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PS系统作为美国国防部实施的军用导航工程,从研制到今天,费时20年,耗资30亿美元。于1993年6月26日将24颗导航卫星发射完毕(其中三颗卫星为备用)。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三维定位、测速和授时。卫星同时发射供民用的粗码(即C/A码)和供军用的精确码(即Y码)。由于接收Y码必须用C/A码引导,所  相似文献   

2.
差分GPS     
差分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GPS的定位精度,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特别是用C/A码接收机的民间用户对高精度导航的要求,因而受到欧美各国的重视。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差分GPS的技术及其在欧美的发展,以及扩大差分GPS作用范围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海松 《渔业现代化》1994,21(2):27-31
2 GPS的电波信号 GPS卫星用L_1和L_2两个频率发射电波信号。L_1为1575.42MHz,L_2为1227.60MHz。为了提高抵抗干扰的性能和加强保密,采用了伪码调制方式发送信号。先把导航电文转换成编码脉冲,形成导航数据码,再将它和伪随机编码(C/A码或Y码)相乘后,再对载波(L_1、L_2)进行调制,最后由天线发射出去。L_1信号用C/A码和Y码进行正交调制。L_2信号可以用C/A码,也可以用Y码调制,甚至可以仅用Y码而不用导航电文进行调制。具体用哪种调制,由导航电文  相似文献   

4.
大有 《渔业现代化》1994,21(6):47-47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即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组成。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定位精度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无线电导航系统。这项号称宇航第三大工程的计划,是由美国国防部主持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交通工具和军事人员的导航而研制。至目前为止,已耗资三十多亿美元,到1993年6月美国已将24颗导航卫星全部送入空间轨道,并正式投入使用,能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海上、陆地、空间的用户连续实时提供高精度的经度、纬度、高度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美、日及欧洲工业国家已广泛应用于船舰、飞机的定位、导航,船舶交通管理,海洋和大陆的测量,海陆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管道铺设、浮标的建立、远洋渔业、陆上车辆交通的管理等。如近年来对智能车辆/公路系统的应用成为全球研究开发的热点。在军事上可用于导弹的精确制导。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多国部队装备了一万多台GPS接收机,发挥了巨大作用,被美军誉为“神功罗盘”。美国把建成GPS导航系统作为无线电导航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海松 《渔业现代化》1995,22(1):26-29
6 GPS测速 运动载体上的GPS接收机,在动态定位的同时,也可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出载体的速度。 在大地直角坐标系中,接收机与卫星的距离可表示为:R_i=[(X_i-X_u)~2+(Y_i-Y_u)~2+(Z_i-Z_u)~2]~(1/2)+C△t_u……(71)式中,X_i、Y_i、Z_i为卫星坐标,X_u、Y_u、Z_u为运动载体坐标,△t_u为GPS接收机钟差,C为电波传播速度。 将(71)式对时间微分后,就是距离的变化率,也就是运动载体与卫星间的相对速度,它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6.
生长猪饲喂A、B、C 3种日粮,A、B、C的消化能均为12.7MJ/kg,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70%、0.75%、0.80%,A、B、C赖氨酸/消化能比分别为0.55g/MJ、0.59g/MJ、0.63g/MJ。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头均增重B>C>A,B、A间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A>C>B,B、A间差异显著(P>0.05);饲养8周时,头均增重B>C>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A>C>B,B、A间差异显著(P<0.05),3组间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比较A>C>B,综上所述B粮为最优。  相似文献   

7.
何文 《畜禽业》2001,(4):42-43
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仔鸭300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A组饲喂基础日粮,B、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8%甜菜碱、0.2%蛋氨酸而设计。结果表明: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11.10%(P<0.01),比C组提高了1.58%(P>0.05);B组料重比较A组降低了15.10%(P<0.01),较C组降低了3.85%(P<0.01);B组的成活率与A、C组无显著差异(P>0.05);B组分别比A、C组多盈利1.56元/只、0.61元/只。  相似文献   

