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合细菌改善老虾塘底质环境的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州市拥有虾塘4万多亩。由于虾价高、市场看好,群众自发投资开塘养虾的热情甚高。但近几年来由于虾病的袭击,我市养虾业也几经挫折,尤其是以往一些被认为条件较好的老虾塘,由于连年高密度放养,积污严重、池底恶化,现在几乎陷入造造发病,甚至失败绝产的境地。1993年以来.我市东里镇堵海虾场、调风镇坎园虾场、雷高镇仙脉虾场、海田镇望楼虾场等,先后受虾病袭击,都有过连片发病、失收的记录。现在我市已严重老化的虾塘已近2万亩,因此如何改造老化虾场,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雷州市地处亚热带,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406公里,发展对虾养殖得天独厚。目前全市拥有虾塘57000多亩,年商品虾产量近4000吨,产值约2亿元,已经形成育苗、养殖、销售、服务一体化经营的格局,养虾业已经成为我市海水养殖的支柱。随着虾场的开发,昔日荒凉偏远的海滩现在淌金流银,成为我市经济最活跃的走廊。我市养虾业走过的是—条科技兴虾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市养是业日益发展,但是虾塘也日渐老化,污染严重,虾病频发,已成为困扰养虾生产者的在一大问题。1991年以来我局承包遂溪县黄略镇三元围虾场养虾,由于采取了不同品种轮养和混养,较好地克服了对虾病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1990,(3):16-17
八十年代中期,我省沿海的养虾业发展很快,全省开发虾塘面积达二十余万亩。几年的实践证明,由于生产规模过大,上马过急,场地施工质量差。还有许多虾塘底质偏酸,纳潮换水困难,不加改造就无法养虾。加上近年来虾价跌落,市场疲软,养虾成本高,亏损大,也影响了虾农的积极性,造成很多虾塘丢荒,不能发挥这些水面应用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台州地区的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但前几年由于虾病蔓延、连续遭受台风袭击等原因,养虾业出现滑坡现象。为了巩固和发展养虾事业,根据本地区的虾塘条件,提出了“以虾为主,虾贝同养,综合利用,立体养殖”的设想。经过二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89年全区虾塘综合利用面积占51.7%,至1990年扩大到78.4%。  相似文献   

6.
党江镇南域村有25个自然村小组,农户863户,总人口3251人。全村有虾塘面积109hm^2,586口,养殖户525户。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高产高效健康养虾模式,成功摸索出一条颇具地方特色的打井抽水养虾新路子,取得了显效益。2003年,全村养殖南  相似文献   

7.
我市对虾养殖是从1979年开始的,但一直发展缓慢,到1986年只有虾塘7286亩。1986-1988年,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共投入资金近3千万元,其中:合浦县2千多万元,北海大冠沙虾场500多万元。共建成虾塘1万亩。使养虾面积达到近2万亩。另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罗氏沼虾池塘精养高产的各技术环节,主要包括的虾培育、虾塘设施、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养对虾池塘是养虾致富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县4万亩对虾塘80%以上属于低产虾塘,塘大、水浅、水门不配套,进排水渠道系统不合理,虾池老化,底质有害物增加;暴发性虾病连年发生,致使养虾风险增大,产量及效益相对下降。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消除人为的养虾风险,提高单产和效益,必须有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总结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近期对全区近667 hm~2 200多户养虾塘口进行了调查。据调查统计,2006年82.4%的养虾户盈利,每667m~2平均利润2 520元,最高的达4 318.47元,但也有17.6%的养殖户保本和亏损,亏损额最高的几乎血本无归。本文就造成养虾亏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市从 1978年引进罗氏沼虾 ,至今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 ,我们逐渐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1 虾塘坡度要大 ,塘底淤泥要少虾塘坡度影响产量高低。虾塘坡度不能太陡 ,太陡养不好沼虾。要求坡度 1∶2 5~ 3。因为沼虾喜欢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地带栖息活动 ,坡度大 ,就在池塘四周造成了一个浅水地带 ,给沼虾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有利于其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塘底淤泥多养不好沼虾。因为淤泥多消耗氧气 ,繁生病菌 ,污染水质。但没有淤泥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贮存。因此 ,要求塘底淤泥在 10厘米以下。2 采…  相似文献   

