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节水灌溉试验中心开展为期3年的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在葡萄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和着色成熟5个生育期各设轻度(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田间持水率,θ_f)和中度(下限为θ_f65%)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下限θ_f75%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葡萄日耗水强度、耗水量、耗水模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果实膨大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为3.14mm/d、耗水量为220.55mm、耗水模系数为45.84%,均高于其余生育期的耗水指标;2)除开花期外,其余生育期施加中度水分胁迫均显著降低胁迫期葡萄耗水强度;且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轻度水分胁迫也会显著降低葡萄耗水强度;3)萌芽期中度胁迫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WUE)有利,其3个试验年度比CK平均增产16.2%、WUE提高20.5%。水分胁迫对设施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萌芽期亏水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果实膨大期是葡萄需水临界期,该生育期应充分供水。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延后栽培葡萄果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设施延后栽培条件下葡萄Vitis vinifera果实的精准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地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为材料,采用当地普通日光温室进行延后栽培.将葡萄生育期划分为萌芽期、抽蔓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每个生育期内设置轻度、中度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果实纵横径膨大速率的影响及果实生长与叶片内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和结论】延后栽培葡萄果实存在2个明显的高峰膨大周期,且第1个膨大高峰期葡萄果实膨大速率远大于第2个膨大高峰期;葡萄膨大期前16 d的橫径膨大速率和前24 d的纵径膨大速率对葡萄最终粒径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在抽蔓后期至果实膨大初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果实膨大速率有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膨大中后期则出现了复水补偿结束后的再减小过程.抽蔓后期至果实膨大初期葡萄叶片N和叶绿素含量对果实初期膨大速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亏水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生长特性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充分供水为对照,并设置萌芽期轻度亏水(RDI-Ⅰ),抽蔓期轻度亏水(RDI-Ⅱ)及开花座果期(RDI-Ⅲ)、浆果膨大期(RDI-Ⅳ)和着色成熟期轻度亏水(RDI-Ⅴ)5个处理,探明不同生育期调亏滴灌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生长状况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生育期适度亏水处理对葡萄生长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但萌芽期和抽蔓期轻度调亏对葡萄植株的生长和同化物输送能力影响不显著;而萌芽期适度亏水可以显著提高延后栽培葡萄的产量(较CK增加2.87%);且着色成熟期适度亏水可显著提高葡萄总糖含量(较CK增加22.29%)、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较CK分别减少7.08%和3.41%),同时保持较高的花青苷.研究表明:就不同亏水处理对葡萄品质及各项生长指标影响而言,着色成熟期轻度亏水处理对葡萄品质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基于Jensen模型的红枣水分生产函数及敏感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红枣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明确红枣各生育期水分敏感指数和关键需水期。【方法】通过对红枣各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分析红枣灌水量和耗水量、耗水量和产量的关系,分析各生育期内水分亏缺对产量的显著性影响。根据红枣产量和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关系,建立基于Jensen模型的水分生产函数,利用转换方程组解出相关参数。【结果】红枣水分敏感指数(萌芽展叶期0.089;开花坐果期0.324;果实膨大期0.392;成熟期0.068)。【结论】果实膨大期为影响产量的需水关键期,萌芽展叶期和成熟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杨凌地区最佳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生长及品质的水分调控阈值。在‘阳光玫瑰’葡萄的花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分别设置轻(田间持水量65%的土壤含水量)、中(田间持水量55%的土壤含水量)两种干旱胁迫,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阳光玫瑰’葡萄生理生长状态、果实产量、品质指标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充分供水相比,花期中度干旱胁迫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每667 m2产量增加5.52%,水分利用率提高8.58%;果实膨大期轻度干旱胁迫每667 m2产量减少4.42%;着色成熟期中度干旱胁迫显著提高果实品质,但每667 m2产量减少0.39%,水分利用率提高2.49%。综合生长指标、水分利用率、产量及品质指标四个方面得出花期中度水分胁迫最佳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基于水分-品质响应温室作物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方法】以陇椒1号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对温室辣椒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进行灌溉调控,研究不同处理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结果】温室辣椒产量对果实成熟期的灌溉调控最为敏感,在此生育期不宜实施灌溉调控。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辣椒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低,而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高。产量和品质与耗水量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来描述。【结论】通过灌溉调控将60 cm土壤含水量在开花坐果期控制在45%~60%田间持水量(θf),在苗期和果实成熟期控制在80%~90% θf,在节水和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是西北旱区温室辣椒可行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叶片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葡萄粒径及葡萄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 a生"红地球"葡萄为供试材料,设置萌芽期水分胁迫(GS)、新梢生长期水分胁迫(PS)、开花期水分胁迫(FS)、果实膨大期水分胁迫(ES)、着色成熟期水分胁迫(CS)5个水分胁迫处理,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CK)为对照。[结果]与CK相比,各水分胁迫处理都会使葡萄叶片Pro含量升高;CK处理会抑制葡萄叶片MDA含量的增加,且PS处理的葡萄叶片MD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处于升高状态;CK处理葡萄叶片SOD活性比胁迫处理高,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均对葡萄叶片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复水之后POD活性有所不同。各处理葡萄纵径和横径均历经两个膨大高峰期,GS处理有利于葡萄粒径的增长;ES处理不仅显著降低葡萄产量,且严重影响葡萄单粒重,影响外观品质;GS处理产量最高,故萌芽期水分胁迫不会导致葡萄减产,而在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则会严重减产。[结论]水分胁迫增加了葡萄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抑制了葡萄叶片中SOD及POD的活性;在葡萄的萌芽期进行水分胁迫产量最高,比CK增加了8.77%。  相似文献   

8.
