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白环柄菇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 伞菌科,环柄菇属。菌盖和菌柄洁白无瑕,菌肉味美可口。该菌属高温性菌类,适合盛夏高温季节生产,其产量与品质超过“高温蘑菇”,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食用菌。野生白环柄菇多发生在6-9月,生于林间草地,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耐粗放、易管理,可利用作物秸秆、畜粪、麸皮、米糠、玉米粉及废菌糠等栽培,生物转化率达100%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方法]分析测定了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获得率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玉米芯平菇菌糠的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远远高于许多植物秸秆,粗纤维含量远远低于许多植物秸秆;随着收菇次数的增加,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获得率降低;不同的收菇次数对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大,以第3茬菇收获后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最好。[结论]玉米芯平菇菌糠中各种常规的营养成分齐全,部分成分优于农作物秸秆,可作为畜禽饲料,这为菌糠饲料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白环柄菇又名白色小环柄菇,其子实体白色,菌肉浓香、味美可口,属珍稀食用菌。 白环柄菇发生在每年的6~9月,野生于林间、草地,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该菇属高温型菌类,适合盛夏高温季节生产,其产量与品质超过“高温蘑菇”,但比“高温蘑菇”更易栽培,经济效益更显著,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食用菌。 (一)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白环柄菇又名白色小环柄菇,其子实体白色,菌肉浓香、味美可口,属珍稀食用菌.  相似文献   

5.
正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是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新开发的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人工栽培秀珍菇原料来源广泛,栽培工艺易操作,木屑、棉籽壳、稻麦秆、玉米芯以及其他农作物茎秆均可栽培,每百公斤干料可产鲜菇80—100公斤。从栽培接种到出菇结束周期4—5个月,年可种2季。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种植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其栽培易成活,管理粗放简单,业内人士称其为"懒汉菇"。大球盖菇属草腐菌,可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稻壳、木屑等进行栽培,其在生长过程中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多糖等大分子营养物质,生产后留下的大量菌渣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用锯木屑、农作物秸秆等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发展很快,而出菇后的废弃物——菌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食用菌栽培产业的不断发展,菌糠如何利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菌糠作饲料、肥料以及栽培其它菇类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但是,用菌糠作肥料的增产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报道尚少,本文主要研究菌糠对土壤的培肥作用以及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现将1989~1990年二年的工作初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双孢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别名口蘑、圆蘑菇、洋蘑菇等。它是全球栽培范围最广、种植规模最大、生产数量最多的著名食用菌,被称为"世界菇"。双孢菇属于草腐菌,其栽培原料为农作物秸秆、畜牧业粪便、杏鲍菇菌糠等,推广双孢菇新品种高产关键技术将减少农村秸秆焚烧、畜牧业粪便及废气菌糠造成的环境污染,为辽宁省构建新型农业循环产业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秀珍菇又名印度鲍鱼菇、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是侧耳属中最优秀的一个新品种.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洁白.菌盖扇形、肾形或圆形,青灰色.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具有很强的腐生能力,极易进行人工栽培,我国经多年反复试验,人工栽培技术已日臻完善且能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0.
尹敏晶  赵岩  张连学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302-4307
以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茎叶总皂苷为评价指标,研究平地栽参不同土壤改良的最优方案.试验以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研究玉米秸秆、猪粪、鹿粪、拮抗菌、菌糠5种基质的不同组合对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模型解析发现,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5种基质对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的贡献从大到小为猪粪、鹿粪、玉米秸秆、菌糠、拮抗菌.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玉米秸秆施用量6.64kg/m2,猪粪施用量3.24 kg/m2,鹿粪施用量3.48 kg/m2,拮抗菌施用量6.87 g/m2,菌糠施用量7.02 kg/m2条件下,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预测值为17.81%.综上这些栽培因素的组合可以作为平地栽培人参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河南农业》2010,(7):42-42
秀珍菇又名印度鲍鱼菇、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是侧耳属中最优秀的一个新品种。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洁白,菌盖扇形、肾形或圆形,青灰色。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具有很强的腐生能力,极易进行人工栽培,我国经多年反复试验。人工栽培技术已日臻完善且能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一、菌糠代精料喂猪 培育食用菌后留下的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等培养料,经过必要处理可得到菌糠.一般每100公斤培养料可得到60公斤以上的菌糠.用菌糠拌料喂猪,比米糠好,能接近玉米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秸秆蘑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蘑菇是指利用农作物秸秆做培养料的几种食用菌的总称.农作物的秸秆包括表秆、稻秆、玉米秆、玉米芯等.秸秆蘑菇的栽培近年来在北方地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的栽培过程共分7个重要环节:建设菇房、培养料的配制、播种、发菌、覆土、出菇期管理、采收.对这7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菌糠二次利用栽培秀珍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工厂对废弃料的利用率,明确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的适宜比例,本实验以不同比例的杏鲍菇菌糠加入量代替新鲜培养料,与未加入菌糠的新鲜培养料进行发菌情况及产量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杏鲍菇菌糠可提高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产量.当杏鲍菇菌糠含量为50%时,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产量均达到最高,比传统木屑、棉籽壳的袋料培养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杏鲍菇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秀珍菇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棉柴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利用棉柴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较好地解决了这类培养基材料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带菇香味的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一、利用棉柴秸秆种植食用菌的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培养料可选用多种农作物秸秆(如棉柴秸秆、大豆秸秆、玉米秸秆等),应新鲜无  相似文献   

