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适宜三七生长的环境条件,为三七林下生态种植林地的选择提供支撑。【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种植林地设置不同的海拔、朝向和透光率处理,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三七生长和品质的差异。【结果】海拔1 510 m林地的三七出苗率极显著高于海拔1 890 m(P0.01),海拔1 510 m林地的三七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海拔1 890 m (P0.05),但干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阳坡朝向的林地三七干质量和皂苷总含量均高于阴坡朝向。林下透光率在10%~25%条件下均有利于二年生三七干质量的积累和皂苷的合成;当透光率高于25%时,二年生三七的干质量和皂苷含量均降低。【结论】思茅松林地海拔、朝向和透光率的差异均会影响三七的生长和品质的形成,二年生三七适宜生长在海拔约1 510 m、朝向为阳坡、透光率10%~25%的思茅松林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300、420、800、1 110 m海拔下尤力克柠檬(Eureka lemon)的光合特性,为尤力克柠檬最适宜栽培海拔高度及布局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红河流域、勐旺4个不同海拔区域种植的尤力克柠檬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环境因子变化、光合相关参数[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变化和光响应曲线。【结果】(1) 4个海拔区域尤力克柠檬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均呈单峰型变化曲线,叶表面的相对湿度呈低谷型变化曲线,峰值和低谷均在12:00。(2) 4个海拔区域尤力克柠檬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型变化曲线,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到1 110 m出现下降。800 m和1 110 m显著高于420 m和300 m的净光合速率。(3)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大小均为800 m1 110 m420 m300 m。【结论】4个海拔区域柠檬光合特性为800 m1 110 m420 m300 m,即这4个区域中,最适宜种植尤力克柠檬的海拔为800~1 110 m。  相似文献   

3.
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自主导航农业机械作业时静态障碍物避障功能。【方法】在已知工作环境条件下提出2种避障路径规划算法。以农机运动规律为基础,依据障碍物位置和尺寸信息提出单障碍物避障算法。在单障碍物避障算法基础上,依据安全行驶区域大小,参考左右双向避障策略提出双/多障碍物避障算法。【结果】单障碍物位于不同位置、农机行驶速度为0.3 m·s~(-1)时,行驶路径分别比L算法减少35%、26%,行驶路径累计误差减少53%、82%,方差减少64%、66%;行驶速度为0.5 m·s~(-1)时,行驶路径减少38%、22%,行驶路径累计误差减少66%、62%,方差减少41%、71%。多障碍物路况,农机行驶速度为0.3、0.5 m·s~(-1)时,行驶路径累积误差分别为9.99、4.13 m,方差分别为0.022 1、0.027 0 m2。【结论】本文算法在行驶路径、行驶路径累计误差、规划路径跟踪稳定性和路况适应性上均体现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随海拔的变化及其多样性指数的表现。【方法】于2021年6-9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对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海拔4 500,4 600,4 700,4 800,4 900,5 000,5 100,5 200 m区域的草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Srensen和Cody。【结果】从研究区域共采集土壤动物2 061只,隶属5纲20目97科(群)。同一海拔区域在科级水平未出现优势类群,说明在科级水平上各海拔区域土壤动物的分布较为均匀;从目级水平看,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弹尾目、双翅目、前气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数的11.80%,24.07%,11.70%,19.55%和14.70%;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蜘蛛目、甲螨亚目和石蜈蚣目,分别占总数的1.60%,1.75%,8.83%和1.75%,其余目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海拔4 700,5 000和5 200 m区域较高,海拔4 500 m区域较低;Shannon wiener指数以海拔5 0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和5 200 m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000和5 200 m区域;群落丰富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 m区域;相似性指数Srensen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总体较低,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较高;Cody指数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相对较高,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逐渐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与其个体数量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藏北高寒草地,海拔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影响,放牧强度及不同季节的降水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黄河源区25 km的ECV土壤水分遥感数据为基础,根据黄河源区土壤覆被类型、植被覆盖指数(NDVI)、地形和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不同季节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分布和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将不同季节的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和空间变异性进行定量的分析;分别分析不同海拔(4 000 m以下,4 001~5 000 m和5 000 m以上)和坡度(15°以下,15°~30°和30°以上)的土壤水分与空间变异性之,并得出以上不同环境因子区间的土壤含水量和变异情况(CV),最后根据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黄河源区不同季节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和空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黄河源区土壤水分变异性(CV)都在较低变异的范围内,变异性由高至低依次为林地低覆盖度草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沙地、戈壁和裸地覆盖地区;暖季土壤含水量高于寒季,而寒季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较强;低海拔地区空间变异性达到了19.6%,强于高海拔地区;坡度较缓地区土壤水分变异性较强.