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NaCl胁迫对蓖麻功能叶光系统Ⅱ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科院自育蓖麻品种KB-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 Cl盐胁迫对其功能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及其光响应曲线。结果发现:在高浓度Na Cl(9g·kg-1)胁迫时,蓖麻幼苗叶片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显著下降;随着光强的增加,Y(NPQ)、ETR、NPQ上升,Y(II)、qp等荧光参数显著下降,Y(NO)保持稳定。以上结果表明,蓖麻在低浓度Na Cl(0-6g·kg-1)处理下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避免盐离子对PSII反应中心造成伤害,高浓度Na Cl(9g·kg-1)盐胁迫处理引发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导致PSII反应中心关闭或不可逆失活,表现出光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淮麦21(Triticumaestivum L.)为材料,于小麦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期模拟干旱处理,并用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0 mg/L)的氯化胆碱(CC)水溶液喷施小麦幼苗叶片,测定处理后的小麦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用一定浓度氯化胆碱(CC)水溶液喷施小麦叶面,能明显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300 mg/L浓度的氯化胆碱处理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3.46%和81.74%。且仍能维持较高的Fo′(光适应后最小荧光)、Fm′(光适应后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qP(光化学猝灭系数)、ETR(电子传递速率)和ΦPSⅡ(实际的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等荧光参数。说明氯化胆碱能够缓解干旱胁迫下对叶绿素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花期干旱对大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技术,研究大豆开花期干旱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旱后,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Fv/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降低,而ETR升高。说明光系统Ⅱ(PSⅡ)受到了伤害,使得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起光保护作用的热耗散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升高。花期干旱胁迫后,各参数存在基因型差异,新大豆1号在花期干旱条件下,光合机构受破坏较轻,其吸收的光能能较多地用于光化学转化能力,抗旱能力强。因此,花期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0、Fv/Fm)变化与大豆品种抗旱性有关,利用大豆品种叶绿素荧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鉴定品种抗旱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3a生赤霞珠为材料,根据黎明前叶片的基础水势(Ψb),设置轻度干旱胁迫(T3)、中度干旱胁迫(T2)和重度干旱胁迫(T1)三个处理,以无胁迫为CK。研究了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导致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饱和亏缺、束缚水呈现依次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总含水量、自由水及自由水/束缚水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随着胁迫的进行,赤霞珠葡萄基础荧光(F_0)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_0)、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增加。表明干旱胁迫能引起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链受阻,PSII反应中心耗散过剩光能的能力增强,吸收的光能更多地用于保护性的热耗散途径,导致光化学量子产额下降,光合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无斑地锦入侵条件为对照,研究半湿润区斑地锦入侵对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PSⅡ荧光特性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地锦入侵后,马铃薯叶片5-氨基乙酰丙酸、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率Fv’/Fm’、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枸杞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枸杞幼苗进行不同浓度(NaCl)处理后的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фPSII呈降低趋势,非光化学猝灭效率(NPQ)在轻度胁迫时有所升高,随着盐浓度的加重使NPQ下降;随着盐浓度地升高,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但是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也增高,说明枸杞叶片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而造成光合速率的下降,从而使光合机构受到破坏,同时也说明枸杞幼苗对NaCl轻度胁迫(0.3%)和短期胁迫(4d)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常见景观植物黑麦草为试验材料,探究6种不同光照强度对水培黑麦草萌发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强为300μmol·m~(-2)·s~(-1)时水培黑麦草萌发及生长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93%、23.67%、57.28和211.58,根长、芽长分别为3.04 cm和4.01 cm,该光强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光强处理(P0.05),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71、0.27 mg·g~(-1)和0.98 mg·g~(-1);随着光强的增强,最大荧光(F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00μmol·m~(-2)·s~(-1)光强下Fm、Fv/Fm和PIabs值都达到最大;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OJIP)受光强影响较大,以I点差异较显著,对OJIP曲线进行标准化后差异较小;OJIP曲线参数分析表明PSII供体侧在6组光强下无显著差异,随着光强增强,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和传递(ETo/RC)也随着增强,但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DIo/RC)减小,PSII受体侧在500μmol·m~(-2)·s~(-1)条件下电子传递受阻。  相似文献   

8.
