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1.8%阿维菌素+80%敌敌畏复混防治茶黑毒蛾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茶黑毒蛾的剂量以1.8%阿维菌素240~300mL/hm2+80%敌敌畏900~1 050 mL/hm2为宜,用水量450~600 kg/hm2。同时,提倡早晚、阴天喷药,特别是茶蓬高大、荫蔽,不宜采用侧位喷雾的茶园应避开中午强光、高温时间喷药,防治适期应掌握在茶黑毒蛾3龄高峰期。幼龄及剪枝复壮茶园防治茶黑毒蛾宜大水量喷雾防止敌敌畏药害。  相似文献   

2.
进行1.8%阿维菌素+80%敌敌畏复混防治茶黑毒蛾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茶黑毒蛾的剂量以1.8%阿维菌素240~300mL/hm2+80%敌敌畏900~1 050 mL/hm2为宜,用水量450~600 kg/hm2。同时,提倡早晚、阴天喷药,特别是茶蓬高大、荫蔽,不宜采用侧位喷雾的茶园应避开中午强光、高温时间喷药,防治适期应掌握在茶黑毒蛾3龄高峰期。幼龄及剪枝复壮茶园防治茶黑毒蛾宜大水量喷雾防止敌敌畏药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浙西南山区惠明茶区黑毒蛾大暴发原因,并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天敌种群情况。茶黑毒蛾的天敌寄生率高,低龄幼虫寄生率35%~45%,中龄期65%~75%,高龄期90%~98%。防治上只要采取以保护天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治理措施,天敌即能抑制茶黑毒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从台湾引进高效的黑僵菌F061菌株,对茶园主要害虫开展致病力与田间防效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后第7d黑僵菌F061菌株对茶小绿叶蝉的侵染率为92.2%,对茶丽纹象虫的侵染率为85.7%,对油茶毒蛾的侵染率为93.1%。田间试验表明,不同浓度黑僵菌F061菌株对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虫、油茶毒蛾等茶叶主要害虫的侵染性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黑僵菌F061菌株浓度为1×109孢子/mL即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和不同放置高度试验,探讨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在茶园中应用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的较佳放置密度为333.33~1333.33m2/盏,较佳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离茶蓬面0~40cm,结合诱捕效果和实际茶园生产管理的成本因素,实验组建议灰茶尺蠖天敌友好型诱捕器的放置密度为1333.33m2/盏,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离茶蓬面20~40cm,通过本试验可为广西茶区的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较好的性诱剂放置方式选择,可以提高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1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 1.1 虫害 1.1.1茶黑毒蛾 茶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油茶.幼虫群集叶背取食茶叶成半透膜枯斑,以后取食叶片呈缺口.喜食嫩叶,严重时可将老叶、嫩梢全部啃光.多数地区1年发生4代,以卵块在茶树叶背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6月上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产卵在茶丛下枯叶或土隙间结茧化蛹.  相似文献   

7.
在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开展害虫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主要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总结了有机茶园常见害虫茶尺蠖、茶毛虫、假眼小结叶蝉、黑毒蛾、茶剌蛾的发生规律。并介绍了利用天敌防治有机茶园害虫的关键技术措施,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灭幼脲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止幼虫蜕皮,导致幼虫死亡.在茶园中的应用已有报道,用灭幼脲Ⅰ、Ⅲ号和氟幼灵(杀铃脲)防治茶黑毒蛾、茶尺蠖卵和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防治效果[1,2].但是,灭幼脲类对茶园昆虫群落产生的作用,目前未见报道.因此,作者于1995~1996年在贵州松桃铜仁地区茶场用灭幼脲I号防治茶黑毒蛾及茶尺蠖,调查研究了其对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其在茶树害虫综合治理和群落多样性保护策略方面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业扇吸式太阳能捕虫器是湖南怀化本业绿色防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太阳能多功能智能捕虫器,其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引诱昆虫,使昆虫在绕灯过程中被风扇气流吸进瓶内,从而达到捕杀害虫的作用。为验证该捕虫器的诱虫效果,普兰店区引入本业扇吸式太阳能捕虫器,并与普通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进行比较,试验表明:本业扇吸式太阳能捕虫器的诱虫是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的3.01倍,控害优于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  相似文献   

11.
调查茶园内茶黑毒蛾幼虫的空间分布,结果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并随着虫口密度的上升而趋向随机分布,并提出了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与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害虫7目32科66种,其中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生态茶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8,(3):41-42
正我国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橙瘿螨、茶黑毒蛾、茶黄蓟马、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介绍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如下。1防控策略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  相似文献   

