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天安S是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Y58S为母本,与自选较高世代重穗型籼粳交种质材料525-12-56(粳730/抗520//H 262/多系1号)杂交,通过安徽合肥与海南三亚加代种植定向选择、人工与自然低温生态加压育性筛选及加强稻瘟病抗性鉴定等技术途径,育成的早熟型优质抗病光温敏核不育系,2015年参加安徽省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鉴定.天安S具有育性稳定,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所配组合均具有熟期较早,植株矮壮,茎杆中粗,叶片窄、短、挺直,分蘖力较强,抽穗整齐,后期落色好,且植株较矮,耐肥抗倒力强,田间病虫发生少,作晚稻种植表现耐低温能力较强,结实率较高,产量优势较同熟期主栽品种明显.2016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2.
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周国彬 《中国种业》2006,(10):11-13
简述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育成的不育系及不育胞质类型多,选育的不育系在优质、异交习性、特异性、抗性等研究上进展大;绝大多数不育系配制的优势组合少、产量水平没有明显的突破,不育胞质效应不明显,不育系在产量、品质与抗性三者的矛盾上未能较好地解决。同时提出了选育籼型三系不育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育既抗除草剂、综合性状又优良的杂交水稻组合,将3份抗除草剂衍生恢复系(华84EP-1、2、3)与5份不育系(红香2A、Y58S、广占63-4S、华1015S、天源6S)配组,对亲本、杂交组合的除草剂抗性和10个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着力密度、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的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育的恢复系的除草剂抗性接近完全(>96%),利用苗期喷施农达可有效地提高杂交品种纯度;恢复系、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分别在5个性状(结实率、生育期等)、7个性状(结实率、千粒重等)上达到了显著差异;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仅在生育期上达到了显著差异。杂交组合中比对照增产最高的分别是天源6S/华84EP-1、红香2A/华84EP-3和华1015S/华84EP-1。因此,利用抗除草剂恢复系配制水稻杂交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品种纯度,也可以培育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水稻温敏型核不育系‘Q211S’的稻瘟病抗性,以‘Q211S’为受体材料,以携带Pi9基因的抗稻瘟病材料‘75-1-127’为供体,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选育出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抗性鉴定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对苗瘟、穗瘟均表现较高抗性,其他特征特性与‘Q211S’相近。5个改良不育系与‘Q211S’所配组合在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上差异不显著;而改良不育系所配组合在稻瘟病抗性方面较‘Q211S’所配组合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Y两优900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Y两优900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选育出的超级杂交稻组合,是以不育系Y58S为母本、籼粳杂交选育的感光型恢复系R900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第4期超级杂交稻重点苗头组合。2014年晚造广西玉林市引进该组合进行大面积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茎秆粗壮坚韧、穗大粒多、产量高等特点,根据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以及不同栽培水平的生长、产量表现,总结出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6.
全瑞兰 《中国种业》2020,(8):105-106
Y两优19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作母本、自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信丰19作父本测交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90104)。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良,为促进Y两优19的推广应用,总结了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我国大面积应用的两系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稻瘟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转育与分子标记选择相结合的途径,利用RM3330与RM262为标记,将Pi25与Pi-d(t)基因成功聚合于培矮64S中,经抗性、不育性、综合农艺性状评价,获得了5个基因型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F8代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及其抗性组合的叶瘟病情指数平均降幅为18.78%和23.24%,穗颈瘟病情指数平均降幅为18.58%和58.45%,抗性提高幅度极显著。育性观测结果表明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不育度都在99.5%以上,柱头外露降低5.64%,包颈粒率降低8.55%。经济性状调查结果显示不育系除穗粒数下降、有效穗增加外,其余经济性状变化不明显;试配的杂交组合平均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比对照提高16.22%和6.89%,增产极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通过Pi25与Pi-d(t)基因的导入显著提高了培矮64S稻瘟病抗性,获得了实用的光温敏不育系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考查不育系‘明S’与恢复系配组后代的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等性状及产量表现,以期为‘明S’配制其他高产组合提供依据。利用‘明S’等8个生育期接近的不育系与同一父本‘R900’配组,将杂交F1代种子播种,在科学管水施肥的相同栽培条件下,对8个组合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等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记载。结果表明,明S/R900播始历期为84天,生育期最长,为148天;株型较矮,为117 cm;组合高产,产量为12.9 t/hm~2,超出‘双两优1000’1.26 t/hm~2;明S/R900具有强分蘖能力,单株有效穗15.3个,有效穗数252.45万/hm~2,有效穗超出隆638S/R900为54.3%,结实率高,为93.91%,每穗实粒数211.96粒;对紫杆病有一定的抗性。不育系明S/R900组合性状表明‘明S’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  相似文献   

9.
