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究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水平对半干旱区旱地苦荞土壤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7年连续3年进行定位试验,全膜覆土种植方式下,设置高量(N 120 kg hm-2+P2O590 kg hm-2+K2O 60 kg hm-2,HF)、中量(N 80 kg hm-2+P2O560 kg hm-2+K2O 40 kg hm-2,MF)、低量(N 40 kg hm-2+P2O530 kg hm-2+K2O 20 kg hm-2,LF)和零施肥(ZF),以传统露地种植不施肥为CK,共5个处理,以明确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对半干旱区苦荞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全膜覆土种植后集雨保墒效果明显,能够改善土壤水分环境,增加花前贮水,LF能够根据不同降水年型和土壤水分状况调控苦荞花前花后土壤耗水,在干旱年LF较ZF、MF、HF、CK能够提高苦荞花后土壤贮水量2.8~23.5 mm,增加花前0~100 cm土层土壤剖面水分耗散量26.3~32.4 mm,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44.5 mm,提高耗水模系数、耗水强度,显著增加成熟期干物质量1.2%~58.8%、灌浆期叶面积指数4.1%~68.5%,增加单株粒重1.6%~61.6%,提高籽粒饱满率0.6%~29.2%,增加生物量1.1%~182.5%,提高产量1.1%~130.4%,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3%~102.7%。可见,旱地苦荞全膜覆土种植低量施肥处理贮水效果明显,能够达到水肥耦合作用,且能够根据降水等环境条件调控植株生育期耗水,显著提高苦荞生物产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宜于半干旱区苦荞增产增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获得适宜安徽沿江棉区的机采棉最佳施肥量,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以棉花品种‘中915’为材料,设计氮磷钾3因素4施肥水平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等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各施肥处理皮棉产量为834.83~1443.35 kg/hm2,较CK增加了37.9%~138.4%,N2P2K2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的皮棉产量最高。棉花单株氮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37.2%~79.4%,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N2P2K2处理最大。棉花单株磷素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8.1%~53.5%,N1P1K2处理(N 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120 kg/hm2)最大,N2P2K2处理次之。棉花单株钾累积量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29.9%~97.0%,以N2P2K3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0 kg/hm2)最大,其次为N2P3K2(N 150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20 kg/hm2)、N2P2K2。综合来看N2P2K2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最好。结合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推荐在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模式种植可采用缓控释肥一次性减量施用,氮肥纯养分施用量为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3.
谷子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对谷子氮、磷、钾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谷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氮、磷、钾肥的最优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增加谷子的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和产量。氮、磷、钾肥对谷子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氮>磷>钾。通过三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5.33kg/hm 2、P2O5 115.93kg/hm 2、K2O 32.48kg/hm 2。通过一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2.66kg/hm 2、P2O5 109.30kg/hm 2、K2O 32.68kg/hm 2。因此,豫谷23施肥时,应以氮、磷肥为主,兼施钾肥。  相似文献   

4.
明确不同粒色小麦籽粒铁锌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及其对氮磷肥配施的响应, 对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个不同粒色(白粒、红粒和黑粒)小麦品种为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比(N1: 90 kg N hm -2; N2: 240 kg N hm -2; P1: 60 kg P2O5 hm -2; P2: 209 kg P2O5 hm -2)对小麦产量、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籽粒铁锌含量和积累量存在年际间差异, 黑粒小麦具有较高的铁锌生物有效性。小麦籽粒产量、铁锌含量及积累量在N2P1处理下最高; 铁锌生物有效性在N2P2或N2P1处理下最高, 两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红粒小麦扬麦15和扬麦22在N2P1水平下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积累量最高, N2P2次之; 黑粒小麦周黑麦1号和紫麦1号在N2P2水平下铁含量及其积累量最高, N2P1次之; 不同品种的铁锌生物有效性多数在N2P1或N2P2水平下最高, 表明适量增施氮肥, 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效率, N2P1 (240 kg N hm -2、60 kg P2O5 hm -2)处理对提高产量、增加籽粒铁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连作玉米区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可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调控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群落区系的结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有害真菌的数量;在玉米生育时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除M4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处理M2的土壤速效磷与其他处理间达到了5%的显著差异水平;玉米产量:M2(80%尿素氮+2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3(70%尿素氮+30%有机肥氮;P2O5:75kg/hm 2;K2O:90kg/hm 2)>M1(100%有机肥氮)>M4(当地化肥施用量:尿素150kg/hm 2;P2O5:75kg/hm 2;K2O:90kg/hm 2)>CK(不施用任何肥料),配施处理增产明显,与CK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浓度下磷酸脲肥对马铃薯疮痂病和粉痂病发生情况的影响,为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控研究提供新思路。