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养殖发展趋势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养殖发展趋势初析红螯螯虾,它是目前世界上淡水螯虾中最优良的品种。最近几年在它的原产地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86年澳还成立研究所,对螯虾所属品种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已筛选出较为理想的三个养殖品种即:红螯螯虾、马朗虾、亚比。其中以红螯螯虾最...  相似文献   

2.
红螫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venmartens)属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俗称淡水龙虾。原生长于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淡水虾类。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其有别于其它螫虾的最大特征是头胸甲前部有4条隆脊,2条位于额剑突侧沿,2条位于左右眼眶后缘。1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红螯螯虾个体在30g左右即达性成熟,水温在20℃以上就开始交配产卵,在繁殖季节内可多次抱卵孵化。体重50g亲虾抱卵量约300粒。卵粒形似粟,位于腹肢基部,共8束,每束约40粒。随着卵粒的胚胎发育,其颜色从奶黄色…  相似文献   

3.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成功进行了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生产,掌握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化和幼虾培育关键技术.红螯螯虾亲虾适宜在土池中进行稀养方式培育,繁殖亲虾规格宜在60 g/尾以上;水温达20℃以上,红螯螯虾可交配产卵;红螯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胚胎发育适宜温度20~32℃,孵化时间4~13周,在22~30℃温度...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国内也有人称为澳洲龙虾、红爪龙虾或淡水龙虾,台湾省译为四脊滑龙虾,产于澳大利亚北部。隶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河虾科、光壳虾属。此虾个体大、适应环境能力强(终身生活在淡水中)、食性广、能进行高密度养殖。红螯螯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发展红螯螯虾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红螯螯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螫螫虾(四脊光亮拟螫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螫虾科、光壳虾属,由于其雄性个体的螫足上有红色斑块,故名红鳌资虾。红螫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南纬30度以下的地区,属热带、亚热带甲壳动物;1991年由澳大利亚引入我国。同克氏螫虾相比,红螫螫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谱广、含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颇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1形态特征红螫螫虾的形态特征类似于克氏螫虾,但红螫螫虾的个体大,成体体重一般都在100~200g,大的可达500g以上;性成熟的红螫螫虾体色为蓝绿色,腹部两侧有深色斑点,雄性个体的赘足上有红色…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大洋洲,其外形似海水中的龙虾,雄性成虾2螯足的前端有一鲜红的膜质斑块,故称红螯螯虾。该虾生存水温为5~42℃.水温20℃以下基本不生长,常见个体50~150g。为摸索红螯螯虾的生长规律,我们于2003年在吴兴区东林镇东明村进行了池塘主养澳洲红螯螯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澳洲淡水红螯虾繁殖特性及精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澳洲淡水红螯虾的繁殖特性及精荚显微结构,澳洲淡水红螯虾繁殖能力强,最适繁殖温度为28 ̄30℃,雄虾在第五对卡足左部内侧有雄性生殖孔,呈小球状。由雄虾射出的精荚中含有半透明管状结构,内含大量成熟精子,精子有一个椎形的头基部和细长的棘状部,雌雄交配过程是雄虾将成熟精荚射到雌虾蝮面,雌虾在24h内排卵并行受精。  相似文献   

8.
本人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对罗氏沼虾亲虾的选留及越冬培育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亲好的选留用于人工繁殖的亲虾,一般来源于成虾养殖池中,其选留标准为:(1)个体要大。雌虾要求10厘米以上,体重25~30克以上,雄虾的体长及体重均要大于雌虾。我们发现个体小的亲虾产卵量少,孵出幼体质量差,且易引起性状退化。为确保虾卵和幼体有较高的质量,在选留亲虾时原则上以个体越大越好。(2)健康无病。亲虾必须挑选身体肥壮、体色鲜艳、活动正常、健康无病的虾。(3)附肢完整。亲虾必须触角、附肢完整,特别是步足和腹足要完好。所以在选捕亲虾…  相似文献   

9.
红螯螯虾成虾和幼虾是否能在福建闽南地区自然越冬,是评价其在该地区是否有发展养殖生产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于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分别在厦门高崎养鳗场和厦门湖里区湖边水库养殖场进行了成虾和幼虾的越冬试验,现报告如下。1 试验情况和结果 试验分别于1993年10月25日至1994年5月24日和1994年9月15日至1995年3月24日进行。试验池共5只(表1)。红螯螯虾成虾及幼  相似文献   

10.
淡水螯虾的病毒性病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对淡水螯虾病毒性病原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对虾白斑绦合征病毒,杆形病毒(欧洲螯虾杆形病毒、白螯螯虾杆形病毒、宽大太平螯虾杆形病毒、雅比螯虾杆形病毒、红螫螯虾杆形病毒),细小病毒(包括雅比螯虾系统性细小病毒、红螯螯虾鳃细小病毒、红螯螯虾细小病毒、红螯螯虾产卵死亡综合征细小病毒),红螯螫虾肝胰腺呼肠孤病毒,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小RNA病毒等.  相似文献   

