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稻瘟病是我国稻区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生物制剂很少。为确保垦区绿色有机水稻生产,计划开展生物药剂8%茶黄素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为垦区生物药剂防治稻瘟病提供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供试药剂:试验药剂:8%茶黄素悬浮剂镇江市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考药剂:30%稻瘟酰胺戊唑醇  相似文献   

2.
正在寒地水稻生产中,各种病害已成为限制水稻品质、产量提高的重要瓶颈之一。本试验主要是针对目前生产上常用多种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的药剂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为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稻瘟病防治效果无明显区别,无稻瘟病的发生;禾技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9.13%;满穗产量最高为600.93/亩。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稻瘟病与纹枯病已成为限制水稻品质、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稻瘟病防治药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加收米产量最高达627.9kg/亩,由于田间没有稻瘟病发生,因此各处理对于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高氮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稻瘟病与纹枯病的发病情况及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氮处理稻瘟病和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明显,说明高氮条件有利于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高氮处理大多数品种齐穗期晚于低氮处理,高氮处理平均株高高于低氮处理,但高氮处理平均有效穗数及千粒重均低于低氮处理,平均单株总重二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氮肥及拿敌稳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各个处理施用不同氮肥及药量.结果表明:拿敌稳对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随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增强;与常规施氮相比较,减氮20%有利于对稻瘟病的防治;施用拿敌稳300 g/hm2并减氮20%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最好且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均产生增产作用,增产范围在2.7%~10.6%。其中秸秆全量还田(7500kg/hm2)配施碳铵210kg/hm2+碳酸钙30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301kg/hm2,比对照增产10.6%;其次是秸秆半量还田,配施碳铵210kg/hm2的处理,产量8217kg/hm2,比对照增产9.5%;秸秆全量还田+碳铵90kg/hm2的处理产量最低,增产率为2.7%。同一调查日期内各处理株高相近。处理4对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褐变穗等病害的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发病率降低20个百分点,抗倒伏和抗早衰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穗粒数、空瘪率呈递增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碳铵施用量与产量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处理4比处理3每公顷增产水稻274.5kg,增产率为3.4%。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水平及施药次数控制稻瘟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氮肥水平和不同施药次数条件下,对水稻品种超产2号的稻瘟病发生程度和产量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稻瘟病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产量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稻瘟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随施氮肥量的增加,稻瘟病加重,产量反而降低。掌握品种施氮量与施药次数的最佳组合可有效控制稻瘟病,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氮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均产生增产作用,增产范围在2.7%~10.6%。其中秸秆全量还田(500kg/667m^2)配施碳铵14kg/667m^2+碳酸钙20kg/667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553.4kg/667m^2,比对照每667m^2增产10.6%;其次是秸秆半量还田,配施碳铵14kg/667m^2的处理,667m^2产547.8kg,比对照667m^2增产9.5%;秸秆全量还田+施碳铵6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低,增产率为2.7%。同一调查日期内各处理株高相近。处理4对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褐变穗等病害的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发病率降低20%,抗倒伏和抗早衰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穗粒数、空瘪率呈递增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碳铵施用量与产量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处理4比处理3每667m^2增产水稻18.3kg,增产率为3.4%。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病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病性差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对黑龙江省42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之间对纹枯病的抗病性差异明显,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17个,中抗品种12个,具有抗病性品种占73.8%。由于稻瘟病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建议农户在选择品种时,可选择对稻瘟病和纹枯病均具有较好抗病性的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同品种稻瘟病抗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科优21表现为抗(R),而且产量最高,可作推广品种使用。中优808、中优177、金优11表现为中抗(MR),3个品种中以中优808产量高,在隔年换种或合理轮作和健身栽培的基础上可以作推广品种。金优527产量虽高,但抗病性表现为中感(MS),种植时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奇优894表现为感(S),易发生稻瘟病,稻瘟病重发区不宜选用。中优117和金优117在当地已种植多年,品种抗性退化严重,表现为高感(HS),因稻瘟病造成的损失率较高,选种时慎用。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施甸县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文章阐述了施甸县稻瘟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分析了稻瘟病类型和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保靖黄金茶红茶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靖黄金茶群体品种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鲜叶为原料,利用红茶自动发酵机在28℃条件下进行不同发酵时间与不同保湿措施处理,对加工的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儿茶素与茶黄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增加到240 min后,儿茶素向茶黄素转化趋势明显;其中感官审评得分最高的为经发酵240 min及盖布处理的茶样,茶汤颜色红匀明亮、口感醇厚,儿茶素与茶黄素的含量分别为38.650 4、13.493 5 mg/g。所有发酵进程中进行湿纱布覆盖保湿处理,其茶黄素含量均较未盖布处理茶样增加显著,茶汤亮度明显较亮,滋味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3.
在水稻拔节初期施用广大黄金甲与常规施肥的大田进行对比试验,广大黄金甲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由于今年气候等条件,稻瘟病和纹枯病病害均没有发生,褐变穗有较小范围的发生,处理与对照相比褐变穗防治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对于产量,广大黄金甲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比为3.20%。  相似文献   

14.
化学诱抗剂好米得诱导水稻抗稻瘟病的田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水稻经化学诱抗剂-好米得处理后,对稻瘟病具有一定抗性,好米得诱导水稻抗稻瘟病的效果与常规药剂三环唑相当,最高可达68.8%,并且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好米得的诱导抗性是相对的,不完全的,只有与其他杀菌剂配合使用,才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会导致水稻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绝产。因此,要对稻瘟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从而保障水稻的产量免受影响。本文对黑龙江地区水稻稻瘟病的病原及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对黑龙江地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技了资料支持。再对稻瘟病传统的防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了无人机在防治稻瘟病中的优势,对黑龙江地区稻瘟病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茶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大,茶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10-111
稻瘟病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郴州市苏仙区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以期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UV-B辐射与稻瘟病菌复合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在大田条件下,于元阳梯田稻田紫外辐射试验站种植当地传统稻种——白脚老粳,在水稻叶片不同感病时期(稻瘟病菌侵染前、侵染过程中、感病后)进行UV-B辐射(5.0 k J·m-2)增强处理,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稻瘟病菌互作体系中水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稻瘟病的病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侵染前进行UV-B辐射(UV-B→菌)处理,显著抑制了水稻的株高、穗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增加,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显著升高,但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稻瘟病菌侵染的同时进行UV-B辐射(UV-B/菌)处理,水稻在双重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光合速率与UV-B辐射处理差异不显著;感病后进行UV-B辐射(菌→UV-B)处理,水稻生长情况与自然光照条件下差异不显著,光合作用受到显著的抑制,q P显著降低,叶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升高;UV-B辐射显著降低水稻叶片稻瘟病病情指数,不同感病时期进行UV-B辐射处理,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可见UV-B辐射与稻瘟病菌复合胁迫抑制水稻生长和光合作用,但稻瘟病的流行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稻瘟病菌的各生理小种孢子接种水稻恢复系R725、R720和R727孕穗期的植株,研究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均能导致水稻减产。其中,稻瘟病生理小种ZA5对R725影响最大;ZC8对R720影响最大;ZA17对R727影响最大。多因素回归方程显示,在稻瘟病菌接种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长效硅钾肥在红壤性早稻田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性早稻田上施用长效硅钾肥能增加早稻产量,以高量硅钾肥处理的籽实产量最高,达7940kg/hm^2,长效硅钾肥能提高早稻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对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