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6~2007连续两年在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干旱荒漠绿洲区大田试验覆膜条件下隔沟交替灌溉(AFI)和常规沟灌(CFI)对棉花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沟交替灌溉方式对棉花株高的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且结铃率高干常规沟灌处理;在次灌水定额为当地畦灌水平的50%左右时隔沟交替灌溉与常规沟灌处理相比,能够提高棉花的产量和霜前花比例,增加经济效益.在荒漠绿洲区隔沟交替灌溉是一种有效的灌溉方式,可以实现节水优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对垄膜沟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定额对垄顶和沟底0~100 cm土层水盐分布具有不同的影响,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垄顶土层盐分累积效应明显高于沟底土层,深层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浅层土壤水分含量;灌水阶段,表层土壤脱盐量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蒸发阶段,灌水定额大的处理表层土壤盐分累积效应明显;作物耗水量及土壤的储水能力受灌溉定额影响显著,当灌水定额大于400 m~3·hm~(~(-2))时能显著增加沟底土壤水分的垂直运动,促进水分在深层土壤中储存;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制种玉米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呈增加的趋势。从节水增产角度考虑,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灌水5次(播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灌浆期),灌水定额为500 m3·hm~(~(-2)),灌溉定额为2 500 m~3·hm~(~(-2)),土壤盐分累积效应最低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0.825 kg·m~(~(-3)))和产量效应(4 219.91 kg·hm~(~(-2)))最优。  相似文献   

3.
控制性交替灌溉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沈阳地区潮棕壤土上,采用蒸渗仪对不同控制性交替灌溉处理下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性交替灌溉抑制了玉米地上部分生长,处理2(控制隔沟交替灌水,灌水定额为2/3M)的产量最高,比处理1(均匀灌水,灌水定额为M)增产4.8%,节水13.3%,处理3(控制隔沟交替灌水,灌水定额为1/2M)最节水但产量最低,确定处理2(2/3M)为最优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和6个不同生育期灌水处理,研究了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河西地区春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小麦各个生育期都灌水(CK)相比,苗期、拔节期、抽穗期以及苗期+灌浆期不灌水对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的累积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苗期、苗期+灌浆期不灌水对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的累积量影响最大。在平均氮肥水平下,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以及苗期+灌浆期不灌水春小麦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5.63%、11.88%、13.67%、10.38%及34.06%。因此,苗期不灌水和苗期+灌浆期不灌水对春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抽穗期不灌水、拔节期不灌水和灌浆期不灌水。施氮对不同生育期灌水的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的累积量、收获指数(HI)、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和产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西北旱区饲用甜高粱最佳灌溉定额和节水效果,进行了覆膜畦灌条件下饲用甜高粱需水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2 400、3 000、3 600、4 200、4 800 m~3·hm~(-2))条件下,饲用甜高粱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农艺性状及生物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甜高粱生育期0~100 cm土层含水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发生在播后62 d。当灌溉定额小于2 400 m~3·hm~(-2)时,严重影响甜高粱长势,植株表现为矮小,茎秆增粗,干物质累积量降低。随灌溉定额的降低,甜高粱茎秆汁液的含糖量呈提高的趋势。甜高粱生物产量的增加是由于株高(R~2=0.97)、LAI(R~2=0.81)、茎节数(R~2=0.59)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节水和增加生物量角度而言,畦灌条件下,甜高粱在全生育期灌水4次,灌水定额为900 m~3·hm~(-2),灌溉定额为3 600 m~3·hm~(-2)的灌溉制度最优。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灌水定额和阶段灌量分配是灌溉农业中灌溉制度的核心,它既是作物高产的前提,也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连续2年田间小区滴灌试验,研究了玉米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灌水量和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基于阶段干物质积累的滴灌玉米优化灌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本研究基于滴灌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阶段灌量、产量的关系,依次建立了滴灌玉米在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灌溉模型.2)由模型得到经济最佳灌量为6798m3/hm2;玉米在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临界值分别为11241kg/hm2、14104kg/hm2、29194kg/hm2和38842kg/hm2,所需临界灌水量分别为1109m3/hm2 、2252m3/hm2 、4553m3/hm2和7741m3/hm2.3)经田间实际灌量检验,1∶1直线间的决定系数(Rz)、根均方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0.8244、5.50%和0.12%,该模型可较好估算北疆地区滴灌玉米在经济最佳灌水量下进行优化阶段灌量分配.  相似文献   

7.
