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用麻酱渣、豆粕等充分发酵腐熟的肥液浇花,效果很好,很多人都在用。但这种肥液最大的缺点是太臭,不适合在居室和封闭阳台内使用。而经过二次发酵,臭味就大大减轻了。做法是把发酵好的肥液装入塑料瓶里,上面留出一小段空隙,拧上盖子,利用肥液中的厌氧菌进行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2.
曹涤环 《科学种养》2008,(10):13-14
晚稻生长后期,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逐渐减弱,而叶片仍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如能抓住这个时期进行叶面喷肥,让叶片直接吸收利用肥料,及时满足水稻孕穗灌浆所需的营养,则可达到用肥少,见效快,是晚稻高产栽培的有效措施。晚稻后期叶面喷肥的肥料种类有:  相似文献   

3.
1 肥床不肥及对策 实践中真正按照肥床标准培育苗床的不多,有些苗床都是在播种前施些化肥,普遍存在肥床不肥的现象。因此很难培育出理想的壮秧。第1,在水稻肥床旱育技术中,肥床是基础。科学的肥床培育,应该首先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弱酸性菜地或旱地,尽量不用水田做苗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性重和多年施用草木灰等亦不宜做苗床。第2,苗床培肥越早越好,一般秋冬季开始。施肥量是每平方米施碎秸秆3~5kg,腐熟人畜粪2-3kg,过磷酸钙0.25kg。忌用草木灰、灰土粪等碱性肥料。采取干耕干整干施的全层施肥法。  相似文献   

4.
茄果类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指用基质代替土壤、用有机固态肥代替传统营养液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仍具有一般无土栽培的特点.如改善作物品质、减少农药用量、产品洁净卫生、节水节肥省工等。另外,它还具有用有机固态肥取代了传统的营养液,操作管理简便,大幅度降低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肥又称为根外追肥,它简便易行,用肥少、肥效快,增产显著。据统计资料分析,一般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对农作物进行叶面喷肥,平均可使作物增产5%~10%,果树增产5%~15%,蔬菜增产20%~30%。但是,施用不当会走入误区,主要误区为:  相似文献   

6.
为推广种植再生稻提供科学依据,在湖北省荆门市黄棕壤性水稻土上设置了3种不同用肥量和用种量耦合模式,展开了用种量和用肥量对‘新两优233’再生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季均以Z1F2用肥量产量最高,分别为17.83 kg/plot和11.36 kg/plot,用肥量比用种量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中用肥量(F2)的产量效益较佳;用种量和用肥量共同调节再生稻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对N素、P素的吸收总为相互促进作用,对K素的吸收与N素、P素存在相互拮抗作用。综合用种量和用肥量对两季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黄棕壤性水稻土上种植‘新两优233’再生稻推荐的最佳肥种耦合模式为ZIF2模式。  相似文献   

