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能力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0 Gy60Co-γ射线辐照后15 d内,跳甲雌雄成虫死亡率较高,雌成虫和雄成虫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61.67%和68.33%。相同辐照剂量下,雄成虫死亡率略高于雌成虫。辐照剂量在10-100 Gy范围内,对雌雄成虫的取食量影响较小。经200 Gy辐照后,雌雄成虫的取食量明显减少。相同辐照剂量处理后相同时间内,跳甲雌成虫的取食量高于雄成虫。  相似文献   

2.
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生产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抗生素杀虫剂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卵及幼早生长发育,成虫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小菜峨卵的孵化率没有影响,但能大大降低初孵幼虫的存活率,对幼虫的生物活性,均随虫龄的增加面下降,且集琦虫螨克的活性远比菜喜高,菜喜对小菜蛾4龄幼虫化蛹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肾的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却没有明显影响;而集琦虫螨克则对4龄幼虫的化蛹率、蛹羽化率及羽化后成虫的产卵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用菜喜和集琦虫螨克的田间推荐浓度药液饲喂小菜蛾成虫,均能显著减少雌成虫的产卵量,但对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甘蓝夜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甘蓝夜蛾的成虫、卵、幼虫、蛹分期饲养并进行观察,明确了越冬蛹羽化要经过6~7个月的时间,第一代和第二代蛹期为10~20 d。羽化后成虫寿命,雌虫为5.5 d,雄虫为3.7 d,交尾1~3次,每头雌蛾产卵1~6块,产卵3~5 d,卵孵化期为4~5 d。幼虫一年发生3代,幼虫发育期32 d左右,脱皮6次,最适温度为18~25℃。  相似文献   

4.
甘蔗黄螟精子的超微结构及辐射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黄螟睾丸中精子细胞的超微结构。并研究在蛹后期照射~(60)COγ—射线3.0万伦琴处理舌对当代雄虫,和照射1.5万伦琴处理后羽化的雄虫,与正常雌虫配对所产的子代雄虫(F_1)睾丸的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经辐射处理后的当代雄成虫和(F_1)代雄成虫,其睾丸中的精子绝大多数具有正常的超微结构。从结果表明往后期蛹,用本试验的两个处理剂量,对当代及F_1代雄成虫精子的超微结构影响很小。在应用上,既能达到理想不育效果,又不影响其交尾受精竞争能力。本研究结果为应用辐射不育技术防治黄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γ—射线对荔枝蒂蛀虫卵和蛹的杀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0.25~0.60kgy的~(60)Co-射线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卵和蛹进行了辐照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孵化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0.60kGy辐照后,卵不孵率和幼虫死亡率达93.64%。前期蛹比4~5天龄的蛹对γ-射线敏感。经0.50kGy辐照后,供试的前期蛹不能羽化为成虫,经0.50和0.60kGy辐照4~5天龄的蛹后,蛹的羽化率分别为74.93%和67.68%,而且羽化出来的成虫为不育成虫。  相似文献   

6.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南昌和九江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1.95和17.03 mg/L;用亚致死剂量(LC50)的氰氟虫腙处理小菜蛾种群后,处理代种群表现为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繁殖力显著降低,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子代种群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幼虫和蛹的历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7.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南昌和九江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1.95和17.03 mg/L;用亚致死剂量(LC50)的氰氟虫腙处理小菜蛾种群后,处理代种群表现为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繁殖力显著降低,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子代种群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幼虫和蛹的历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8.
小菜蛾交配行为及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在室内条件下小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为探明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L.)]在自然条件下的交配规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进行交配,雄虫可以多次交配;全天有3个交配高峰值,分别为12:30、0:30及6:30,羽化后第1d,交配率较低,羽化后2-4d交配率较高(71.4% ~7...  相似文献   

9.
绿豆象的辐照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0Co射线源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的致死效果,以探索其用于防治绿豆象的可行性。通过60Co射线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辐照,辐照剂量为0、20、40、80、160、320 Gy。结果表明,60Co射线辐照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的LD50分别为19.16、21.19、31.86、73.27 Gy,表明绿豆象成虫对60Co射线辐照的耐受能力最强。高剂量辐照后绿豆生命力和发芽率都有所降低,但是差异不显著。320 Gy能有效抑制卵的孵化(孵化率0)、蛹的羽化(羽化率7.33%)、造成幼虫(死亡率100%)和成虫的死亡(死亡率90.67%)。建议采用320 Gy的60Co射线辐照作为有效防治绿豆象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10.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h,交配持续时间50—200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57粒,孵化率0.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3.73和2.93d,未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5.87和5.03d.  相似文献   

