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和平板培养及DGGE技术研究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BIO)对甜瓜土传枯萎病防治效果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使甜瓜生物量和防病率明显增高。在挂果期,含Bacillus subtilis Y-IV1的BIO1与含Trichoderma harzianum SQR-T37的BIO2混合施用处理的甜瓜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139%、287%,防病率达到了90.9%;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相对于对照明显增多,而真菌和病原菌的数量显著减少。BIO1与BIO2混合施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最显著。结论:使用混合型生物有机肥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明显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对连作病害土壤的修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根际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检测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并利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施入)可以推迟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在种植30 d时防病效果达到55.4%;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AWCD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impson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点在PRIN轴上的分布与发病动态基本一致,且根际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有显著影响;经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的活性较高,其利用的碳源中聚合物类和胺类相对较多,类型有别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3.
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西瓜田长期连作种植所产生的土壤退化、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真菌性病害增加、西瓜产量及品质下降等瓶颈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亟待解决。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不施肥和常规化肥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沼液复合微生物滴灌肥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使得压砂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对作物有益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有所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总量相应增加,而对作物有害的真菌数量有所下降,从而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害,有助于解决压砂瓜连作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采用盆栽试验和平板培养及天GGE技术研究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BIO)对甜瓜土传枯萎病防治效果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使甜瓜生物量和防病率明显增高。在挂果期,含Bacillus subtilis Y-IV1的BIO1与含Tricho天erma harzianum SQR-T37的BIO2混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营养钵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施用西瓜专用生物有机肥(BIO)对营养钵西瓜苗的促生效果及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BIO的西瓜苗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是施用有机肥(OF)和化肥(CF)的2.59倍和2.15倍,西瓜苗根系干质量分别是OF和CF的2.14倍和1.56倍,且差异均显著。施用BIO的西瓜苗根系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尖数和根平均直径数量均显著高于OF和CF。施用BIO的西瓜苗根际土壤中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s)和多黏芽孢杆菌(Panibacillus polymyxa)的数量均显著高于OF和CF,其中多黏芽孢杆菌数量是CF的31.9倍,而真菌数量显著低于OF和CF。DGGE分析表明:施用BIO的西瓜苗根际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真菌多样性指数最低;施用CF的西瓜苗根际细菌多样性指数最低。结论:营养钵中施用BIO能显著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培育发达的西瓜根系,促进西瓜苗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6.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及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拮抗菌复配菌剂添加至有机肥制成生物有机肥,施于烟田,分别在烟株不同生长时期采集根际土壤进行可培养微生物测定及16 S/18 S rDNA基因测序,探究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其对青枯病发病率、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有机肥的处理组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达到了38.2%,烟叶产量提高8.6%。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旺长期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处理组中的丰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2.1%, 48.7%,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分别增加了55.3%,54.6%,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大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改善烟株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群落丰富度,对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旺长期为烟株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群落结构及有益菌上的显著差异可能会影响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伟  周波  束怀瑞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8):3850-3856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果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添加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均可增加细吸收根量、细吸收根面积、土壤和根际可培养微生物量,提高土壤FDA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二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生物炭处理对细吸收根面积的改善效果优于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效果则不如生物有机肥处理;10%生物肥+6%生物炭、10%生物肥+3%生物炭处理细吸收根面积分别是CK的6.6和10倍,10%生物肥处理是CK的2.5 倍,6%和3%生物炭处理是CK的3.3和3.1倍,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为CK土壤的3.32—10.23倍,放线菌数量为CK土壤的1.2—1.97倍,真菌数量为CK土壤的3.24—5.26倍,根际放线菌数量在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最高,根际真菌数量则在3%生物炭处理后最高。【结论】增加土壤炭可以增加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蚯蚓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机制,开拓西瓜枯萎病防控的新思路,本试验以西瓜连作土壤为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密度的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西瓜长势、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结合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脱氢酶活性)以及土壤总酚酸的动态变化,探索蚯蚓对西瓜植株枯萎病的防控机理。结果表明,西瓜定植后45 d,试验组的西瓜蔓长、鲜质量较不投放蚯蚓对照分别增长了18.57%~67.27%、39.29%~87.24%。