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梨育种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柴明良  沈德绪 《果树学报》2003,20(5):379-383
对我国梨育种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包括梨的种质资源、引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辐射育种、杂交育种、遗传规律研究和生物技术研究等。我国梨的种质和品种资源丰富、栽培面积大,是世界上梨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除了继续进行早熟梨的选育外,还要加强品质改良育种、加工用品种、矮化密植用品种、绿色食品用抗病等新品种的培育。探索用生物技术手段,如遗传标记和转基因技术,来改良梨的品质和抗逆性等性状。  相似文献   

2.
受益于地方名特优品种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以及国外优良品种引进等各方面工作的有力支撑,中国果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保持世界第一。本文回顾了过去70年中国果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安全保存、共享利用,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用良种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国对果树良种的选育工作都非常重视.美国植物生产事业站的果树和浆果作物研究分站中,26%的研究是改进品种。苏联的果树研究,也是着重果树品种的改良。当今世界果树科研的方向,是以矮化密植栽培为基础,研究和采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各国在所有技术措施中,良种选育和利用总是被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  生产栽培的果树,通常都是用嫁接繁殖的,果树良种的选育,既包括地上部分品种的选育,也包括地下部分砧木的选育。由于矮化密植栽培的迅速发展,矮化砖木的选有也就突出起来了.一…  相似文献   

4.
梨Pyrus spp.是世界性的重要落叶果树,在我国梨仅次于苹果和柑桔,为第三大果树,在20多个省(区、市)均有分布。采用传统育种手段,梨的许多性状已经得到了改良,但现有的梨品种在遗传上对来自生物的和非生物的胁迫以及对影响果实品质的生理病害存在着许多弱点。这些问题可通过栽培管理来缓解,但从根本上解决要靠常规育种和分子改良途径。与其他木本果树一样,  相似文献   

5.
培育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新品种是果树产业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果实品质的改良和提高。传统的果树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较低,需要新的技术进行提升。现代果树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为研究开发分子标记育种手段和技术奠定了基础,应用高密度分子标记分析自然遗传种质资源以及杂交群体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分子标记基因型组合,进而用于育种亲本选择和后代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书共分八章,全面介绍了全球猕猴桃属植物的分类、系统进化、资源分布、物种特征及遗传变异等;同时详细介绍了猕猴桃驯化栽培史、品种选育及其商业化栽培和管理。本书既注重专属植物志类专著在分类系统、起源进化、遗传变异、区系地理和物种分布格局等方面的系统整理和阐释,特别是猕猴桃属54个种、21个变种的详尽描述并配有枝叶花果彩图解示,也兼顾了果树大全类专著在引种驯化历史、遗传资源变异、品种选育改良、果园栽培管理和产业格局和关键果树园艺技术的介绍和分析。为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植物遗传育种学和果树园艺学相关学者和  相似文献   

7.
<正> 意大利从事果树资源、育种、繁殖等方面研究的单位,多数开展组织培养研究。这些单位包括位于罗马的果树研究所、位于都灵的葡萄遗传改良中心、位于波伦亚的果树栽培研究中心、位于佛罗伦萨的果树栽培研究所等。他们主要从事苹果和苹果砧木、葡萄、桃树砧木、李、洋李、猕猴桃、草莓的茎尖培养和显微嫁接研究。在波伦亚的果树栽培研究中心还进行了猕猴桃的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萝卜种植面积日益增长,尤其是经济效益好的早春萝卜和高山春夏萝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部分品种选择错误和播种时间过早,导致萝卜出现未熟抽薹现象,给种植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在越冬、早春设施栽培、露地栽培和南方高山地区春夏季露地栽培的品种多为日本、韩国产的萝卜品种,品种类型单一化现象严重,因此培育我国本土的适宜于春播和高山栽培的优良耐抽薹品种,是今后萝卜育种的主要方向。现阶段关于萝卜未熟抽薹的原因、生理和遗传机制的研究并不充分,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耐抽薹品种的选育工作。从萝卜未熟抽薹原因、生理和遗传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为未熟抽薹萝卜品种选育和预防萝卜未熟抽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plum)是重要的核果类果树之一,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我国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的起源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地区分布。中国李也是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种之一,主要供鲜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我国李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世界李生产第一大国。原产我国的李地方品种类型多样,果实口感佳、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悠久的栽培过程中保留、筛选了大批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李品种,对我国李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满足果树生产中对李新品种的需求,我国育种工作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了以抗寒、丰产、优质、观赏为目标的李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李育种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自主育成、通过品种审定并正式发表的李品种有64个,东北三省科研单位育成品种37个,占总数的57.81%,是我国李育种的主要育种单位。纵观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主要是通过实生和杂交方式获得,以地方品种实生和中国李杂交为主,芽变品种占少数,近几年通过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笔者整理绘制了一张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系谱图,发现目前我国选育的李品种中,多数亲本是具有我国地域特点的地方优良品种,且直接或间接来自少数几个亲本。‘福摩萨’‘六号李’‘绥棱红’和‘绥李3号’是骨干亲本,在我国李鲜食和随后的观赏品种选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育成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近,存在亲本选择有局限、遗传基础较狭窄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李育种还存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缺乏、砧木育种进展缓慢、抗病育种尤其抗李痘病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综上所述,笔者旨在对我国李育种的进展、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有关桃品种选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我国桃品种选育的历史,各育种途径及其评价、品种选育的特点与成就、存在问题和展望四个方面问题进行了综述,供果树育种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