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产业链理论和韧性发展理念构建粮食产业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构建涵盖经济韧性、环境韧性、社会韧性、政策韧性、贸易韧性5个维度的粮食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1年湖南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极差熵权法、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对湖南各市(州)粮食产业链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及各市(州)的粮食产业链韧性水平均有提升,市(州)粮食产业链韧性主要呈现持续攀升型、W型、M型、倒U型等4种变化形态,全省范围内粮食产业链韧性水平整体平衡且存在差异性;长株潭正显著成为热点区域,湖南粮食产业链韧性发展长期内不存在显著收敛趋势。因此,应立足湖南粮食生产空间体系,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率牵引效应,增强区域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交流,推进粮食产业链转型升级,全力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制定粮食产业优化政策,为湖南省粮食产业链韧性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资》2014,(38):22-22
<正>日前,中农控股旗下湖南隆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合作,在湖南湘潭县茶恩寺镇水稻基地成功召开"金皇冠"复合肥高产田现场观摩会,湖南省各市州土  相似文献   

3.
郭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37-8141
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2007年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湖南省划分为三大类和若干亚类,并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求在城市化影响下的耕地资源的发展变化,利用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分析湖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协调性,采用GIS技术探求其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在政策、技术以及地方差异的影响下,湖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协调性具有动态性、相对稳定性和阶段性特征,且“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在时间维度上,湖南省各市(州)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在空间格局上,各市(州)的协调性在不同时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期末各地区协调性表现为“调和”或“基本协调”,且湘西、湘北、湘中地区的协调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加强湖南省水利科技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经费使用,10月26日,湖南省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培训班在长沙举办。水利厅机关有关部门、厅直各单位及各市(州)水利(水务)局分管科技、财务工作负责人和重大水利科技项目负责人等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设置了"湖南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常见问题解读"、"科技项目资金管理新政改革及实务"两个课程,由厅水利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及国家科技部财务检查专家分别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基于湖南省近十年间14个市州的相关数据,选取了学校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毕业学生数及专任教师数五项指标,进行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以来湖南省各市州农村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差异性显著,两级分化现象严重;2010年后各市州的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但速度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1日,由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陆两优996示范观摩暨发展研讨会”在湘乡市召开。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和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各市(州)种子公司的经理共300多人到会,与会人员参观了湘乡市东郊乡连片种植的2个7公顷陆两优996高产示范片。会上,有关水稻专家就陆两优996的综合性状、产量表现和相关推广事宜作了发言。陆两优996是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早稻组合,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出生育期适中、抗性好、高产稳产等特点(2004…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是副部级央企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驻湘的省级机构,是湖南财险市场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有保险企业。在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均设有分支机构,业务网点遍布全省城乡,现有15家市级机构、270家区县级机构、257家乡镇"三农"营销服务部、1721个乡镇服务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近15年来长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碳足迹的时空变化。[方法]计算了1998~201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碳足迹和碳足迹产值,并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该地区16城市碳足迹的时空变化。[结果]长江三角洲能源碳足迹呈持续增长趋势,从1998年的0.19 hm2/人上升至2013年的0.54 hm2/人,年均增长速度为7.09%;长江三角洲碳足迹的空间格局分布呈中部高、南北部低的特征,高值主要分布在沪宁沿线城市;各市碳足迹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各市之间的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为实现我国低碳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95—2014年中国农作物秸秆沼气化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农作物秸秆沼气化利用潜力估算模型和秸秆沼气燃烧的碳足迹模型,对1995—2014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沼气化潜力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计算,并分析了标准煤燃烧、秸秆直接燃烧及秸秆沼气燃烧的碳足迹,揭示了秸秆沼气化的减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4年秸秆资源量(含田间秸秆和加工副产物)年均值为7.55亿t。2)秸秆沼气化潜力巨大,若将其中37.5%的农作物秸秆沼气化,平均每年可产1 188.9亿m~3沼气,可替代约0.85亿t的标准煤。3)与秸秆直接燃烧碳足迹相比,秸秆沼气燃烧碳减排效果明显,1995—2014年秸秆沼气燃烧的碳足迹年均减少2.08亿t(CO_(2eq)),较秸秆直接燃烧减排46.8%。秸秆沼气化利用能够明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湖南省生态发展可持续性状态,选取湖南省2013年区域资源生物量和能源消费量指标,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区域生态消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2013年人均净生态赤字为1.718 hm2,即区域发展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并针对当前处于不可持续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山东省1999~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6年来,山东省的总生态足迹显现较快的上升趋势,每年平均增长3.1%,总生态承载力也是逐年上升,但总生态赤字越来越大;从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看,山东省的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从长远发展看,山东省应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控制人口数量,并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要加强替代资源开发研究,以实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93-1495,1506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来度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大类,利用改进模型计算分析了2004~2006年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公众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众 “碳足迹”直接反映了公众低碳生活状况。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选择杭州、嘉兴、慈溪、临安作为调查地点,随机选择481名公众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73份。通过统计描述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案例点公众的年平均碳排放水平。结果显示:①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密切相关;②不同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在碳足迹结构中,交通碳足迹所占的比例较大;③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公众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家庭能源使用量和交通出行量。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结论和建议,以期公众实现低碳生活。表6参11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目前国外对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的最新成果,对河北省从1985年到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对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河北省的生态承载力增长不明显,而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现了生态赤字,河北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土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运用碳排放公式估算2008~2010年湖南省煤、石油、电能三种主要能源的碳排放量,根据估算结果对湖南省能源消费状况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将其与中部五省GDP能耗相比较,得出湖南省GDP能耗偏高的结果。依据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体系两个方面来研究湖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清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71-9372,9389
利用投入产出法勾画了产业间碳足迹传递路径,具体描绘出了第一产业对于其他产业在碳排放上的影响,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耗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法,构建了河南省碳足迹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投入系数和产出系数,运用"三角化"方法,识别出了河南省第一产业碳足迹在产业间的传递路径。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河南省第一产业碳排放的特点,提出以第一产业为切入点的节能减排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增长质量的广义内涵为基础,从经济增长效率、稳定性、经济结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等6个维度构建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对2000-2012年的湖南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总结湖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道路上的优势与障碍以及机遇与挑战.结果表明湖南经济增长质量在2000-2012年间稳步提升.经济稳定性作为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六个维度之一,是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湖南省政府必须加大产业结构和资本生产率调整力度,更好的改善农村的成果分配与福利.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江苏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江苏省生态经济可持续状况和资源利用强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并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逐渐增大,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渐减小趋势.从生态足迹构成看,化石燃料生态占用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牧草地居第三;除耕地外,牧草地、水域、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占用面积均逐渐增大.从横向比较看,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却低于全球平均值.可见,江苏省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已经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