西瓜定植后30 d、45 d,对照的西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62.15%、85.32%,显著高于蚯蚓试验组(P0.05)。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蚯蚓密度能有效促进西瓜生长,减缓枯萎病发生。在蚯蚓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威廉环毛蚓的促生防病效果优于赤子爱胜蚓。0~45 d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土壤中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数量、总酚酸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6.63%~69.39%、31.0%~77.4%,45 d时试验组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脱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5.10~175.71 mg/kg、1.41~2.40μg/(g·h)。蚯蚓能有效降低西瓜植株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植株生长,其防控机理可能为:蚯蚓的穴居、取食等活动直接抑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快速繁殖,同时蚯蚓通过降解土壤化感物质(总酚酸),提升微生物总量和活性等方式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对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并探讨其合理施用方法。【方法】在连续种植4年西瓜的土壤环境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供试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用方式和施用剂量下,对连作西瓜生长、枯萎病发生及根际土壤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采用穴施方式、剂量(18+9)g·穴~(-1)时对连作西瓜的增产率达到43.20%,中心糖、边糖、商品率均显著增加。该施用方法有效改变了连作西瓜根际的菌群环境,其中细菌数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是对照的1.93倍和1.27倍,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为对照的33.38%和37.19%。【结论】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采用穴施方式、剂量(18+9)g·穴~(-1)对4年连作西瓜产量、品质提升,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对青枯病防效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法对3种生物有机肥FBOF1、FBOF2和BOF克服连作土壤青枯病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生物有机肥对青枯病均有防治效果,防效达27.6%~69.0%,其中以FBOF1效果最好,40、6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7%、69.0%;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AWCD值及相关多样性指数具有影响,施肥后25、40d的AWCD值和Shannon、McIntosh指数都高于对照;同时研究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影响土壤微生物利用不同类型碳源底物的能力,提高了对聚合物类、糖类及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从而影响了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生长,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特征碳源类型,导致不同处理微生物区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烟草根际病原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由拮抗菌经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2个青枯病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田间烟草青枯病害防控试验,2个田块的处理相同,分别为常规施用无机肥处理(CK)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OF),2个田块分别标记为CK1、BOF1和CK2、BOF2。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烟叶产量,探究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变化,并用Biolog-ECO板研究不同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BOF1和BOF2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分别达到68.1%和70.5%,烟叶产量分别提高8.9%和10.8%,产值分别提高24.9%和25.9%;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降低根际土壤青枯菌的数量,在移栽后40、60和80 d BOF处理的青枯菌数量均比CK处理少1个数量级;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论]在大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通过减少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和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香蕉园施用有机肥防治香蕉枯萎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香蕉幼苗移栽至病区大田土壤中,处理组植株施用有机肥,并将未施用有机肥的植株设置为对照组。移栽后6个月统计处理组与对照组植株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采集土壤样本,测定根际土壤的土壤肥力;提取根际土壤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施用有机肥后香蕉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pH值(14.85%)、全氮(25%)和全磷(19.04%)的含量,降低土壤全铁含量(2.62%),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下降了75%。和对照相比,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43.84%和90.6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则降低了18.49%。施用有机肥料提高了青霉菌属(Penicillium)、 Gibellulopsis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等的相对丰度,比例分别为对照组的2.93倍、2.12倍和11.93倍。施用有机肥料后,香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ACE指数与香农(Shannon)指数得到提升,分别提升了39.81%、38.43%和86.85%。【结论】施用有机肥料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降低了香蕉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施用期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施用期对香蕉枯萎病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期(BOF1)和营养生长期(BOF2)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移栽后第270 d,BOF1和BOF2处理的茎围、叶宽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BOF2处理小区平均产量高达288kg,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处理。在香蕉营养生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延迟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时间,显著降低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移栽后第270 d,BOF2处理的病情指数比施化肥处理(CF)低54%,将CF处理防效指定为0,防病效果达到52.5%。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其中以BOF2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从移栽后第90 d开始,BOF2处理的细菌数量为26.67×106 cfu·g-1,到第270 d时数量达到64×106 cfu·g-1,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在移栽后第180 d时,BOF2处理的放线菌数量比施有机肥处理(OF)增加了95.6%,第270 d时BOF2放线菌数量最高,为23.15×103cfu·g-1。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病情指数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真菌呈显著正相关。在香蕉营养生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延缓和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高香蕉产量。  相似文献   

14.
