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牛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咳嗽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药用青霉素300万~600万单位,链毒素150万~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前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2.牛低温症因受寒潮侵袭所致患牛神差食减,起卧困难,耳、鼻甚至全身冰凉,体温36℃以下,常衰竭死亡。防治:供给质优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防寒保暖,同时静注5‰~20‰葡萄糖液1500~2000毫升,肌注10‰樟脑磺酸10~20毫升,并配合中药熟附子60克,干姜、炙甘草各40…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09,(3):30-30
1牛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干咳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用青霉素300万~600万单位.链霉素150万~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柴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和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2006,(6):28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温度为10~20℃,当环境温度超过25℃,就会影响产奶量。中暑的治疗:1.要立即将牛牵到通风凉爽的地方,灌服冷盐水,用25℃水浇牛全身或用冷水洗其头部,也可凉水灌肠。2.可立即取西瓜汁300毫升,白糖100克,鸡蛋5个调匀后一次灌服。3.病重的可静脉放血1000~2000毫升,然后立即静脉注射1500~3000毫升生理盐水,内加10%安那加10 ̄30毫升或10%樟脑磺酸钠10 ̄20毫升。4.取一般冷水5千克,加0.5~0.75千克尿素,待充分溶解后,装入不漏的塑料袋里,再把装好尿素液的塑料袋置于牛的鼻梁上及脖颈两侧。这样能使牛动脉内的血液温度…  相似文献   

4.
<正>1牛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干咳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用青霉素300万~600万单位,链霉素150万~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柴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和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相似文献   

5.
1 牛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干咳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用青霉素300万~600万单位,链霉素150万一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柴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和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相似文献   

6.
(1)巴戟天、肉苁蓉、党参各10克,附子、甘草各3克,补骨脂8克,当归6克.用水200毫升煎为20%浓药液,加糖适量内服,每只每次灌服10毫升,每日3次,连服3~4日.  相似文献   

7.
母畜产后虚弱,饮点米汤,能够补营养,壮筋骨,多产奶。但牛羊等反刍家畜,产后过量饮米汤容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畜不吃不喝,不反刍。牛羊发病后,病轻的用碳酸氢钠(牛60克~100克、羊15克~30克)、姜酊(牛80毫升~100毫升、羊30毫升~60毫升)加水灌服;病重的结合洗胃,用平胃散(牛10  相似文献   

8.
土法治牛病     
1.牛中暑鱼腥草1000克,韭菜500克,水煎取汁,待凉后加童便1碗,1次内服。2.牛百叶干用白糖,蜂蜜各250克,加水500毫升,1次内服,同时向瓣胃内注入30%硫酸钠溶液400毫升。3.牛肚胀10%新鲜石灰乳250克,加入等量煎沸的植物油搅匀,凉后1次服。4.牛湿疹食醋100毫升与炉矸石等混合,晒干研  相似文献   

9.
母牛产后不食或少食是多种疾病引起的共同症状,其病因和防治方法如下. 一、产后虚弱引起少食.病牛食欲差,反刍减少,脉细弱.治疗方法:加强饲养管理,补喂精料.可用25%~50%葡萄糖500~ 1000毫升,10%安钠咖20毫升,5%氯化钙100~300毫升,每天1次静注,连用3天.中药用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30克,党参、白术、黄芪、茯苓各45克,肉桂、甘草各20克,炒麦芽、建曲、山楂各60克,水煎,候温灌服.  相似文献   

10.
1条纹叶枯病 1.1麦田防治 随着气温的回升,灰飞虱上升至麦株上产卵危害.我场在4月6~10日对小麦田进行以防治灰飞虱、白粉病为主,兼治蚜虫、麦蜘蛛进行灰飞虱防治工作,每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20克+辛硫磷75毫升或对水30千克喷雾.4月下旬5月初小麦田结合防治赤霉病、灰飞虱兼治其他病虫,每667平方米用40%乙酰甲胺磷120毫升或40%虫死快20毫升+32%禾得宝100克,间隔7天用第2遍药,全场防治2遍.5月底麦田灰飞虱每667平方米有成虫34.23万头,若虫110.46万头,合计144.7万头,成虫占22.75%.  相似文献   