刘跃川 《种子科技》2009,27(7):37-39
Y两优1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广适性两用核不育系Y58S与R9311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6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06036),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8001).  相似文献   

10.
R15是适应性较广,产量较高的中熟晚籼香稻品系,但由于含有Wx^a基因,其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3.5%,严重影响食用口感。因此,我们以含有Wx^b等位基因的不育系Y58S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利用RAD测序技术、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等技术,经过8个世代的筛选,成功用Wx^b基因替换掉R15中的Wx^a基因,培育出1个新的纯合株系——‘深华R16’,其染色体上有10882234 bp长度的碱基,基因型和供体亲本‘Y58S’一致,占2.92%;有362363285 bp长度的DNA片段基因型和受体亲本‘R15’一致,占97.08%;其直链淀粉含量为14%。将‘Y58S’分别与‘深华R16’和‘R15’进行组配,结果表明,‘Y58S’/‘深华R16’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13.9%)低于‘Y58S’/‘R15’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19.9%),其它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基本一致。本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培育出一新的水稻品系。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广西杂交稻区试回顾及发展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06-210
回顾了广西杂交水稻区试历程,通过对2006、2007年广西杂交稻区试结果进行具体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并提出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2年来的区试结果表明,广西杂交水稻区试的参试组合类型配套齐全丰富,在选育组合数量,产量水平及稻米品质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是存在着一些影响育种突破的重要问题。首先,参试组合很难在抗病虫上有所突破。其次,参试组合的综合性状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杂交水稻育种应扩大遗传基础,加大籼粳稻种质的遗传利用,加强野生稻优异种质的利用,把抗性育种放到主要议事日程,进一步促进杂交水稻综合性状的改良与协调,向超高产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冬种绿肥对后茬早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以马铃薯、油菜和紫云英为绿肥植物,以冬闲田处理作对照,研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变化特征及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冬种绿肥翻压后,对水稻病虫草发生种类无影响,主要病虫草害均为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鸭舌草和稗草,而对纹枯病、鸭舌草和稗草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无显著影响。在水稻孕穗期,纹枯病株发病率表现为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至黄熟期表现为冬闲田—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鸭舌草和总草密度均以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而稗草则以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紫云英—水稻。冬种绿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在江西红壤稻区,冬种绿肥可抑制纹枯病和杂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病虫草害控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直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丸化型种衣剂包衣水稻种子,通过大田直播试验,研究了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与进口种衣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丸化型种衣剂具有促进直播水稻萌发与生长、提高秧苗综合素质、成秧率及抗逆境能力,有效防治病虫害,增产等作用。与对照相比,包衣处理成秧率、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7.4%、23.3%和34.8%;对主要病虫害防效达79.1%~97.6%;增产11.4%。其综合效果优于对比试验所用的进口种衣剂。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田间多种病虫害综合抗性的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柳江县近年引进、推广的中优663等13个主要水稻品种(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采用[0,1]多目标决策法进行综合评价,按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及稻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综合抗性的强弱排序为:优Ⅰ602>金优602>灵优6602>丰两优1号>金两优2号>优Ⅰ402>T优259>金优463>中优71>中优663>中优207>金优207>金优616。前五个品种(组合)均为中抗,其余品种(组合)均为中感。