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鉴于我国西南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米拉的晚疫病抗性明显衰退,导致晚疫病大面积流行.青枯病也有蔓延趋势,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发展,生产上急需新的抗病品种.根据所承担的国家“八五”马铃薯攻关任务,为抗病育种提供高水平的抗晚疫病,抗青枯病亲本材料,我们加强了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筛选和创新工作.1991年以来又筛选出10份高抗晚疫病,8价高抗青枯病材料.  相似文献   

2.
抗黑斑病兼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了ICG系统中20个花生品种的黑斑病和青枯病的抗性,筛选出3个高抗黑斑病中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1个中抗黑斑病高抗青枯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花生种质资源抗花生青枯病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3381份(国内2257,国外1124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鉴定,共获得高抗花生青枯病的种质资源55份,中抗43份。其中国内资源高抗的50份,中抗的39份,国外资源高抗的5份,中抗4份。不同类型的资源以及同一类型不同地区来源的资源其抗性表现差异极大。并筛选出一批经济性状优良的高抗种质。  相似文献   

4.
为挖掘抗晚疫病马铃薯资源,研究利用4个不同毒力的晚疫病菌株,基于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四倍体材料'陇薯12号'和'L05Nsr-j-1'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陇薯12号'高抗除"超级生理小种"CN152外的其余3个菌株,'L05Nsr-j-1'则对4个菌株均表现为高感;进一步利用晚疫病菌效应子E38在上述2份材料上进行农杆...  相似文献   

5.
青枯病是马铃薯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危害相当严重。建立青枯病专用病圃可有效的评价筛选抗病资源材料,供育种和生产利用。通过两年病圃的初步评价,从我所选育、收集的部分资源材料和常规品种(系)中筛选出为中抗的材料9份。两年平均结果病指相对值大于70%,属于高抗(R)的株系为0,病指相对值于40%~70%之间为中抗(MR)的占参试株系的19.29%,病指相对值于20%~40%属中感(MS)的占参试株系的35.09%,病指相对值小于20%属感(S)的占参试株系的45.61%。从病圃发病株率和病指可以看出,成都地区马铃薯生长季节青枯病发病情况春季主要集中在5月份,秋季主要集中在10份,春季病情严重,秋季发病轻。  相似文献   

6.
烟草种质对青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8份烟草种质资源青枯病抗性进行了4年的自然病地鉴定,筛选出高抗材料4份,仅占2.5%。它们是RG17、OX2028、RG8和SPG117。还有中抗45份,占28.5%。  相似文献   

