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稻生产中合理施肥是水稻栽培调控的重要内容,合理运用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稻米品质效应的变化特征,合理运用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氮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极大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在解决水稻高产问题后,优质成为水稻品种改良的首要目标。稻米品质属综合性状,受品种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种植方式、加工方法、饮食偏好等诸多因素影响。简述浙江省粳稻品质育种的发展概况,对稻米品质评价、影响稻米品质因素以及提高稻米品质思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浙江省优质粳稻品种的选育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浙江省优质粳稻品种的培育以及优质稻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稻米品质的要求也随之升高,人民普遍关注食用稻米的安全性以及优质性。稻米品质的提高不仅能够使稻米市场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够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节,使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及质量得到提高。而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探讨。1在水稻栽培中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肥料,栽插密度,病虫害,灌溉方式与灌  相似文献   

4.
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构成稻米品质的因素、目前水稻品种品质的现状,探讨了影响稻米品质的各种因素,旨在为今后提高水稻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对稻米的需求也从数量转变为质量需求。品种、耕作制度、生产技术等都影响着稻米品质.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农残问题。因此,我们探索了以原生态的方式去生产水稻、加工稻米,以确保粮食安全,保持其固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得出了影响我省水稻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辽宁省水稻品质的几点建议:加强特优、特种稻米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稻米品质,全面满足生产需要。生产管理中在注重产量的同时也要兼顾品质的提高;进行统一的品种区划、种植管理,确何稻米品质的一致性,从而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对稻米贮藏加工的机械设施投资改造,以最大限度保持稻米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关系着我国人民的温饱和健康。病虫害是影响因素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因素之一,绿色防控技术既能控制病虫危害保持水稻产量,又可保障水稻的绿色安全的生产。本文综述了优质稻米的生产技术和水稻的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望能对保障优质稻米的绿色生产提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合理运用既是提升稻米品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粮食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文章就影响国内稻米品质的一些栽培技术措施展开了深入探讨,对完善水稻栽培方法,提高稻米品质提供了一定遵循。  相似文献   

9.
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稻米品质、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现状及自然条件进行剖析指出:①吉林省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及优质品种品质中等偏下,与日本、韩国优质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②吉林省是我国优质粳稻主要生产基地,但名牌稻米产品不多,在国内外优质米市场竞争能力弱。③目前吉林省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先进,是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快速发展时期。作者同时提出了发展绿色优质米的生产对策:①吉林省具有独特的优质米生产环境和自然气候,要加强对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高稻米品质。②开展对绿色优质水稻栽培研究,建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③科学、合理进行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稻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安全稻米,成为广大种植户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为水稻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世界与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世界较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稻米国际竞争力状况,并通过对中美稻谷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中泰稻谷品质比较分析及中国稻米的质量安全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影响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研究、引进和推广水稻优质品种,提高稻米品质、建立新的水稻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加强水稻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水稻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水稻生产的补贴份额等提高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穗部性状与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辽宁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季粳稻生产具有较高的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人们越来越重视稻米的品质,对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理化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水稻育种和栽培方面加强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和相应的品质遗传研究势在必行。对水稻的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水稻的优质育种与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沼肥应用于水稻生产的可行性。[方法]以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沼肥对稻米品质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稻米的糙米率,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大小;对稻米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对稻米的其他品质如精米率、整精米率、稻米垩白度、粒形等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稻生产的快速发展,对水稻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同时要求生产出对人类生活安全的优质稻米,以满足人们对稻米的饮食需求。因此,提出水稻安全生产技术,普及水稻安全生产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水稻食味,提高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以促进水稻生产的安全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06-110
为探讨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水分管理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中优849为材料,研究了常规淹水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湿润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分蘖动态、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和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淹水灌溉处理相比,干湿交替灌溉能促进分蘖,分蘖发生早,对株高无明显影响,而湿润灌溉不仅造成前期茎蘖增长慢,茎蘖数下降,而且还会影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干湿交替灌溉能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使产量提高12.63%,而湿润灌溉的结实率较低,产量降低8.71%。不同水分管理对穗长、千粒质量影响不大。干湿交替灌溉下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高于常规淹水和湿润灌溉,但垩白率和垩白度低于常规淹水和湿润灌溉。在水稻生产中以干湿交替灌溉取代常规淹水灌溉不仅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稻生产的迅猛发展。稻米品质对水稻生产效益影响越来越大,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产品的竞争。当前在水稻生产中存在结构不合理,品质不优,加工不精细,难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现象;导致稻农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稻农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应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实行优质稻米产业化工程。增加稻农收入。提高加工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硅肥对高温逆境下稻米品质的调控效应,本试验以常规粳稻品种圣稻19为试材,就施硅对高温逆境下水稻糙米率、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硅降低了高温逆境下的水稻糙米率,不利于稻米食味品质的改善,提高了稻米营养品质。因此,单纯施用硅肥不能有效改善高温逆境对稻米品质的负面影响,生产中应运用综合栽培技术改善高温逆境下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平罗县水稻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培育发展稻米精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稻米品质,完善稻米营销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促进稻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等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誉,尤其是南陵大米,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陵水稻商品率超过8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这主要是由于南陵县具有生产优质水稻的先天优势,是全国双季稻生产最北缘,加之近年来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良,南陵大米的卓越品质也在全国各水稻主产区当中有口皆碑。本文结合南陵县水稻栽培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优质稻产业化生产经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品质和卫生要求越来越高,稻米的生产正朝着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无公害稻米、绿色食品稻米、有机稻米的方向发展,国内一些先进的地区正在实行水稻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无公害水稻的大面积生,区内无公害水稻生产的规模尚小,参与无公害优质稻产业化实施的企业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