【结论】暖季降水、海拔和气温因子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分别高达0.68、-0.55和0.51,并且降水和海拔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68.38%,得出暖季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和空间变异的环境因子强弱表现为降水海拔气温NDVI坡度;而寒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生长于纳帕海高原湿地的4种挺水植物即水葱(Scirpus validus)、荸荠(Heleocharis dulcis)、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和茭草(Zizania latifolia)移栽至不同海拔生境中(3 260m,2 437m,1 891m),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分析4种植物经移栽后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为湿地植物光合特性对气候变化响应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5月,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 Inc.,USA)对经过移栽后的4种湿地植物进行测定,同时实验室测定其叶绿素含量。【结果】经过移栽后的4种湿地植物中,茭草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在3个海拔梯度下均受到光抑制和低温等环境胁迫;荸荠对环境耐受性较强,在不同海拔环境中未见不良光合生理现象;水葱、黑三棱仅对海拔3 260m的环境表现出光抑制和低温胁迫等不良光合生理现象。【结论】4种湿地植物中荸荠的抗逆性最强,水葱和黑三棱次之,茭草最低。不同植物的光合生理差异性是自身生理因素和不同海拔下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小型蛋鸡及其杂交种蛋高海拔孵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型蛋鸡及其与藏鸡杂交种蛋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的孵化性能,分析高海拔胚胎死亡率、种蛋失水率和孵化率。【方法】在海拔2 900m(西藏林芝)和3 650m(西藏拉萨)分别对小型蛋鸡(M)、西藏饲养的小型蛋鸡(MT)、藏鸡×小型蛋鸡(TM)和藏鸡(T)种蛋进行孵化。【结果】在2 900m海拔时M孵化率可达49.44%;MT蛋孵化失水率比M未减少,但孵化率略有提高;TM孵化率高达74.69%;在3 650m海拔,各组胚胎死亡率增加、孵化率下降、雏鸡重/蛋重比值减小;T孵化率也只有30.70%,M孵化率更低,只有10%左右。【结论】小型蛋鸡在高海拔孵化时,种蛋失水率高,孵化率低,但藏鸡与小型蛋鸡杂交种蛋孵化性能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业拉山背风坡不同海拔梯度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地带性进行分析,为区域干凉河谷地带土壤抗侵蚀评价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业拉山海拔3 200~4 600 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积质量、孔隙度、田间持水性、有机质含量,并分析海拔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海拔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和田间持水率分别为14.78~198.96 g/kg,0.43~1.45 g/cm~3,55.51%~89.25%,42.64%~81.13%,38.52%~201.61%,30.19%~184.85%和23.07%~175.25%。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总体呈减小趋势,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总体呈增大趋势。海拔与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业拉山背风坡表层土壤结构以海拔4 400 m地区最优,海拔4 200和4 600 m地区优于海拔3 800和4 000 m地区,海拔3 200~3 600 m地区最差。从土壤类型看,业拉山背风坡表层土壤理化性能综合表现为黑毡土棕壤褐土灰褐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不同海拔高度下蕉园土壤理化特性和香蕉果实品质的变化,进而明确云南省高原山地高品质香蕉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的内部因子,为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510、660和810 m不同海拔高度的香蕉园土壤和果实分别采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合测定香蕉果实品质,明确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和果实品质差异。【结果】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海拔变化差异不显著。与海拔510和海拔660 m相比,海拔810 m的香蕉果实的甜度和酸度显著提升,香蕉总糖含量分别提升了31.12%和12.87%,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升了49.45%和15.06%,总酸含量分别提升了30.85%和11.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升了13.32%和8.10%,蛋白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5.54%和11.68%,甜度分别提升了11.01%和6.47%,总体上香蕉果实品质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升。【结论】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蕉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分析认为果实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显著性提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不同立地条件下栓皮栎纯林和栓皮栎-侧柏混交林食叶害虫危害的变化特征,为中国栎类林结构优化、食叶害虫生态调控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作为目标树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立地条件(海拔、坡度、坡向、枯落物厚度和枯落物覆盖度)下栓皮栎纯林和栓皮栎-侧柏混交林食叶害虫危害程度的差异及分布情况,探究影响栓皮栎纯林和混交林食叶害虫发生的主要立地因子。【结果】(1)栓皮栎纯林和栓皮栎-侧柏混交林食叶害虫危害均随海拔、枯落物厚度和枯落物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叶片损失率均在海拔700~750 m处最高;枯落物厚度在4~6 cm时比0~2 cm分别显著增加了25.82%和57.98%;与枯落物盖度0~25%相比,在75%~100%时分别显著增加了52.28%和53.81%。(2)栓皮栎-侧柏混交林食叶害虫危害均高于栓皮栎纯林,其中混交林在海拔600~650 m和650~700 m、阴坡和阳坡及枯落物覆盖度75%~100%的叶片损失率均显著高于纯林。(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枯落物覆盖度与栓皮栎纯林和栓皮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