11.
食盐的妙用     
<正>治牛急性膨胀可用食盐50克,碱粉20克,温水2000毫升,溶解后,给牛灌服,可制止瘤胃发酵,有良好效果。治马骡驴大肠结症可先用10%硫酸镁水溶液5000毫升,再用50克食盐,加水5000毫升灌服,可软化粪便,增加肠蠕动,消解结症。治牛马霉败饲料中毒可用20%食盐水80毫升,兑20%的安娜加溶液20毫升,静脉注射,可治疗霉菌中毒症。治牛马产后胎衣不下可用10%食盐水灌入胎衣内腔,再用手轻轻扭转胎衣,即可拉出滞留的胎衣。  相似文献   

12.
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常见的小麦病害有锈病(条锈、叶锈、秆锈)、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赤霉病等。锈病防治指标为小麦返青期病叶率为5%,抽穗前后病叶率为10%,扬花灌浆期病秆率为1%~5%,到达指标后应立即防治。常用药剂为12.5%特普唑15~30克、15%粉锈宁50~60克、20%粉锈宁40~50克,15%粉锈宁50克+50%杀螟松30毫升,上述药剂667平方米对水30~50千克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3.
防治小麦蚜虫,可以在麦蚜(苗蚜和伏蚜)盛发期喷施10%(有效成分含量200克/升)吡虫啉20克/亩、21%噻虫嗪10毫升/亩、20%丁硫克百威60毫升/亩、4.5%高效氯氰菌酯60毫升/亩、50%氟啶虫胺腈4毫升/亩、50%氟啶虫胺腈4毫升/亩、40%氧化乐果60毫升/亩,推荐轮换交替施用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防治棉花蚜虫,可以在棉蚜盛发期喷施10%(有效成份含量200克/升)吡虫啉20克/亩、21%噻虫嗪9.5毫升/亩、20%丁硫克百威60毫升/亩、4.5%高效氯氰菌酯44.4毫升/亩、50%氟啶虫胺腈4毫升/亩、50%氟啶虫胺腈4毫升/亩或40%氧化乐果27.5毫升/亩,推荐轮换交替施用延缓棉蚜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1 牛羊瘤胃臌气 1.1 食醋500毫升、植物油200毫升、明矾100克,加水溶解混匀,1次内服。 1.2 食醋400毫升、小苏打150克,溶解混匀,1次内服。 1.3 食醋、白酒各100~500毫升混匀,1次内服。 此3方为牛的用量,羊用其1/5量。 2 马胃扩张 2.1 食醋250毫升、小茴香70克、人工盐20克,混匀加水,1次灌服。  相似文献   

16.
1.牛疟胃气大蒜200克,萝卜籽250克(炒捣去壳),共捣碎,加食用植物油250克灌服。2.牛、猪胃肠炎用50%的大蒜注射液,猪肌肉注射10~30毫升,牛用200~300毫升,加50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注射。3.牛泄泻、痢疾大蒜鳞茎略加水取汁60毫升。白酒50毫升,醋100毫升,混合,加冷开水等量,喂服。4.仔猪白痢、小猪副伤寒大蒜捣烂,拌饲料喂服,或取汁加冷开水喂服。  相似文献   

17.
<正>一、牛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巧?1、牛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于咳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防治技巧: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用青霉素300—600万单位,链霉素150-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柴胡、桔梗、荆芥、防风、麻黄、黄柏、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2、牛百叶干。患牛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如栗,  相似文献   

18.
<正>冬季节是规模养牛场冷应激综合征和胃肠道消化系统等常见疾病多发季节,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着牛群健康,还直接影响养羊经济效益,因此在冬季节做好常见疾病的预防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感冒1.解热镇痛内服阿司匹林,犊牛2—5克,成年牛10—25克。或用30%安乃近注射液,犊牛20毫升,成年牛30—40毫升,肌内注射。也可用氨基比林注射液,犊牛20毫升,成年牛30—40毫升,肌内注射。高热病牛,用量可酌情加大。2.对抗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一、菜蚜 每亩可选用保绿宁20~30毫升或保绿康20-40毫升对水50-60公斤喷雾.还可选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50-75毫升.或75%天成可溶性粉剂20~30克.或10%金大地可湿性粉剂8-10克对水70公斤喷雾。  相似文献   

20.
药剂挑治法 棉蚜危害较重时,每667平方米(1亩)可选用20%速灭菊酯或其他菊酯类乳油10~20毫升,或50%灭蚜松乳油20~30毫升,或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水40千克交替喷雾.如用低容量喷雾可对水10~15千克,严禁使用吠喃丹,3911、久效磷等剧(高)毒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