FAME法分析施肥对番茄青枯病抑制和土壤健康恢复的效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施用生物有机肥 (BOF)对连作土壤番茄青枯病发生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对照番茄青枯病发生率为 10 0 %的情况下 ,施用腐熟BOF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 5 5 %。施用新鲜BOF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 5 0 %。FAME法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敏感 ,施用BOF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总FAME含量、真菌数量、真菌 /细菌比值 ,使奇数脂肪酸组成比例发生明显变化 ,aC15∶0、iC17∶0下降 ,而cyC17∶0上升。施用BOF使土壤防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提高。腐熟BOF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中C16∶111c含量明显增加 ,表明施用腐熟BOF促进土壤中AM菌根的生长。FAME生物标记物可作为土壤健康和抑病性的指标 ,其中奇数脂肪酸组成比例能灵敏地反映新鲜和腐熟BOF对土壤健康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香蕉套种韭菜和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生长、香蕉枯萎病、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套种韭菜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对香蕉枯萎病有显著的防病效果,以有机肥+香蕉单作(A1B1)处理的防病效果为0,有机肥+香蕉与韭菜套作(A1B2)、生物有机肥+香蕉单作(A2B1)和生物有机肥+香蕉与韭菜套作(A2B2)处理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13.6%、18.7%和45.2%;香蕉套种韭菜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对香蕉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2B2对香蕉生长促进效果最佳,香蕉移栽240d后,株高、叶宽、茎围和产量比A1B1分别提高了20.0%、6.6%、10.6%和55.6%。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减少达到了显著水平;香蕉套种韭菜处理的土壤细菌含量显著增加,放线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含量显著降低。香蕉套种韭菜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香蕉单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土壤酶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赵亚慧  吴宏亮  康建宏  许强  杨金娟  姚姗  尹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273-13275,13278
[目的]研究砂田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从而通过制定合理的栽培制度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夏中卫市香山地区压砂地土壤进行取样,并进行了微生物区系的分析。[结果]西瓜(Citrulluslanatus)与绿豆(Vigna radiata)、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油葵(Helianthus annuus)、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芝麻(Sesamum indicum)轮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西瓜连作。[结论]轮作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最终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其中以西瓜→南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1种生物菌肥对桂蕉9号香蕉植株生长发育及枯萎病防控效果的影响,为生物菌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为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盆栽伤根淋菌接种法同时接种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和施用不同种类的生物菌肥,接种60 d后测量并计算香蕉苗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假茎粗度处理前后的变化值及香蕉球茎被病原菌侵染程度,评价生物菌肥室内对盆栽香蕉植株的促生和防病效果.大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不同生物菌肥田间推荐剂量施用,香蕉开始抽蕾后考察不同生物菌肥对香蕉植株抽蕾率及发病率的影响,评价大田施用生物菌肥对香蕉植株的促生和防病效果.[结果]盆栽条件下,PZ6有机肥、沃泰克有机肥、根妹妹有机肥和馕播王复合微生物肥处理后香蕉叶绿素含量(SPAD值)变化值均在7.10以上,香蕉植株假茎粗度变化值在30.68 mm以上,对香蕉植株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大田条件下,供试生物菌肥均对香蕉植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对香蕉植株的促生作用整体呈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菌肥>菌剂趋势,香蕉的抽蕾率均在11.29%以上,均高于对照(6.34%),尤其以绿农林复合微生物菌肥和PZ6有机肥2种生物有机肥的促生作用较强,抽蕾率分别达25.52%和21.65%,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下同).