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麻枯萎病又称亚麻萎蔫病,在云南省亚麻产区均有发生,尤以滇东南部湿度较大的地区发病较重。文山州的西畴、马关、麻栗坡及文山等地重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的高达 50%以上。 1症状   本病以幼苗受害严重。其症状是幼苗植株萎蔫倒伏,根部有时细缢,叶上无病斑。成株期自茎顶端萎蔫,植株顶部初呈黄绿色,后变黄褐色,茎秆维管束变褐色,从而导致整株枯死,但茎仍直立。植株根部受病菌侵染后,根系受破坏变褐色,易自土中拔出。在潮湿生态环境条件下,茎基部生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病原   亚麻枯萎…  相似文献   

2.
黄芪,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种植、采收、储藏技术简单易行。 2000年全市种植 0.24万 hm2中药材,其中黄芪 0.1万 hm2,占 1/3以上。近几年发现,田间部分黄芪苗 3片真叶前整株萎蔫直至死亡,平均死苗率 20%,严重田达 80%。成株期田间调查, 70%黄芪根部中断表皮有纵向裂口,呈铁锈色,并伴有褐色病斑,严重影响黄芪的品质和商品价值。采样室内镜检发现,黄芪萎蔫苗根部组织内有线虫,经鉴定为根腐线虫。成株期根部裂口组织内也发现有根腐线虫,并有大量镰刀菌菌原。为此,初步判断:苗期死苗主要为根腐线虫引起;成株期黄芪根…  相似文献   

3.
受暖冬和早春气温回升快等因素影响,2002年岳池县小麦条锈病发病早,扩散蔓延快,全县发病面积7000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3.7%;防治面积6400hm2,防治后挽回损失470t,实际损失120t。12002年流行特点2002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特点:一是发病早。据2001年12月17日在小麦条锈病常发区3个乡(镇)的5个村,对298块麦田,共计面积15.8hm2的调查,发现发病田块2块,其发病中心平均病株率2.65%,平均病叶率0.78%,比2001年度始见期早58d,比大流行的1996年早6d,比常…  相似文献   

4.
杜秉乾 《植物保护》1964,2(1):29-29
列当是新疆地区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其寄主范围很广,涉及葫蔗科、茄科、豆科、菊科、十字花科及繖形花科多种栽培植物,尤以葫蘆科和茄科受害较重。据1960—1963年调查:五年中连作或断续三年种植的甜瓜,平均寄生率为31—54%,最高达100%。蕃茄平均寄生株率为13—18%,最高达37%。受害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低;所结甜瓜味淡而不甜,品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叶用菾菜霜霉病过去在四川省未见报导,但1961年发现其为害较普遍。邛崃东安公社发病严重田块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42%,雅安43—90%,天全15—100%。1962年调查蒲江发病率为5—100%,平均发病率为28%。受害植株叶形较健叶细小肥厚,质地脆硬,叶缘向后翻卷,心叶及幼嫩叶片出现褪绿症状。病株心叶部分往往成簇生状(图1),病叶背面有紫灰色霉层。留种植株发病时,花苔不能伸长而成短缩花茎,花、花苞都密集于茎上,被害部分显著褪绿呈肥厚现象,多不产生种球或产生很少(图2)。患病株易得軟腐病。  相似文献   

6.
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棉盲蝽在郓城县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逐渐成为抗虫棉的常发性害虫。本县棉盲蝽主要包括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 4种。其中绿盲蝽占比例较大,约占调查虫量的 70%左右。 2000年盲蝽大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600 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 60%,平均百株虫 20~ 35头,最高达 60头,平均植株受害率 40%~ 60%,最高达 9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 25%~ 30%,最高 6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破碎,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对抗虫棉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1为害特点   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使子叶期棉苗顶芽焦枯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黄芪种植面积的扩大,连茬种植、乱购种苗等现象的普遍出现,黄芪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俗称根腐病、麻口)在陇西县及周边地县大面积流行,为害严重。据2002年在陇西县9个乡(镇)定点定期挖根取样调查,平均病田率100%,病株率32.1%,病情指数18.1,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质量,对黄芪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现将笔者3a来掌握的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症状幼苗发病叶色浅黄,生长迟缓,茎基部产生褐色条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腐烂;地上部叶色变黄,逐渐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病株叶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变黄萎蔫,叶缘内卷,逐渐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植株受害率作为小麦受害水平的指标,然后计算产量和受害水平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阶段为齐穗期时,俄国麦蚜的经济受害水平为14%,根据从园杆到齐穗期上植株受害率增长的倍数,即可计算俄国麦蚜在冬小麦上的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9.
南平市番茄种植面积达1000hm2以上,2001年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EllisetMartinJonesetGrout大暴发。以早期早疫病为主,病株率78%~90%,病叶率54%~65%,其中早期发病造成死苗、翻犁近650hm2,余下的每667m2产量由往年的2300kg降至2001年的1650kg,减产28.26%,给农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番茄早疫病在本市早些年份仅零星发病,一般病叶率为15%~27%,病株率11%~22%,对产量基本不构成威胁。但到1997年以后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农田害鼠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粮食产量损失严重。为此,笔者于2001年对稻田害鼠的空间格局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合安源区目前农业生产水平的稻田害鼠防治指标:即晚稻孕穗期捕鼠率为5%,黄熟期为7%。1调查与方法1.1空间格局2001年晚稻成熟前,选择连片大畈稻田8块,连续逐丛逐株调查10000丛,记载并统计每丛受田鼠为害株数。然后以每组1000~2000丛为单位,整理出每丛受害株数频次分配表,计算受害株平均数(X)与方差(S2)(表1)。1.2防治指标2001年晚稻孕穗期和黄熟期…  相似文献   

