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华县是传统的棉花生产大县,棉花生产历史悠久,农民植棉技术成熟,农田水利设施配套较为完善,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也曾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20世纪末,西华县棉花种植面积曾经一度达到4.47万hm2。但近几年来,全县棉花生产出现严重滑坡,植棉面积不足0.33万hm2,2014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仅0.1万hm2。棉花收购价格不稳定,生产投入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周  相似文献   

2.
沙湾县棉蚜发生预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湾县作为新疆棉花生产大县之一,棉花播种面积保持在2.6×104hm2以上,已成为全县龙头产业.但历年由于棉蚜为害,使棉花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2001年,棉蚜在全县中度、局部棉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占棉花总播面积的52.4%,是近年来发生较重的一年,通过准确预报及有效防治,控制了棉蚜危害成灾.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棉花百强县之一,我县的棉花面积、总产、销售量分别占到全省1/3、1/2、1/3,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占全县耕地面积40%左右。近年来,随着棉花长期连作种植,土壤环境逐渐恶化,病虫害连续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繁影响,对棉花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面对低谷,搞好棉花高产创建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塔县2007年棉铃虫局部暴发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又叫钻心虫,是棉花的暴发性、毁灭性害虫之一。2001年最先传入金塔县鼎新镇芨芨村,2005年在全县普遍发生,为害逐年加重,2007年鼎新镇重发生,鼎新镇芨芨村暴发成灾,严重影响了全县棉花产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为此,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4—2007年连续4a对棉铃虫的发生为害、生活史及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在分析其暴发原因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适宜金塔县的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5年,尉犁县推广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推动了全县棉花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全县棉花总产突破100万担大关,创造了尉犁县棉花生产历史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6.
太康县是国家建设的72个优质棉基地县之一。通过技术服务,1987和1988年棉花生产已有较大幅度的增产。为了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为振兴农村经济搞好服务,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建立科技服务网络,搞好技术服务:要实现全县100万亩棉花优质、稳产、高  相似文献   

7.
<正> 寿县位于江淮之间北部,地处淮南坡状起伏丘陵与淮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北部半湿润气候,是安徽省重点产棉县之一.全县年种植棉花在10万亩左右,最多年份达20万亩以上.可是棉花单产很低,解放后38年平均为17.3公斤,最高的1986年也只有39公斤.单产增长速度缓慢,年递增率仅4%. 寿县棉花低产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气象因子进行讨论,试图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 1987年国家确定新乡县为优质棉基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落实植棉面积。通过宣传发动,全面贯彻植棉奖励政策,坚定了棉农的植棉信心,全县1987年植棉17.22万亩。由于准备充足,棉花播种质量好,增产管理措施具体,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取得了棉花大面积丰收。全县九个乡一个镇都实现了棉花增产。  相似文献   

9.
<正> 襄汾县是国家确定的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在连续5年突破50公斤大关的基础上,1989年全县13万亩棉花,平均亩产达到75公斤,比亩产最高的1986年65.35公斤提高14.8%,比1988年亩产50.5公斤增长48.5%。同时,品级也有了明显提高。据测定,1989年全县平均品级为1.48级,比“六五”期间提高1.5级,比1986—1988年三年平均品级提高1.05级。  相似文献   

10.
西华县是个老棉区。由于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重茬面积、重茬年限也随之增加,致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一年比一年严重。特别是2002年,全县33333公顷棉花90%以上的棉田发生此病,并且比往年发病早,时间长,发病重,产量比常年平均减产40%以上,重病区减产达70%左右,严重影响着全县棉花生产的发展和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灌云县地处淮北沿海地区,全县常年植棉2万hm2以上,常年平均皮棉产量1 500 kg/hm2,年产皮棉3万t。2005年灌云县棉花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水灾,在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即8、9两个月,连续降水近800 mm,长期淹水,阴雨寡照,导致全县棉花减产70%的面积占2/3,减产50%的占1/3。全县2万hm2棉花,平均籽棉产量1 552kg/hm2,较正常年份籽棉产量3 900 kg/hm2减产2 348 kg/hm2,全县减收近3亿元。灾后,我们对不同受灾棉田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水涝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抗灾抢管提供科学依据。1灾前棉花生长情况2005年全县棉花由于播种适时,达到…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太湖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据年报统计,2008年度全县种植棉花4467hm^2,总产量5771 t,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棉花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技术普及难,制约了生产稳定发展。本文就太湖县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兴化县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属水网圩区,是我省重点产粮、产棉县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批优质棉和出口棉基地县。全县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以棉花为主体的经济作物。1982~1986年粮食连续五年超过100万吨,1979~1986年,棉花亩产由40公斤上升到80公斤左右,总产由0.7万吨上升到3.5万吨左右。兴化县稳粮增棉,主要抓了四个关键措施: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粮棉协调发展 1.在秋热作物中,适当缩小水稻,扩种棉花。全县水稻面积从1978年的160万亩调  相似文献   

14.
<正>为筛选高产抗病品种,为良种补贴和全县推广提供依据,经多方考证和外出参观考察选中了有"棉花王"之称的冀杂1号。2008年我们首次引进100kg,在全县3个乡镇试种,得到了示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7月下旬,宁河县遭遇了60年不遇的涝灾。7月22日凌晨全县普降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64.5mm,棉花、玉米受灾严重。7月25日全县平均降雨量39.9mm,其中,造甲镇和淮淀乡降雨量超过100mm,暴雨过后又出现了乍晴天气,对棉花作物生长犹如雪上加霜,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严重,同时暴晒造成棉花叶片生理失水,出现急性萎蔫,严重影响了棉花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效益作用的拉动,高台县棉花生产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各乡镇继续把发展棉花生产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措施之一,加大政策扶持、信息引导和科技带动力度,使全县棉花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故城县地处冀东南部黑龙港流域,植棉历史悠久。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植棉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植棉面积突破3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40%以上,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棉花病害特别是雨季棉花气候性病害日趋严重,如棉花枯、黄萎病暴发成灾,棉疫病、茎枯病毁灭性病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影响棉花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通过试验示范,预防为主,科学用药是控制雨季棉花气候型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潢川县种植棉花有较长的历史,但是产量却低而不稳,自1977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亩产量达到30kg以后,面积、单产一直下滑,目前全县棉田面积4.5万亩,亩产皮棉仅23kg,经济效益很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潢川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6天,棉花有效开花结铃期70天左右;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092小时,从4月中旬到10月下旬棉花生育期内200天左右的时间,日照时数为1332.4小时;雨量丰沛,年降雨量达1039mm,光热水资源十分有利于棉花生产的发展。但是,不利气象因素也是造成棉花低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万荣县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4万亩,60%为河滩植棉。棉花上枯黄萎病发生蔓延呈逐年加重扩展趋势。据调查,2002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为0.3万亩,占总面积的10%,为中等偏轻发生;2003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面积为0.5万亩,占总面积的16%,为中等发生;2004年全县发病面积达0.68万亩,占到总面积的22%,为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玉米棉花间作是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在夺取粮棉双高产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1965年由合作、吕四、大兴等公社部分队试种,1967年普及全县,1971年全县玉米间作棉花面积占棉田面积的45.1%.但由于管理上没有抓住,虫害又严重,减了产.1972、1973年只有少数生产队种植,大部分恢复棉花纯作.1974年开始,间作面积又有新的发展.1975年全县种植面积占棉田面积的24.1%.我们调查的七个公社,十四个生产队,42块田,玉米棉花间作的粮食平均亩产1300斤,棉花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