以贺兰山东麓4年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花期进行适度水分亏缺处理可提高酿酒葡萄的水分利用率,使葡萄能充分利用水分、减少水分损耗;膨大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可促进酿酒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及花色苷、单宁、总酚含量的累积;着色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既可提升酿酒葡萄品质,又能使产量得到显著上升,可达到最大产量,为12 048.60 kg/hm2。因此,在水资源短缺的半干旱葡萄种植区进行适度水分亏缺,可有效促进植株对水分的吸收,改善果实品质,提高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9.
调亏灌溉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技术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葡萄(Vitis vinifera L.) 欧亚种酿酒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和黑比诺(Pinot Noir)为试材,以不同的灌水量进行调亏灌溉,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RDI条件下,酿酒葡萄的副梢发生率、枝条生长量显著降低;随着调亏程度的加大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调亏灌溉对葡萄果粒大小和产量无明显影响,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还原糖含量增加,总酸含量降低,糖酸比升高;另外,轻度的调亏灌溉有利于葡萄皮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提高。【结论】调亏灌溉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既有效抑制酿酒葡萄的营养生长,又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生育期内采取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会对延后栽培的葡萄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陕西省泾阳县葡萄种植实验基地葡萄的萌芽期、抽蔓期、开花期、葡萄果实膨大期、葡萄着色成熟期进行轻度、中度和高度的水份胁迫试验,从而确定哪个生育时期怎样的水分胁迫程度,能够使得延后栽培的葡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干旱地区延后栽培葡萄生产中水分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葡萄不同生长期设置土壤含水率下限进行调亏灌溉,研究调亏灌溉对延后设施栽培葡萄耗水变化及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缓慢增加趋势;葡萄萌芽期至着色成熟期,各生育期耗水量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葡萄全生育期耗水强度变化规律与耗水量类似。各处理在萌芽期耗水强度为0.16~0.98mm/d;果实横径膨大率依次为ESFSPSCSGSCK,果实纵径膨大率依次为ESFSPSCSGSCK,果形指数各处理均小于对照CK,且与CK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赤霞珠’耗水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李华  王华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5):727-734
以设施栽培条件下2008年定植的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充分灌溉和新梢生长期、花期、浆果生长期、果实成熟期亏缺灌溉。通过分析不同处理对新梢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综合评定获得最优灌溉方案。结果表明,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40cm土层深度含水量波动幅度大。各个处理的耗水规律一致,浆果生长期耗水强度大,新梢生长期和花期小。浆果生长期亏水造成穗质量减少27.0%,产量减少29.6%,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5.1%和2.4%;新梢生长期、花期和转色成熟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果实成熟期亏水可以显著提高还原糖(7.8%)和可溶性固形物(6.4%)的质量分数,可滴定酸降低4.0%,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8.57kg·m~(-3))。综合分析认为,浆果膨大期亏水会造成不良影响,果实成熟期亏水可提升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温185''核桃树(Juglans)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在萌芽期(Ⅰ)和开花坐果期(Ⅱ)分别设置轻度(75%ETC)、中度(50%ETC)2个水平调亏处理,组合Ⅰ期+Ⅱ期轻度调亏处理和全生育期充分灌溉(ETC)作为对照,共6个处理,探讨滴灌条件下调亏灌溉对核桃树生长、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树调亏灌溉后下一阶段复水增大核桃叶片SPAD值和果实体积。核桃树各个生育期耗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油脂转化期(Ⅴ)、硬核期(Ⅳ)、果实膨大期(Ⅲ)、Ⅱ期、成熟期(Ⅵ)、Ⅰ期。其中Ⅴ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8.5%~40.37%,高于其他生育期。亏水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显著降低。Ⅰ期和Ⅱ期中度单生育期进行亏水对单果质量和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但Ⅰ+Ⅱ期连续轻度亏水则使仁质量显著增大。Ⅱ期轻度亏水处理的核桃树产量、WUE和IWUE均达到较高水平,通过CRITIC法综合评价,两者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中最优的调亏模式是Ⅱ期轻度调亏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调亏灌溉对干旱区滴灌核桃树土壤温度的影响,分析最有利的灌水模式。【方法】研究3个不同灌水量(正常灌水ETC、轻度缺水75% ETC和中度缺水50% ETC),7个处理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土壤温度、SPAD值、果实体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调亏度越大,土壤温度越高,在调亏的生育期内有增温的效果。油脂转化期(Ⅴ)之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在降低,表现为5 cm>10 cm>20 cm>30 cm>40 cm。在油脂转化期(Ⅴ)和成熟期(Ⅵ)时,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Ⅱ + Ⅲ)进行中度缺水土壤温度最高。开花坐果期(Ⅱ)调亏时,灌前与灌后的土壤温度差最小。调亏灌溉促进SPAD值的增加,在开花坐果期(Ⅱ)进行调亏果实体积最大。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获得最高产量为4 150.7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达到9.25 kg/(hm2·mm)。