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肉羊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肉羊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酒泉市、金昌市、白银市、临夏州、张掖市、武威市、庆阳市、嘉峪关市,其中酒泉市、金昌市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远高于其他市(州),说明酒泉市、金昌市在肉羊生产上有很强的综合比较优势。平凉市、陇南市、天水市肉羊综合优势指数较低。在综合优势度较大的地区可适度扩大规模生产,而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区域则应相对减少养殖数量,使甘肃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和合理。同时提出了提高甘肃省肉羊生产比较优势的措施,即完善肉羊生产的区域布局,继续加快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抓好肉羊产品的加工,延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西甜瓜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厚皮甜瓜主要产区之一,且14个市(州)都有不同程度的生产,从产量、面积方面分析,西甜瓜产业是主产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也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运用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对云南省各区域水稻进行效率、规模和综合优势比较。结果表明,与全省相比,昆明、曲靖、昭通、丽江、楚雄、文山、大理、怒江、迪庆等州(市)具有生产效率的强绝对优势;保山、普洱、楚雄、红河、版纳、大理、德宏等州(市)具有生产规模的强绝对优势;楚雄、版纳、大理、丽江、保山、普洱、文山、红河等州(市)具有规模化程度和产出效率程度两方面的强绝对优势。最后,提出云南省水稻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甘肃省各地区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药材、蔬菜和瓜果8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市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作物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湖南省1996-2007年期间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具有水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9个市,具有油菜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大豆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甘薯区域比较优势的有8个市,具有烤烟区域比较优势的有5个市,具有苎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具有棉花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为此,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扩大苎麻、水稻、油菜和烤烟4种优势农作物的生产,稳定和适度调整甘薯、棉花和大豆3种弱势农作物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基本单元,采用土地消耗指数和变差系数,将建设用地和GDP结合,对甘肃省及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及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甘肃省土地消耗指数由2006年的500.32hm~2/万元下降为2013年的152.16 hm~2/万元,降低了69.59%,表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在不断提高;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差异性在逐渐缩小,差异程度由2006年的0.96下降到2013年的0.48。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4年至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虽然甘肃省各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推动或制约各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差异较大,但层次内差异较小。虽然甘肃省各市(州)对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质量效益仍是制约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份,省农委对全省9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进行了第4次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本次监测蔬菜合格率为97.4%,水果合格率为100%,食用菌合格率为100%。2015年全年,省农委共组织开展了4次蔬菜、水果、食用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了全省9市(州)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粮食作物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甘肃省14个市(州)粮食生产区域为单元尺度,对甘肃省三大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区域内部粮食生产变化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地域性差异较大。粮食主产区呈现由西向东、由灌溉区向旱作区转移的态势。小麦播种面积直线递减,粮、经兼用的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上升。甘肃省粮食生产品种类型及区域结构变换更替明显,种植业比较收益高低是决定更替变换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资源禀赋系数法,考察中三角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橘和油菜的比较优势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综合比较优势存在差异。江西省水稻和柑橘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湖北省油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2)三种农作物在市州层面的比较优势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大部分市州的水稻生产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张家界、湘西、怀化、赣州和宜昌的柑橘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张家界、常德、九江和仙桃的油菜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3)三种农作物比较优势格局的变迁特征存在差异。水稻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范围扩大,柑橘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演变,油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呈相对集中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构建农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省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为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提高蔬菜质量,湖南省决定全面实行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长沙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10%以内,其他13个市、州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2010,(11):4-4
<正> 河北省农业厅日前印发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标准》及《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村标准园建设标准》,使"河北菜"的生产标准有了"硬性规定"。今年9月,河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15个区位优势突出、生产基础较好的蔬菜生产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选择10个重点村作为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甘肃省蔬菜产业现状认识、了解的同时,综合分析了甘肃省蔬菜产业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继续优化区域布局;强化蔬菜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发展蔬菜的精深加工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利用现状、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5个方面构建甘肃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区指标体系,采用SPSS系统聚类的方法把甘肃省划分为3个整理区域,分别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和Ⅲ级潜力区,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区域整理的模式和方向.结合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计算出不同区域范围内的14个市(州)农村居民点的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根据理论潜力转化为实际潜力条件的难易程度,将甘肃省各市(州)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潜力优势区、潜力内在区和潜力限制区.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管理》2017,(2):70-73
文章在对江西乐平等五县(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五县(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五县(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了五县(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蔬菜新技术推广较难、蔬菜生产供应不稳定、蔬菜加工环节薄弱等,并提出了明确发展思路、集成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蔬菜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育壮大江西蔬菜品牌等促进五县(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凉州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境内农业区域地势平坦,光热充足,土质肥沃,一直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产区,是农业部确定的玉米、肉牛、肉羊、蔬菜等全国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也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农业发展水平处于甘肃省前列。从2005年开始,连续被农业部确定为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区,2013年、2014年又连续被确定为玉米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区。通过高产创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80万张甘肃省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确保至2018年底,甘肃省首批3市(州)、11县(区、市)全部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每个市(州)启动创建1个5A级景区,全省力争创建5A级景区10个以上、4A级景区40个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省住宿业床位数达80万张以上,民宿、乡村客栈等乡村旅游床位数15万张以上。  相似文献   

18.
美国蔬菜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在最合适的地区、最合适的季节中,以最低成本生产一种或几种蔬菜运销全国。 鲜菜(指以新鲜状态出售的蔬菜)的主要产地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三个州。这三个州的鲜菜产量占全国鲜菜总产量的67.4%,产值占总产值的72.9%。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单元,从区域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选取29个评价指标,利用综合协调度评价法构建了甘肃省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体系,研究了甘肃省14市州的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并对整体发展水平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水平不均衡,生态环境条件不一致,各市州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也不相同;甘肃省14个市州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度偏低,以综合协调度水平为分类标准,可将甘肃省各市州分为3种类型:a.同步协调型,包括张掖市、白银市、甘南州、武威市、平凉市、天水市、庆阳市和金昌市;b.趋近协调型,包括临夏州、酒泉市和嘉峪关市;c.生态主导型,包括定西市、陇南市和兰州市。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4个市(州)可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兰州市为1类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最高,其他市(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然后,研究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3点成因。最后,提出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