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平菇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强,人工栽培经济效益高。每栋温室按1.5万棒计,需投资1.95万元,总收入可达4.58万元。具体栽培技术为:1播种期的安排和菌种的选择平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而定,在我区一般8月下旬开始接种。菌种选择秋播冬出低温型品种。2培育栽培种平菇在7月下旬将购买的原种培养成栽培种。3培养料的配制及装袋灭菌将选好的玉米芯、麸皮、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等原  相似文献   

2.
目前,平菇发展很快,对菌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简化制种方法,我们试用棉籽皮生料直接拌入平菇子实体碎块,不经灭菌和无菌操作,培养制作平菇栽培种,取得了初步结果。 1981年7月,分三批用棉籽皮生料制平菇栽培种1400多瓶。所用鲜菇采自人防隧道菇床,母种是上海农科院食菌所供给。第一批300瓶菌种,历时40天,菌丝长满全瓶,浓白、密集。8月16日用棉籽皮生料栽培平菇,每平方米播4瓶,9月下旬即现蕾出菇,长势良好。与常规菌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不少平菇生产单位和专业大户,在袋栽平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菌种质量问题。菌种已做常规出菇试验,二、三级菌种袋出菇正常,可是三级菌种接到栽培袋料中,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却不发菌,或开始发菌正常,10天后菌丝逐渐消失,而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4.
大米草栽培平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浩 《食用菌》2008,30(4):33-33
对平菇菌种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后,分别接种到大米草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大米草和棉子壳各占50%的培养基上进行栽培实验,观察比较平菇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势以及对不同培养基的利用能力,并比较3种栽培培养基的生物转化率,为开发利用大米草资源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四、播种 (一)选用优良菌种栽培平菇欲得高产,首先应选择适合各个季节栽培的种类和品种已如前述。其次是选用优良菌种,即菌丝生长洁白,不发黄,无杂菌感染,菌龄在25天左右,未长出子实体或只上半部有少量幼菇的菌种。不同培养料生产的菌种,栽培后有差异,据一般试验和应用来看,以麦粒种产量最高,棉子壳、废棉及稻草粉种也较高,木屑菌种最差。  相似文献   

6.
平菇是食用菌栽培中适应性强、产量高、生活力旺盛的低温品种,很适宜于农村春秋栽培。具体步骤如下: 一、选择优良菌种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优良的菌种菌丝浓密、洁白、粗壮,在适温光亮的地方培养,长不到半瓶就出现了子实体原基,菌丝结块紧密,菌块潮湿,有杏仁清香味。如用棉子壳作培养基,棉子壳呈深咖啡色。如冬天播种,要选择耐低温的品种、如P-801、北京农大11号、佛罗里达平菇等。二、选好培养料培养料的好坏,带菌多少,关系很大。培养平菇多采用生料栽  相似文献   

7.
我们淮北平原玉米种植面积大,笔者就地取材,用玉米芯为原料通过多年的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简易、快速、省工、无污染、产量高的玉米芯生料栽平菇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季节与菌种的选择 生料栽培平菇在我们淮北地区除5月中旬到8月中旬不宜进行外,其余时间均可栽培。上半年栽培时间宜早,所用的菌种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稻菇高效组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市常年水稻面积约为100万公顷。我们于1992年开始稻菇高效组合栽培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证实,水稻666.6m~2产量达550~600kg,平菇666.6m~2产2500kg,666.6m~2组合效益4000元左右。几年来我市试验示范面积已达80多公顷,稻区已将该种植模式作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有效途径。 1 制备平菇菌袋 1.1 选择适宜平菇品种,培养优良菌种。稻菇组合栽培需要适应性强、产量高、转潮快的广温型或中低温型品种,如唐无孢平菇、CCEF89、珞珈一号、青平  相似文献   