本试验在混合土和带菌基质中设定5个不同处理的磷酸脲肥:(1)不施P2O5(CK);(2)施P2O543 kg/hm2(T1);(3)施P2O586 kg/hm2(T2);(4)施P2O5172 kg/hm2(T3);(5)施P2O5344 kg/hm2(T4),收获时调查病害发生情况,分析磷酸脲肥对2种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土中施用磷酸脲肥6.8 g/株、带菌基质中施用磷酸脲肥3.4 g/株能有效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而混合土和带菌基质中施用磷酸脲肥对粉痂病的发生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西藏海拔4 300m地区种植燕麦的氮、磷肥需求及其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青引1号燕麦为材料,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斯布村进行了燕麦的氮、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该区种植燕麦可正常成熟,生育期114~124d;施用氮、磷肥对燕麦产草量、植株高度、养分含量均影响显著。在相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氮肥的增加,干草产量、乳熟期植株高度和粗蛋白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并以施氮(纯N)75kg/hm 2、磷(P2O5)60kg/hm 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为11 573kg/hm 2,比不施肥对照组增产4 718kg/hm 2,且净收益最高。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纯N 75kg/hm 2和P2O5 60kg/hm 2可作为该区草地建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南方冬季油纤兼用亚麻产业,采用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方式共设置了14个施肥处理,通过对2个品种在不同试验点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比较试验,以便筛选出最适合洞庭湖区当地亚麻种植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在低洼试点与旱地试点中通过合理的施肥调控油纤兼用亚麻可获得高产,表现最好的亚麻品种是‘轮选2号’。在低洼试点中,原茎产量最高达7000.30 kg/hm2,种子产量高达538.90 kg/hm2;在旱地试点中,原茎产量达5520.30 kg/hm2,种子产量达424.96 kg/hm2。在施肥技术方面,针对于低洼稻田种植‘中亚麻2号’的最佳施肥为N2P0K2 N 400 kg/hm2、P2O5 15 kg/hm2、K2O 125 kg/hm2);‘轮选2号’的最佳施肥为N2P2K0 N 350 kg/hm2、P2O5 25 kg/hm2、K2O不施用。而针对于旱地地区中,‘中亚麻2号’以N2P2K0 (N 375 kg/hm2、P2O5 52.5 kg/hm2、K2O不施用最好;‘轮选2号’以N2P0K2 (N 400 kg/hm2、P2O5 10 kg/hm2、K2O 150 kg/hm2)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岑溪市、龙州县(早季)及港北区、福绵区(晚季)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肥)、全肥(180kg N+45kg P2O5+135kg K2O/hm2)、缺氮(45kg P2O5+135kg K2O/hm2)、缺磷(180kg N+135kg K2O/hm2)和缺钾(180kg N+45kg P2O5/hm2)5个处理,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与全肥处理比较,缺氮、缺磷、缺钾和对照处理分别减产17.43%、6.64%、4.83%和25.58%。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穗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r=0.544)和穗粒数(r=0.8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宁南半干旱偏旱区覆膜垄作马铃薯合理的种植密度, 于2015和2016年设置37 500、45 000、52 500、60 000、67 500株 hm -2 5个种植密度, 以当地传统种植密度37 500株 hm -2为对照,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马铃薯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马铃薯生育前期和中期0~100 cm层土壤水分状况, 以45 000和52 500株 hm -2处理土壤贮水量最高, 均显著高于37 500和67 500株 hm -2处理。45 000和52 500株 hm -2处理较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马铃薯出苗率, 促进马铃薯生育前期和中期的生长, 而在马铃薯生育后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45 000和52 500株 hm -2处理两年平均降水利用效率分别较37 500株 hm -2处理显著提高15.3%和17.6%,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1%和15.0%。通过两年数据拟合函数发现, 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2015年平水年和2016年枯水年, 旱作覆膜垄作马铃薯种植密度为51 187~51 302株 hm -2时, 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降水状况下旱地玉米生长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不足是旱地玉米生长主要限制因素,渭北旱塬雨养玉米种植区降水季节波动大,干旱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春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稳定性。于2016—2018年在渭北旱塬合阳县进行旱地玉米施氮量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 2016—2017年包括0、75、150、270、360 kg hm~(–2) (分别以N0、N75、N150、N270、N360表示), 2018年施氮量处理为0、90、180、270、360kgNhm~(–2) (分别以N0、N90、N180、N270、N360表示),供试品种为郑单958(ZD958)和陕单8806(SD8806)。分析了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量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年份降水分布可分为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2016年和2018年)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2017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显著影响土壤蓄水量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期干旱显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穗粒数,粒期干旱会明显降低粒重。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处理较N0增产6.72%~91.23%不等,施氮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呈现二次曲线关系,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以N270处理籽粒产量和WUE最高,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以N150处理产量和WUE最好。籽粒产量与"休闲至抽雄期降水(FP2)"、"播前土壤蓄水量+播种至抽雄期降水(SP2)"相关性较强(FP2:R2=0.839**; SP2:R2=0.837**)。