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沟灌、畦灌、滴灌、微喷灌和不灌水(CK)5种灌溉方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含量、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节水抗旱灌溉技术。结果表明:(1)果树根层(0~60 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的蓄水能力显著高于其它灌溉方式;(2)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处理的梨树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其次是滴灌;(3)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微喷灌,其次是滴灌,单株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54.98%和44.18%;(4)在果实品质方面,微喷灌和滴灌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并且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含酸量及石细胞含量,两者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沟灌和畦灌。综合分析表明,微喷灌能够明显改善梨园土壤水分条件和梨树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是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2008年6~9月在河南新乡进行了不同沟灌方式和水分处理下(质量比占田间持水率的80%、70%、60%)夏玉米生理特性和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有效抑制冗余生长,使光合产物向有利于产量形成方向运转,灌水量均减小33.3%,耗水量降低22.04%、21.05%和23.88%,减产2.85%、3.99%和...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有利于提高甜糯玉米鲜穗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水肥供应模式,开展了3种有机肥料(牛粪FC、生物有机肥FB和猪粪FP)和2种有机无机N比例(70%无机N+30%有机N(1),60%无机N+40%有机N(2))下,3种沟灌方式(常规沟灌CFI,交替隔沟灌AFI和隔沟灌溉FFI)配合对甜糯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FFI时,与FB相比,FC和FP甜糯玉米鲜穗产量分别提高1.6%和2.3%,且FC处理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微生物量碳,FP处理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各沟灌方式下,与FC1相比,FC2不同程度提高甜糯玉米鲜穗产量、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机碳(SOC)、ROC和DOC含量,其中土壤ROC和DOC含量分别提高14.5%~37.9%和24.3%~78.5%。与CFI相比,FC1时,抽雄期AFI和FFI土壤ROC、灌浆期AFI和成熟期FFI土壤DOC显著提高;FC2时,抽雄期FFI土壤有机碳提高10.3%,抽雄期和灌浆期AFI和FFI土壤ROC提高19.8%~31.5%,灌浆期和成熟期FFI土壤DOC分别提高57.9%和26.1%。玉米鲜穗产量与灌浆期土壤脲酶活性、SOC、ROC和DOC,以及SOC与ROC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鲜穗产量与DOC之间相关系数为0.834。因此,60%无机N+40%牛粪N与隔沟灌溉或交替隔沟灌结合是有利于提高甜糯玉米鲜穗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水肥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樱桃番茄结果期根系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6个灌溉方式处理,即:处理Ⅰ,常规沟灌,种植行和操作行同时灌溉;处理Ⅱ,交替沟灌,种植行和操作行交替灌溉;处理Ⅲ,固定灌种植行;处理Ⅳ,固定灌操作行;处理Ⅴ,前期常规沟灌,结果期交替沟灌;处理Ⅵ,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之间樱桃番茄根系的特征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Ⅵ根体积显著高于其余5种处理,根系伤流量为22.37 mg/min,根系活力高达0.50 mg/(g.h)。灌溉方式对樱桃番茄单果重、产量有显著影响,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处理Ⅵ)的单果重与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有利于樱桃番茄根系的发育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交替隔沟灌溉(AFI)、常规沟灌(CFI)、固定隔沟灌溉(FFI)3种灌溉模式下甜椒植株形态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1)采收期末CFI、AFI、FFI处理平均株高分别为69.3 cm、63.6 cm和52.2 cm,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前期AFI处理株高增长量小于CFI处理,后期增长量逐渐增加且大于CFI处理。(2)整个生育期AFI处理径粗基本最大,最大值为1.38 cm。(3)采收期AFI与CFI和FFI处理叶面积指数差异极其显著,FFI和CFI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4)全生育期AFI主根长最长,为6.36 cm,AFI主根粗和根冠比介于CFI和FFI之间。(5)分析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AFI处理比CFI和FFI高46%和52%,分析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AFI处理比CFI和FFI高41%和38%。(6)全生育期同一水分梯度下,AFI处理产量最高,为62386.1 kg·hm-2,比CFI和FFI处理产量增加4 447 kg·hm-2和20 973 kg·hm-2,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分根灌溉对干旱区棉花生长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观测分根灌溉(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PRI)棉花能否在降低灌溉量的条件下维持一定的经济产量。田间实验的灌溉方式分为2种:交替隔沟灌溉(Alternative Furrow Irrigation,AFI)、固定隔沟灌溉(Fixed Furrow Irrigation,FFI)和常规灌溉(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CFI)。结果表明,在降低30%灌溉量的条件下,棉花籽棉产量略有减少,AFI和FFI的籽棉总产量分别为CFI的92%和84%,但AFI比CFI的霜前花产量高出12%。PRI处理的棉花叶面积、株高及叶片、桃和茎的干物质量都低于CFI,但单株平均桃数与CFI没有显著差异。在降低灌溉量的条件下,由于霜前花价格比较高,AFI基本上能够维持棉花的经济产量不降低。  相似文献   

13.
