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品种的抗旱性以筛选抗旱品种。[方法]以坝亚3号、坝亚7号、坝亚9号、坝亚11号、坝亚12号、坝亚1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PEG浓度对亚麻幼苗形态和萌发抗旱性的影响。对发芽期指标幼苗长度、幼苗干重、萌发指数、活力指数进行测定,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亚麻品种的抗旱性为:坝亚7号>坝亚9号>坝亚12号>坝亚3号>坝亚11号>坝亚13号。[结论]该研究可为亚麻旱地栽培和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栽培亚麻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 以144份亚麻种质为材料,利用24个农艺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44份材料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7~1.20和1.97~2.09,平均为0.83和2.03,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进亚麻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6.22%~40.74%,其中蒴果数、千粒重、工艺长度的变异系数均较高,这些产量相关性状在亚麻育种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各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中,“高度因子”与“分枝因子”、“种子大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蒴果数未呈显著相关性,兼用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蒴果数均较高从而对株高和蒴果数相关性造成干扰。9个主成分(PC1-PC9)解释约73.57%的表型变异,前2个主成分约占32.31%。PC1代表“油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PC2代表“纤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利用24个农艺性状将144份亚麻材料聚为纤用和油用两个群体。【结论】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形态学标记最先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分开,亚麻驯化过程中产量相关性状受到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初步认定纤维用亚麻的株高与工艺长度指标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关键;黑亚4号每元投入效益4.69元居首位;在彭阳县北部丘陵区种植纤维亚麻首选品种为黑亚4号、黑亚3号,在示范种植的基础上推广黑亚5号与黑亚6号。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出不同类型亚麻的最佳株型、本文运用直观精确的通径分析方法对油用型、纤用型、兼用型亚麻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果数是决定单株籽粒产量的关键因素。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685、0.9141、0.6343。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的株型特点:油用型亚麻降低株高、工艺长度,增加分支耒增加果数。具有突出籽粒产量的特点,纤用亚麻具有增加工艺长度,减少分支数。牺牲籽粒产量侧重纤维产量的特点;兼用亚型麻具有在不降低工艺长度的前提下增果增粒。兼顾纤维与籽粒产量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各类亚麻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1、特征特性"云亚2号"亚麻是云南省自主选育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茎和叶片绿色,花蓝色,花序短而集中,株型紧凑,种皮褐色。高产、稳产,广适,耐寒,抗倒伏,较抗白粉病和立枯病。株高、工艺长度及茎粗适中,工艺性状好,出麻率高。平均生育期150d,平均株高和工艺长度分别为92.5cm和76.4cm,茎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不同亚麻品种(系)在氮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亚麻种质资源,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25份亚麻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N0)和施氮肥(N18),分析亚麻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亚麻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经过聚类分析,N0条件下,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1份,黑亚16;N18条件下,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5份,分别是原2012-297-1、双亚12、双亚10号、New和原2012-283;N0条件下,氮利用效率与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N18条件下,氮利用效率与株高、全麻率和纤维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基于R语言的亚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省种质资源库部分亚麻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表型鉴定,以期探索亚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相关性和聚类研究,用于亚麻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本试验以499份亚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R语言对亚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亚麻单株粒重与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有效果数存在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工艺长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499份资源分成了3类,种群1更有利于亚麻高产育种,种群2有利于抗倒伏亚麻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亚麻是1年生草本植物,分为纤维用、油用和油纤兼用3种类型,广泛用于纺织、造纸、食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成为提高亚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亚麻重要性状基因研究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亚麻分子育种的发展与创新。加强亚麻基因组研究成为加快亚麻分子育种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亚麻的基因组研究进展,并对亚麻农艺、品质、抗(耐)性等重要性状的基因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探讨亚麻基因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亚麻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引进的10个国内外早、中、晚熟纤维亚麻品种在安徽凤阳的生育特性、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亚麻南移安徽后生育期延长,长达78-86 d,株高达99-123 cm,工艺长度83-104 cm;原茎产量6170-9258 kg/hm2,长麻率15%-18%;种子产量658-1019 kg/hm2,千粒重3.3-4.0g,发芽率85%-94%。综合比较后得出黑亚12号、Ar-gos、双亚5号、DTANE四个品种最适宜于安徽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外引亚麻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43份外引亚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了亚麻品种的系统分类,亚麻可分为六个类群。其中品种群Ⅰ包含两个亚群,第一亚群又包含两个亚类。第一亚类小区产量较高,第二亚类工艺长度最长,蒴果有开裂性,亚群Ⅱ有效分茎最多,品种群Ⅱ倒伏严重,品种群Ⅲ有抗倒伏性,株高最高,每果粒数最多,品种群Ⅳ抗倒伏,品种群Ⅴ千粒重最大,品种群Ⅵ主茎分枝数最多,单株果数最多,单株产量最高,这一类群总体性状比较优良,适用于生产。