11.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12):24-24
1亲虾的选留用于人工繁殖的亲虾,一般来源于成虾养殖池中,其选留标准为:个体要大雌虾要求在10厘米以上,体重25~30克以上,雄虾的体长及体重均要大于雌虾。个体小的亲虾产卵量少,孵出幼体质量差,且易引起性状退化。健康无病亲虾要求身体肥壮、体色鲜艳、活动正常、健康无病。附肢完整触角、附肢完整,特别是步足和腹足要完好。所以在选捕亲虾过程中要小心细致,带水操作,尽量避免亲虾附肢脱落和受伤。年龄适中一般选择1~2龄虾,以1冬龄虾为好,这样的亲虾产后性腺发育快,产卵间隔短。性比合理罗氏沼虾有多次交配的习性,…  相似文献   

12.
以日本沼虾,罗氏沼虾和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在水族箱内设置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多种栖息隐蔽物(真假水草,网片,人工巢穴,蚌壳,细竹枝,塑料管,礁石等),于一定时间内观察统计虾蟹的攀附率。实验显示,沼虾对颜色有选择无明显的倾向性,真假水草上或其他生物性和非生物栖息隐蔽物上的攀附率也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多种水生植物的比较中,以凤眼莲和水蓄菜上的攀附效果最好,显然与其水下根发达有关。在非生物的栖  相似文献   

13.
红螯螯虾在我省的引进试养及其发展前景顾志敏,许谷星,宓国强,刘启文(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VonMatens),在台湾称四脊滑螯虾,国内俗称澳州龙虾或淡水龙虾,其分类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河...  相似文献   

14.
李林春 《水利渔业》2005,25(3):28-29
取样分析了287尾日本沼虾和312尾克氏螯虾,含肉率分别为36.3%(♀)、31.5%(♂)和19.96%,含水率分别为78.84%和76.41%;与其它淡水虾类营养成分比较,其必需氮基酸(EAA)含量分别为35.21%和33.30%,高于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但低于红螯螯虾;南湾水库日本沼虾和克氏螯虾均是高品质蛋白源,但营养价值前者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陈晓  姜绍贤 《齐鲁渔业》2004,21(8):51-52
四、淡水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一)虾的饲料。淡水红螯螯虾在生长繁殖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饵料好,虾生长快,养殖效益好。如饵料的营养成分欠佳,虾不仅生长慢,还会出现营养缺乏性疾病。饵料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地区,最佳生长温度为22~30℃,年可产卵3~5次,6个月即可长至50~80g,达到上市规格。生长快、易驯养是其特点。由于红螯螯虾原产于热带区域,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成虾和稚虾必须在室内越冬。产卵主要受水温和日照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1,26(1):13-13
掌握罗氏沼虾亲虾选择和运输技术,是发展罗氏沼虾养殖生产的基础,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亲虾的选择选择亲虾要综合个体大小、虾体健康状况、亲虾年龄以及性腺成熟等因素。通常按照以下条件进行严格挑选。1.1个体规格作为人工繁殖用亲虾,通常要求个体规格大一些好。雌体体长要求在10厘米以上,体重25~30克;雄虾体长要求比雌虾更大一些,并要求规格整齐,体形标准。1.2健康无病凡作为亲虾用的,必须挑选身体肥壮、体色鲜艳、活动敏捷、健康无病的虾。1.3附肢完整亲虾还必须具备触角,附肢完整,特别是步足和腹足要完好。1.4年龄适中…  相似文献   

18.
1.黑鳃病症状:病虾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鳃内外布满菌丝,影响呼吸,导致死亡。防治方法:①抽除池底淤泥,减少病原体繁殖机会。②可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③用0.3毫克/升的二溴海因或0.15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中水VCE2克和虾宁2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螯虾适宜的生长条件和幼体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澳大利亚红螯虾生长最重要的因素,在23~31℃范围,可获得80%的最佳生长率。养殖红螯虾的供水设施,要保证水资源丰富,能提供充足的用水,且水质不含污染物质;充气设施,要保证生长过程不缺氧,增温设施,要保证水温不低于10℃。水池规格为2000~5000m^2。土池的池底铺上牢固的粘土,减少淡水渗漏,同时铺上砾石,提供红螯虾适宜的栖息环境。还介绍了亲虾的选择及雌雄比例,亲虾的产卵与孵化,幼体的培  相似文献   

20.
马氏沼虾的成虾形态及特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鑫 《水产学报》2003,27(5):436-442
马氏沼虾是我国从斯里兰卡新引进的淡水虾类,外观略呈纺锤形,虾体共分为20节,除尾节外,虾体的每一节各具l对附肢,雌虾和雄虾在第五步足基部分别具有“A”和“M”状突起。头胸甲的胃区、心区、触角区表面较粗糙,两侧还有数条与虾体平行的浅棕色斑纹。虾苗时期多数个体呈淡褐色,性成熟后体色呈浅褐、淡青偏褐色或淡灰色。额角尖端微微上翘向前伸展,但不超出第二触角的触角片末端,上翘高度不超过额角上缘鸡冠状隆起的顶端,齿式为7~13/4~6。其生物学特性与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体色、额角、头胸甲和腹甲侧片等形态特征上差异十分明显。本文描述了马氏沼虾的外部形态及结构,比较了上述几种虾的主要特征,并就“雄虾特化”现象以第二步足与体长之比作为依据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