16.
茅孝仁 《新农村》2013,(1):25-26
大球盖菇别名酒红盖菇、皱环球盖菇、裴式球盖菇,皱环盖菇。栽培大球盖菇的原料来源广泛,常见农作物的秸秆都可用,且可与其他农作物套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好项目。慈溪市鑫泽菇业农场于2010年引进大球盖菇菌种,发现该菌菇常规制种耗费时间长,母种生长期为20~25天,而原种生长需要2~3个月,甚至更长,导致制种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 金福菇是一种珍贵的天然保健食品。其菇体圆正,菌肉肥厚白嫩、光滑,直径3~8厘米,营养丰富,味微甜而鲜,菇香浓郁口感好。主要生产原料是稻麦草、玉米秆、大豆秸以及各种植物秸秆等,产量高于双孢菇略低于鸡腿菇,适应性强,生长温度15~32℃。栽培方法简单粗放与大球盖菇相似,将各种草料晒干后直接浸水即可栽培。 1.原料选择与处理。金福菇分解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能力较强,各种农作物秸秆不需加任何辅料直接浸水  相似文献   

18.
姬松茸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小松菇、柏拉氏蘑菇,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栾川县种植姬松茸,采用农作物秸秆来栽培,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协调林、菌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可在夏季正常出菇,从而填补夏季市场高档菇供应的空白,这对满足市场供应和提高菇农收入十分有利。5月上、中旬播种,1个100m^2的出菇棚1个出菇周期约6个月.可采收4~6茬菇。  相似文献   

19.
生料栽培榆黄蘑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黄蘑是东北林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颜色鲜艳,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畅销国内外,深受欢迎.我们从1989年开始人工栽培,试验证明,成本低,见效快,该菌生活力强,出菇多,产量高,周期短.目前,我们试验成功研发出一种新的培养技术,利用废弃秋季树叶、猪粪(牲畜粪)、农作物秸秆等生料进行栽培,实现了全程无公害化处理,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非常适合林间、地面栽培,在资源保护的同时,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生产,适合地面、草甸里、林间等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笔者经过几年的试验在农垦职工间示范推广,总结适合东北草甸林下地面生料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7种常见食药用菌为试验材料,以木段、锯木屑、秸秆和菌糠为栽培基质,利用常规方法栽培食药用菌,研究了7种食药用菌的菌种制作、培养及观赏制作情况。结果表明:7种食药用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良好,出菇期具有良好的观赏和食药用价值;充分利用秸秆和菌糠资源,能够实现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了食药用菌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