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金冠苹果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形态学过程及其物候期。观察到从小孢子母细胞到成熟花粉粒约需15—16天;小孢子母细胞城数分裂过程约需2天;小孢子时期(单核花粉粒)约需2—3天;二核花粉到花粉粒成熟即将散粉约需10天左右。金冠苹果(Golden Delicious)是重要的高产苹果品种,果实品质优良,栽培面积较广。  相似文献   

2.
3株拮抗酵母菌对苹果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采用刺伤苹果接种酵母菌的方法,研究了3株拮抗酵母菌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引起的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株酵母菌孢子悬浮液对青霉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80%~96%;3株酵母菌可以在苹果果实伤口处接种后的前3 d快速定殖,在之后的5 d保持稳定;在PDA对峙培养中,酵母菌不能抑制病菌的生长,而在其液体培养中,酵母菌孢子悬浮液能显著抑制青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其上清过滤液和灭菌液不能抑制果实的腐烂,表明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营养和空间竞争。  相似文献   

3.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均引起苹果烂果 ,本研究发现轮纹病是导致苹果烂果的主要原因。采收期病果中轮纹病占 82 .99%~ 91 .0 8% ,炭疽病占 6.87%~ 9.4 8%。贮藏期病果轮纹病占 78.50 %~ 80 .56%。两病均具有前期侵染、后期发病、潜伏期长的特点。苹果轮纹病菌的侵染初期在 5月 ,侵染盛期在 7~ 8月 ;苹果炭疽病菌的侵染盛期为 6~ 8月。果园内 4~ 9月均有孢子活动。孢子散发初盛期为 5~ 6月 ,盛期在 7~ 8月 ,田间孢子散发盛期与病菌侵染盛期相吻合。果实感病率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高于成熟期。采收前 3 0d和贮藏 3 5d内为果实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决定两病当年发病早晚和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病菌孢子释放、侵染及田间果实发病均与降雨密切相关。温度只影响孢子散发的初始期 ,而对病情发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枸杞炭疽病菌对成熟果实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往研究认为,枸杞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Penz)仅侵染花、花蕾、青果,一般不会对成熟果实进行侵染。本研究证明:室内和田间接种孢子均可对成熟果实造成侵染危害。室内在16~36℃条件下接种孢子,均可造成侵染,以28~32℃侵染速度较快;在76%~92%RH条件下接种孢子,均可造成侵染,以92%RH侵染速度最快。田间接种孢子后,成熟果实危害病指最高达49.33;成熟果实晾晒过程会继续发病,危害病指最高达57.2。  相似文献   

5.
<正>轮纹病是苹果重要病害之一,在山东果区发病株率可达90%以上,树体带菌率居高不下,不套袋富士果实发病率在20%以上,在枝干轮纹病严重发生的果园,病果率大于50%。轮纹病目前已成为山东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轮纹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偶尔危害叶片。1病害识别1.1果实果实上轮纹病全部是枝干上干腐病斑、马鞍状病斑和轮纹病瘤散发的孢子侵染所致。多于果实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病,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形成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大,呈淡褐色或  相似文献   

6.
红富士苹果果实炭疽病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具有炭疽病症状的红富士果实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培养,获得苹果炭疽病菌株(编号为Acg1),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根据分离菌株的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r DNA-ITS序列分析将分离到的Acg1菌株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7.
采集具有炭疽病症状的红富士果实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培养,获得苹果炭疽病菌株(编号为Acg1),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根据分离菌株的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rDNA-ITS序列分析将分离到的Acg1菌株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探索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抑制的效果、原理、浓度等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两种提取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果实防治,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离鉴定,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抑制试验,测定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培养4 d气生菌丝开始由白色转为灰绿色。在培养6 d后开始产生(9~24)um×(3~4.5)um大小的桔红色苹果炭疽病菌孢子;10 mg·mL~(-1)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5.63%,2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100%;1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远大于农药的抑制效果,以200 mg·mL~(-1)以上的浓度抑菌效果最好;200 mg·mL~(-1)、10 mg·mL~(-1)的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38%和30.38%;20 mg·mL~(-1)的提取液接种4 d和6 d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00%和64.71%,超过常用多菌灵的预防作用,但治疗效果在接种后4 d和6 d时治疗效果仅为30.26%和0.04%。【结论】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效果,而且效果远大于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随着蒜汁浓度的升高而对炭疽病病丝、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在增强。  相似文献   

9.
内源激素对苹果果实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苹果果实生长变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以及苹果开花座果、幼果生长和果实成熟受内源激素调控的机理,指出了苹果果实在生长前期主要受GA、CTK、IAA类促进生长型的内源激素调控,苹果的成熟主要受ABA、Eth类促进成熟衰老的激素调控,并且各内源激素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造成烂果病的主要原因是轮纹病,其次是炭疽病。苹果轮纹病主要病状为树皮粗糙,又称粗皮病,严重时出现病瘤,主要危害苹果的枝干和果实,受害时多以谢花后小皮孔未愈合时孢子菌浸入果实,因为孢子菌具有潜伏浸染的特  相似文献   

