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国蓖麻蚕丝资源开发研讨会议纪要中国蚕学会于1994年11月13日至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县召开了全国蓖麻蚕丝资源开发研讨会。这是继1990年3月湘西蓖麻蚕专业学术会之后,四年来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而召开的一次本专业领域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蓖麻蚕是...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Sanger等人~(32)p—前标记的方法,测定了蓖麻蚕后部丝腺体甘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结构.为了快速和准确地测定不含修饰成分和修饰成分少的RNA的一级结构,我们除了仍部分使用前标记指纹图谱法外,结合使用Donis一Keller等人的凝胶直读法和Stanley及Vassilenko末端鉴法,并作了一些改进,测定了蓖麻蚕后部丝腺体5SRNA的全核苷酸顺序.取五龄盛食期蓖麻蚕(白黄种)后部丝腺体,抽提小分子RNA,将小分子RNA用碱性磷酸单酯酶处理,脱去5、—P,然后分别将单酯酶处理过的未处理过的小分子RNA在10%聚丙烯酸胺平板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制备5脱磷和不脱磷的5SRNA,备用.  相似文献   

3.
孙非  陈元霖 《蚕业科学》1991,17(2):112-113
<正> 家蚕和蓖麻蚕以及蓖麻蚕遗传转化体丝心蛋白氨基酸组成的研究已有资料,但把家蚕、蓖麻蚕、柞蚕和天蚕四种蚕丝心蛋白氨基在含量上的差导进行分析研究在国内尚无报道。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四种蚕的丝心蛋白氮基酸在含量上的差异作了科间、属间和种获得的家蚕和蓖麻蚕科间杂交后代丝心蛋白氨基酸组成与基本蓖麻蚕在含量上的差异也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按照Sanger等人建立的前标记指纹图谱技术,并采用稍加改进的双向电泳装置,测定了蓖麻蚕后部丝腺体甘氨酸转移核糖核(tRNA Gly)的全结构.于五龄蓖麻蚕(白黄种)的第二和第三天,分二次腹腔注射P~(32)—NaH2PO4溶液,(每次8—10条,每条蚕2.5mCi—3mCi).第五天解剖,取出后部丝腺体,抽提小分子RNA,通过10%垂直平板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分离.必要时可进行第二向20%凝胶电泳分离)得到纯度约80%的p32—tRNA Gly.  相似文献   

5.
蚕丝心蛋白的亚基及其分子量、氨基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玉兰  孙崇荣 《蚕业科学》1994,20(2):100-104
试验以家蚕、野桑蚕、天蚕、柞蚕、樗蚕、蓖麻蚕为材料,测定了丝心蛋白及其亚基的分了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丝心蛋白亚基的组成家蚕、野桑蚕表现为H-L型,天蚕、柞蚕、樗蚕、蓖麻蚕为H-H型。家蚕蛾科的蚕类与天蚕蛾科的蚕类在丝心蛋白氨基酸组成上,具有种待异性,各种蚕类丝心蛋白氨基酸组成差异同它们的分类地位相一致。从家蚕和野桑蚕绢丝腺液状丝心蛋白中分离出小亚基,小亚基的氨基酸组成和大亚基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广西蚕业》1995,32(1):17-20
中国蚕学会于1994年11月13日至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县召开了全国蓖麻蚕丝资源开发研讨会。这是继1990年3月湘西蓖麻蚕专业学术会之后,四年来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而召开的一次本专业领域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姜玉兰  孙崇荣 《蚕业科学》1995,21(3):173-177
以家蚕、野桑蚕、天蚕、柞蚕、樗蚕、蓖麻蚕为材料,用SDS-PAGE法对成熟幼虫丝腺分区进行丝胶蛋白多肽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六种蚕类丝胶蛋白表现出不同的多肽组成。  相似文献   

8.
蓖麻蚕(一)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属昆虫纲、鳞翅目、蛾亚目、天蚕蛾科。日本副教授小泉清明编写的“蓖麻蚕的研究”从学术上已阐述了蓖麻蚕的名称、外部形态、发育经过、习性及饲育、茧、丝的性状、饲料蓖麻、经济性(实际的饲育方法详见惠利蚕研究会编的“惠利蚕饲育其它见上述法”论文和单行本).  相似文献   

9.
蓖麻蚕原产于印度,于20世纪50年代初成功被引进我国。由于蓖麻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继家蚕和柞蚕之后在国内有着较大饲养规模的泌丝经济昆虫。回顾了蓖麻蚕在我国的休眠及食性驯化过程、蓖麻蚕的遗传育种研究,汇集了一套蓖麻蚕饲养及消毒防病技术,总结了蓖麻蚕产业的发展概况,对蓖麻蚕的综合利用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了小结,旨在为中国蓖麻蚕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提出在当前严苛的耕地保护制度下,适度发展蓖麻蚕产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建议参照家蚕的“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蓖麻蚕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蓖麻蚕是一种野蚕,这种蚕茧不适于缫丝,多采用短纤维成纱的方法加工成绢丝纱.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纺织纤维,其相对强度比一般天然短纤维高一些,近似于高强低伸型纤维.蓖麻蚕丝织物的服用性能比较好,特别是手感柔软有优雅的光感效果,为蚕丝以外的其他纤维所不及.蓖麻蚕丝的细度介于桑蚕丝和柞蚕蚕丝之间,可纺45支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印度政府为完善其东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养蚕业,制订出一项发展蚕桑生产的新计划。 该计划的内容包括增加桑树种植面积、建立蚕种生产中心等。目标是针对穆加丝和蓖麻蚕丝两个品种。其方案为:帮助销售机构进行蓖麻蚕丝的销售;扩大蓖麻种植面积;建立一个蓖麻蚕种生产中心;建立中央蓖麻蚕研究所;建立培训中心。计划还规定要扩大穆加蚕饲料的种值;建立2个穆加蚕种生产中心;发展和使穆加蚕  相似文献   

