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分析秸秆禁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秸秆还田技术为主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议卫辉市秸秆禁烧工作存在问题及相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调查情况,根据卫辉市秸秆禁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有效的措施,以使全市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1小麦品种的新类型 矮秆型小麦是小麦矮化育种的重要亲本材料(表1),矮秆小麦在抗倒和秸秆禁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矮秆小麦是小麦、玉米粮食产区完善与玉米秸秆掩青技术相配套的、小麦秸秆生态禁烧的新途径;同时也是降低小麦生产成本、由精耕细作型向简单效益型转变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4.
左永明 《种子世界》2021,(7):0171-0173
巍山县是大理州产粮大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宝贵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秸秆产量增加以及煤、电、液化气的普及,巍山县开始出现秸秆利用过剩问题,部分地区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影响山林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性社会问题,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推进综合利用水平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作物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数量迅速增加,但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同时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形势依旧严峻。为了寻求有效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本文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综述,重点对农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及作物带来的利弊进行讨论,最终提出就地堆肥技术和新式联合作业机械的应用将会是解决当下秸秆还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还田及其有效还田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作物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数量迅速增加,但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同时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形势依旧严峻。为了寻求有效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对农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及作物带来的利弊进行讨论,最终提出就地堆肥技术和新式联合作业机械的应用将会是解决当下秸秆还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夏收秋收时节,屡禁不止的秸秆露天焚烧"狼烟四起",既污染大气环境,又影响交通运输安全,更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要实现秸秆的全面禁烧,关键是给秸秆找出路。怎样才能给秸秆找出路,实行综合利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全力抓好全量还田。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解决秸秆出路的主导方式,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进入收割黄金期前,为有效应对小麦收割后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等问题,山东省平邑县温水镇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强化专项治理。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完善人员配置。针对此次秸秆禁烧专项治理工作,温水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政府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完善人员配备,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许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秸秆禁烧是地方政府管理的难题之一。通过应用“3S”技术,即RS在高温热源像点的发现与探测、GIS用于辅助确定高温热源像点的定性和统计制图、GPS用于火点的精确定位。3S技术对夏季秸秆焚烧进行动态监测与监控,可以科学、准确地了解秸秆焚烧动态变化情况,提高预警能力和监督检查的效率,为交通和航运部门提供由于烟雾对高速公路和机场等造成的影响程度与范围,减少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环保污染、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落实新颁布的《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实现秸秆全面禁烧,改善农村环境,辽宁省丹东市近几年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方针,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果。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情况2017年,辽宁省丹东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4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98.6万吨,农作物秸秆产量103万吨。对此,丹东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小麦秸秆焚烧、控制污染和提高田间留茬的利用效率,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留高茬收割后立茬、粉碎、焚烧3种秸秆还田方式及化肥减量施用(参照N 180 kg/hm2、P2O5 90 kg/hm2)对春小麦复种油菜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秸秆还田的措施与传统低茬收割比较,小麦、油菜的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小麦单产以麦茬粉碎还田处理最高,复种油菜单产以秸秆焚烧还田最高,总产值、劳动生产率以高施肥、麦茬粉碎还田的处理最高,分别达26752元/hm2和59.45元/工日,纯收益、土地净产率和产出投入比以麦茬焚烧还田、化肥减量15%的处理最高,分别达20346元/hm2、11346元/hm2和1.76。化肥减量15%时,各高留茬秸秆还田处理间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证明在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保证条件下,化肥较当前高施肥水平降低15%在生产中是可行的。从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保护环境的综合因素分析,在小麦复种油菜生产中推荐的方案是小麦留茬20~25 cm收割,旋耕粉碎还田后复种油菜。  相似文献   

