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阿魏氯仿提取物对7种玉米病害的离体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清 《华北农学报》2007,22(3):111-114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引起玉米病害的7种病原菌(小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圆斑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瘤黑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对顶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只有46.66 mg/L;可引起大中型分生孢子畸形。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小麦镉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小麦镉(Cd)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0.5 mmol/L 以下)SA能够促进扬麦158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0.5 mmol/L SA浸种能够明显缓解0.1 mmol/L、0.5 mmol/L Cd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能提高根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但不能减轻1.0 mmol/L Cd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水杨酸诱导鸭梨抗黑斑病的作用效果及机理,以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梨园鸭梨叶片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梨黑斑病病原菌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利用形态观察及真菌ITS、HIS、RPB2、ACT多基因综合鉴定法明确鸭梨黑斑病致病菌的类型;鸭梨离体叶片通过针刺接种黑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侵染0,6,12,24,48,72,96,120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水杨酸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0,72 h内源水杨酸含量的变化;利用不同浓度水杨酸(0,0.002,0.02,0.2,2.0,10.0,20.0 mmol/L)测定其对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外源0,0.02,0.2,2.0 mmol/L水杨酸处理鸭梨果实,接种黑斑病菌并观察其抗病效果。结果表明,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梨园中鸭梨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鸭梨离体叶片接种黑斑病菌后,72 h游离态水杨酸含量由0 mg/g增至0.02 mg/g,结合态水杨酸含量由0.47 mg/g增至1.55 mg/g, SA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Pbrgene12425、Pbrgene6...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壳聚糖对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菌的抑制作用,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互隔交链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6.0mg/mL的壳聚糖可明显抑制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萌发,达79.54%;径向生长抑制率达85.89%。当壳聚糖浓度为3.0mg/mL时,菌丝开始变形,由原来的细长形变为念珠状,并有局部肿大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和厚朴酚标准品为试材,测定其对引起采后水果腐烂的青霉菌(Penicililum expans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和厚朴酚对供试青霉菌(P.expansum)茵丝与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链格孢菌(A.alternata)菌丝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链格孢菌(A.alternata)孢子萌发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为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并测定了田间接种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产孢的毒力均较高,EC50≤0.249μg/m L;咯菌腈可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明确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合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了最佳组合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以6∶1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对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硫甲酯(BTH)诱导黄瓜对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0.05~0.7mmol/L的BTH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效果,0.3mmol/L BTH为最佳处理浓度,诱导效果达到84.94%,处理后第3d表现出最佳诱导抗性,并且持效期在21d以上。BTH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具系统性。BTH对炭疽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壳聚糖对苹果梨黑斑病的抑菌作用机理,利用壳聚糖在体外对致病菌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在离体条件下,采用观察生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互隔交链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6.0mg/mL的壳聚糖可明显抑制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萌发,达79.54%;径向生长抑制率达85.89%。当壳聚糖浓度为3.0mg/mL时,菌丝开始变形,由原来的细长形变为念珠状,并有局部肿大现象。这说明,在离体条件下,壳聚糖对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影响菌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筛选出促进甜菜种子萌发的引发剂,研究不同引发剂对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甜菜丸粒化物料奠定基础, [方法]本研究利用甜菜种子TD305为试验材料,采用蒸馏水、水杨酸、赤霉素作为引发剂对甜菜种子进行处理,设置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浓度梯度,并对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果] 结果显示蒸馏水对于种子萌发时间在30min左右为宜。水杨酸处理甜菜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05、0.1、0.2和0.5 mmol/L。赤霉素处理对甜菜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05、0.1和0.2 mmol/L。[结论]结果表明在适宜时间和浓度下,蒸馏水、水杨酸、赤霉素这三种引发剂均对甜菜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时间过长或者浓度过高反而有抑制作用。三种引发剂比对结果表明,发芽势:蒸馏水>水杨酸>赤霉素;发芽率:蒸馏水> 赤霉素>水杨酸;发芽指数:蒸馏水> 赤霉素>水杨酸;活力指数:赤霉素>蒸馏水>水杨酸。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处理对三倍体西瓜种子萌发及其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为解决三倍体西瓜种子的萌发问题,以三倍体西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引发处理对三倍体西瓜种子萌发及其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SA浓度为0.01-1.0mmol﹒L-1范围内浸种处理可明显促进三倍体西瓜种子的萌发,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增长趋势,其中0.1 mmol﹒L-1的SA处理24h效果极为显著。而当SA浓度高于1.0 mmol﹒L-1时则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其各项萌发指标均随SA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SA浸种后三倍体西瓜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变化同种子萌发的趋势相似,较低浓度SA可显著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此后随SA浓度的升高其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移栽后烟株早生快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促进移栽后烟株的早生快发,以‘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大棚漂浮育苗,在幼苗长至3~4叶1心时,叶面分别喷施0、0.5、1.0、1.5 mmol/L的水杨酸,成苗后移栽至大田。结果表明,水杨酸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及时有效的清除活性氧,为移栽后烟株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烟株根系的快速发育、增强根系活力和根冠比,最终缩短烟株的还苗期,促进早生快发,为后续的快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奠定基础。水杨酸浓度不同,作用效果不同,1.0和1.5 mmol/L浓度的作用效果好于0.5 mmol/L。  相似文献   

14.