根据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收益综合评价,渭北旱地玉米最适施氮方案为基施氮肥150kghm~(–2),再根据休闲至抽雄期降水量或播前土壤蓄水量与播种至抽雄期降水量之和预测产量,估算并及时追施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河北省低平原区土壤有机质、不同氮形态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秸秆全量还田下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6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化肥施用量为N 540kg/hm2+P2O5 360kg/hm2时,增加速度减缓。与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而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单施化肥时,表层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秸秆还田下,N360+P240+S9000处理表层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施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单施化肥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较单独施用化肥的处理增产。由以上结果可知,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配合秸秆还田可固持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过量氮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长期单施化肥或化肥配合秸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长期施肥可提高作物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施用量为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仙草氮磷钾施肥效应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天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142-146
为探索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对仙草产量的影响,应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仙草产量影响效应大小的肥料种类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根据肥料效应函数,结合当地仙草生产实际,仙草最高施肥量为N 200.7 kg/hm2、P2O5 94.7 kg/hm2和K2O 262.5 kg/hm2,最高产量为11089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7:1.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3.7 kg/hm2、P2O5 88.4 kg/hm2和K2O 241.4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11072.4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6:1.25。仙草生产中应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应采用磷含量较低、氮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肥对青贮玉米原料及青贮饲料的影响,在撒施羊粪的田间,青贮玉米栽培管理时,分别单独施用氮肥(N-150kg/hm 2)、磷肥(P2O5-120kg/hm 2)、钾肥(K2O-150kg/hm 2),以不施用化肥为对照,经田间测产和取样,并对其青贮发酵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极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产量(P<0.01),Milk2006奶亩指数显著高于单施磷钾肥和对照处理(P<0.05);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产量(P<0.05)。增施氮肥除了提高玉米青贮饲料氨态氮含量外(P<0.05),玉米青贮饲料的其他发酵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青贮不仅保存了原料的养分,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5.
施用保水剂对谷子抗旱保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238-244
通过研究施用保水剂对谷子出苗率、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补水量组合,以达到谷子抗旱保苗及增产的目的。在半干旱雨养区,研究了施用保水剂PAA结合补水0 L/穴(P0)、0.1 L/穴(P1)、0.2 L/穴(P2)、0.3 L/穴(P3)、0.4 L/穴(P4)及对照(CK)6个处理对谷子出苗率、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施用保水剂结合补水的处理较CK及P0出苗早3~6天,出苗率大小依次为P3>P4>P1>P2>CK>P0。施保水剂各处理的出苗均匀度、株高、茎粗、根长、鲜干重及土壤体积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10、15、20和30 cm各土层下土壤体积含水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6%~11%、1.2%~15.5%、1.3%~5.7%、0.9%~3.8%、1.2%~4.6%。施用保水剂结合补水各处理的产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2年、2013年分别提高9.50%~32.43%、14.88%~35.47%;增产大小依次为P3>P4>P1>P2。穴施保水剂结合补水可以提高谷子的出苗率、均匀整齐度、促进幼苗生长并提高谷子产量。其中,以穴施保水剂结合补水0.3 L/穴、0.4 L/穴时的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光合性能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下滴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内蒙古冷凉干旱地区的甜菜生产中。为探明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光合生理特性和产质量的影响及其适宜钾肥用量, 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凉城县设K2O 0、90、180、270和360 kg hm -25个施肥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钾素能够提高甜菜的光合性能, 如促进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的增加; 施钾肥180、270和360 kg hm -2显著提高了叶丛快速生长期甜菜的净光合速率, 影响净光合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RuBPCase活性, 其次是气孔导度, 净光合速率与甜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宜的钾肥用量有利于块根、叶柄和叶片干重的增加及产量增加, 但施钾过量, 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 含糖率下降, 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与甜菜含糖率呈显著正相关。施钾量270 kg hm -2时产量最高, 90 kg hm -2时含糖率最高, 当施钾量大于180 kg hm -2时, 块根中K +、Na +含量增加, 大于270 kg hm -2时, 块根中α-氨基酸含量增加, 施钾量180 kg hm -2时产糖量最高。综合考虑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内蒙古甜菜种植优势区域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180 kg 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