8.
王喜臣 《渔业现代化》1993,20(4):34-35,4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人类在导航技术方面又获得了重大突破,意义深远。由于 GPS 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连续地、实时地提供高精确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时间信息,因而GPS 系统接收机不仅在国外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在我国也开始在海、陆、空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航设备在我国渔业生产中,已成为渔船在海上进行生产作业和航行不可缺少的设备,为保障海上渔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这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分别添加30(C组)、60(B组)、90(A组)mg/kg的β-胡萝卜素。A组仿刺参肠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42.67μg/g),B组次之(12.07μg/g),对照组第三(11.76μg/g),C组最低(10.45μg/g),A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0),其他3组相差不明显(P〉0.050),可以看出高剂量β-胡萝卜素添加时仿刺参肠中可大量储存β-胡萝卜素。体壁中,B组仿刺参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1.61μg/g),A组次之(1.58μg/g),对照组第三(1.55μg/g),C组最低(1.54μg,/g),四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0),可知β-胡萝卜素对仿刺参体壁中β-胡萝卜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粪便中β-胡萝b素含量:A组〉B组〉C组,D(对照)组,且与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仿刺参的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排泄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由美国军方于1973年开始研制的一种供海陆空三军使用的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而在美国取消了SA限制后,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交通、商业、旅游、探险等民用领域的应用也迅速扩大,已成为最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1.
鲴类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圆吻鲴(1)人工催产:催产时间一般为4~5月,雌雄比为1:1。催产药物可用U四十…A、HCG、PG等,通常行体腔一次注射。雌鱼剂量为:LRH一A50ng/kg、HCh20~30国际单位/kg、PGI~2个/kg。效应时间:当水温18~19C时,需13~14,J’时;水温20~22“C,需10~12小时?..  相似文献   

12.
渔机简讯     
渔船开始使用高科技成果——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渔业大镇——山东省长岛县砣矶镇,今年远海捕捞渔船一下子安装了18台 GPS 系统,使我国民间渔船跨越了使用劳兰 C 无线电导航阶段,进入到使用高科技成果——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一最先进阶段.GPS 系统是使用接收机在世界地表和上空的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同时接收均布在空间的6条轨道24颗卫星中的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用于精确定位的导航系统.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劳兰 A 无线电导航系统已逐渐被淘汰,较先进的劳兰 C 的使  相似文献   

13.
卫星应急示位标(ERIRB)是一种能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信标,利用它本身发射的射频信号,通过卫星中继,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及状态,以便搜救单位能准确地确定它的位置。它是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中重要的船对岸的报警装置。根据我国《海洋渔船安全规则》所规定的要求,已大量安装在钢质渔船上。1 406MHz卫星应急示位标 406MHz应急示位标的报警接收对象是COSPAS/SARSAT(搜救遇难船只或飞机,卫星辅助跟踪的搜救系统)中空间极规道卫星,目前运行中共有6颗卫星,其轨道高度为850—1000…  相似文献   

14.
电子海图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现代航运业、渔业生产中,保证航行安全越来越重要,雷达/ARPA(自动标绘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仪)INMARSAT国际移动卫星通讯系统)已被广泛使用,而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Electronicchartdisplayandinformationsystem—ECDIS)的出现更加促进了船舶航行、生产安全,提高了船舶驾驶自动化程度。事实上,在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各种各样的电子海图竞相涌现。随着电子海图的数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名目繁多的术语。如Ras…  相似文献   

15.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是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船用进险时发出遇险报警的任务,以利搜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我国(海洋渔船安全规则)的要求,作业在AI和AZ海区的渔船,船长在24米以上的需要任配一种甚高频紧急无线电示位标(Va或者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忡胜MHz);作业在AI,AZ和A3海区的渔船,船长24米以上的,需要任配一种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你防MHZ)或静止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1.6GHZ)。根据这一要求和我国渔船的情况,初步估计有近2万艘渔船需要配备紧急无线电示位标。但从浙江、福建…  相似文献   

16.
为改良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养殖特性,将缅甸引进种群(BP)和浙江本地种群(ZP)杂交,获得了4个杂交群体,A、B、C、D分别为BP(♀)与ZP(♂)、ZP(♀)与BP(♂)、ZP(♀)与B(♂)、ZP(♀)与A(♂)的杂交子一代。比较BP、ZP、A、B、C、D6个不同群体的繁殖和生长性能。结果表明,BP、B、C、D的抱卵率显著高于ZP和A群体,BP、A、B、D平均出苗量显著高于ZP和C群体。在快速生长期(8月2日至9月28日)BP群体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ZP、B、C群体,A群体显著高于ZP、B群体,D群体显著高于ZP群体;其他时期各群体间差异不显著。应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对BP、ZP、A、B、C、D6个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其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60.3%、55.6%、60.7%、63.3%、61.9%、64.1%,遗传多样指数(Hn)分别为0.185、0.175、0.196、0.192、0.193、0.197。以上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缅甸引进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浙江本地种,同时通过杂交可提高遗传多样性,改良养殖性状。[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67—673]  相似文献   

