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拮抗香蕉枯萎病镰刀菌木霉菌株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且作用机制多种多样。笔者从广东湛江、海南儋州等地152份土样中分离出330株木霉,通过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及评价,选出10株对尖孢镰刀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并测定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在土壤中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哈茨木霉和短密木霉对水稻立枯病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对峙培养、发酵液、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抑制物抑菌活性检测,分析了哈茨木霉和短密木霉对引起寒地水稻立枯病4种病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2种木霉菌对4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哈茨木霉对尖孢镰孢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9.04%,短密木霉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率最高为88.65%。2种木霉非挥发性物质对4种病原菌抑制作用均较强,其中,对禾谷镰孢菌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66.78%和70.12%。通过几丁质酶活性测定,发现哈茨木霉比短密木霉产生更高的几丁质酶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研发木霉复合菌制剂防治水稻立枯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木霉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种群。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田中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生防活性,2012~2014年在东北三省大豆产区采集土壤样品147份,采用稀释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进行木霉菌的分离和培养,共获得木霉菌菌株237株。经系统鉴定发现包含木霉属真菌15个种,其中优势种哈茨木霉77株,分离频率为32.49%;深绿木霉49株,分离频率为20.68%。其中辽宁省和吉林省土样分离出木霉菌数量较多,黑龙江省的较少。橘绿木霉、螺旋木霉在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均有发现,可育木霉、猬木霉、侧钩木霉、棘孢木霉和硬毛木霉只在辽宁省发现。在所分离的木霉菌株中有2株木霉菌株sneft-s57(1),sneft-l50(2)杀线虫活性最高,对禾谷镰刀菌、丝核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筛选用于防治大豆尖孢镰刀菌根腐病的木霉菌株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温室盆栽的方法筛选来自黑龙江省海伦大豆轮作区的木霉菌,用于防治大豆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共测试了80个木霉菌株,筛选出3个防治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株MM35、MM9、MM3 ,相对防效分别为26.95%~66.34%、21.52%~63.70%、22.78%~51.05%.盆栽试验表明MM35能够降低大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在土壤中的种群数目.其中MM9对大豆植株能起到增生作用,MM35、MM3则无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迪  侯巨梅  邢梦玉  彦哲  刘铜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2):2501-2506
本研究利用对峙培养及发酵液、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测定,分析了7株木霉菌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煤烟病菌和白绢病菌的拮抗作用,并测定木霉菌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峙培养发现7株木霉菌对火龙果3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木霉菌HL135、FJ069和2325-2分别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煤烟病菌和白绢病菌抑制率最大,其抑制率分别为(67.60±0.85)%、(84.85±5.25)%和(80.63±1.20)%。7株木霉菌的发酵液和挥发性物质对3种病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木霉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发现木霉菌SC012具有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这些结果将为开发木霉菌复合制剂防治火龙果病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蔬菜根结线虫卵囊寄生真菌。从8种蔬菜病根上采集根结线虫卵囊样品624份,分离到真菌401株,除34株不产孢及疑难种未鉴定外,已鉴定的真菌有18个属:镰孢菌、拟青霉、根霉、曲霉、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丝核菌、弯孢、毛霉、刚毛孢、木霉、链格孢、拟盘多毛孢、青霉、炭疽菌、黑孢霉、小克银汉霉、枝孢霉、横隔霉。镰刀菌属、曲霉属、木霉属为优势真菌,分别占总分离数的31.2%、10.2%、12.7%;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分别占8.1%和4.5%。  相似文献   

7.
番茄、茄子和辣椒枯萎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福建省番茄、茄子和辣椒3种主要茄科枯萎病的发生与症状情况,通过常规分离,依据Booth鉴定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这3种茄科作物上采集的40个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40株镰刀菌中有35株属于尖孢镰刀菌,占总数的87.5%;3株为串珠镰刀菌,另2株为茄形镰刀菌。进一步利用Koch氏法则进行菌株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是本研究中所采集的番茄、茄子和辣椒病株的病原菌,而3株串珠镰刀菌和2株茄形镰刀菌均不造成寄主植物发病。  相似文献   

8.
内生真菌HND5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ND5是从健康的臂形草叶片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挥发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富集了内生真菌HND5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了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分析,共分离鉴定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活性分析发现,石竹烯(Caryophyllene)和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Benzene,4-ethenyl-1,2-dimethoxy-)具有抑菌活性,对峙试验表明2种物质均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石竹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 916.07、729.54和404.23μL/L,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62.72、27.60和23.54μL/L。  相似文献   