盆栽试验中,供试生物菌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表现为:NCD-2枯草芽孢杆菌(53.87%)>馕播王复合微生物肥(48.07%)>金满枝头全水溶性菌肥(43.12%)>益生元微生物菌肥(33.36%)>复合微生物肥(26.93%)>海朴海藻有机肥(24.31%)>PZ6有机肥(18.81%)>根妹妹有机肥(16.18%)>绿农林复合微生物菌肥(15.13%)>CK+(FOC4),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CK+;而施用豆粕有机肥和沃泰克有机肥发病比CK+严重;大田试验中,供试生物菌肥对香蕉枯萎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枯萎病的相对防效表现为:NCD-2枯草芽孢杆菌(72.48%)>PZ6有机肥(67.52%)>绿农林复合微生物菌肥(67.34%)>馕播王复合微生物肥(65.87%)>根妹妹有机肥(64.89%)>益生元微生物菌肥(64.38%)>海朴海藻有机肥(63.49%)>豆粕有机肥(63.28%)>金满枝头全水溶性菌肥(61.45%)>复合微生物肥(57.25%)>沃泰克有机肥(33.93%),发病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结论]在种植桂蕉9号中抗品种条件下,NCD-2枯草芽孢杆菌、PZ6有机肥、绿农林复合微生物肥、馕播王复合微生物肥、根妹妹有机肥、益生元微生物菌肥、海朴海藻有机肥和金满枝头全水溶性菌肥等生物菌肥具有较好的促生及防治枯萎病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不同熏蒸处理与生物有机肥联用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生石灰+碳铵、棉隆、辣根素3种土壤熏蒸剂和"馕播王"生物有机肥联用对5 a连作西瓜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同时分析土壤pH值与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熏蒸处理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棉隆处理定植45 d时,枯萎病发病率最低,为25.38%,相对防效为73.14%;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的数量逐渐降低,也以棉隆处理的土壤病菌数量最少,定植45 d时与其他处理的病原菌数量差异达到10倍数量级;土壤熏蒸处理后,pH值均有所上升,但随着枯萎病的发生,pH值又有所下降。由此得出,3种熏蒸剂对西瓜枯萎病均有一定防效,但是棉隆与生物有机肥联用的效果最优,既能减少枯萎病致病菌的数量,还能提升土壤pH值。因此,该措施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设施西瓜早春栽培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合老压砂地西瓜生长的生物有机肥,通过2年田间试验分别在种植年限超过50和30年的老压砂地上,研究5种生物有机肥:肥料A(EM发酵堆肥)、B(酵素菌发酵堆肥)、C(EM发酵堆肥-枯草芽孢杆菌)、D(EM发酵堆肥-三色源菌剂)、E(EM发酵堆肥-5406菌)对老压砂地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西瓜主蔓长和叶片的生长,D肥和E肥处理的效果显著;与不施生物有机肥相比,2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西瓜产量分别提高了19.3%~54.3%和7.9%~35.9%,同时D肥处理亦能提高西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改善西瓜品质。综合5种生物有机肥下西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筛选出D肥是一种适合老压砂地施用的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微生物培养、BIOLOGGN微平板培养分析,研究了新开地、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前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番茄青枯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开地没有发生青枯病,连作地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为100%,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后,青枯病发病率降低至49.86%,土壤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略微增加,细菌的数量变化不大,但平板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不同形态菌落数明显增多。新开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BIOLOGGN微平板温育过程中的AWCD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Alatalo均匀度均显著高于连作地土壤,PIE相遇几率则相反。新开地与施用生态有机肥土壤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施生态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从生态水平上抑制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