7.
市场资讯     
《新疆农垦科技》2012,(5):I0001-I0001
2012年农资价格预计稳中趋涨当前我国农资库存和生产供应充足,随着各地春耕用肥市场需求加大,一季度国内农资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后期随着用肥需求进一步增加,预计农资价格将保持稳中趋升态势,部分品种、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供应偏紧和价格快速上扬的现象。2012年3月份和4月份受短时间内供求缺口影响.化肥价格已有明显上涨;预计后期随着企业产量增加,需求有所减缓,价格会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效果的探讨,培肥苗床结果表明:用沼肥培肥旱育秧苗床,出苗较对照提早1.7d;出苗率、成秧率平均提高7.4,6.7个百分点;单株绿叶数、白根数、分蘖数平均增加1.3叶、4.2根、1.4个;单株鲜、干重平均提高0.51g和38.7mg;随着沼肥用量增加,秧苗素质显著提高。大田结果表明:用10kg/m^2沼肥培肥苗床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02.5kg/667m^2,其次是15kg/m^2平均单产501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7.67%和7.44%,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作物叶面施肥主要是喷施,喷施具有用肥量少,利用效率高,见效快等优点,是补充营养,防治作物缺素症的有效方法,对于解决作物生长后期脱肥,提高千粒重以及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叶面施肥的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提高作物叶面施肥的效果,喷施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汪向东  江兴明 《种子》2002,(2):83-84
“两优培九”在桐城市通过两个多点试验示范及大面积种植,表现具有“增产潜力大,稻米品质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栽培上应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科学用肥,用好穗粒肥,活根壮株,断水不可过早,加强稻曲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是在小麦新品种济宁16号通过省审后,所做的一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本试验用等量标准氮肥,做了3种不同处理追施。结果为:以标准氮肥的50%作为底肥,50%作为拔节肥,小麦群体变化最合理;以标准氮肥50%作为底肥,50%作为拔节肥追施,小麦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此处理下的小麦产量比以标准氮肥的50%作为底肥,50%作为起身肥处理下的产量增产显著;以标准氮肥50%作为底肥,50%作为拔节肥的小麦灌浆时间最长,千粒重最大;以标准氮肥50%作为底肥,40%作为起身肥,10%作为挑旗肥为处理的倒伏最严重,以标准氮肥50%作为底肥,50%作为拔节肥的小麦倒伏最轻。  相似文献   

12.
因地制宜对含硫高的土壤和锈水田,不宜施用生物菌肥,因为硫能杀死生物菌。对于翻浆的水田,一般不用撤施,用喷雾的方法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6月中下旬,农业需求整体转淡,夏季肥基本结束,秋季肥尚未开始,厂家持续停工检修。价格方面,各肥种总体维持淡稳整理态势,短期内或将维持弱势运行。农需整体减弱,静待秋肥开启现阶段,农业需求整体较弱,只有局部地区农需延续。北方地区小麦收割进入尾声,南方大田作物尚未到用肥时节,经销商零星补货为主,市场交投比较清淡。据安徽康龙农资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康介绍,当前安徽地区农业需求基本处于扫尾阶段,目前玉米肥用肥已经结束。当地水稻用肥略晚于玉米,也已经进入到用肥尾声。王健康表示,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夏季肥的收  相似文献   

14.
铺基肥打下丰厚的底子,施叶肥巧用保果的法子,灌液肥托住幸运的果子,这是我盆栽代代10多年悟出的用肥路子。父一代。子一代,孙一代,不同“辈分”的果实齐聚一堂,让这外表平平的橘树平添了多少其乐融融的人情味!于是就有了“代代”的称谓。  相似文献   

15.
适当减少前期用肥,增加后期穗粒肥(穗粒肥占总施肥量的40—50%),叶面积指数下降,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穗型增大,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有利于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沼肥培肥不同用量与培肥时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20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d培肥床土,从秧苗素质、经济性状、经济产量综合表现最好,单产量高达574.1kg/667m2;其次是用25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d培肥床土,单产566.7kg/667m2,用15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10d培肥表现最差,单产522.2kg/667m2  相似文献   

17.
大量实践证明:给冬小麦、油菜、绿肥和苎麻等越冬作物施用以含磷钾较多的农家肥为主的腊肥,一般可提高地温2~3℃,能够提高植株细胞的含钾量,增强细胞的持水力,使植株在低温下不易结冰,从而起到保温防寒的作用。同时,还可增加土壤溶液中盐分的浓度,减轻作物根系的受害程度。此外,腊肥“冬施春用”能有效地促进春后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兴农单1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采用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开展不同密度、不同肥料对兴农单1号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N肥对该品种的产量影响较为显著,P肥和K肥对产量影响为不显著;产量以密度为3 300株/667m2、N肥为20kg、P肥为15kg、K肥为10kg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是依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比例和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到田间取土样测定土壤中养分含量,经过对上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小麦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适量、均衡、适时供应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不少农民朋友在给农作物施用化肥时,往往由于用肥不当、技术欠妥,而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用肥成本增加,甚至使农作物遭受肥害。以下是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常见到的化肥施用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