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黄淮海流域的豫北平原典型小麦高产区——安阳、鹤壁、新乡、焦作4市小麦生产中农药施用状况进行调查,明确豫北平原小麦生产中所用的农药种类、频次、主要用药种类和农药减施潜力。结果表明:(1)豫北地区小麦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共43种,以除草剂和杀虫杀菌剂为主,禁用和高毒性农药仍有施用。(2)调查农户施药次数范围是1~4次,平均施药次数为2.35次。(3)生产中常用农药有除草剂(苯磺隆、烟嘧莠去津、莠去津和噻吩磺隆)、杀虫杀菌剂(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多菌灵、吡虫啉、三唑酮、联苯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和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和多效唑)。(4)生产过程中部分农药有减施潜力,其中除草剂类、杀虫杀菌剂类和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减施潜力分别为18.45%、3.22%和69.82%。  相似文献   

2.
以粤北某典型砂糖橘种植区的农户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共获取114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砂糖橘种植已成为产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杀虫剂是当前农户使用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农药,且以中、高毒性为主。农药施用的强度为1.58~33.26 kg/(hm~2·a),平均为16.52 kg/(hm~2·a);94.1%的农户使用喷洒效率和安全性能较高的电动或担架式农药喷洒设备,但88.7%的农户没有或偶尔参加过农药施用培训,对农药的毒性和毒理不了解,反映出施用过程较为粗放,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均存在较大危害。该调查研究成果可为减轻砂糖橘产区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豫北高产灌区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统计数据,结合农户调查资料,对温县、浚县两个典型区域小麦生产和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农户之间小麦产量、小麦播种量、化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等差别较大。温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达7 960 kg/hm2,有27.31%的农户氮肥用量低于120 kg/hm2,有9.23%的农户不施用磷肥,11.81%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比例占调查农户的32.17%。浚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为7 210 kg/hm2,小麦每公顷播种量大于200 kg的占调查农户的73.31%,有1/2以上的农户过量施用氮肥;有13.79%的农户不施用磷肥,有35.45%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占调查农户的11.38%。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提升农户农药的认知水平,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江苏省苏州市216个分散农户为样本,通过统计性分析,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药施用的主流方式不科学,不依据说明书凭借自身的经验亦或是任意决定农药的施用量、不注意健康安全防护、随意处理废农药瓶和剩余农药等不合理的行为较为普遍,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对农药施用的认知有限.同时提出建立、健全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努力规范农村农药市场的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农药过量施用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诱导农户合理施用农药,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苹果专业合作社、户主性别、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年纯收入、种植规模和农药危害性认知等因素对农户农药施用具有显著性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参与苹果专业合作社能够使农户减少农药施用水平约2 235元/hm2,其原因在于合作社实施了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施用控制、浮动定价制度和生产过程监督等选择性激励措施;户主性别和种植规模对农户农药施用的影响显著为正,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农药危害性认知等因素对农户农药施用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6.
郭清卉  李昊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9):2068-2072
基于6省1 241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土地权属异质性视角出发,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户的绿色农药施用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农户类型如何,受教育程度、绿色农药认知、农业技术培训和经济利益追求均会促进农户对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的实施;在土地权属为"自家土地”的模型中,女性农户施用绿色农药的可能性较男性更大,家庭收入亦会促进此农户对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的实施;投入成本会抑制土地权属为"租用别人土地”的农户对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消费者、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正确的农药施用技术信息可以引导农户科学适量施用农药,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水稻生产为例,本文利用江苏、浙江、贵州、广东和湖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单次病虫草害防治时农药过量和不足施用行为及程度,利用两部分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过量和不足施用农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的水稻农户不仅过量而且不足施用农药。就单次病虫草害防治而言,过量和不足施用农药行为的观测值占比分别为54%和32%。(2)农户的技术信息来源具有多元化特点。除了35%的农户根据个人经验决定农药施用量以外,以政府农业技术员和农药零售店为技术信息来源的农户的比例分别为23%和29%。(3)不同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过量和不足施用农药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根据个人经验决定农药施用量,政府农业技术员的农药施用技术信息使得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概率和程度分别显著降低4.1%和16.0%。农药零售店提供的技术信息虽然对过量施用农药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却使农药过量施用程度显著地提高了16.9%。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1)优化和落实农药管理政策,为引导农户科学适量施用农药奠定扎实制度基础。(2)深化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制度改革,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供给。(3)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药零售店的管理以及技术指导与培训,促进其向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农药施用量的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农户农药减量施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重庆104份水稻种植农户样本数据,以农户的生态认知、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激励为重要支撑,构建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分析框架,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泊松分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社会化服务对农药减量施用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农药减量技术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农药施用量;生态认知对农药减量施用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越高,便会更愿意保护生态环境而减少农药施用;生态认知在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推广宣传农药减量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向农户普及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生态认知,有利于农药减量施用;社会化服务通过提升生态认知影响农户农药减量施用的中介效应被政策激励正向调节,政府开展实施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价格补贴强化了农户生态认知对农药减量施用程度的正向影响。研究表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态认知水平以及着力落实农药减量施用政策激励可以作为推进农药减量化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分散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从分散农户的视角,以中国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分散农户农药施用的主要行为,并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影响农药施用行为的分散农户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对分散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呈显著正相关,而其它特征对不同的农药施用阶段的分散农户行为影响显著性各不相同。研究认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投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生产者素质在江苏等中国工业化发达地区已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0.
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对蔬菜质量安全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理论假设,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根据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3个乡镇211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种菜年限、家庭人口和政府技术培训等因素对农户农药安全施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并在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0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在简要综述农户特征、自然环境、政策因素等影响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的基础上,重点以比较收益为视角,在农产品比较收益、农产品出口、农产品种植规模与农户施用农药行为间相互关系等多个层面上展开文献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结论是,农户种植规模的适度扩大,在能够增加农户农产品生产比较收益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因此,通过政府农产品种植规模的有效制度安排,是增加农户收入、引导农户农药施用行为,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8-2009年两年采集的5274份农户施肥调查表的统计分析,初步了解了当地的施肥现状:旱地、水地的有机肥施用量很少,大多数在500~1500kg/667m2,并施用于当地的主要作物马铃薯上,油菜、玉米、小麦施用量很少(甚至多数的农户根本不施用有机肥)。当地大多数农户都施用氮肥,氮肥的施用量在1~26kg/667m2(折纯),并主要集中在马铃薯、玉米、油菜、小麦等作物上施用。约占当地89.3%的农户施用磷肥,磷肥在当地主要以基肥施用,施用量为1~28kg/667m2(折纯)。钾肥主要用于主产作物马铃薯上,施用钾肥的农户有1144户,占调查样本数的21.7%。  相似文献   

