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合适的品种,配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对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北方地区是大豆的主要种植地,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与适宜的气侯是促进北方大豆产业蓬勃、科学、高效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与完善大豆种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七台河地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配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主要从良种选择、精耕细作、综合防控、大豆收获等方面对七台河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大豆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其种植范围广、面积大。大豆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豆类也是重要的小杂粮作物,在人们的饮食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具有重要地位。大豆营养价值高、适用范围广,在吉林省适合种植与推广而得到大面积种植,吉林省大豆产量高、质量好,所以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是农户所关心的话题,本文从大豆种植的技术要点出发,总结了如何通过科学种植技术保证大豆稳产、高产,供广大种植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66.67万公顷,致使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高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豆在我国农作物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域性的优势,吉林省大豆质量优、产量高,所以种植大豆的农户相对较多。但是随着大豆连年种植,以及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个别地区的大豆产量和质量不如从前,这与大豆的种植不合理以及病虫害危害等一些因素有关,为了保证吉林省大豆产量及质量,笔者通过本文总结了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00多万公顷,致使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技术开展2009-2011年大豆、玉米的重迎茬监测研究,旨在完善作物重迎茬监测方法,掌握研究区大豆与玉米的重迎茬状况,为黑龙江省垦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客观依据。结果显示:友谊农场近三年玉米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与玉米总种植面积占旱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稳定在88%左右;大豆重茬率由2010年的49.28%攀升至2011年的51.75%,玉米重茬率由2010年的43.29%增长到2011年的46.58%;2011年,大豆迎茬率为41.88%,玉米迎茬率达27.81%;友谊农场大豆、玉米重迎茬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东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少、重迎茬率低,西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广、重迎茬率高,中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重迎茬率变化较快;友谊县地貌态势、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及外部农业市场环境是造成大豆与玉米种植重迎茬时空格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一、黑龙江大豆种植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种植面积和大豆产量的比值不符合标准目前,黑龙江大豆的种植面积随着黑龙江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渐提升,相较于前几年来说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据数据显示,在1982-2010年期间,黑龙江全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大约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的30%左右,可以说大豆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为重要的种植农作物之一。但是由于黑龙江省许多地区位于高寒地带,代替的种植物选择面较  相似文献   

10.
正一、嫩江县大豆生产基本情况(一)种植面积及产量稳定。嫩江县是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域,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种植面积,历年大豆种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总产55万吨左右;县域内大豆种植面积达800万亩,总产大豆达到110万吨左右,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嫩江县周边300公里半径区域内年均大豆种植面积可达2000多万亩,总产接近320万吨。(二)嫩江大豆均属非转基因大豆。嫩江县生产的大豆都是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由于不可预见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豆种植面积呈现一定程度的缩小,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实现大豆产量的增产增收,就成为现阶段农技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大豆种植现状和高产栽培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1大豆种植现状大豆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70万公顷以上,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更是高蛋白大豆的优势生产区域。在河南省舞阳县大豆种植面积在2万公顷以上,大豆种植已经成为部分农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尽管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相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问题现状和起因1 1 大豆重迎茬现状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 ,每年播种面积80 0万hm2 左右。其中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和商品率均占全国首位 ,是国家重要的大豆生产出口基地。黑龙江省 1 957年种植大豆 1 55.1万hm2 ,占全国的 1 2 .2 % ,1 986年种植大豆 2 1 9.8万hm2 ,占全国 2 6.5% ,1 993年种植面积上升到 2 97.6万hm2 ,占全国的 32 % ,1 999年种植面积 30 2 .2万hm2 ,占全国的 33.6%。由于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使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问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全省重迎茬地块占大豆总…  相似文献   

13.
辽宁大豆受种植效益较低、收储加工能力弱及进口大豆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种植面积持续缩减,大豆种植形势低迷。本研究分析了辽宁大豆生产现状、气象条件配置和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制定了大豆种植气候区划。提出了适度扩大大豆轮作范围和面积、因地制宜发展专用型大豆、加强生产环节气象服务等对策建议。从气象角度综合评判,辽宁大部分地区适宜大豆种植,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9,(20)
基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生态区的自然特点,白农6号、8号、9号、10号等大豆新品种已成为该区域的主栽品种。多数农户在种植大豆上获得一定经济效益,但由于每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大豆减产现象时有发生。为提高大豆生产水平,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尤为重要。本文对大豆种植管理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种植技术的更新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在全国众多大豆生产基地中种植面积一直名列前茅。近些年来,因为种植玉米和水稻的收益要远远超过于种植大豆的收益,所以农民种植大豆的面积一直属于下降趋势。在生产初期,由于受到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偏低的限制,再加上引进了进口大豆,大豆的生产收益一直属于下滑状态。针对大豆当前的生产状态,应当选用一种合理的方案来维护非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也是油料产物的主要原材料,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为广阔,但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偏低,无法保证大豆种植质量以及产量,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大豆种植人员应采取科学种植技术开展种植工作,同时做好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大豆的生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粮食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豆是豆制品的加工原材料,也是饲料作物、油料作物、蛋白质作物,所以大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豆类。农产品的种植三分种、七分管,所以在农作物的种植及生长过程中,必须要运用正确、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从种子的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管理等方方面面来进行保质保量的大豆种植。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对大豆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不仅对大豆作物的种植面积的要求提高,也对单位面积的产量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这就需要种植大豆作物的种植者掌握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迎茬地块的增多,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病虫害的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或不当,将会影响大豆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所以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几种病虫害的主要特性及防治方法,为大豆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汇总2008~2018年河北省大豆面源数据,运用系统分析、对比法深入分析了大豆的投入与产出,通过横向比较大豆与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及产投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2000~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一直持续减低,随着供给侧结构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大豆种植面积在2017年和2018年快速增长;大豆的成本利润率最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省是黄淮海区域夏大豆生产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推进夏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生产效益,是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大豆产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当前河南产区与夏大豆生产相配套的农机装备还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