水肥调控下糯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7个不同生育期亏水组合和4种施肥水平对糯玉米生长、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相比,中肥水平时拔节前期~孕穗期中度亏水明显降低总耗水量而不显著影响糯玉米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WUE,但是该处理WUE稍高于其它亏水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明显增加糯玉米孕穗期和开花期叶面积、总干物质量和WUE,并缩短玉米开花至吐丝天数为0.7~1.0 d,其中中肥水平时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WUEt(以干物质为基础)和WUEs(以干子粒产量为基础)分别提高37.7%、50.0%、33.1%和45.1%。因此,中肥水平时(N、P2O5、K2O分别为0.25、0.10、0.25 g·kg-1)糯玉米拔节前期~孕穗期进行中度亏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河套灌区覆膜沟灌对加工番茄生长效应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灌溉中存在不足,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研究了沟灌覆膜和无覆膜形式对加工番茄植株生育指标、品质、水分生产率、地上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番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对沟灌措施下的番茄植株的株高相比无覆膜处理增加达43%,茎粗增加达45%,番茄红素分别增加6.5%~25.4%;水分生产率及地上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也分别提高了56%和22%,植株产量增长了1848.15~2768.89 kg·667m-2,农民也得到了692.75~1592.75元·667m-2的增产收入。因此在沟灌加工番茄生产中采取覆膜种植能有效促进生长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为试材,于2017—2018年在天津市滨海盐碱土进行了膜下滴灌试验, 分析了覆膜和灌溉对玉米盐分离子质量分布特征、玉米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和灌溉对玉米离子分布的影响显著,显著减小了根部Na+吸收质量,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小56%,从而减少了盐分对叶片的伤害;显著增大了茎部K+的积累质量,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高24%,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显著增加了叶部Ca2+质量,苗期FI20处理比LI10高96%,促进作物幼根的生长和根毛的形成,改善了玉米体内的离子平衡,减轻了盐胁迫作用;显著增加了叶部Mg2+质量,拔节期FI20处理比LI10高136%,增强了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植株的耐盐性。(2)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均随着生育期进程而增加,覆膜和灌溉改变了植物体内盐分离子质量,对玉米生物量的积累影响较大,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高1%~46%;对玉米根冠比(R/S)有显著影响,使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改变,成熟期根冠比(R/S)FI20处理比LI10小48%~52%。(3)利用2017年玉米试验数据采用Logistic曲线建立了干物质生长模拟方程,引入了盐分离子修正系数,拟合方程显著。利用2018年玉米试验数据对建立的玉米干物质盐离子模型进行了验证,各个处理的拟合曲线与其实测值都较接近;建立的干物质生长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盐碱地玉米干物质的累积过程。综上,覆膜和灌水定额为20 mm的FI20处理对植株的盐离子调节作用最显著,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改变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获得了适当的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喷灌与地面灌溉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中优950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状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地面灌溉相比,在冬小麦生长的中前期(分蘖期~拔节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总量较小,但是在冬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抽穗期~成熟期),喷灌有利于植株对干物质的积累,其干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地面灌溉条件下;在抽穗前,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率差异不显著,在抽穗后的灌浆期,喷灌条件下叶片、籽粒中的干物质分配率提高,其茎鞘的干物质分配率则降低;喷灌条件下叶片、颖壳、茎鞘贮藏物质的转化率均低于地面灌溉,其抽穗后生产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较地面灌溉显著提高;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地面灌溉提高了5.9%1、.23 g、491.4 kg/hm2,差异在处理间均显著;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小于地面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地面灌溉。  相似文献   

17.
沟灌渗透对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植株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同畦宽(200cm)、不同灌水量的沟灌渗透栽培和常规淹水栽培对直播水稻茎蘖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直播水稻茎蘖生长、干物质积累、冠层叶性状和产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处理1(节水38.6%的沟灌渗透)的茎蘖生长适宜,分蘖质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冠层叶叶绿素含量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淹水处理,增产达8.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