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密度与施肥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普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以云瑞47、云优105两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上云优105高于云瑞47;云优105栽培密度在82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 kg/hm2、P2O5 225kg/hm2、K2O27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云瑞47栽培密度82 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5 kg/hm2、P2 O5 225 kg/hm2、K2O270 kg/hm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 ‘九麦 2号’ 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楠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80-84
摘 要: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冬小麦在关中中部的最佳播期和最佳播量,以陕西省新审定小麦品种‘九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在N、P、K配施基础上,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设置4个播期水平,4个播量水平,6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九麦2号’在关中中部产量7500~8250 kg/hm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日到10月19日,适宜密度在2.17×106株/hm2到2.95×106株/hm2。在播期为10月17日,密度为2.45×106株/hm2时产量可达最高8512.5 kg/hm2。不同播期播量对‘九麦2号’小麦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10月22日播种,密度1.80×106株/hm2处理籽粒品质较好,沉降值达到39.23 mL、蛋白质含量达到14.34%、湿面筋含量达到31.01%、稳定时间为9.35 min,拉伸面积为57.96 cm2。结论:适期适量播种有利于提高‘九麦2号’小麦产量,适期晚播有利于改善其品质,适期晚播和适当加大播种密度有利于兼顾小麦产量水平与品质水平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3.
于广军 《中国种业》2018,(12):62-63
研究太行山区初生核桃林下间作套种谷子密度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选用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16号3个品种;设45万/hm2、60万/hm2、75万/hm2、90万/hm2、105万/hm2 5个密度,设5月25号、6月20号、7月15号3个播期。实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均随密度的加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90万/hm2、90万/hm2、75万/hm2下达到最高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6166.8kg/hm2、5808.02kg/hm2、6010.2kg/hm2。3个品种均为播期6月20号时产量最高,最高产量分别为5631.5 kg/hm2、5309.5 kg/hm2、6557.0kg/hm2。播期7月15号时产量最低最低产量分别为1726.5 kg/hm2、1802.5 kg/hm2、1734.5 kg/hm2。随着播期推迟,参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过早过晚产量均受到影响。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提出了在当地条件下每个品种适宜的密度和播期,为初生核桃林间作种植谷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明重庆地区玉米种植最佳密度,选有代表性的3个玉米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渝青玉3号’在重庆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2506.25 kg/hm2‘渝单16号’在重庆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1255.7 kg/hm2,‘渝糯851’的最适种植密度在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9209.1 kg/hm2,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先增后减,说明重庆地区生产上的种植密度没有达到该品种发挥高产潜力的密度。因此,重庆地区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主要栽培因子对沪杂四号高粱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该品种的最适播期为3月20日~4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8000~10000株,最优施肥方案为30kg/667m2尿素、30kg/667m2过磷酸钙、2000kg/667m2人畜粪作底肥、提苗肥、拔节孕穗和穗粒肥四次施入。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明确密度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的关系,以‘晋杂23号’高粱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试验设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高粱株高显著增高,茎粗显著变细,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重显著下降。在4.5万株/hm2~7.5万株/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密度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时,单位面积穗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随着密度增加,穗粒数显著性增加,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除磷以外,密度对高粱氮和钾吸收总量均无显著影响。密度对籽粒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在10.5万株/hm2~13.5万株/hm2范围内,磷和钾吸收量明显下降。与氮和磷不同,钾主要分配在秸秆中,只有少量钾转运到籽粒中。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株高、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经济系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高粱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息息相关,在高粱高产高效栽培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小兰  李志华  董旭 《作物杂志》2019,35(1):146-185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6个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山西晋中榆次设5个播期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糜子品种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晋中当地播期B5(7月15日)糜子不能安全成熟。其余4个播期糜子均能正常成熟,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生育期都缩短,各品种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蘖等形态特性及单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整体上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减小趋势。从产量来看,晋黍9号、汾黍6号适宜早播,在5月底播种,汾黍6号产量最高可达5 913.63kg/hm 2;伊糜5号、固糜21号、榆糜2号及保黍1号则宜晚播,6月初播种,榆糜2号产量最高可达6 306.96kg/hm 2。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云荞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播条件下为了实现‘云荞1号’的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云荞1号’为材料,采用4个不同密度(70万株/hm2、95万株/hm2、120万株/hm2、145万株/hm2),研究了苦荞晚播条件下,密度对苦荞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株高、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等植物学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产量有显著差异;在1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达2424.17 kg/hm2。