.40 kg/hm~2。表明黑龙江哈尔滨第一积温带玉米种植以氮肥200 kg/hm~2、密度8.25万株/hm~2为宜,可达到个体功能与群体质量协同增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从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要求着手,阐述了笔者对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认识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院校在彰显办学特色过程中如何着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科技研发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其富含黄酮、萜类、多糖、绿原酸、果胶等化合物,在临床药用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同时,蒲公英含有多酚、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食用价值。文章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对蒲公英的加工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蒲公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防治核桃病虫害的为害,提高农户种植核桃的效益和积极性,本文针对以地方优良品种‘安康紫仁核桃’为主要栽植品种的核桃示范园区和基地进行定点不定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康紫仁核桃’生产中的虫害共有9种,病害6种。同时对该示范园发生最为严重的“三虫一病”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旨在明确‘安康紫仁核桃’发生的病虫害情况、为该品种在本区域快速大面积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同时也为核桃产业在安康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磷量对黄秋葵生长、产量、品质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提高黄秋葵株高、茎粗及叶数等生长发育指标(P0.05)。施磷处理黄秋葵产量高于不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P_2O_5施用量为50 kg/hm~2时增产幅度最大。施磷还提高了黄秋葵可溶性糖、V_C及黄酮等品质指标,以P_2O_5施用量为25~50 kg/hm~2时品质较好。适量施磷也有利于黄秋葵植株氮磷钾含量的提高。因此,综合产量及品质等指标,黄秋葵较适宜的施磷量为50 kg/hm~2。  相似文献   

18.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与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主要措施和今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兴宁市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