13.
蔡书凯  李靖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1):2403-2410
 【目的】研究农民种植水稻的农药施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民合理施用农药提供思路和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安徽省粮食主产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水稻种植农药施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农户之间农药施用强度差异较大,是否雇工施药、病虫害预防措施、农药施药设备、家庭收入结构、病虫害信息服务、农民的健康意识等是影响农户农药施用强度主要因素。【结论】培育壮大社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健全公益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信息传播体系、加大植保机械研发和补贴力度、发展基于病虫害控制和残留的粮食市场、扩散基于农民社区的病虫害预防措施、同时通过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引导农民合理施药等是降低农药施用强度的优先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孙丽梅  唐剑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44-8944,9033
对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种植区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进行了大面积的农户调查。结果表明,寿光市化肥施用种类以复合肥为主,占总量的95.2%,化肥施用水平较高,用量达5 368.4 kg/hm2(纯量),氮、磷投入偏高而钾不足;施用的农药种类主要为杀虫剂、杀菌剂,全年农药投入量(商品量)为137.5 kg/hm2,其中杀虫剂和杀菌剂分别占24.4%和75.6%。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小麦施肥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2015年对湖北省1 218个农户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小麦种植中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6.24%;化肥品种中,施用尿素、碳铵和复合肥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3.89%、53.12%和62.32%,而施用单质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农户比例较低;全省小麦氮(N)、磷(P_2O_5)、钾(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36.5、54.7和41.3 kg/hm2,N∶P2O5∶K2O为1∶0.40∶0.30,化学氮、磷、钾肥投入量分别占养分投入总量的96.26%、95.98%和95.64%。施肥量分级结果显示,氮、磷、钾施用量不足的农户比例分别为25.29%、34.32%和43.02%,未施用钾肥的农户约占1/3;随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增加趋势;肥料一次性基施的比例超过1/3,基施氮肥用量平均占总氮量的3/4左右。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小麦产量水平及肥料利用效率,需加大有机肥投入,扩大秸秆还田面积;重视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增加施肥次数,调整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提倡机械施肥,基肥由撒施浅施改为深施。  相似文献   

16.
过量施用农药已经威胁到中国农业的发展,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此背景下,农药减量施用对于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参与者,是农药减量施用的直接实施者,在外出务工带来的新特征下,引导农户合理施药对于实现减量施用农药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四川省541户柑橘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分析发现务工收入占比对农药减量施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分类回归探究务工收入占比、务工者性别、务工时间、务工距离、务工种类对农药减量施用的异质性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政府和组织应积极帮助、引导农户外出务工,转变农户不愿外出的传统文化观念;针对不同特征的农户和个体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针对外出务工的遗留问题做好对策,在农业绿色发展和外出务工潮的新背景下,积极推进农药减量施用,推动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17.
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及其对施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残留是困扰农产品安全的重大问题。农户是农药施用的主体,研究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及其施用行为,对于在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及农户的认知对其施药行为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农药残留始终是困扰农产品安全的重大问题。在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安全供给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探究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引导农户科学、规范地施用农药,在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无锡、南通、淮安的241个农药施用者参与了农药残留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总体上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三地区农户的认知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借助文献研究和均衡博弈模型提出了解释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4个理论假设,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对象,采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的研究方法对文章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成员相对固定的农村,存在明显的从众效应,农户的羊群行为、农户个体特征对农药施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户认知和市场环境对农药使用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郭清卉  李昊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6):228-230+235
基于山西、甘肃、陕西、江苏、安徽和山东6省1 241份农户调查数据,从收入类型异质性视角出发,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户的绿色农药施用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农户类型如何,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绿色农药认知和农业技术培训均会促进农户对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的实施,投入成本则会抑制农户对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的实施;家庭人数和经济利益追求均会促进“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对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