分析发现国外亚麻品种性状表现丰富,但是大多数在生产中没有直接利用价值,有一些材料的个别性状较为突出,可以作为育种亲本,品种23、12和24性状比较优良可以作为油用亚麻的矮源亲本,品种群Ⅵ的品种11和118单株果数多,单株产量高,是很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油用亚麻、纤维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的育种方法、脱胶方法及亚麻籽油的提取方法等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评估、探讨和分析,为亚麻育种及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镉污染土壤亚麻替代种植的经济、生态效益,对浏阳市永和镇佳成村镉污染土壤的下大屋组、新建组等2个试验点的亚麻农艺性状和土壤、植株中重金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亚9号株高在79.20 cm以上,最高可达108.94 cm,工艺长度62.52 cm以上,茎粗最高达3.50 mm,原茎产量最高为4337.81 kg/hm2,种子产量468.07 kg/hm2。在重金属镉吸收方面,镉富集系数较高,最高可达6.752,表明内亚9号有着良好的吸收土壤重金属镉的能力,每亩可获纯收益1025.47元。综上,亚麻在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经济和生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下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挑选210份亚麻高世代材料,分析了5个农艺性状(株高、工艺长、分枝数、蒴果数、单株麻率)的表现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蒴果数变幅最大,变异系数为25.74%,5个性状的表现均呈单峰近似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显示,蒴果数和单株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分枝数显著相关,株高和工艺长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高世代材料中存在一些优异的品系,通过筛选可以获得高产优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亚麻新品种吉亚6号为试材,对密度、肥料、微肥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法,研究了亚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亚麻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吉亚6号的最佳组合为种植密度450万株/hm~2、播种量41.0 kg/hm~2、肥料460.20 kg/hm~2和微肥2.85 kg/hm~2。在此条件下,吉亚6号平均籽粒产量为2 314.5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一、特征特性 "云亚1号"是云南省自主选育的首个纤维用亚麻新品种.该品种苗期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茎绿色,叶片绿色,花蓝色,花序短而集中,株型紧凑.种皮褐色.具有高产、稳产、广适、酎寒、抗倒伏、较抗白粉病和立枯病的特点.株高、工艺长度及茎粗适中,工艺性状好,出麻率高.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承德坝上地区亚麻品种种植结构单一、产量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承德坝上地区主栽品种坝亚7号为对照,对自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的5个油用亚麻品种(117、391、1075、白胡麻和陇亚10号)进行了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抗病性等多项指标的比较,并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7、391、1075、白胡麻和陇亚10号均适宜在承德坝上地区种植。其中,117生育期最长,枯萎病发病率最低;株高最高,茎秆坚韧直立,田间长势整齐,工艺长度最长并且整齐度好,适合机械化操作;分枝数、单株果数、单株生产力和产量均为最高,且没有无效果,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最适宜在承德坝上地区种植。1075产量仅次于117,但高于坝亚7号;株高和工艺长适合机械化操作要求;枯萎病发病率低于坝亚7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产量及含油率的影响,试验在大庆地区盐碱地条件下(125°9'E,46°34'N),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双油麻1号、双油麻2号和双油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密度分别为350、600、850、1100万株·hm-2,共计12个处理.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同一油用亚麻品种全生育期、株高、枝下长和分茎数、单果粒数、千粒重无影响.随密度增加,3个油用亚麻品种茎粗均逐渐减小,收获株数逐渐增加,单株蒴果数逐渐降低,产量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达最大值,含油率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3个油用亚麻品种产量与收获株数均呈正相关,与单株蒴果数均呈负相关.综合产量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选用双油麻2号品种,在600万株·hm-2密度下种植是试验区亚麻高产最佳选择.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盐碱地区探索油用亚麻最佳种植密度及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北安农垦分局引进国内亚麻新品种(品系 ) ,2 0 0 2年进行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性鉴定试验 ,同时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亚麻品种。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参试亚麻品种 :双亚 5号、双亚 6号、黑亚 1 1号、繁尼、高斯、双 0 1A1 ,以阿里亚娜为对照。1 .2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张家口坝上地区覆膜栽培条件下油用亚麻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亚麻品种、种植密度)3水平(品种为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行距为24、20和16 cm)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全膜穴播种植(8粒/穴,穴距30 c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除陇亚杂1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株高、坝选三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千粒重差异较大外,不同密度处理的其他主要经济性状以及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分别在种植行距为20 cm、24 cm和16 cm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2 146.65 kg/hm^2、1 953.30 kg/hm^2和1 650.00 kg/hm^2;但倒伏率均以行距24 cm处理最高,行距20 cm处理倒伏率均较低。综合分析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倒伏率的影响,认为坝上地区覆膜条件下种植油用亚麻时以行距20 cm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亚麻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不同亚麻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以5个亚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对亚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对5个亚麻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PEG胁迫对亚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较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亚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不同亚麻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不同,其中坝亚11和坝亚12的发芽势、萌发指数随着PEG质量浓度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而坝亚7的发芽势在100、150、200g/L PEG处理下比未进行PEG处理的CK分别提高12.8%、14.0%、11.6%。220g/L PEG处理时,坝亚7和坝亚12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较高。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不同亚麻品种的抗旱性为坝亚7号>坝亚12号>坝亚11号>坝亚9号>坝亚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