17.
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目前正逐渐成为国际研究新的热点,但长期暴露条件下对生殖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本文研究了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BPA)以及和壬基酚(NP)联合的作用,对暴露一个世代的斑马鱼(F1)(Danio rerio)的生殖情况、子代质量的影响。将健康的受精卵48h后暴露于200,500,1000μg·L^-1 BPA以及三个浓度与30μg·L^-1 NP的联合,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30μg·L^-1 NP对照。130dph将成鱼置于清水喂养20d,统计每天的产卵量、产卵次数、畸形率、孵化率、卵径、破膜时间以及耐饥时间。以此为终点评估暴露后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与对照相比NP,BPA可以抑制斑马鱼的生殖,两种类雌激素联合作用可以极显著地抑制斑马鱼的生殖(P〈0.01);BPA各浓度组导致F1代畸形率上升(P〈0.05);高浓度BPA抑制产卵量(P〈0.05);BPA200,500μg·L^-1会延长F1代的破膜时间和耐饥时间(P〈0.01),而BPA1000μg·L^-1则产生相反的效果(P〈0.05)。双酚A对斑马鱼的生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酚A和壬基酚有协同效应。长时间暴露于双酚A会影响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蛤蜊的家系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于2008年7月,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了中国蛤蜊家系(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1个全同胞家系:A1、A2、A3……G1、G2、G3),并对各家系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蜊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D形幼虫大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就其生长而言,不同发育阶段各家系的个体大小不同,生长速度不同,受父本效应、母本效应及雄内雌间作用的影响。幼虫浮游期,G1壳长最大,生长速度为10.04±1.67 μm•d-1;A2壳长最小,生长速度为6.07±1.32 μm•d-1。幼虫匍匐期,B3生长最快,其生长速度为29.93±3.67 μm•d-1;D1生长最慢,其生长速度为16.72±2.73 μm•d-1。稚贝期,G3壳长最大,生长速度为83.14±5.85μm•d-1;A2、A3的壳长较小,其生长速度分别为57.78±5.44μm•d-1,55.86±4.48μm•d-1。就其存活而言,幼虫浮游期,A2、C1、E3、F2、G1、G2的存活率较高(>85%),B2、D1存活率最小(<35%);稚贝培育期,G1存活率(70.40%)最高;A1(23.40%)、C2(20.90%)、F1(19.30%)的存活率较低。变态期间,各家系的生长速度不同,G1、G3生长速度分别为7.94±1.53 μm•d-1、7.96±1.52 μm•d-1;D1生长速度最小,仅为5.23±0.75μm•d-1。各家系的变态率不同,B1、E1、G2变态率均在80%以上,E2(41.24%)、F1(43.25%)变态率较低。各家系的变态规格存在差异,随着变态时间的延长变态规格小型化;G1、G2、G3变态规格最大(240μm),变态时间最短(13d);D1变态规格最小,仅为226.65±5.65μm,变态时间最长(17d)。综合各家系生长、存活等早期表型性状,G3生长最快,F2存活率最高,G1产量最高,可进一步作为中国蛤蜊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文章调查了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对虾精养池塘水体中不同形式的碳(C)、氮(N)和异养细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c和N对异养细菌的影响,以期为养殖过程合理调控水质环境提供理论数据。结果发现,池塘中不同形式的P(C)在养殖前、中期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值,中、后期缓慢下降趋于稳定,P(N)在养殖前、中期较低,后期升高并达到最大值;异养细菌数在养殖中期的第56天和养殖后期的第98天出现2个高峰,养殖第70天出现低谷。异养细菌数与总无机碳(TIC)和总碳(TC)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中、后期异养细菌数与C/N(TOC/T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水体中C(主要是有机碳)成为影响异养细菌繁殖的限制性因素,适当添加C源可以促进异养细菌繁殖,吸收转化无机氮,从而达到降低水体中无机氮浓度、提高物质循环利用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蟹类精子计数对其冷冻保存及种群生殖能力的探究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计数蟹类精子数量的速度,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蟹类精子密度的方法。比较了两种蟹类在不同波长(380nm、520nm、760nm)下吸光度(A)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20nm波段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精子密度和吸光度之间也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是:A=0.058×C(R2=0.9928);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吸光度与精子密度呈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是:A=0.061×C(R2=0.9892)。统计检验表明,使用该方法测定蟹类精子数目,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可以加速蟹类精子计数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