12.
蓖麻蚕是一种资源昆虫,因喜食蓖麻叶而得名。茧呈榧子形,顶有孔,色白,是绢纺的好原料。 饲养蓖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把饲养蓖麻蚕与种植蓖麻籽结合起来,促进蓖麻籽的生产;二是蓖麻蚕除食蓖麻叶外,也可食木薯、臭椿等树叶,饲料丰富;三是蓖麻蚕的饲养时间短,从孵化到结茧,只有18d左右,一年可连续饲养多次;四是蓖麻蚕一生需饲料很少,每条蚕一生只吃不足5g的蓖麻叶;五是蓖麻蚕的生活力强,不易染病,管理也比较简单。因此,对蓖麻蚕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饲养。 蓖麻蚕的饲养管理方法,大体上和桑蚕相同。但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蓖麻蚕(包括木薯蚕等)已成为我国蚕业中的一个种类.在五十年代初期,生物学家朱洗先生曾大力提倡过,但至今还为数不多.主要是经济效益较低.也即蓖麻蚕茧的实用价值低于桑,柞蚕的下脚茧.而且蓖麻茧丝染色亲和力差等.以致蓖麻绢丝与用桑,柞蚕下脚茧为原料的桑,柞绢丝竞争力较差.但目前由于绢丝和用短丝混纺的混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丝织品文物鉴定的需要,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氨基酸分析等检测技术,对家蚕茧丝和蓖麻蚕茧丝、天蚕茧丝的外观形态与丝蛋白分子构象进行研究。家蚕茧丝的横截面积小,但圆整度较高;蓖麻蚕茧丝、天蚕茧丝的横截面积大,但形状较扁平。傅里叶变换红外图谱964 cm-1处吸收峰可作为区分家蚕茧丝和其他2种蚕茧茧丝的依据,而780 cm-1处吸收峰又可作为区分天蚕茧丝和蓖麻蚕茧丝的依据;家蚕茧丝与其他2种蚕茧茧丝的丝蛋白分子构象类似,均以β-折叠为主。3种茧丝的结晶度大小、热分解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天蚕茧丝、蓖麻蚕茧丝、家蚕茧丝。与其他2种茧丝相比,家蚕茧丝蛋白中小侧基氨基酸的比率较高,结晶化相对较容易。综合各项检测分析结果可知,家蚕茧丝和其他2种蚕茧茧丝的结构差异显著,蓖麻蚕茧丝、天蚕茧丝的聚集态结构较家蚕茧丝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一工作,目的在于将蓖麻蚕和樗蚕的微粒子病病原虫的孢子结构,及其生活史作一系统的研究。1963年5月下旬,用樗蚕的微粒子以添食的方法,人工感染蓖麻蚕“申兰”无毒母蛾的健康子代(F_(72)),浓度为3200个/mm~3。7月下旬又用蓖麻蚕微粒子以同样的方法,人工感染蓖麻蚕健康母蛾子代(F_(73)),浓度为10,360个/mm~3。添食后,定时取材,制成涂片,以Giemsa液染色(细胞质呈兰紫色,细胞核呈红色)。孢子的形态结构则采用Giemsa液或铁矾苏木精液染色。并以人工方法(Kudo,1918)使之释放极丝,置于暗视野和相差显微镜中加以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设计了8种平板簇具对木薯蚕进行吐平板丝试验,通过试验筛选,认为采用纸板、塑料小蚕网和竹编平板丝器具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蓖麻(木薯)蚕绢丝市场看好,我区蓖麻蚕生产处于恢复发展时期,为了便于广大蚕农掌握蓖麻蚕(木薯蚕)的饲育技术,我们约请从事蓖麻蚕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根据1988年辅的《木薯蚕(蓖麻蚕)生产技术》,重新编写了“广西蓖麻蚕(木薯蚕)饲育技术要点”,供从事蓖麻蚕生产的蚕业辅导员和广大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蓖麻蚕是继桑蚕、柞蚕之后,在我国形成产业的绢丝昆虫。蓖麻蚕原产于印度,20世纪40年代引进我国,初期因未掌握共生活习性与饲养繁殖方法而导致饲养失败。195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蓖麻蚕在我国不同地域越夏、越冬及品种选育、保存、消毒防病、大规模饲养,制种繁育等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以后大规模开发蓖麻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在脱皮激素对木薯蚕吐平板丝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脱皮激素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对木薯蚕吐平板丝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可减少蔟中爬动,缩短吐丝时间,并可提高吐丝量。这些影响是有利用价值的。因而脱皮激素在木薯蚕吐平板丝的应用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蓖麻蚕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泌丝昆虫,可全年人工饲养,除生产绢纺原料外,还是很好的昆虫食品资源。在对23个蓖麻蚕品种5龄幼虫、蛹、蛾的主要营养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食用开发的专用蓖麻蚕品种。对23个蓖麻蚕品种蚕体营养品质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蓖麻蚕5龄幼虫、蛹、蛾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为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23个蓖麻蚕品种基于5龄幼虫营养品质的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桂B、广白黄、B2,这3个品种可作为蓖麻蚕幼虫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基于蚕蛹营养品质的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南一、红蚕、广白黄,这3个品种可作为蓖麻蚕蛹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基于雌蛾和雄蛾营养品质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花白、B2、白友,681、南一、小花白,可分别作为蓖麻蚕雌蛾、雄蛾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上述可作为蓖麻蚕食用开发的品种,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蓖麻蚕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