江富成  王希  杨柳  张习敏  乙引 《种子》2012,31(5):19-22
将无菌土人参种子接种在含0.001、0.01、0.1、1.0、10、30 mmol/L Ca2+的MS固体培养基中,光照恒温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以及幼苗形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当培养基Ca2+浓度为0.1 mmol/L时,种子萌发时间最短,平均叶片数最多,平均株高最高,分别为9 d、11.82片和4.28 cm;当培养基Ca2+浓度为1.0 mmol/L时,种子发芽率、Chl a含量、Chl b含量最高,依次为74%、1.00 mg/g和0.14 mg/g;当培养基Ca2+浓度为30 mmol/L时,水势急剧下降;随着培养基中Ca2+浓度的增加,土人参根系活力呈曾加趋势,培养基中的Ca2+浓度为1.0 mmol/L时,根系活力为1.67 mg/(g.h)。土人参生长的最佳钙离子浓度范围为0.01~1.0 mmol/L。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NaCl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以2个黄瓜品种(‘津春五号’、‘世纪春秀’)为材料,以浓度(150 mmol/L)的NaCl溶液结合外源水杨酸SA(0~1.0 mmol/L)处理黄瓜种子并进行发芽试验,观察了黄瓜种子的发芽情况及幼根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对黄瓜幼苗根伸长的抑制比茎更明显;外源SA能显著改善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特性,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发芽和根系生长的伤害,并以0.25 mmol/L的SA溶液处理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效果最好。NaCl胁迫下不同品种的耐盐性和外源SA的缓解效应存在差异,‘津春五号’的耐盐性和外源SA的缓解效应高于‘世纪春秀’品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盐胁迫下不同SA浸种条件对西葫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温度、时间的SA浸种,并利用响应面软件对浸种条件优化,分析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最强,浸种时间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最弱。单因素实验的分析中种子萌发最适的SA浓度为1.0 mmol/L,浸种的温度为30℃,浸种的时间为18 h。响应面法优化α-淀粉酶活性最大时的参数是:浸种SA浓度1.09 mmol/L,浸种温度28.26℃,浸种时间18.94 h,在此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的理论值为0.264455 mg/(g·FW·min),与理论值的贴近度为97.98%。在最优浸种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最高,表明在此浸种条件盐胁迫下的西葫芦种子萌发力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处理对黄瓜幼苗根系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黄瓜水培试验,并结合根际施用水杨酸(SA)的方法。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促进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以0.1 mmol/L SA 处理效果最好;SA 处理后,根系内AI、NI 和SS(分解方向)活性都高于对照;在0.05 mmol/L 和0.1 mmol/L SA 处理后SS(分解方向)活性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水平,而0.5 mmol/L SA处理后效果不明显;AI 和NI 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浓度SA处理后,SPS 活性减小,3 个浓度在处理6 天后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0.5 m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到处理第6 天活性为1.81 μmol Sucrose/(g · h) FW,SS 活性与SPS 活性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不同浓度SA处理后,淀 粉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降低后稍有升高的趋势变化,总体低于对照,其中0.05 mmol/LSA处理效果最明显,到处理第6 天活性为2.33 mg/(g· h) FW,与对照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由上可知,适当浓度的SA处理,其通过调节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促进黄瓜幼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近年来引起甘肃大棚甜瓜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生长速率法,对甜瓜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物学特性和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将引起甜瓜叶斑病病原菌病原菌鉴定为多隔链格孢(Alternaira peponicola( Rabenhorst ) simmous)和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Ell.et Ev.)Elliott.);这两种链格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光照、适宜培养基分别为完全光照、甜瓜煎汁培养基和完全黑暗、PDA;室内药剂筛选发现不同药剂对不同病原菌抑菌率不同,其中10%苯醚甲环唑、40%氟硅唑、50%福美双、70%代森锰锌对多隔链格孢菌抑菌率均在84%以上,分别为96.66%、94.46%、90.82%、84.37%,其EC50分别为17.89μg/mL、3.41μg/mL、44.27μg/mL、42.34μg/mL;50%醚菌酯、43%戊唑醇、40%腈菌唑对瓜链格孢抑菌作用较好,抑菌率均在85%以上,分别为98.20%、90.82%、85.43%,其EC50分别为3.45μg/mL、21.35μg/mL、5.21μg/mL。【结论】研究结果为甜瓜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