无高抗品种(组合),说明水稻对多种病虫害的综合抗性的选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亲缘关系分析发现,亲缘关系相近的水稻品种(组合)具有相近的综合抗性;分析五个中抗品种(组合)的抗性构成,为不同生态环境的品种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三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定了江苏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区域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的产量构成、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指标,侧重规范了该区域稻麦周年高产品种茬口搭配、栽培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促进本地区稻麦周年生产实现高效化、规模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Samba Mahsuri (BPT5204) is a medium slender grain indica rice variety that is very popular with farmers and consumers across India because of its high yield and excellent cooking quality. However, the variety is susceptible to several diseases and pests, including bacterial blight (BB). We have used PCR based molecular markers in a backcross-breeding program to introgress three major BB resistance genes (Xa21, xa13 and xa5) into Samba Mahsuri from a donor line (SS1113) in which all the three genes are present in a homozygous condition. At each backcross generation, markers closely linked to the three genes were used to select plants possessing these resistance genes (foreground selection)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polymorphic between donor and recurrent parent were used to select plants that have maximum contribution from the recurrent parent genome (background selection). A selected BC4F1 plant was selfed to generate homozygous BC4F2 plants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BB resistance genes. The three-gene pyramid and two-gene pyramid lines exhibited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e BB pathogen. Under conditions of BB infection, the three-gene pyramid line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yield advantage over Samba Mahsuri. Most importantly, these lines retain the excellent grain and cooking qualities of Samba Mahsuri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yield as determined in multi-location trials.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targeted introgression of multiple resistance genes into a premium quality rice variety.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R. M. Sundaram and M. R. Vishnupriya have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及耐热新品种选育,以13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抽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品种差异。结果表明,抽穗期温度升高会显著降低水稻产量,该时期平均温度每升高1℃会造成水稻减产15.3%。不同水稻品种对抽穗期高温的响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父本丰新占所配组合对抽穗期高温的耐热能力较差,表现为结实率较低(40.5%~59.3%),而父本GR560所配组合对抽穗期高温有一定的耐热能力,结实率较高(64.9%~75.6%)。水稻抽穗期高温胁迫问题的解决,应侧重于培育生育期与当地栽培环境相适宜的新品种或通过种植制度调整和栽培技术创新,使其避开抽穗期高温。  相似文献   

18.
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生物型的抗性鉴定,获得了30份抗性资源,其中6份对分布于世界主要稻区的稻褐飞虱生物型1和2、孟加拉、湄公河(越南)、九龙江(越南)、潘特纳加(印度)等6种生物型或其中5种具有广谱高抗性。遗传分析证明了这些种质对BPH生物型2和九龙江生物型的抗性受2对重复作用隐性基因控制,对潘特纳加生物型的抗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明抗源对不同褐飞虱生物型具有不同的遗传机制。普通野生稻材料2183存在的2对隐性基因很可能是新发现的基因,因为在这些染色体区域还没报道有BPH抗性基因,这两对基因暂命名为bph18(t)和bph19(t)。研究总共培育出143份抗性创新种质和6份抗性品系或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这些优良的抗性创新种质为培育抗性新品种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65份从IRRI引进的野生稻渗入基因系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及褐飞虱抗性鉴定,筛选出34份抗稻瘟病品系,15份高抗白叶枯病品系,35份中抗白叶枯病品系,21份抗褐飞褐飞虱的品系,44份中抗褐飞虱品系,30份兼抗2种病虫害的品系和27份兼抗2种病虫害的品系,以期为育种利用提供新的抗源。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归类分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各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比较经济实效的稻瘟病控制方法是培育抗性水稻品种,传统遗传育种在提高水稻病害抗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却存在着局限性,如优质品种却感病,抗病品种产量低,育种周期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等,使得传统育种陷入了僵局.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通过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