5-氮杂胞苷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降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低温条件下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津研四号’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 C处理对低温(10℃/6℃,300μmol·m~(-2)·s~(-1))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猝灭、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500~800μmol·L~(-1)的5-aza C处理能够显著降低黄瓜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P0.05);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_2浓度(Ci);同时也促进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升高,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叶片光化学猝灭参数[Y(NO)]的降低,从而提高黄瓜幼苗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下云杉属两种植物荧光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正常供水条件、中度土壤水分胁迫、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两树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云杉属两种植物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呈递减趋势;初始荧光(Fo)呈递减趋势;两种云杉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集中在0.7左右,而且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呈下降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递减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呈递增趋势;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与电子传递速率ETR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均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表明沙地云杉具有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以5 a生枸杞为试验对象,通过设计隆盛牌腐植酸生化复合肥因素4个施肥量水平处理(株施1 kg、2 kg、3 kg、4 kg),测定枸杞叶片叶绿素荧光慢速动力曲线、光响应曲线、光化学淬灭以及非光化学淬灭中的参数变化,分析评价不同处理对枸杞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隆盛牌腐植酸生化复合肥能显著提高枸杞叶绿素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Ⅱ)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而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NPQ),从而提高了枸杞叶片的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其光合生产力,且株施3 kg用量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11种人工栽培树木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比较了新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人工栽培的11种树木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潜力(Fv/Fo)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随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以及不同作用光强下从初始荧光上升到最大荧光一半所需时间(T1/2)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1种树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和Fv/Fo的种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在时间序列上Fo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Fm,Fv/Fm和Fv/Fo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01);大叶白蜡、梓树和圆冠榆的Fv/Fm日均值处于较低状态,且大叶白蜡的Fv/Fm和Fv/Fo日均值显著低于其他树种;胡杨、沙枣和馒头柳的Fv/Fm值全天保持较高水平,并且胡杨和沙枣在10:00左右出现光合"小憩"现象;除胡杨、沙枣和馒头柳的叶绿素荧光参数T 1/2下午与上午相比变化不很明显外,其他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下午的强光、高温和低空气湿度使得PSⅡ活性下调,PSⅡ光合电子传递链受阻,从而发生了光抑制。测试树种耐光抑制能力的强弱为:胡杨、沙枣、馒头柳耐光抑制最强,俄罗斯杨、天...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小麦白粉病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 本研究对接种6个不同浓度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小麦幼苗离体叶段?一叶一心期幼苗和二叶一心期幼苗以及接种后不同时期进行叶绿素荧光成像测定, 并对导出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接种不同浓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小麦离体叶段或幼苗的Fv/Fm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麦白粉病菌的侵染程度?接种小麦白粉菌后第3天, Fv/Fm值随接种浓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但从接种后第5天开始, Fv/Fm值随接种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且未接种的小麦幼苗或离体叶段的Fv/Fm值显著高于接种处理, 接种浓度最高(5 mg/mL)的处理其Fv/Fm值显著低于同时期其他接菌处理?小麦白粉病严重度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Fv/Fm和Chlidx与病害严重度均极显著负相关, 在此基础上, 分别建立了小麦离体叶段?一叶一心幼苗及二叶一心幼苗的基于参数Fv/Fm或Chlidx的病害严重度估计模型?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发现, 基于Fv/Fm或Chlidx的病害估计模型其RMSE或R2比较接近, 因此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或Chlidx用来估计苗期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是可行的?本研究为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小麦白粉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蔓枯病菌侵染影响抗感甜瓜品种及杂种的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病的甜瓜“PI157082”、“PI482398”和杂种1代“PI157082×PI482398”以及感病品种“白皮脆”为材料,研究了蔓枯病菌接种对甜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蔓枯病菌接种后,不同抗性甜瓜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Fv/Fm、Fv′/Fm′和ΦPSII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O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感病品种“白皮脆”的净光合速率、Fv′/Fm′、ΦPSII早于抗病材料达到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Fv/Fm显著低于接种前的时间跨度比抗病材料长;CO2浓度变化幅度比抗病材料大。在抗病材料中,杂种1代PI157082×PI482398的净光合速率、Fv′/Fm′显著降低的时间晚于亲本PI157082和PI482398;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Fv/Fm一直与接种前差异不显著;CO2浓度变化幅度比亲本PI157082和PI482398小,说明杂种1代PI157082×PI482398可能比双亲有更严密的防御机制,使幼苗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体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抗病的甜瓜“PI157082”、“PI482398”和杂种1代“PI157082×PI482398”以及感病品种“白皮脆”为材料,研究了蔓枯病菌接种对甜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蔓枯病菌接种后,不同抗性甜瓜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Fv/Fm、Fv′/Fm′和ΦPSII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O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感病品种“白皮脆”的净光合速率、Fv′/Fm′、ΦPSII早于抗病材料达到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Fv/Fm显著低于接种前的时间跨度比抗病材料长;CO2浓度变化幅度比抗病材料大。