11.
25%吡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菜蚜生物活性及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蚜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导致叶片失水卷曲、发黄,植株矮小、萎蔫。受害的大白菜、甘蓝往往不能正常包心结球。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其排泄的蜜露可引起霉污病,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和产量。25%吡嗪酮WP是一种新的药剂,具有独特...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根结线虫病已成为我市蔬菜主要病害之一 ,受害面积逐年扩大 ,为害程度也逐年加重。主要危害作物有 :瓜类蔬菜 (苦瓜、黄瓜、丝瓜、芦瓜、西葫芦 ) ;茄果类蔬菜 (茄子、蕃茄 ) ;豆类蔬菜 (豇豆、广豆 ) ;十字花科蔬菜等。1 根结线虫病田间症状诊断该病仅为害作物根部 ,由于根部组织被破坏 ,地上部分生长弱 ,蔬菜植株矮小 ,叶发黄 ,开花而不结果 ,结果且果小。受害严重时整株可呈萎蔫状 ,失水死亡。将受害植株拔起 ,受害根形成根瘤 ,其大小因不同蔬菜种类和根结线虫不同种和数量而异。2 根结线虫病发病条件根结线虫在土壤温度 2 5…  相似文献   

13.
鲁山县萝卜常年种植面积约367hm2,占全县蔬菜面积的24%。2000年8月中旬以来,我们在马楼乡楼张村调查蔬菜病虫害时,发现沿河低洼地萝卜苗有成片死苗现象,经调查张良镇周楼村的萝卜田也有类似情况,2乡共发生面积0.3hm2。通过镜检及查对资料,确定该病是由真菌中的鞭毛菌亚门、芸薹根肿菌引起的。据调查,平均病株率17.3%,最高达36%,对萝卜的正常生长威胁很大。其症状是萝卜感病初期,地上部植株看不出异常。病害发展后,地上部长势缓慢,矮小,整个植株叶片中午出现萎蔫,早上和夜晚表现正常,拔出植株,根部可见明显的、大小不一的…  相似文献   

14.
辣椒病毒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黎城县辣椒特别是朝天椒的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20hm2扩大到2001年的2700hm2,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2001年调查,全县病田率99.6%,平均发病株率达76%,严重地块发病株率达100%,对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很大。自1995年开始,笔者针对该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田间调查及一些初步探索。1症状及病原田间常见症状主要有花叶、黄化、局部坏死和畸型4种。据资料并结合田间观察,我们认为本县大面积流行的辣椒病毒病原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  相似文献   

15.
由病原物致病使植株萎蔫的病害有枯萎病、立枯病、疫病、白绢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病毒病、青枯病,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植株的根和茎基部受害,这也是田间诊断的依据;生理性萎蔫主要是大气环境或土壤性质等因素引起。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和使用无公害化农药相结合的应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洲斑潜蝇的为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美洲斑潜蝇的寄主植物主要有茄科、豆科、葫芦科,其次有十字花科、菊科、锦葵科等。受害严重的作物,平均单叶有虫道100.4个,单叶有幼虫46.3头,被害叶率达85.2%,有虫株率和被害株率均达100%;研究还表明,美洲斑潜蝇从植株下部开始为害,且以植株中上部虫量最多,而被害叶位多逐叶上移;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获知美洲斑潜蝇在茄子、西葫芦和地芸豆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描述了其习性  相似文献   

17.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shibatsujiKato又名豆根蛇潜蝇,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是近年来为害七台河市大豆根部的主要害虫之一。2000年大豆受害面积0.5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15%,被害株率轻者10%左右,严重田块达20%~30%。1为害症状成虫刺破和舐食大豆幼苗的子叶和真叶,取食处呈枯斑状。孵化后的幼虫蛀入幼苗根部取食,为害主根的皮层和木质部,造成条状伤痕。植株根部受害表现为根系不发达,根变粗、变褐,皮层开裂或畸形增生,或生肿瘤。其植株地上部表现为幼苗长势弱,植株…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幼虫在结球甘蓝各叶龄、叶位上的为害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结球甘蓝莲座期小菜蛾幼虫为害分布作了系统调查,结果为:小菜蛾虫株率在36.6%-65.2%,植株叶龄越高虫株率相应增高,7-10叶龄百株虫量达到95.7-115.5头,在植株9叶龄以下时,心叶虫量均占总虫量的50%以上,结球甘蓝心叶受害损失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恶苗病俗称白秆病、抢先稻。多年来自然发病较重。据近年各区(县)植保部门调查统计,恶苗病从秧苗期至抽穗期都有发生,自然发病株率在秧苗期为5%~10%,在拔节孕穗期为10%~2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通过严格的种子处理后,一般品种病株率在0.3%左右,感病品种为2%左右。而2001年在局部地区水稻恶苗病发生很重,部分田块发病株率达15%以上。为此,作者与基层植保员进行了认真的走访、询问和调查工作,现将结果简述如下。1发生现状根据市、区(县)有关部门于2001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对6个区…  相似文献   

20.
油菜白锈病是突发性病害,大流行年发病高于菌核病。据上海地区的发病情况,1967年以前重发年较多,龙头株率达11~18%;以后逐年下降。1973年大发生,受害面积达50余万亩。据奉贤、嘉定等县调查,平均龙头株率72.6%,最重达100%,每亩减产40斤左右。 侵染规律: 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叶、茎、角果和花轴“龙头”内的卵孢子,以及带病种子。卵孢子在1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