【结论】结合土壤温度、果实体积、产量及WUE情况,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是最有益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4-表油菜素内酯 (EBR)对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提高葡萄光合效率和改善果实品质,以及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在酿酒葡萄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0.2、 0.4和0.6 mg/L) EBR,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EBR对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各EBR处理在葡萄的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均可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其中0.4 mg/L EBR提高效果较好,在果实膨大期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平均值分别较对照提高69.59%和20.87%; 0.2和0.4 mg/L EBR均可提高净光合速率,在果实膨大期,二者的净光合速率平均值较对照分别提高24.05%和18.38%,而0.6 mg/L EBR降低3.56%;在花后40 d, 0.2和0.4 mg/L EBR处理均显著提高RuBP羧化/加氧酶 (Rubisco)活性 (P<0.05,下同),较对照分别提高21.74%和31.30%,而0.6 mg/L EBR处理降低36.90%,抑制Rubisco活性; 0.4 mg/L EBR对净光合速率与各个光合色素相关性的提高效果较好,其中,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呈显著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P<0.01);在成熟期, 0.2 mg/L EBR处理对促进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积累效果较好,含量分别达203.32和170.37 mg/g,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其中0.4 mg/L EBR处理对单宁和总酚的降低效果较好,含量分别达7.59和5.26 mg/g,各EBR处理可促使果实提前完成转色。【结论】 0.6 mg/L EBR在处理前期会通过降低Rubisco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影响净光合速率, 0.4 mg/L EBR通过提高净光合速率、 Rubisco活性和光合色素提高植株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美乐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水分处理梯度,对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特性、水生产力和水分生产函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芽期适度亏水尧其余生育期充分供水是延后栽培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的调亏模式。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法对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行拟合,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探索适用于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验证了Blank模型在河西地区延后栽培设施葡萄中是合理有效的,且水分敏感系数按照浆果膨大期、抽蔓期、着色成熟期、开花期以及萌芽期的顺序依次递减,葡萄的耗水规律与水分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和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天山北麓产区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管理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 a生“厂”形树形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6种不同色泽(白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彩旗布进行光质调控,在果实成熟期分别测定穗重、果穗紧实度、粒重、籽粒数、皮果比、籽粒、果重等外观指标,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皮、种子和酒中总酚、总黄酮、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单宁和花色苷等理化品质指标,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在6种不同光质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饱和点等光参数有所下降,其中,白色和蓝色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光合能力最好;不同光质处理对果皮、种子和酒体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分析白色和红色处理条件下,皮果比增加,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果皮中类黄酮、黄烷醇和原花青素含量及酒体中总酚、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但是,红色处理对光合能力的抑制作用较大。【结论】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白色...  相似文献   

18.
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磷、钾肥均是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量元素,对葡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在膨果期和着色期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弗雷葡萄,在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施磷量和施钾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时葡萄单穗重和产量最高,糖酸比、硬度和果实着色系数均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结论】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施肥深度应在20~40 cm土层处为宜。  相似文献   

19.
以充分灌水作为对照,在伸蔓期和果实膨大期对甜瓜品种‘情网’进行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研究调亏灌溉对塑料大棚栽培甜瓜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水相比,果实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下光合速率变化不显著,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提高8%和75%,单株灌水量减少6%,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硬度分别提高6%和10%,固酸比增大,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充分灌水相比,伸蔓期轻度、中度及果实膨大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下甜瓜果实产量分别降低25%、24%和2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19%、11%和18%。综合考虑亏缺处理对甜瓜各项指标的影响,果实膨大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效果最佳,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显著改善甜瓜果实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多肽(肽肥)对葡萄生长的影响,分析多肽单独喷施和与镁配施对森田尼无核葡萄作用效果,筛选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的施肥方案。【方法】于葡萄坐果期至膨大期进行3次施肥处理,叶面喷施多肽、氨基酸并分别与镁配施,分析不同处理对葡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新梢养分含量、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0.3%硫酸镁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施用多肽、多肽与镁配施能促进新梢中氮含量的提高,提升果实的品质。多肽与镁配施后葡萄新梢叶片中镁含量较CK增高了19.01%,净光合速率提高39.84%,产量增高了17.93%。单独施用氨基酸对葡萄品质的提升效果优于氨基酸与镁混合施用。【结论】多肽与镁配施对促进葡萄光合作用、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