11.
1、白杨透翅蛾在北京地区为害杨树目前所有栽培树种。每年发生一代,偶有二代,以幼虫在树干遂道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为害。 2、白杨透翅蛾主要营两性生殖,偶有孤雌生殖现象。雌虫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当天就可以交配产卵。成虫借助雌虫腹部末端8—9节节间膜背面伸出的乳头状性信息素分泌腺分泌的气味招引雄虫来交配,每只成虫一生只交配一次,未发现重复交配现象。 3、用0.5%的 Thio—TEPA丙酮溶液浸蛹,有50%左右的蛹不能羽化,羽化的雌虫不产卵。通过生殖系统的解剖发现,雄虫睾丸比正常的小,雌虫卵巢管发育不全,甚至有些半边卵巢完全不发育,卵巢管内卵细胞稀少,半数以上不能成熟。 4、天敌:幼虫阶段有啄木鸟和寄生蜂、蛹期有镰刀菌属真菌、螨类和蚤蝇科寄蝇。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饲料蛆组配方与人工饲料蛹组配方饲喂龟纹瓢虫幼虫,并以大豆蚜饲养的幼虫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幼虫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能力和雌虫产卵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蛆组配方、蛹组配方饲喂所得雄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与对照一样,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照组龟纹瓢虫雄成虫对大豆蚜的处理时间短于人工饲料组,日最大捕食量、攻击系数均高于人工饲料组。以大豆蚜饲喂对照和人工饲料组羽化的成虫,对雌虫产卵力测定表明,蛆组配方的雌虫生殖能力各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916.2粒,雌虫寿命可达64.1d;蛹组配方的雌虫产卵前期、雌虫寿命与对照差异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684.7粒,雌虫寿命53.9d。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笔者观察了北京地区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习性,结果表明,28oC,RH70%下雄成虫寿命最长为12d,雌成虫寿命最长为20d。成虫羽化后第2天是交配高峰期。试验了不同杀虫剂对幼虫、蛹、成虫的药效。结果显示夏雨、斑潜净、杀灭菊脂、百草一号和爱福丁对幼虫和成虫触杀效果分别为80%和95%,但对蛹触杀效果爱福丁最高为34%。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荔枝蛀蒂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对寄主植物不同组织挥发油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荔枝果肉挥发油和龙眼果肉挥发油对交配前荔枝蛀蒂虫的雌成虫引诱率最大,分别为76%和68%,而荔枝叶挥发油和龙眼叶挥发油对该虫的引诱率最低,分别为32%和40%.雌成虫交配后,荔枝果皮挥发油和龙眼果皮挥发油对其引诱最大,引诱率分别为72%和60%,雄成虫交配后,寄主不同组织挥发油对其引诱率均低于32%.可见,荔枝蛀蒂虫雌、雄成虫对寄主植物的不同组织挥发油的行为反应存在差异性,交配前和交配后的雌、雄成虫对寄主植物挥发油的选择也存在差异性.荔枝蛀蒂虫在交配前对寄主植物的果肉挥发油有明显的趋向反应,而交配后对寄主植物的果皮挥发油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荔枝蒂蛀虫羽化及交配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方法]在室内观察荔枝蒂蛀虫的羽化规律、成虫交配行为。[结果]荔枝蒂蛀虫雌、雄茧蛹集中在进入暗期6h后的时间段内羽化,进入暗期2h为羽化高峰;荔枝蒂蛀虫茧蛹第6~9天为羽化高峰期,雌雄性比接近1:1。暗期8h后为荔枝蒂蛀虫的交配高峰期。荔枝蒂蛀虫雌蛾羽化当天不进行交配,2~8日龄雌蛾均可交配.2、3日龄雌蛾进入交配高峰期;1~15日龄雄蛾均可交配,2-5日龄雄蛾进入交配高峰期。[结论]该研究摸清了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17.
生殖行为是个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白背飞虱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雌虫羽化昼夜节律高峰期在12∶00~14∶00,雄虫羽化高峰期比雌虫早,在10∶00~12∶00,交配昼夜节律高峰期在凌晨0∶00~2∶00和中午12∶00~14∶00,产卵昼夜节律高峰在12∶00~16∶00,雌雄成虫均可交配2次以上,雌虫多次交配后产卵量显著多于单次交配的雌虫,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卵,但产卵量显著少于交配过的雌虫且所产卵不能孵化,表明白背飞虱不具有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低剂量γ射线对棉铃虫当代至F6代化蛹率、蛹畸形率、病毒率、成虫羽化率和成虫畸形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辐射后棉铃虫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降低,蛹畸形率、幼虫病毒率和成虫畸形率上升,辐射剂量越大,其影响越明显。其中,对F1代的影响最大,后代有逐渐恢复的趋势。30Gy和20Gy处理的棉铃虫受辐照影响低于50Gy处理,其中30Gy处理可诱导棉铃虫对病毒敏感性增加,导致幼虫死亡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20Gy处理对棉铃虫各生理性状影响低于其他两个处理。  相似文献   

19.
杨树橙斑白条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20.
虱螨脲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虱螨脲亚致死剂量处理棉铃虫1龄幼虫和3龄幼虫,结果表明:虱螨脲具有较强后效性,能降低棉铃虫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提高畸形蛹、畸形蛾比例.1龄幼虫按0.1和0.2 mg/kg一次饲毒后,化蛹率分别为20.00%和15.50%,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处理代雌、雄成虫羽化率分别下降6.50%、9.91%和18.48%、21.76%,雌、雄畸形蛾率分别上升15.61%、12.71%和27.55%、19.50%,产卵量下降34.06%和36.50%.第2、3代与第1代相比,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卵孵化率逐渐有所提高,畸形蛹率、畸形蛾率降低,但与对照仍存在差异,表明虱螨脲对试虫的影响随世代延续而减弱,但至少可持续到第3代,且随用药剂量提高,其影响加大.与1龄幼虫饲毒结果相比,对3龄幼虫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