11.
苹果无病毒和带病毒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无病毒和带病毒品种光合特性和生长结果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无病毒的光合产物输出量、总光合强度和产量明显高于带病毒品种,而叶片净光合强度则出现带病毒品种高于无病毒品种的趋势,在四个无病毒苹果品种中,74—42的光合强度景高,其次为红星和金冠,最低者为富士。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除Z_n外都偏低,其中仅C_a含量出现无病毒品种高于带病毒品仲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苹果制干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预测干制品品质的目标,为苹果制干专用化原料的筛选提供方法依据,为明确苹果干制品品质形成的基础物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来自7个不同主产区的21个主栽品种,共34份苹果鲜果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1)利用压差闪蒸干燥方法制备34份苹果鲜果的脆片样本,测定苹果脆片17项品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并筛选得到苹果脆片品质评价核心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脆片核心指标权重值,构建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并计算得到脆片综合评价得分。(2)测定34份苹果鲜果样本22项品质指标,与脆片核心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与脆片品质相关的果实特征指标。选用29个样本以果实特征指标为输入,对应脆片综合评价得分为输出,利用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学习模型;其余5个样本为验证样本,评价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变换3组学习样本构建3个学习模型,对比3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验证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与稳定性。【结果】 苹果脆片L*值、脆度、膨化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被确定为不同样本脆片品质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构建的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综合得分=L*值×0.3724+脆度×0.2665+膨化度×0.1583+可滴定酸含量×0.0890+可溶性糖含量×0.0569+粗蛋白含量×0.0569。34个苹果鲜果样本制得的脆片综合得分范围为0.2069—0.7933,存在较大差异,得分排名前3的苹果样本为‘辽宁华红’‘辽宁华金’和‘山东烟富6号’,排名最后的苹果样本为‘陕西秦冠’。基于脆片核心指标与苹果果实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苹果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作为果实制干适宜性评价的特征指标。以果实特征指标值为输入层,对应苹果脆片综合评分为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学习模型,可实现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的定量预测。该方法建立的学习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变换学习样本得到的3个学习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线性拟合后决定系数R 2均大于0.95。【结论】 苹果制干适宜性可由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进行评价,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可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定量预测其制干适宜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毛叶水栒子,水栒子与M_9的枝条组织解剖构造和砧木对甜黄魁、金冠及红星苹果幼树枝、叶、果实的生长动态、树体大小、叶片组织解剖构造和叶内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外界条件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毛叶水栒子和水栒子是苹果的极矮化砧,嫁接在栒子和M_9上的苹果幼树生育期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砧木的组织解剖构造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证明栒子较M_9抗旱。  相似文献   

14.
无病毒与带病毒苹果树的内含物及生长结果习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无病毒和带病毒富士、金冠苹果树的内含物及生长、结果、产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病毒树的内源激素、核酸、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带病毒树的含量;无病毒树较带病毒树生长强,分枝多,成花易,早期产量高;但二者的果实营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系统地观察了新红星苹果从减数分裂到花粉发育成熟的全过程。观察结果表明新红星苹果的减数分裂是典型的双子叶类型,顶花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是同步的,侧花则极不同步。观察认为胼低质累积有利于花粉母细胞及小孢子的散开。药室内壁(纤维层)不是1层细胞而是2~3层;中间层直至开花期花药将要开裂时仍然存在。从减数分裂至二胞花粉形成只需5~6d的时间。绒毡层为腺质型,在单枝花粉粒形成时绒毡层开始退化,二胞花粉期绒毡层解体消失。扫描电镜观察10个品种的花粉粒形态、大小、纹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以丹霞、富士、乔纳金、嘎啦4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疏花剂施易乐(清水为对照)对其中心花及果实进行喷布,并对不同生长期的果实横径、纵径和成熟期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施易乐对幼果的正常膨大以及中后期的果实生长速度无不良影响;对果实品质指标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苹果萌芽前根外营养(P,K,Ca,B)的吸收分配及与果实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萌芽前根外营养可明显提高长枝、短枝和幼果中的N、P、K含量。对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明显,全红果率和优等级果率达93.3%和94.5%,比对照提高15.1%和17.0%。P、K可提高果形指数、全红果率和优等级果率。K、Ca可提高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公路旁苹果园铅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0国道陕西洛川境内京兆路段和永乡路段公路旁苹果园内果实、叶片和土壤中的铅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公路两旁200m范围内果园的土壤、果实和叶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面铅污染,距公路越近,果实、叶片、土壤中的铅含量相对越高;距公路100m范围为主要污染区域,此范围内苹果果实铅含量严重超标;不同路段因车速不同,果实、叶片和土壤中的铅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An extract of immature Wealthy apple seeds, containing substances with gibberellin activity, was applied to unpollinated blossoms of the same variety, resul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mature seedless fruits. The implic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normal process of fruit-se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对比RGB(红,绿,蓝)颜色空间下各颜色分量间多种色差运算的自适应阈值分割与基于H(色调)和S(饱和度)的K均值聚类算法对苹果影像的分割,选取适宜于自然生长状态下成熟期苹果影像分割的最佳算法分割目标物.在影像分割的基础之上,通过计算影像中苹果区域的总面积与单果平均面积之商确定苹果数目.试验结果表明:1.1×R-G色差运算结合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对成熟期苹果影像有较好的分割效果;以影像中苹果总面积与单果平均面积之商确定苹果数目的算法准确率可达82.18%,计数方法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