9.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10.
陈鹤和 《食用菌》2000,(2):28-28
夏季栽培平菇因高温、高湿或因菌种选择不当极 易失败。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夏季又是蔬菜销售淡 季,平菇一般售价较高,每公斤鲜菇比秋季高2~3元, 虽产量不及秋冬季节,其效益仍可比秋冬季增收30% ~50%。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菌种,掌握栽培要点,夏 季栽培平菇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近年 来的栽培实践,结合各地的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夏季 栽培平菇的有效方法,供栽培者参考。 1菌种选择夏季栽培平菇首先要选择耐高温、抗杂 菌能力强的菌株。目前,全国虽介绍有若干个中高温型 菌株,但实践证明,有些菌株在夏…  相似文献   

11.
用子实体作种栽培平菇获丰收山东临沂地区农业学校276000华秀爱我们用子实体作菌种直接栽培平菇试验,于1994年ll月开始大面积栽培已获得丰收。1栽培方法1.1选种(选子实体)选择118菌株和1012菌株平菇子实体作种,并选用出菇早,丛生健壮,朵形大...  相似文献   

12.
焦光才  郑黎红 《蔬菜》1994,(1):29-30
大棚秋平菇栽培由于前期气温高,中后期气温低,加之品种选择不当,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往往造成菇菌感染,影响平菇发菌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致使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为此,我们近几年进行了大棚秋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采取选用优良品种,提高菌种质量,加大播种量,脱袋埋土和变温管理等先进技术,可采鲜菇1~6潮,采收期长达3个月左右,生物学效率由原来的95~100%提高到150~200%,从而为大棚秋平菇高产栽培找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平菇菌种,栽培一段时间后容易引起退化,抗逆能力差,给生产者造成减产或绝收。因此,我们于一九八五年以来开始对野生平菇的菌株进行驯化筛选工作,以便从中选育出适应性强、抗病、抗杂菌、适应各种袋料栽培的西兰1号新平菇菌种。经过栽培试验,所出的菇形状、味道都和野生平菇一样,尤其是产量高于一般平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平菇在不同代料上的栽培适应性,笔者于1987年冬用废棉、稻草、木屑的单一和混合培养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菌种培养:母种为四川大白种,  相似文献   

15.
发酵料栽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料栽培感菌率高,生长缓慢的难题,同时,还大大地缩短了周期,其它方法栽培平菇,菌丝长满培养料需30天左右,40—45天才能出菇,而发酵料栽培平菇,菌种只需15天左右即可长满培养料,20天左右即可出菇,并且对培养料新鲜程度要求不严格。发酵料栽培平菇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发酵  相似文献   

16.
平菇一年四季都能栽培,这不仅延长了供应期,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平菇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然在夏季栽培平菇,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技术如果掌握不好,大面积栽培效益便不那么令人满意。根据,我们的推广实践,认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应掌握下列关键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优质菌种 平菇栽培品种较多,夏季栽培应选用高温型菌种,此菌种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4~28℃,如榆黄蘑、侧5、红平菇、新平1012、鲍鱼菇、佛罗里达等。其中菇农普遍应用被称为平菇高产之王的“新平1012”效果更好,这是一株高产、优质的广温型新菌种,子实体发生的最低温度3℃,最高温度35℃,最适为8~28℃。菇潮涌,菌盖肥大,柄短肉厚。  相似文献   

17.
我市棉籽壳资源丰富,利用棉籽壳栽培平菇等食用菌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但有些菇农由于对平菇栽培认识不足,也常会导致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将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棉籽壳阳畦栽平菇高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菌种选择和季节安排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三个类型,应按当地气候条件选准菌种。早秋栽培选用中温型品种,如佛罗里达;晚秋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平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以平菇8129菌株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作为试验菌种,考察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平铺、打穴接种方式对平菇熟料栽培菌丝生长、污染率、接种效率、生物学效率、成本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打穴接种效率高、省时省力、接种成本低、杂菌感染率低、菌丝生长快、生产周期短;不同类型菌种及接种方式对平菇产量无...  相似文献   

19.
甘肃陇南天水地区,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才开始的,仅在城郊有栽培,且菌种杂而乱,产量低,品质差。为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平菇品种,1993年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引进了一批菌种,在初筛的基础上对六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量的逐年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逐渐受到重视。在无污染的环境下,将传统的平菇栽培技术与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相结合,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从场地环境、菌种培养、出菇管理到采收,建立平菇有机栽培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平菇产品的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