晚播的‘云荞1号’在云南秋播区最适宜的播种密度是1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旱地覆膜栽培条件下适宜机械化高粱水氮利用效率,本试验于2015、2016年以机械化生产高粱品种晋杂34、晋杂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栽培措施(B1:裸地,B2:覆膜)、3个施氮量(C1:0kg/hm 2、C2:225kg/hm 2、C3:450kg/hm 2)条件对高粱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贮水量、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效提高了高粱不同生育期0~6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但施氮水平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两年试验覆膜处理平均产量比裸地显著提高11.63%,降雨偏少年度(2015)增产12.03%,降雨偏多年度(2016)增产11.17%;不同施氮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与品种或覆膜方式的交互作用差异也不显著,但覆膜有效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尤以施氮225kg/hm 2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降雨偏少年度的水分利用率、降水生产效率显著高于降雨偏多年度。与裸地处理相比,2015年覆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3%;2016年提高12.21%。两年试验晋杂34、晋杂35都以覆膜施氮225kg/hm 2处理水分利用效果最佳,2015年表现尤为突出,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分别为37.01、31.72kg/(mm·hm 2)和19.076%、38.286%。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覆膜、施氮225kg/hm 2为晋杂34、晋杂35高产、水氮高效利用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0.
以适宜机械化种植的高粱品种辽杂37和晋杂34为试验材料,分别对6个密度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群体透光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辽杂37和晋杂34均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分别可达10 551.0和10 324.5kg/hm 2。其中辽杂37在12.0万~15.0万株/hm 2、晋杂34在12.0万~13.5万株/hm 2密度时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协调效果较好,可保持较高产量水平。当密度达到15.0万株/hm 2时,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加将导致群体光合速率和透光率大幅度下降,影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和挖掘国审稻‘盐两优2208’的栽培措施和高产潜力,本研究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优质国审稻‘盐两优2208’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等因素对‘盐两优2208’的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互作效应发现,产量分别在A2B2、A2C2和B2C2互作效应下达到最高,产量相关性状在互作效应影响下,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为复杂,总体来看,千粒重、结实率和有效穗对产量潜力关联较大,在这几个相关性状值在互作效应中最高时,产量潜力往往也最高。在‘盐两优2208’高产栽培时,应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注重灌浆期水肥管理,氮肥施用适当后移,为增加穗粒数并提高结实率,需在齐穗时增施粒肥,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麦新品种‘海花1号’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海花1号’在江苏及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栽培上的理论依据,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海花1号’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同时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播种期及不同播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海花1号’的产量表现为先增后降;适时的早播和适度的提高播种密度有利于其增产。因此,在江苏及周边地区种植,为获高产,每公顷施纯氮210 kg为宜,以300万/hm2至330万/hm2基本苗在10月28日至11月5日播种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筛选适宜春化栽培的鲜食蚕豆品种,并明确相应的播种时期。[方法]选用3个鲜食蚕豆品种(‘ZB-7’、‘ZB-9’和‘慈蚕一号’)、选择3个播种期(9月18日、9月23日、10月3日),开展春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对鲜食蚕豆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鲜食蚕豆品种对春化栽培蚕豆的单株荚数和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对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早期产量有显著影响:“ZB-7”的3粒荚数和重量占比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ZB-7”和“ZB-9”的早期产量显著高于“慈蚕一号”;不同播期对春化栽培蚕豆的单株荚数无显著影响,对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早期产量、总产量差异显著:9月18日播种的蚕豆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9月18日和9月23日播种的蚕豆早期产量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而9月23日播种的蚕豆总产量最高,显著高于10月3日播种的蚕豆。经产值测算,9月23日播种的‘ZB-9’蚕豆每公顷产值最高,达300333.87元,比10月3日播种的‘慈蚕一号’增146364.32元,增95.06%,差异达显著水平。 [结论]鲜食蚕豆春化栽培宜选择“ZB-9”在9月23日播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知云南冬燕麦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白燕15号、坝莜6号和远杂2号3个不同生育期的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播期和3个种植密度对云南冬播燕麦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白燕15号和坝莜6号两品种的主穗小穗数、穗轮层数影响显著(p﹤0.05),对3个供试材料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密度对3个供试材料的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产量结果显示:白燕15号适宜播期为10月29日,密度为64万株.hm-2;坝莜6号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64万株.hm-2;远杂2号宜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4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酿造高粱肥料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99-103
为了探讨本栽培区域 N、 P、 K肥对酿造高粱产量的影响, 寻求获得高产的 N、 P、 K肥配方, 本试验采用 “3414” 设计方案, 以 ‘晋杂 23号’ 为试验品种, 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N、 P、 K肥配方对试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处理高粱农艺性状、 穗粒重、 千粒重都高于对照(N0P0K0), 但方差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 在一定的肥力基础上, 增加肥料投入比不施肥可获得较高产量; 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于提高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但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高粱籽粒产量显著降低; 在本试验条件下, 以 N 施用量为 96 kg/hm2, P2O5施用量为 76 kg/hm2, K2O 施用量为60 kg/hm2是高粱获得高产量、 低成本、 高收益的合理配方。  相似文献   

16.