12.
海康县从1988年开始试养斑节对虾,面积仅1000多亩,到1992年已发展至20000多亩。在养虾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养虾成败的关键。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从虾塘条件、投饵技术、收获方法及养殖方式等方面,提出有关降低养虾成本的途径和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对虾产业三亚综合试验站和三亚海棠区铁炉养殖场、乐东莺歌海镇金大角养殖场合作,引进斑节对虾新品种(新品系)"南海1号",在该虾场试验养殖。本文就这两个养殖场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探讨斑节对虾新品种"南海1号"在海南的养殖前景。一、池塘准备1.清理池塘铁炉虾场有虾塘12口,总养殖面积约72亩,已有17年的养殖历史,以粗养方式为主。金大角虾场有虾塘6口,面积30亩,是2009年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中山市省第三水产良种场,去年大面积养殖罗氏沼虾获得丰收。全场314亩虾塘,总产罗氏沼虾27475公斤,比前年17045公斤增产60.7%,其中1.5万公斤首次出口港澳,创汇60万港元。全场44户养虾职工,户均纯收入3746元,而每天劳动量只有3~4个小时,该场是当地收益大,收效快,创汇多,劳动强度小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正>密集养虾区,是指一个面积大且长时期养殖相同虾种的集中区域。密集养虾区积累了较多的致病源,以至病疫频发,养殖减产、失收。(详细分析见笔者发表于《海洋与渔业》2013年第3期的《"久耕不收",虾塘歉产》)。珠江口西江沿岸的窄长地带集中养殖了50万亩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其中罗氏沼虾养殖了30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了15年。  相似文献   

16.
天气异常,虾病多发,常给养虾带来巨大风险。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虾农林金胜应用酵素菌技术养殖草虾,获利丰厚,在当地传为佳话。林金胜承包虾塘50亩,2009年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廉江县养虾(集团)公司龙营围万亩虾塘建于1986年并开始养虾。起初该场沿袭北方养殖模式,以小贝类、下杂鱼等生饵为主要饲料,而且投饵量过大,造成虾池污染严重,池底淤泥过厚,水质恶化,缺氧泛塘,细菌丛生,病害多,虾生产缓慢,成活率低。不仅连年失收,而且虾池提早老化,生产力受到破坏。为寻求解决污染的途径,从1990年起,  相似文献   

18.
我省有虾塘面积达22.9万亩,近几年来从粤东至粤西,先后发生了大面积的暴发性虾病,尽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但效果不明显,而病情严重。据1994年统计,全省暴发性病面积达93254亩,占全省养虾面积157803亩的59%,使海水对虾生产出现大滑坡。近年来由于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部分对虾塘转养鱼或养其它品种,精养虾池面积有所减少,对虾产量有所下降,虾农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厄瓜多尔虾类养殖业发展很快,这与该国继续扩建虾塘的结果有关。据报道虾类现在已经成为厄瓜多尔领先的水产商品,大约有75%的虾类生产于虾塘,使该国成为世界养虾业的领先国家。自1975年以来,其虾类的出口量已经增加六倍多。  相似文献   

20.
合浦县廉州镇养虾专业户龙某吸取以往养虾失败的教训,1996年全程使用光合细菌养虾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龙茶去年到党江镇本案村承包虾塘8口,平均水深五米,面积17o亩,于5月15日投放斑节对虾苗120万尾,平均亩放苗7058尾,经过130天的精心喂养管理,去年9月20日开始收虾至10月2日收获出售完毕,共收获对虾17425公斤,成活率43.6%,平均亩产1025公斤,平均每公斤虾销售价71元,销售收入123.9万元,平均亩产值7288.2元,扣除总成本sl.59万元(包括塘租金sl万元,虾苗款78万元,全程施放光合细菌12次,每次2550元,计3.06万元,投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