14.
从贵州茶树及森林害虫的自然罹病虫体中分离鉴定获得14株病毒,即茶鹿子蛾NPV,肾毒蛾NPV,大茸毒蛾NPV,叉带黄毒蛾NPV,半带黄毒蛾NPV、卵黄毒蛾NPV,幻带黄毒蛾HPV,黄毒蛾NPV,茶奕刺蛾NPV,杨白纹毒蛾NPV,杨二尾舟蛾GV,茶刺蛾GV,茶茸毒蛾GV,茶奕刺蛾GV。其中,除肾毒蛾NPV,黄毒蛾NPV,茶奕刺蛾NPV,茶刺蛾GV已有报道外,其余均属我国首次报道。通过电镜对上述病毒的形态观察和对其宿主的回感试验,证明是其病原病毒。  相似文献   

15.
油茶害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 3年对油茶害虫的采集 ,共获标本 3 91份 ,经鉴定隶属 7目 46科 12 7种。其中以茶瘤毡蚧、黑刺粉虱、茶黄毒蛾、茶梢尖蛾、油茶尺蛾、油茶织蛾等发生频率较高 ,但尚未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范围和准确监测果园实蝇的发生,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捕虫器、监测终端、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组成,安装在果园的多个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构成星形短程无线通信网,监测终端将收集的实蝇信息通过GSM/GPRS服务发送至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智能捕虫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捕虫器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光电检测电路、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锂电池充电电路等功能电路,采用成本较低且稳定性较高的红外光电对管检测进入捕虫器的果园实蝇;监测终端包括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和GSM/GPRS模块。基于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的应用软件。系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捕虫器平均工作电流为97 m A,监测终端在GSM/GPRS模块休眠和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60 m A和328 m A,2种设备的工作电流消耗均低于各自电池的供电能力,实蝇监测准确率可达94.23%。  相似文献   

17.
为大范围和准确监测果园实蝇的发生,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捕虫器、监测终端、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组成,安装在果园的多个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构成星形短程无线通信网,监测终端将收集的实蝇信息通过GSM/GPRS服务发送至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智能捕虫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捕虫器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光电检测电路、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锂电池充电电路等功能电路,采用成本较低且稳定性较高的红外光电对管检测进入捕虫器的果园实蝇;监测终端包括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和GSM/GPRS模块。基于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的应用软件。系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捕虫器平均工作电流为97 m A,监测终端在GSM/GPRS模块休眠和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60 m A和328 m A,2种设备的工作电流消耗均低于各自电池的供电能力,实蝇监测准确率可达94.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柳毒蛾是沙柳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暴发期能短时间内吃光叶片,严重影响沙柳的生长。该研究旨在研制出一种对柳毒蛾有效的引诱剂,以期为柳毒蛾的野外监测和科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4个性引诱剂、5种高度以及不同天气条件对柳毒蛾进行引诱试验。结果:4个性引诱剂中:C(3Z-cis-6,7-cis-9,10-Diepoxy-heneicosene∶二十烷∶十八炭二烯酸∶二十四烷=40∶1∶1∶1)对柳毒蛾的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为1.2m和1.6m时对柳毒蛾的引诱效果较好。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对柳毒蛾的引诱效果要明显优于阴天和雨天。结论:性引诱剂C(3Z-cis-6,7-cis-9,10-Diepoxy-heneicosene∶二十烷∶十八炭二烯酸∶二十四烷=40∶1∶1∶1)在晴天情况下,将诱捕器悬挂于大约1.2m或1.6m处时,是引诱柳毒蛾最理想的组配。  相似文献   

19.
正1人工防治对虫体较大,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大蓑蛾、茶蓑蛾、褐蓑蛾的护囊;茶毛虫、茶黑毒蛾的卵块,可组织人工摘除,同时,随手捏茶小卷叶蛾等的虫苞;对茶膏药的菌膜用竹片刮除。2剪除病虫枝对茶枝镰蛾、茶枝木蠹蛾、茶堆砂蛀蛾、茶吉丁虫、茶黑痣病等,可人工剪除被害枝。3清园除草  相似文献   

20.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309-310
介绍了茶黄毒蛾、油茶尺蠖、油茶绵蚧、油茶象以及黑附眼天牛5种黄山市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油茶害虫,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油茶生产上减少害虫为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