12.
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技术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秸秆浪费和田间焚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秸秆还田技术以及高效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本文介绍了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秸秆还田的方式以及常见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应用,阐述了作物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作物产量的效应。本文分析了秸秆还田的利与弊,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发展作物秸秆还田的关键是走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为制定玉米秸秆还田配套的合理耕作方式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合众11为试验材料,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免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不还田、旋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不还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不还田6个处理,测定并分析玉米产量及相关因子、钾积累量、钾转运量及利用效率。与免耕相比,翻耕和旋耕的玉米产量、钾积累量及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钾积累量。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各指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免耕+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翻耕+秸秆还田和旋耕+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产量和钾积累量与利用效率。在6种耕作模式中,翻耕+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和钾素积累量最高,2016年产量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提高了32.19%,2017年提高了23.30%。钾素积累量2016年抽雄期、成熟期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分别提高了19.86%、14.15%,2017年抽雄期、成熟期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分别提高了40.75%、20.03%,且与免耕+秸秆不还田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产量和钾素积累利用的提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翻耕是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海参制品中盐分测定方法。对比煮制法、沉淀蛋白法和灰化法3种方法处理样品后,再利用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3种方法测定样品中的盐分。结果表明,灰化法制备试液具有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准确度高等优点;直接滴定法精密度满足试验需求,操作简便,适合海参制品的盐分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秸秆及绿肥浸提液对水稻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秸秆及绿肥对水稻的化感作用,为稻田秸秆及绿肥还田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测定稻草、油菜秸秆、麦秸、紫云英及紫云英+油菜混合浸提液对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秸秆及绿肥对水稻的化感作用。不同秸秆及绿肥化感作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只是不同程度地延迟了种子的发芽进度;不同浓度的各浸提液对水稻幼苗鲜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稻草、油菜秸秆、麦秸、紫云英及紫云英+油菜浸提液各浓度下对鲜重的最大促进作用分别为16.84%、6.72%、17.50%、16.13%、25.84%;稻草、油菜秸秆、麦秸、紫云英及油菜+紫云英的综合敏感指数分别为4.70%、4.10%、7.96%、0.94%、5.20%。各秸秆及绿肥对水稻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紫云英与油菜混合使用对水稻的化感促进作用较二者单一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The technology of incinerator fly ash as the main material and the core carbonaceous reducing agent, and the necessary absorption of chlorine and catalyst made of composite pellets, Into the garbage incineration furnace temperature reduction decomposition of dioxin, heavy metal forming glassy slag. The fly ash harmless treatment, fly ash in the incineration plant in their complete closed circulation waste disposal to achieve, Provides the optimum technical route for the treatment of MSW fly ash.  相似文献   

17.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思考与秸秆多途径利用商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秸秆处理方式和培肥地力措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随着秸秆产量的不断增加,连年秸秆直接全量还田导致的问题凸显。为了给作物秸秆科学利用途径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笔者梳理与权衡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的正负效应,思考与讨论了连年秸秆直接全量还田实践下秸秆腐解不完全存在的潜在隐患,总结了作物秸秆的多途径利用方式和技术,并对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物秸秆利用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长期秸秆直接全量还田致使土壤中积聚大量未腐解的有机物质,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的负担,最终可能会超出农田的最大承载力,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因此,生产上应在保证土壤地力持续提升的秸秆还田量基础上,因地制宜多领域综合利用作物秸秆。  相似文献   

18.
哈茨木霉菌对小麦秸秆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能力,降解秸秆,有利于还田,减少生物质能源的浪费。通过连续多次提取木霉菌,以秸秆降解率为指标,研究木霉菌对秸秆降解能力。以秸秆失重率,秸秆中N、P、K中含量变化为指标,通过多次提取木霉菌,提高了其降解秸秆能力,提取到第4 次时,木霉对秸秆的降解率为最高,当提取到第5次时秸秆降解率略有下降,到第6次时下降最为明显。多次提取木霉菌,可能提高木霉菌降解秸秆的能力,但不是次数越多越好,以4次为宜。  相似文献   

19.
旨在明确不同农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下对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秸秆,测定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和损失率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的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水稻和油菜秸秆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氮含量显著提高5.79%和30.06%,4种作物秸秆焚烧处理较炭化处理均显著提高磷、钾含量。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有效降低氮和磷养分的损失率。不同轮作制下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能提高旱作区玉米产量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来培肥土壤,且水旱轮作区施用效果优于旱作区。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秸秆是一种农业可再生资源,含有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秸秆还田既可以缓解因秸秆废弃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有助于改良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笔者介绍了秸秆还田的主要方法,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成果,从秸秆的主要成分,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作物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秸秆还田配套施用技术和综合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阐述了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可为综合利用秸秆还田技术与形成各产区配套的还田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