筛选出冬小麦较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以适应冬前积温不断增加的环境变化,以新麦29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辉县市开展播期(10月12日、18日和19日)和播量(基本苗210万、300万和39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探索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对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播期之间的平均容重是以10月12日显著低于其他两个播期,而随着播量不断增加其平均容重亦随之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相同播期不同播量处理对农艺性状结实小穗数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对不孕小穗数则无明显变化规律。播期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量对产量及穗数、穗粒数2个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呈现出差异水平显著。不同播期和播量互作效应对小麦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两者均呈现出差异性显著。与播量相比较而言,播期对新麦29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不断推迟,新麦29的产量不断下降且10月12日的产量显著高于10月24日的。播量210万/ha与播量390万/ha 之间的平均产量显著差异,但都与播量300万/ha相比差异都不显著。依据不同播期和播量组合的产量分析,最佳播期是10月12日,基本苗300万/ha为较适宜的播量;新麦29的产量潜力在播期10月12日至18日是较为适宜范围,与其对应的适宜播量为基本苗300万~390万/ha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直播稻在不同的播量和施氮量条件下产量和品质的表现,研明直播稻高产优质适宜的播量和施氮水平,以新稻567、新稻568和新科稻31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5个播种量和3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播量和施氮水平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量处理下,对于新稻567,在97.5 kg/hm2播量水平下产量最高为9.78 t/hm2,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较低,加工品质各播量间差异不显著;对于新稻568,在75 kg/hm2播量水平下产量最高,为9.58 t/hm2,且与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稻米的食味品质在两品种不同播量间差异不显著,但总体表现为新稻567的食味值高于新稻568。在不同氮肥处理下,直播稻品种的产量基本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55 kg/ hm2处理下产量达最大;稻米的加工品质各施氮处理间差异较小,外观品质差异较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基本表现为不施氮处理较小,施氮处理较大。这说明,在适宜播量下对于不同的直播稻品种可以实现高产和优质的协同提高;在适宜的氮肥处理下可以获得水稻的高产水平,但增施氮肥水稻的外观品质变劣,因此,协同直播稻的高产优质仅靠氮肥调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确定‘泸糯8号’高产高效栽培适应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运用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低于11.25万株/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1.25万株/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施氮量低于纯氮187.5 kg/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7.5 kg/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无显著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杂交糯高粱的穗粒数、千粒重、倒5叶叶面积、茎粗均显著减少(小),株高则显著变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杂交糯高粱的穗粒数、倒5叶叶面积、茎粗均随之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则是先增加后减小。当施氮量超过纯氮150 kg/hm2时,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得出,处理A3B3即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肥量为纯氮187.5 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配置针对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可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化肥的过度使用。对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采用五因素(1/2实施)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插秧期对该甘薯品种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X3)﹥磷肥(X2)﹥密度(X4)﹥氮肥(X 1)﹥插秧期(X5)。“泰中9号”甘薯产量在3265.15-4127.96kg/666.7m2的1532个组合中优化栽培方案是:折合纯 N 10.7~11.88kg/666.7m2,纯 P2O5 5.44~6.01kg/666.7m2,纯 K2O 15.15~19.83kg/666.7m2,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是4048~4525株/666.7m2,适宜的插秧期范围为4月22日至4月29日。本研究可为能源型甘薯“泰中9号”的高产种植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