9.
生防微生物BRF-1对大豆根腐病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RF-1是从大豆根际分离获得的生防细菌(Bacillus spp.).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该菌对大豆根腐病4种主要病原菌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霉菌(Pythium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进一步盆栽试验发现,BRF-1的不同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大豆根腐病发生,而且还具有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是一株极有希望的生防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张彦梅  李敏权 《杂粮作物》2007,27(3):235-237
对定西李家堡镇、十八里铺镇、巉口镇的小扁豆根腐病植株进行了分离,得到了130株镰刀菌单孢株系,经鉴定为6个种,其中尖孢镰刀菌100株,所占比例最大,为76.96%,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锐顶镰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9.00%、7.00%、3.90%、0.70%、3.08%。盆栽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都有致病性,是小扁豆根腐病的病原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为优势病原菌,并且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作为小扁豆根腐病病原在国内首次报道。幼苗接种结果表明小扁豆在发芽第8 d发病率最高,在胚根中部和基部侵染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pgx4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小种1号和生理小种4号之间的致病力差异的关系,以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的基因组DNA和cDNA为材料,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pgx4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后再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pgx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均为1 395 bp,编码465个氨基酸,且前17个氨基酸均构成该基因的信号肽.通过DNAStar 7.1比对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2个生理小种pgx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25个碱基的差异,而其编码的465个氨基酸中,也有3个氨基酸不同,分析这些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能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在侵染蕉类不同栽培种时的识别专性寄主机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测试了 123 种常见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提取物 100 倍稀释液对菌株 B1 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 50 %以上的分别有 15 种和 14 种;对菌株B2 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在 50 %以上的提取物分别有 7 种和 9 种。进一步测试发现,经过 200 倍 稀释,只有丁香提取物和厚朴提取物对菌株 B1 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达到 50 %以上。丁香提取物对菌株 B1 和菌株 B2 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 3 396.31 μg/mL 和 3 375.87 μg/mL。  相似文献   

13.
从根系分泌物角度阐释不同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的抗(耐)性机理,通过离位溶液培养法收集对香蕉枯萎病抗(耐)性不同的3个香蕉品种‘GCTCV-119’、‘桂蕉9号’和‘桂蕉1号’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根系分泌物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其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促进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有机酸含量则比感病品种高。3个香蕉品种中,共检测到13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仅在感病品种‘桂蕉1号’中检测到;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只在抗(耐)病品种‘GCTCV-119’和‘桂蕉9号’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4.
邵红涛  许艳丽 《大豆科学》2006,25(4):429-433
通过室内试验与温室试验研究了具有生防能力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 MM35所分泌的胞外水解酶在拮抗大豆根腐病病原菌(F.oxysporum、R.solani)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以病原菌F.oxysporum烘干的菌丝体作唯一碳源,可以诱导Trichoderma MM35分泌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β-1,3-葡聚糖酶高水平诱导表达在前,几丁质酶诱导表达在后。土壤中接种Trichoderma MM35、F.oxysporum和R.solani之后都能够检测到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向有病原菌F.oxysporum的土壤中接种Trichoderma MM35,土壤中几丁质酶活性能够显著升高。向有病原菌R.solani的土壤中接种Trichoderma MM35,土壤中的几丁质酶、G-1,3-葡聚糖酶活性都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青梅腌制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腌制青梅果肉为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青梅腌制过程中的风味成分分析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中,醛类物质14种、醇类9种、酯类7种、酸类3种、酮类3种、烷烃类12种和其他杂环类2种(占总挥发性的84.52%),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成分。在腌制过程中,醛类和烷烃类与腌制时间显著负相关(p<0.01),醇类风味物质含量与腌制时间呈弱负相关(p<0.05),酯类物质含量与腌制时间显著正相关(p<0.01)。典型风味成分苯甲醛含量高达19.80%,腌制第2天,果肉中风味成分含量高且丰富,当腌制第8天时,风味成分变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6年采自吉林省36个村镇的玉米根腐病样品进行镰孢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药剂。结果发现,共分离获得84株镰孢菌,主要包括尖孢镰孢、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三线镰孢等11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平均分离频率最高,为45.2%;其次是禾谷镰孢,平均分离频率为20.2%。从分布区域看,尖孢镰孢是白城、吉林、辽源和通化地区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分别为75%、54.5%、85.7%和45.5%;禾谷镰孢是松原和四平地区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1.7%和41.7%。田间试验表明,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为16.35%~81.26%,药种比为10 g/kg的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玉米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1.26%。吉林省玉米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药种比为10 g/kg的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用于玉米根腐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7.
从8种培养液中筛选出能诱导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4)FOCAAA315菌株高产毒素的改良CzapekB培养液,FOCAAA315菌株在该培养液中培养第15d,镰刀菌酸(FA)产量高达669.2mg/L,蔗糖为诱导产毒的最佳碳源。采用伤根浸渍法接种,测定枯萎病菌和病菌发酵粗毒素对香蕉组培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粗毒素接种可诱发与病原菌类似的病害症状。受侵染的植物组织在细胞水平上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代谢的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壁消解、侵填体堵塞气腔、粘胶质减少、淀粉量减少、细胞木质化和黄褐色胶状物堵塞导管等。香蕉枯萎病菌的粗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化学物质;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在香蕉苗期接种,可以作为室内快速鉴定香蕉品种抗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采集自香蕉的13株镰刀菌包括18S rDNA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8S rDNA部分序列的片段,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3株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最大简约法,以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EU151490)]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GQ376116)]为外群,将13株菌的序列与BLAST检索获得的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oxysporum f.sp.Cubense)相应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3株菌与NCBI登录的4个尖镰孢古巴专化型菌株一起被分成3个亚群,亚群聚类结果与回接鉴定结果及文献报道的生理小种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蛋黄果种子的潜在价值,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并研究了挥发油对5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种子中淀粉、多糖、粗脂肪、多酚、灰分等成分含量较多,分别为13.89、8.04、6.27、2.58、2.22 g/100 g;Vc、黄酮、粗蛋白、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0.002、1.90、1.12、2.295 g/100 g。从种子挥发油中鉴定出2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芥酸酰胺,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0.466%、8.158%、6.643%、4.216%。研究还证实蛋黄果种子挥发油对四联球菌、蜡状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四联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鉴于蛋黄果种子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丰富,建议大力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