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正>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左右,系我国较冷地区,但夏季气温高,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爽,柞蚕茧生产期可控性中等,一般按照市场需求,安排中晚期蚕生产。其生产的柞蚕茧丝质优良,蛹滞育率高、蛹质饱满,食用口感好。嫩江县共有柞蚕主产区三处,分布在前进镇东升村、嫩北农场、长福镇。养蚕柞林面积近千亩。近年来,柞蚕养殖业迅速发展,给许多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  相似文献   

2.
正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昆虫,主要生产柞蚕茧用于蚕丝工作,以柞蚕蛹和蛾为主要原料可开发出食疗兼顾的昆虫保健品。利用柞蚕蛹经过特殊处理,可以提取菌肤、凝集素、溶菌酶和栽培蛹虫草等。嫩江县位于大小兴安岭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雨热同步,林地总面积632801.4公顷,具有丰富的柞林资源,树质肥嫩,发展柞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生产优势蚕业生产不占耕地、不争农时,时  相似文献   

3.
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蚕业生产是嫩江县的重要产业之一,是鼓励广大蚕农发挥地区特点、县域优势,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途径之一。柞蚕茧及其相关产物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资源,在我县的长福镇、前进镇、临江乡的农民从事着柞蚕养殖。蚕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给这些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了蚕农增产增收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蚕场是柞蚕的饲料来源及生产基地,养蚕业又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特产之一。凤城市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5%左右,是农业生产的两大王牌(种植业和蚕业)之一。柞蚕生产在辽宁省占1/7,在丹东地区占1/2左右。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例大的原因是凤城市有得天独厚的柞树资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柞蚕蛹在我国北方已形成一种有机昆虫食品,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黄色柞蚕蛹以其色美味鲜更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与黑色蛹相比,黄色蛹市场价要高于黑色蛹每千克0.50元,按每把剪子产1000kg秋柞蚕蛹计算,每把蚕可增收2000元。我国柞林资源丰富,每年可产秋蚕蛹3万吨左右,如果按1/2形成黄色蛹的价格计算,蚕民每年可多收益3000万元。这样高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对柞蚕蛹黄色的形成做进一步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指导蚕农进行操作,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宽甸县是辽宁省养蚕的重点县之一,蚕业生产是一项传统的特色产业。目前年放养柞蚕10000把左右,产茧4500吨,产值4500万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重点地区长甸镇年养柞蚕2000多把,蚕业收入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号称"全国柞蚕第一镇"。几年来,我们从抓好蚕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使宽甸县柞蚕放养把数和产量趋于稳定,柞蚕茧质量明显提高,缫丝企业和蚕茧经营大户迅猛发展,为提高和壮大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柞蚕是我国宝贵的昆虫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为此广大的蚕业生产和科研工作者,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柞蚕种茧繁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龙江省柞蚕生产的发展。大面积丝茧平均把产由原来的450kg提高到800kg,现将柞蚕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全国柞蚕资源大省,发展柞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养蚕季节气温适中,柞蚕茧质量优良,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准确掌握全省柞蚕生产资源情况,对稳定发展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志英 《新农业》2014,(12):27-27
<正>近年来,凤城市柞蚕生产捷报频传,产值连升,从2010年至2013年,全市蚕业总产值连续超过3亿元,养蚕户平均收入2万元左右,屡创历史新高。由于柞蚕生产对于凤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贡献,势必要求稳定发展柞蚕生产,而蚕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法律保护,需要蚕业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维护生产秩序和广大蚕农的切身利益。1、开展行政执法是强化蚕  相似文献   

11.
柞蚕生产和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早期发明之一,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做出了贡献.柞蚕茧是我国的特产之一,我国柞蚕茧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蚕业收入占农业总收的30%以上,发展柞蚕出产对于发展工农业生产,加强国防建设,出口援外,增加人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等都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柞丝绸,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畅销世界各地,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它具有坚韧强牢,轻柔薄软,珠光宝泽、幽美绚丽、华而不俗,穿着舒适等优点,更因柞丝耐酸、耐碱、耐热,还有极大的张力和仲度,因此,适于做化工航天的工作服.柞蚕蛹,因其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近年已证实柞蚕蛹降血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蚕业的进步,为了保证柞蚕场永续利用、蚕业生产稳步发展,蚕场生态建设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蚕业生产部门重视。现就生态蚕场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柞蚕场生态系统是由柞树、草灌植物、柞蚕等生物和外围环境构成的。柞树是柞蚕的食料,是生态蚕场建  相似文献   

13.
夏焱 《吉林农业》2011,(8):54-54
柞蚕脓病和空酮病(软化病)是影响柞蚕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脓病和空酮病在生产上发生非常普遍,在每年的开始见茧期均有发生,尤其是前一年发病较为严重的蚕场进行放蚕时,该病的发生率会更高,给柞蚕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传统的防治方法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且费时费力、且投入成本比较高。为了将脓病和软化病的大发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黑龙江省佳未斯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引进了沈阳农业大学新药保蚕宁,在室内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在山上进行了蚕场试验示范,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蚕业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放养中创造蚕体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使蚕健壮,提高柞蚕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柞蚕的蛹是投放种子市场和居民市场的大宗商品,健蛹率高低是决定种茧质量高低和商品蛹效益的大问题。因而找出产生非健蛹的发生规律、根源及防治措施,创造适合健蛹的条件,以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蚕业文献和历年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牵头,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组成的柞蚕基因组研究联合攻关项目组(简称柞蚕项目组)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大科技)携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日前完成了柞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柞蚕放养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柞蚕茧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丽、光滑、轻柔的丝绸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中国的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受到各国的赞誉。柞蚕蛹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家喻户晓,也是对柞蚕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柞蚕浑身都是宝,被人们誉为"蚕宝宝",很多蚕民至今还流传着祭山和供奉蚕娘娘的风俗习惯,可见蚕业生产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其给人们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还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饮食与养生经验,柞蚕蛹就成了人们的美味之一。本文介绍了柞蚕蛹的营养价值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牵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组成的柞蚕基因组研究联合攻关项目组(简称柞蚕项目组)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大科技)携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日前完成了柞蚕全基因组重头测序工作。这是我国蚕业科学家继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及精细图、桑  相似文献   

19.
所谓"旅游观光蚕业"就是利用养蚕的生产过程、生产场所、蚕业成果,以及连带的休闲产品,为人们提供集旅游、观光、休闲、益智、品尝等功能性的生产形态。1蚕业旅游资源的范围1.1蚕业生产场所包括桑蚕、柞蚕、蓖麻蚕、天蚕的生产场所,分别为:桑树林、蓖麻地、蚕房、柞蚕场和原生态柞林。这些生产资料本身就可以成为人们学习参观的对象,如果辅以进行一些必  相似文献   

20.
柞蚕软化病在鸡西地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鸡西市是黑龙江省柞蚕生产重点地区之一,柞蚕放养对改变鸡西市的农业经济结构和改变农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鸡西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柞蚕生产有较稳定的发展,但柞蚕软化病的发生有加剧之势,给鸡西市的蚕业生产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