7.
花生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对570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高抗锈病种质92份,高抗早斑病种质77份,高抗晚斑病种质53份,高抗根结线虫资源3份,高抗青枯病资源102份,抗锈病兼抗早斑病资源58份,抗锈病兼抗晚斑病资源49份,抗锈病兼抗早、晚斑病资源45份,抗青枯病兼抗根结线虫资源2份,抗青枯病兼抗锈病资源1份。蛋白质含量达34%以上的33份,含油量达58%以上的24份,油酸含量达67%以上的18份,亚油酸含量达47%以上的15份。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CPB)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虫害。培育高抗晚疫病和甲虫的马铃薯品种是加拿大马铃薯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实验室在二倍体1EBN墨西哥野生种中已鉴定出抗马铃薯晚疫病和甲虫的新基因,并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成功的将其转移到栽培品种中。但是,培育出抗晚疫病和抗甲虫的马铃薯新品种仍然是一项艰难而繁杂的工作。为了加快分离抗性基因,建立与抗性基因紧密关联的DNA分子标记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感病的二倍体马铃薯品种S.cardiophyllum作为父本,与带有抗性基因的墨西哥野生种S.pinnatisectum杂交。用叶片离体鉴定的方法测试F1和BC1代群体的抗病性,从而筛选抗晚疫病和抗甲虫的植株。US-8/A2交配型病菌测试显示所有的F1代植株都表现出抗晚疫病,而在BC1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这个结果证明,在墨西哥野生种S.pinnatisectum中存在一个抗晚疫病的单显性基因Rpi1。马铃薯甲虫抗性检测中,BC1群体的抗虫性分离比例为1:3.这表明其对甲虫的抗性是由多基因遗传控制的。在F1和BC1群体中利用分子标记结合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对S.pinnatisectum中的晚疫病抗性基因Rpi1进行精细作图。根据马铃薯第7条染色体上RFLP标记TG20A和CP56之间的EST和STS标记的序列信息,合成了27对特异性PCR引物。获得一些与抗晚疫病基因Rpi1相关联的新的DNA标记。对BC1群体中大量的个体植株进行的分析表明,在马铃薯第7条染色体上位于抗晚疫病基因Rpi1两侧的两个标记S1c9和GP127-300,它们与Rpi1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7cM和3.89cM。这些标记被用来筛选两个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并分离出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90-125kb的BAC克隆,这些克隆将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而用于分离晚疫病抗性基因。同时分离与甲虫抗性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
水稻三系资源抗白背飞虱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89份三系材料的白背飞虱抗性鉴定,找出从高抗到中抗的恢复系286份,从野败型不育系选出中抗材料1份,保持系中抗材料8份,在冈型质源中筛选出中抗保持系1份。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青枯病(成都)病圃的建立及抗性材料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马铃薯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危害相当严重。建立青枯病专用病辅可有效的评价筛选抗资料材料。供育种和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高淀粉资源的鉴定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比重法测定淀粉含量,对从国内外收集引进的382份马铃薯资源进行鉴定,筛选出40份高淀粉含量种质资源。通过对其抗病性、耐贮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Colmo、Spunta、Gasore、NS51-5和克新15号共5份高抗马铃薯晚疫病、耐贮藏性强、高淀粉含量、芽眼浅的优异马铃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高粱种质资源抗高粱蚜鉴定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6-1999年在田间自然感虫和人工接虫相结合的条件下,对1266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高梁抗蚜性鉴定,筛选了9份高抗材料和23份抗性材料,对这批材料同步进行了高粱黑穗病、高粱靶斑产现任玉米螟等抗性鉴定,筛选出了13份抗高粱蚜瘘抗其它病虫害的双抗或多抗材料 。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水平,筛选出适宜于天水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和抗晚疫病较强的亲本资源,特此对引自全国的38份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晚疫病抗性的田间鉴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材料的植株、块茎晚疫病和产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发病最轻的是‘L0527-4’、‘L9901-10’、‘L0527-7’、‘农天2号’、‘天薯12号’、‘同薯20号’、‘陇薯7号’等;块茎晚疫病未发病的为‘同薯20号’、‘陇薯7号’、‘天薯12号’等17份材料;‘陇薯7号’、‘天薯12号’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折合产量依次为26 300 kg/hm2、23 800 kg/hm2;最终筛选出‘陇薯7号’和‘天薯12号’两份晚疫病田间抗性和丰产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作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的资源,并在天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1986 ̄1995年,使用9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叶锈菌4个生理小种群和河北省小麦白粉病菌混合菌系,共鉴定小麦品种资源材料4978份。筛选出抗条锈病材料733份,其中免疫材料181份;抗白粉病材料575份,其中免疫至高抗材料229份;抗叶锈病材料577份,其中免疫至高抗材料365份。有些兼抗两种或三种病害。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概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与危害、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的历史、马铃薯的抗病机制和抗病基因克隆等作了综述 ,并介绍和评述了各种生物学技术在引进和创造马铃薯抗病资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防御酶系活性与其抗晚疫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比较生理学方法,以6个对晚疫病抗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无病原菌浸染及病原菌浸染后抗、感病品种的马铃薯叶片中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与其抗晚疫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原菌浸染及病原菌浸染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有较高的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因此认为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马铃薯抗晚疫病有关。另外,接种后各指标测定结果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无病原菌浸染时期,表明病原菌浸染后诱导马铃薯体内与抗晚疫病有关的防御酶活性升高。本研究从防御酶活性变化方面阐明马铃薯抗病的生理基础,为马铃薯抗病生理选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麦种质资源的抗蚜性及其与表型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抗蚜虫的小麦种质资源以及获得小麦抗蚜性选择的形态学指标,2002~2005年对国内外4600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蚜性鉴定,并对其中40份抗蚜性不同的材料的抗蚜性与表型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抗蚜性存在明显差异,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不抗四种类型。筛选出抗蚜材料30份,占参试材料的0.65%,其中C273(印度)和兰麦(陕西柞水)表现高抗,其余7份和21份材料分别表现中抗和低抗。40份不同抗蚜性材料的抗蚜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研究表明,植株蜡粉与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颖壳颜色与蚜量比值呈显著正相关,穗密度与蚜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长、宽及长宽乘积、叶色、芒长、颖壳茸毛等与蚜量比值无显著相关性。颖壳颜色、蜡粉和穗密度可以作为小麦抗麦长管蚜选择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多年对马铃薯的倍性育种研究,已创造出10份2n配子频率30%以上,花粉育性强,抗青枯病、病毒病及晚疫病,产量高,块茎性状较好的2n配子材料。将其与一批优良的4x普通栽培种杂交,获得了982n10-8等7份各种性状均超过对照的优良品系,从目前的试验结果来看,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抗晚疫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生产。因此研究马铃薯抗晚疫病菌机制对于控制马铃薯病害尤为重要。本文从马铃薯的细胞结构、防御酶系、活性氧的变化以及介入马铃薯抗性的各种信号分子等几个方面叙述了近几年来马铃薯抗晚疫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资源抗大豆食心虫鉴定,1982—1984年三年来共鉴定3109份,肯定其中1300份抗感性。筛选出高抗材料18份,其中中熟高抗的6份为ERI1001、ERI1002、ERI1003、ERI1004、BRI1006、ERI1009,可作为抗食心虫育种的亲本材料。此外,总结提高鉴定技术方法,探讨品种的兼抗性,多抗性,初步了解国育98—4等裸大豆类型兼抗食心虫大豆蚜;ERSGD_(12),ERSGD_(14)等兼抗食心虫及病毒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