在抗病材料中,杂种1代PI157082×PI482398的净光合速率、Fv′/Fm′显著降低的时间晚于亲本PI157082和PI482398;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Fv/Fm一直与接种前差异不显著;CO2浓度变化幅度比亲本PI157082和PI482398小,说明杂种1代PI157082×PI482398可能比双亲有更严密的防御机制,使幼苗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体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砂培‘定莜6号’燕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 Cl和Na HCO3(0,50,100,150,200 mmol·L-1)胁迫对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a Cl胁迫下,随着处理浓度增加,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 P)和Hill反应活力明显下降,非光化学猝灭(NPQ)、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显著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气孔限制值(Ls)先升后降,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2)在Na HCO3胁迫下,随着处理浓度增加,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Tr、Ls、Fv/Fm、ΦPSⅡ、q P和Hill反应活力显著下降,Ci、NPQ、Y(NPQ)、Y(NQ)、(β/α-1)、(A+Z)/(V+A+Z)明显增大,类胡萝卜素先升后降。(3)在相同Na+浓度下,Na HCO3胁迫的燕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ΦPSⅡ、q P和Hill反应活力下降及NPQ、Y(NPQ)、Y(NO)、(β/α-1)、(A+Z)/(V+A+Z)增加的幅度大于Na Cl胁迫。表明盐、碱胁迫均对燕麦幼苗光合系统造成了伤害,但碱胁迫的伤害程度大于盐胁迫。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夏设施土壤盐渍化严重,作物盐害加剧等问题,以嫁接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100 mmol·L~(-1)NaCl处理下,施用不同浓度CaCl_2对嫁接黄瓜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钙离子浓度处理下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降低,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先下降后升高,10 mmol·L~(-1)Ca~(2+)处理显著增加了植株的水分利用率;处理第11天,除10 mmol·L~(-1)Ca~(2+)处理外,其他处理初始荧光均呈上升趋势,10 mmol·L~(-1)Ca~(2+)处理的Fo值最低,仅为787.4,最大荧光(Fm)较高,仅次于CK,施入10mmol·L~(-1)Ca~(2+)可显著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为其他5个Ca~(2+)浓度处理的17.69、1.33、1.66、2.82倍与1.22倍;当处理第11天,各处理qP值均出现上升的趋势,10 mmol·L~(-1)Ca~(2+)处理的q P为0.677且接近于CK,经不同浓度CaCl_2处理后,各处理间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差异不显著,10 mmol·L~(-1)Ca~(2+)处理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施用10 mmol·L~(-1)Ca~(2+)可显著缓解盐分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提高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凝结水对不同盐生境下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的生态作用,以生长于不同盐渍化生境(S_0、S_1、S_2)的盐穗木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有凝结水(W_1)和无凝结水(W_0)对盐穗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W_0处理时,不同盐渍化程度的盐穗木群落的PS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3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降低(P0.05),S_2盐穗木群落的光下最大荧光(F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及S_1盐穗木群落的最小初始荧光(Fo)、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qN参数也显著降低(P0.05)。(2)S_0群落中,W_1可以提高叶片水势,然而W_0处理却降低叶片水势;S_1群落中,W_0和W_1处理时均能提高叶片水势,而W_1处理则能更大的提高植物叶片水势;S_2群落中,W_0和W_1处理均能提高植物叶片水势,而W_0处理能更大的提高植物叶片水势。(3)不同盐渍化梯度下,W_1和W_0处理时盐穗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仅S_2盐穗木群落存在不明显的午休现象;S_0和S_1盐穗木群落的Pn日均值W_1和W_0处理时差异显著(P0.05)。(4)S_2盐穗木群落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W_1和W_0处理时均高于S_0和S_1盐穗木群落;W_0处理可以提高S_2盐穗木群落的WUE,降低S_0和S_1盐穗木群落的WUE。  相似文献   

18.
以抗病品种Tam Dew和感病品种卡拉克赛为材料,研究了BTH、SA处理及白粉菌接种对甜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BTH和SA处理使甜瓜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Φ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显著提高,热耗散速率(Drate)显著降低。白粉菌接种使甜瓜叶片Drate显著升高,Fv/Fm、ΦPSⅡ、Fv'/Fm'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BTH和SA处理能缓解因自然衰老和白粉菌侵染引起的甜瓜叶片光系统反应中心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剂施用方式(喷施、混施)和施用量(0、1、3、5、7 g·kg-1和10g·kg-1)开展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膜形成后植物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1)当菌剂施用量>3 g·kg-1时,固结层硬度、厚度和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3~7 g·kg-1菌剂处理组沙打旺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高于沙冬青(P<0.05)。(3)当菌剂施用量>5 g·kg-1时沙打旺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3 g·kg-1处理组之外,沙冬青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高于沙打旺。(4)土壤特性、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三者为部分中介模型,土壤特性的改变能直接影响沙冬青和沙打旺叶绿素荧光特性。土壤微生...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下游刚毛柽柳对午间强光防御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生长的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为材料,研究了在自然光强和遮光处理下PSⅡ主要荧光参数和活性氧与保护酶含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日间光强的增加,刚毛柽柳同化枝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逐渐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升高,黄昏时Fv/Fm回升,Fo和Fm基本保持不变。遮光50%处理后,Fv/Fm,Fo和Fm均比自然光下的高,而NPQ比自然光下的低。刚毛柽柳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Car/Chl)均在午后光照时值最大,并明显高于遮光处理。加入叶黄素循环抑制剂DTT后,刚毛柽柳的Fo值增高,而Fm,Fv/Fm,NPQ值均下降。说明刚毛柽柳在午间光强时发生了光抑制,通过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能力增强,对PSⅡ反应中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刚毛柽柳同化枝中超氧自由基(O2-.)的含量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加,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在一天中变化不大,遮光处理后两者含量均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强光下也明显提高且高于遮光处理,说明强光下,刚毛柽柳体内SOD和CAT对过剩光能所引起的活性氧起到了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